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茂名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冬春季节气候温暖、基本无霜,露地栽培甜、尖椒可安全越冬,常年种植面积在16.5万亩(1亩=1/15公顷)左右。甜、尖椒是土传病害严重的作物,病原物侵染的途径除了种子带菌外,主要是通过伤口入侵。在多年种植甜、尖椒的田块,土壤残留病原物较多,传统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2.
正内黄县尖椒近几年发展面积不断扩大,2015年度种植面积已达2.67万hm~2,价格在8.5元/kg,平均单产240 kg,经济效益40.8万元。尖椒夏季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尖椒的产量,因为夏季气候因素变化较大,气温的变化、天气的干旱和降雨都能影响到尖椒的正常生长,并发生各种病害。因此,尖椒的夏季管理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如下:一、施肥浇水7—8月正是尖椒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尖椒已成为黎城县一项县域优势产业。尖椒苗期的几种生理性病害,对尖椒产量影响更大。为此,掌握尖椒苗期生理性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对尖椒的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尖椒作为阆中市文城镇的经济作物之一,深受广大农户和消费者的喜爱。但随着种植的年限的延长,导致尖椒土传病害较为严重,易造成尖椒青枯、根腐病、根线虫病、枯萎病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和经济价值。为了减轻病害的危害,我们采用嫁接栽培措施,通过选用耐病和抗病的野生辣椒以及其他茄科植物为砧木,替换掉不抗病的栽培辣椒的根系,使栽培辣椒的植株不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5.
芦洁 《河南农业》2023,(17):10-12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是全国著名的“中国尖椒之乡”。近几年,全县尖椒种植面积达1万hm2左右,并已形成了“南有内黄,北有天津”的种植格局。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对全县的尖椒种植进行了科学统筹的规划,并制定利好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尖椒生产,推动辣椒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封丘县应举镇的特色经济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该镇孙马台村的夏季尖椒种植更为突出。村里成立了尖椒合作社,逐步形成了统一供种、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规范化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现就夏季尖椒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尖椒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尖椒疮痂病的发生也日趋加重.一般发病率在5%~10%,严重时达20%以上,对尖椒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红塔区冷凉山区种植的尖椒型辣椒品种,以当地羊角椒为对照,引进外地的5个尖椒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丰收5号、保加利亚尖椒2号、奥运椒2008丰产性、抗逆性、商品性均优于对照,根据3个品种辣椒的成熟期搭配种植,可调整红塔区辣椒的上市时间。  相似文献   

9.
七姊妹尖椒系地方品种,主产于湖北省石首市,常年种植667hm2.早在50年代尖椒及其加工产品畅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被称为"中国石产尖椒",它除鲜食外,适宜加工成纯椒香油、油辣豆瓣酱、尖椒油、尖椒粉、油辣子等多种调味品,2001年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湖北省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0.
王大平 《新农业》2006,(2):40-41
我是北宁市吴家乡北湖村菜农,2003年建蔬菜大棚种植尖椒。不知什么原因从2004年秋茬开始我的大棚尖椒得了死秧病,近百米棚秋茬尖椒只卖了几百块钱。听明白人说这是一种土传病害,很不好治。2005年春,秧苗移栽不久又开始死秧,药换了多少种,钱没少花,工夫也没少搭,就是治不住。北宁市大棚蔬菜协会会长李凯知道了这事,他向我介绍正肥丹治蔬菜死秧病有特效,后来又听了技术人员的讲课,坚定了我的信心,我决定用正肥丹试试。奇迹真的发生了,用正肥丹闷棚后栽的秋茬尖椒苗,不但一棵没死,而且长得又壮又绿,果大果多,比哪茬都好,产量大幅度提高,别提有多高兴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歙县高山茶园小尖椒的种植模式、效益、适宜的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辣椒,又名尖椒。尖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较多抗氧化物质等。根据主要病害控制对象,采用的抗病品种抗逆性要强,与非茄科作物采用轮作。下面简单介绍阜新地区主要发生的尖椒病害:一、猝倒病1.症状表现一般在辣椒苗期发生猝倒病。感病幼苗在茎基部出现水浸腐倒伏。秧苗在感病初期为暗绿色,然后会慢慢缢缩,最后病苗折倒并且坏死。病菌越冬依靠在土壤表层的卵孢子,凭借水流和病土传播。低温高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保加利亚尖椒(以下简称保椒)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化环境下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种植,总结出了保椒在栽培、田间管理、采收等生产环节的主要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小尖椒实施大棚设施栽培,获得成功,平均产量18.5t/hm2,平均产值达6.2万元/hm2。从播种育苗,整地筑畦,肥料、水分、温度管理以及病害防治等方面对栽培技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河南省设施大棚种植的青黄皮尖椒品种,利用征集来的15个青黄皮尖椒品种和新组合为试验材料,对其植株性状、商品性、抗病性及丰产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乾德椒70、金富808、新皇冠、皇美和寿研梦腾这五个品种组合长势强,单株结果数多,单果重大,前期的产量和总产量表现优异,果实商品性好,抗病性强,可作为主要青黄皮尖椒品种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河北省巨鹿县大棚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大棚蔬菜面积已达4万亩,其中尖椒4000亩,尖椒栽培技术相对成熟。现将本县大棚尖椒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地市场销售渠道和订单要求。近几年在本县种植面积较大,表现较好的品种主要是凯莱37-83F1、威狮1号、天神、华农1号。  相似文献   

17.
泡椒是薄皮尖椒的一种,近年来在商都地区种植,逐渐被人们按受和认可,通过对泡椒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对农户种植泡椒起到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长葛市由典型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逐步转变为小麦—蔬菜、小麦—大豆、小麦—红薯等种植模式。长葛市农技推广中心经过近5年的跟踪调查,全市小麦套种尖椒面积日益扩大,2017年该种植模式占套种模式的91.4%,为长葛市粮食连年增收增效,为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一、经济效益小麦—尖椒种植模式每667 m~2总产值4074元,其中,小麦折合产  相似文献   

19.
<正>内黄县尖椒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尖椒生产已成为内黄县主导产业之一,形成了规模产业化,对于全县经济发展、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起着重大作用。内黄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选择性状较好的新品种进行不同土质、不同区域示范、试验展示,筛选出适合内黄县不同类型和栽培条件的优良品种,为今后品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黎城县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尖椒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产业来抓。到目前。全县发展尖椒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1/5,每667平方米收入1000元,总收入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