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述了萘乙酸,乙烯利,多效唑,赤霉素,苄基腺嘌泠等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树的疏除效应,包括其施用时期,浓度及使用后对果实产质量的影响,并对其在果树中的应用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唐梁楠 《农家顾问》2004,(10):37-38
果树器官的发生、分化、开花、结果、休眠等一系列生理过程,都受植物自身产生的激素物质所调节和控制,人工合成的这类物质称作植物生长调节剂。这类物质使用范围广且种类多,果树上常用的有多效唑、萘乙酸、抑芽丹(青鲜素)、乙烯利、吡效隆、2.4-D、矮壮素、调节膦等,其中赤霉素是草莓生产中最普遍应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3.
荔枝丰产素是一种不同于现有生产上应用的乙烯利和多效唑美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1994年我省17个县市近8000棵不同品种的荔枝上示范应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荔枝花穗抽出3~5cm喷施,可使荔枝主花穗焦枯,促其长出半球型短壮的侧花穗,长度比正常缩短约1/2,分数增加,座果率提高,能显著提高荔枝产量。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又叫植物激素,主要功能是协调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蔬菜生产上必须根据不同激素的特性科学地施用,以避免药害发生。一、选准激素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有赤霉素、萘乙酸、助壮素、多效唑、乙烯利、2,4-D、增产灵、防落素、5406细胞分裂素等。可根据蔬菜不同生育环节和长势、长相,选择对路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多效唑在几种热带果树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在龙眼、荔枝、芒果等热带果树上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再生稻头季叶面施用抗倒伏植物生长调节剂——抗倒酯、乙烯利和多效唑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降低了3个再生稻品种头季产量;不同调节剂处理再生季产量品种间有差异,佳辐占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产量均较对照增加,天优华占各处理较对照降低,甬优2640抗倒酯和多效唑处理产量增加,乙烯利处理产量降低;调节剂处理的两季总产量均较对照有所降低,抗倒酯处理降幅最小。  相似文献   

7.
以6年生云柠1号尤力克柠檬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柠檬花果数、果实产量和品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对柠檬开花坐果有正调控效应,可增加花蕾0.63~4.73朵、开花数0.63朵、着果数0.50~2.10个,实现总产量增加18.90%;喷施乙烯利和赤霉素对柠檬开花坐果有逆调控效应,与对照相比,喷施乙烯利后花蕾数减少0.20~7.00朵,开花数最多时仅为0.33朵,叶片数减少6.30~14.33片,导致减产22.78%;喷施赤霉素后花蕾数减少0.50~7.73朵,开花数减少1.33朵,总产降低45.15%。喷施生长调节剂对柠檬果实品质也有影响,喷施多效唑的单果重比对照大14.93 g,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各处理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空心莲子草经草甘膦分别与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处理后测定对植株的抑制作用。草甘膦(300mg·L-1)药液中加入乙烯利、丁酰肼、赤霉素后,对植株地上部分鲜重抑制率提高了9.6%~22.8%个百分点,根茎抑制率提高了3.7%~11.4%。芸苔素内酯、萘乙酸和多效唑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甘膦的生物活性。空心莲子草幼苗经乙烯利(100mg·L-1)、赤霉素(500mg·L-1)处理后30d,基芽数分别增加了2.2和3.2个,是对照增加数的1.5和2.1倍。结果表明,乙烯利、丁酰肼、赤霉素提高了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制效果,促进了草甘膦向根茎的传导。  相似文献   

9.
以运动百慕大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C.trasvalensis cv. Tifsport)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抗倒酯、矮壮素、多效唑、敌草快、乙烯利和赤霉素)对狗牙根生长特性及坪用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狗牙根营养体扩繁利用相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隶属函数分析,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推荐施用浓度为:抗倒酯2.0 kg·hm-2、矮壮素2.0 kg·hm-2、多效唑0.5 kg·hm-2、敌草快0.1 kg·hm-2、乙烯利2.0 kg·hm-2和赤霉素0.02 kg·hm-2。在各植物生长调节剂推荐施用浓度下,除敌草快处理外(0.1 kg·hm-2时,损伤率就达15.3%),其他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未造成狗牙根的损伤。外施多效唑不影响狗牙根的叶色(施用多效唑后叶色评分仍在7.0以上)。与对照相比,外施抗倒酯、矮壮素、多效唑和乙烯利均明显降低狗牙根的高度和叶长(下降幅度均超过20%)。...  相似文献   

10.
荔枝的冬梢与开花结果是一对矛盾。控制住冬梢,有利于促进荔枝开花结果,药物及农业技术控制冬梢促花效果较好。通过用2.4—D、萘乙酸、青鲜素、乙烯利和B9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农业技术(环割、断根)作对比试验,认为选择B9+乙烯利、乙烯利或B9来控制荔枝冬梢,不但可调节花穗长度、分枝数、雌花比率,还能提高座果率、株产量,效果显著。若应用于适龄树及营养生长特别强的树,增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蛋黄果花期控梢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采取6个不同浓度处理开展蛋黄果早夏梢控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0.23%丁酰肼控梢保果功效显著,高浓度的多效唑影响开花结果。综合本试验控梢、坐果率、早夏梢老熟及晚夏梢萌发来看,选用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果控梢功效强弱依次为丁酰肼>乙烯利>多效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情况,选择赤霉酸、多效唑、萘乙酸、氯吡脲、芸苔素内酯、乙烯利、噻苯隆、苄氨基嘌呤、复硝酚钠、单氰胺等10种田间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调查对象,在中国农药信息网进行检索,采用计量学方法从登记企业分布、登记作物、登记原药及制剂、登记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区、西南区、华中区,3个地区共登记产品320个,占73.73%。其中江苏省、四川省和河南省登记数量居前3位。登记作物中,水果、农作物、蔬菜、其他作物分别以葡萄、棉花、番茄、烟草和橡胶树为主。登记原药和制剂方面,除苄氨基嘌呤以复配剂为主外,均以单剂为主。登记剂型共21种,以水剂、可溶粉剂、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液剂为主,其余16种剂型登记数量均在6%以下。就单个药剂登记剂型而言,复硝酸钠、单氰胺、乙烯利、萘乙酸和芸苔素内酯以水剂为主,氯吡脲和苄氨基嘌呤以可溶液剂为主,多效唑以可溶粉剂为主,噻苯隆以可湿性粉剂为主,赤霉酸以乳油为主。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是茭白的生产第一大省,面积约为2.733万hm2,约占全国41%,产值效益可观。本文综述了浙江省茭白质量安全现状,农药使用混乱、植物生长调节剂风险、储运保鲜“泡水”主要风险隐患和登记农药品种不足、残留限量标准不足、生产技术标准缺乏用药推荐面临问题,并从农药登记、标准制定和安全技术集成等方面提出提升茭白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和乙烯利对妃子笑荔枝成花及碳氮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喷施多效唑、乙烯利对妃子笑荔枝成花及碳氮营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多效唑、乙烯利,能有效地控制妃子笑荔枝抽生冬梢,促进花芽分化,诱导成花;其抽花穗枝数、侧花穗枝数、成花率分别比对照高53.73%、56.16%、62.25%,花穗长度比对照长12.96%,抽冬梢枝数比对照少76.4%;喷施多效唑、乙烯利的荔枝样树其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总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样树(CK)的,其氮含量及C/N比值显著高于对照样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适采期的花椒喷施乙烯利、萘乙酸、噻苯隆,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椒果实脱落的影响。结果发现上述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椒果实脱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类型和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脱落的促进效果不同,400倍液的乙烯利整树喷施造成果实和叶的脱落率最高,但大量落叶会对树体造成较大影响,综合比较,果梗基部喷施对树体负面影响较小,建议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以6年生云柠1号尤力克柠檬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柠檬花果数、果实产量和品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对柠檬开花坐果有正调控效应,可增加花蕾0.634.73朵、开花数0.63朵、着果数0.504.73朵、开花数0.63朵、着果数0.502.10个,实现总产量增加18.90%;喷施乙烯利和赤霉素对柠檬开花坐果有逆调控效应,与对照相比,喷施乙烯利后花蕾数减少0.202.10个,实现总产量增加18.90%;喷施乙烯利和赤霉素对柠檬开花坐果有逆调控效应,与对照相比,喷施乙烯利后花蕾数减少0.207.00朵,开花数最多时仅为0.33朵,叶片数减少6.307.00朵,开花数最多时仅为0.33朵,叶片数减少6.3014.33片,导致减产22.78%;喷施赤霉素后花蕾数减少0.5014.33片,导致减产22.78%;喷施赤霉素后花蕾数减少0.507.73朵,开花数减少1.33朵,总产降低45.15%。喷施生长调节剂对柠檬果实品质也有影响,喷施多效唑的单果重比对照大14.93 g,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各处理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广西荔枝主产区荔枝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为荔枝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荔枝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广西荔枝主产区抽取的49份样品进行105种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并对检出的农药品种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评估、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评估及农药残留风险排序.[结果]49份荔枝样品中共有46份样品检出农药残留(占93.9%),检出率超过20.0%的有除虫脲、噻螨酮、氯氰菊酯、多菌灵、丙环唑和氯氟氰菊酯6种农药,检出率分别为73.5%、71.4%、69.4%、28.6%、22.4%和20.4%;检出的22种农药%ADI均远低于100.00%,在0~0.75%范围内,平均为0.16%;%ARfD均低于100.00%,在0~12.66%范围内,平均2.09%.根据残留风险得分,检出残留的22种农药可划分为高风险(5种)、中风险(9种)和低风险(8种)3类.[结论]广西荔枝的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但氯氰菊酯、仲丁威、克百威、灭多威和甲维盐5种农药残留风险高,在荔枝生产和监管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4种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矮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高粱喷施不同剂量的矮壮素、乙烯利、多效唑、矮脚虎4种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高粱矮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矮化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矮化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乙烯利矮壮素矮脚虎多效唑。  相似文献   

19.
随机采集浙江省12个主产区的100份葡萄样品,利用液质联用方法测定乙烯利残留量,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仅4份检测出乙烯利残留(≥0.01 mg·kg-1)。参照我国葡萄残留限量标准(1 mg·kg-1),有1份葡萄样品中的乙烯利残留量超标。乙烯利慢性和急性风险极低,风险可接受。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标准的比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现行的限量标准进行概述,并与CAC、欧盟、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相关限量进行比对分析,以期对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和限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有缺失,与批准使用的种类数量脱节;二是标准规定的产品种类和限量与国外农产品进口国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三是标准限量集中于植物源性产品,缺少动物源性产品标准.并提出以下建议:应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已批准使用的植调剂限量标准,并考虑设定植调剂在动物源性产品中的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