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为研究介质压力在木材高温热改性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压力蒸汽作为传热介质,于155℃/0.4 MPa,170℃/0.4 MPa,170℃/0.8 MPa处理条件对橡胶木进行热改性,测试热改性材的质量损失率、明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等指标,探讨不同处理压力和温度改性橡胶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在压强0.4 MPa条件下,155℃和170℃处理的试材,其各项性能可以达到或接近常压条件下更高温度热改性材的性能。介质压强由0.4 MPa增加至0.8 MPa,炭化橡胶木的质量损失率、颜色变化、抗弯强度损失均增大,说明压强越大,热改性程度越剧烈。介质压强对试材的热改性程度有显著影响,提高蒸汽压力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加快橡胶木的炭化过程,实现木材的高效热改性处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硼预处理对橡胶木热改性材颜色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浓度硼砂溶液预处理,对热改性材的颜色没有影响,当硼砂浓度增加到4%或8%时,木材材色有偏红的趋势。在185℃的热改性条件下,经硼预处理的热改性材的抗弯强度高于对照,在200℃条件下热改性后则无此规律。分析认为,硼预处理对热改性过程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影响热改性材颜色和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考察热改性橡胶木在海南岛自然环境下遭受粉蠹虫害的程度、热改性前后木材淀粉和游离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橡胶木素材未经过传统的硼化物加压浸注防腐处理,1 a后遭受粉蠹虫蛀,185℃/3 h和215℃/3 h热改性的炭化橡胶木在海南自然条件下放置3.5 a,试材未受到粉蠹虫危害。橡胶木素材中淀粉含量为6.69%,蔗糖占索氏抽提成分比例9.96%,经过高温热改性后,其淀粉与蔗糖含量大幅度降低,200℃/3 h淀粉含量降低为1.03%、蔗糖占索氏抽提成份比例降低为0.67%。  相似文献   

4.
为精确量化不同产地烟叶在色域、底色和色差等烟叶颜色质量指标上的特征,采用L^*a^*b^*颜色空间表征方法对4个植烟区烤烟C3F烟叶表面颜色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烤烟表面颜色具有明显差异,尤其色域和底色差异较大;(2)不同色域烟叶在颜色量化指标上有显著差异,烤烟C3F烟叶随着色域颜色加深,明度L^*和黄度b^*逐渐降低,红度a~*逐渐增大;(3)不同底色烟叶在颜色量化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微红底色烟叶明度L^*和黄度b^*较小;(4)烟叶叶面和叶背之间具有较大色差,色差值分布于5.10~8.67。烟叶叶尖与叶基色差分布值在0.50~4.16,叶基与叶中色差值分布于0.29~2.27。外观判断颜色结果与其对应的颜色值状态基本吻合,结合烟叶颜色值和外观评价能更精确地量化不同烟叶在色域、底色和色差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过热蒸汽为介质常压高温热改性人工林橡胶树木材,处理温度为170、185、200和215℃,处理时间均为3 h。分析了处理温度对热改性橡胶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热处理温度,橡胶木的平衡含水率显著降低,降幅为34.33%~62.97%;干缩率显著降低,降幅为3.1%~51.75%(弦向)和2.72%~48.57%(径向);湿胀率显著降低,降幅为37.80%~69.85%(弦向)和28.04%~68.57%(径向);吸水率轻微下降,但不显著;热改性后,橡胶木的尺寸稳定性明显提高。气干密度、全干密度仅在215℃处理时明显下降,其余处理温度变化不显著;弦面硬度先略微增加,后急剧降低,整体呈下降态势;弦、径向局部横纹抗压强度先升高后下降,整体呈增加态势;抗弯强度显著降低,降幅为9.26%~37.52%;抗弯弹性模量有增加,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先采用硅溶胶对橡胶木进行浸注预处理获得增重率为16%~20%的浸注材,再采用185和200 ℃对橡胶木及浸注材进行热改性处理,对比了二者经不同温度热改性后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热改性材相比,浸注-热改性材的MOR及冲击韧性无显著差异,MOE在185 ℃时有显著性降低,而在200 ℃时无显著差异,弦面、径面及端面硬度均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高效、低成本、环保型橡胶木防霉剂,采用冷浸法处理新鲜橡胶木试材,分析4种环保型防霉剂TBQ、FB、LA、LB短期防止橡胶木霉变效力及防腐处理前后木材的颜色差异。结果表明:(1)单独采用硼酸/硼砂不能防止橡胶木霉变;采用2%的TBQ浸泡1 h能有效防止橡胶木14 d不发霉;浓度为0.1%~0.2%的FB处理7 d能控制霉斑不超过20%,14 d霉变面积超过40%;浓度为0.05%~0.3%的LA处理7 d能控制霉斑不超过5%,14 d霉变面积不超过30%;浓度0.1%~2.0%LB处理14 d试材霉变面积超过50%,防霉效果较差;(2)LA和LB与硼复配后,能提高其防霉效果,由于LA配比浓度及成本较低,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3)防霉防腐处理过程,会导致木材颜色发生一定程度褐变。  相似文献   

8.
以水蒸气作为保护气,将橡胶木分别于125、145、165、185℃处理2h,采用高氯酸法测定热处理橡胶木中的淀粉含量。研究表明,橡胶木素材中的淀粉含量高达11.681%,经过高温(125、145、165、185℃)处理后,其淀粉含量逐步降低。当热处理条件为125、145、165、185℃/2 h时,测出相应的淀粉含量分别为8.792%、8.500%、7.529%、4.386%。结果表明,橡胶木中的淀粉含量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FTIR谱图分析表明淀粉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纸片型 1-甲基环丙烯(1-MCP)(0、0.45、0.90、1.35、1.80 μL/L)处理对安溪油柿果 实在(25±1) ℃、相对湿度 85%贮藏条件下的保鲜效应。贮藏期间测定了果实呼吸强度,果实硬度,果皮色差 a*、b*、 L*值和色调角 h 值,果皮转红率,以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安溪油柿果实比较,不同浓度纸片 型 1-MCP 处理 12 h 均可抑制采后安溪油柿果实呼吸强度,延迟呼吸高峰出现,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抑制果皮色差 a*、b*、L*值和色调角 h 值的变化,延迟果实转红,保持果实原有风味,减少果实腐烂。其中 1.35 μL/L 1-MCP 处理效 果最佳。因此,1.35 μL/L 纸片型 1-MCP 处理 12 h 可作为在(25±1) ℃、相对湿度 85%贮藏条件下安溪油柿果实的适宜 处理条件,以延长贮藏寿命和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硅溶胶浸注预处理获得橡胶木浸注材,再将橡胶木和浸注材分别于185℃和200℃下热改性处理,研究了硅溶胶预处理对炭化橡胶木防白蚁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蚁蛀等级分别从4提升至3.8和4提升至3.75;埋地1 a后完好指数分别从1.3提升至5.9和2.5提升至5.4;氧指数分别提高16.40%和20.16%;EMC无显著变化;气干密度分别提高18.58%和22.03%;弦向气干湿胀率分别降低了10.27%和9.17%,径向气干湿胀率分别降低了15.00%和17.57%;弦向ASE分别提高了21.75%和11.56%,径向ASE分别提高了20.00%和19.71%。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利用油茶资源,以油茶饼粕为试材,通过提取剂筛选和均匀试验设计等优化提取条件,采前1 d喷施粗提液,观察其对火龙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油茶饼粕最佳提取条件为是1 g饼粕15 mL 85%甲醇料液比在75 ℃下超声波辅助提取2 h,提取2次。采前喷施粗提液可显著提高火龙果采收时果皮色泽b *和果实抗坏血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果皮硬度、果肉黏度、TSS(总可溶性固形物)及还原糖含量(P<0.05);采前喷施粗提液显著延缓贮藏期间火龙果果肉黏度的急剧增加(P<0.05),维持果皮亮度L *b *、果肉硬度、TSS及抗坏血酸含量,从而延缓霉烂指数的升高,维持火龙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坚果壳为原料, 经粉碎制成不同粒径的粉末吸附剂。探究了坚果壳吸附亚甲基蓝、罗丹明B、碱性品红的性能。研究发现坚果壳吸附亚甲基蓝、罗丹明B、碱性品红最佳粒径为0.3 mm、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6、2.4、1.2 g,pH均为5、温度为30 ℃、震荡时间为30、60、60 min。利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拟坚果壳吸附亚甲基蓝、罗丹明B和碱性品红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坚果壳吸附亚甲基蓝、罗丹明B和碱性品红的过程适合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文中计算了焓变(ΔH 0)、自由能(ΔG 0)、熵变(ΔS 0)等热力学参数,坚果壳吸附3种阳离子染料过程中ΔG 0均小于0,ΔS 0、ΔH 0均大于0,说明坚果壳吸附3种阳离子染料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趋于无序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土壤因子与小粒咖啡品质产量形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因子是影响小粒咖啡品质产量的主要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土壤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小粒咖啡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以指导科学施肥。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咖啡因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296*),总糖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有机质(0.607**)和速效磷(-0.232*),蛋白质的土壤决定因子为pH(-0.387**)和有机质(0.227*),灰分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磷(0.334**),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494**),脂肪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碱解氮(-0.461**),产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钾(0.339**)和有机质(0.248*)。研究结果可为小粒咖啡优质高产的土壤条件筛选和肥料的减施增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增强优质咖啡种质的适宜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4.
油菜黑胫病是由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害在我国油菜产区广泛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通过获取突变体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本文优化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油菜黑胫病菌L. biglobosa菌株Lb731的因素,评估转化子质量,并筛选相关突变体。结果明确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菌株Lb731的最佳因素:潮霉素B浓度为50 μg/mL,转化受体(分生孢子)培养时间为15 d (20℃),浓度为2 × 107~8孢子/mL,农杆菌-受体共培养温度为25℃,共培养时间为72 h。在最适条件下的转化效率达到80个转化子/百万分生孢子。T-DNA插入基因组的频率为100%,单拷贝插入频率为72.7%,转化子抗潮霉素性状能稳定遗传。从2136个转化子中获得了11个菌丝生长减缓突变体,7个色素产生缺陷突变体和14个分生孢子产生缺陷突变体,并从这些突变体中鉴定出7个致病力丧失突变体。采用hiTAIL-PCR技术,从3个突变体中获得了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提供了材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桂丰早’‘桂冠早’‘桂龙1号’‘古山2号’‘石硖’5个早熟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品系)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5个早熟龙眼品种(系)的横纵径、单果重、可食率、色差a*c*值均呈上升或波动上升;色差L*b*值呈快速上升后缓慢波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大多数品种的维生素C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色差值和大多数品种的可滴定酸呈逐渐下降或波动下降;可溶性糖在成熟前是逐渐上升的,到后期则波动变化;可溶性蛋白呈“M”或“W”型波动;‘桂丰早’和‘桂冠早’比‘石硖’提前1周进入成熟期;‘桂龙1号’的退糖最慢;‘桂丰早’的横径、单果重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大,‘桂冠早’的纵径最大,‘桂龙1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石硖’的可食率最高;综合评价成熟期的果实品质,则‘桂丰早’最佳,其次是‘石硖’,最后是‘桂龙1号’‘古山2号’和‘桂冠早’。  相似文献   

16.
由灵芝菌(Ganoderma pseudoferreum)引起的红根病是橡胶上危害面积最广、影响最大的世界性根部传染性病害。本研究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以G. pseudoferreum线粒体Large rDNA特异片段为靶标序列,设计出G. pseudoferreum 特异性LAMP引物,以SYBR Green I为指示剂,建立基于颜色判断的直观、快速、灵敏的G. pseudoferreum LAMP检测方法,优化了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及田间疑似病样的检测验证。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检测时间仅需80 min,在等温64 ℃条件下反应1 h能特异性检测出G. pseudoferreum;特异性检测中,G. pseudoferreum菌株扩增后呈阳性(绿色),而其他真菌均为阴性(橙色)。该技术最低检测限为1′10-5 ng/μL。田间疑似病样LAMP体系检测,病原检出率为85%。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技术为橡胶树红根病菌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对采后西番莲果实耐贮性和贮藏品质的影响,选取采后‘福建百香果1号’西番莲果实,用稀释50倍、100倍、150倍、200倍、250倍的卡多赞(壳聚糖)溶液浸泡5 min,以用蒸馏水浸泡5 min为对照,果实浸泡后取出晾干,之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每袋装果10个),置于28℃和相对湿度80%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每隔3 d取样,用于测定西番莲果实的耐贮性和贮藏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西番莲果实相比,壳聚糖处理能有效降低采后西番莲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皮细胞膜透性的上升,降低果实失重率,保持较高的果实商品率;此外,壳聚糖处理能保持较高的外果皮L *a *b *值及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维持较高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蔗糖、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因此,壳聚糖处理能增强采后西番莲果实的耐贮性和维持较高的贮藏品质;其中,以稀释200倍的卡多赞溶液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可作为提高西番莲果实采后耐贮性、延长其保鲜期的适宜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行为和膳食摄入风险,于2016年在云南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全蕉、蕉肉和土壤中的消解过程并进行了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1.45×10 7x+4.14×10 4,R 2=0.9962;噻呋酰胺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2.99×10 6x+1.43×10 4,R 2=0.9954。在0.04~ 1 mg/kg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的平均回收率为75%~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6.2%;噻呋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6%~114%,RSD为3.0%~9.5%。苯醚甲环唑与噻呋酰胺在土壤、全蕉、蕉肉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4 mg/kg,最小检出量(LOD)均为5 pg。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的消解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苯醚甲环唑在全蕉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20 d,噻呋酰胺在全蕉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27 d。风险评估研究表明,香蕉中残留苯醚甲环唑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可以接受,而噻呋酰胺长期膳食摄入则具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外源氯化钙对低温胁迫下胡椒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胡椒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浓度氯化钙(7、14、21、28 mmol/L)处理,以去离子水为对照,低温胁迫4 d(10 ℃/5 ℃,12 h/12 h),恢复培养6 d(28 ℃/20 ℃,12 h/12 h),观察表型并测定各处理的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7 mmol/L氯化钙处理胡椒可以改善寒害表型,随氯化钙浓度升高寒害表型逐渐加重;外施7 mmol/L氯化钙能够显著改善胡椒的净光合速率,随氯化钙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越来越低,氯化钙浓度过高时(达到28 mmol/L)净光合速率低于CK;与CK相比,外施7 mmol/L氯化钙能够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随处理浓度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越来越低,丙二醛含量越来越高。本研究结果为胡椒生产上抗寒技术指导和抗寒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挖掘Wx新等位变异,明确Wx410新等位基因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WxlvWxaWxb等位基因为模板,利用PCR进行第10外显子第101位碱基的A-G单点突变,分别构建了不同Wx等位背景下的Wx410定点突变植物表达载体pEGFC-Wxlv410、pEGFC-Wxa410和pEGFC-Wxb410,阳性对照组载体分别为pEGFC-Wxlv、pEGFC-Wxa和pEGFC-Wxb。通过转化糯稻品种苏御糯,分析该位点的变异对稻米品质的遗传效应。【结果】花后7 d和14 d,转基因植株pEGFC-Wxlv410,pEGFC-Wxa410及pEGFC-Wxb410的胚乳Wx基因表达量较各自的阳性对照材料无显著变化,而颗粒结合淀粉合酶活性极显著降低;转基因植株直链淀粉含量较野生型显著降低,而糊化温度无明显变化;pEGFC-Wxa410及pEGFC-Wxb410的胶稠度较各自的阳性对照材料显著升高,而pEGFC-Wxlv410的胶稠度较其阳性对照材料显著降低。【结论】pEGFC-Wx410为水稻淀粉合成的一个新的功能等位基因,控制的直链淀粉含量为4%~6%,刚好弥补了目前所鉴定的复等位基因所调控的直链淀粉含量在这个范围内的空缺,为稻米食味和加工相关品质改良提供更丰富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