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阳县是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也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基地县。目前在全国蚕桑生产普遍下行的情况下,我县蚕桑生产仍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年增幅在5%左右,得到了国家、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誉。1射阳县蚕桑业的现状全县现有桑园4000 hm2,2012年饲养蚕种16万张,产蚕茧6250 t,生产一代杂交种10万张,优质桑苗5000万株,蚕桑总产值2.6亿元,单位面积产值5000元/667 m2,蚕茧总量和蚕桑总产值双超历史,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均创17年来的新高。目前蚕业经济总量列全省第四、全市第二。全县蚕桑主要集中在特庸、盘湾、洋马3个镇,分别占全县的63.6%、28.6%、5.5%。  相似文献   

2.
蒋学民 《蚕学通讯》2004,24(3):51-54
蓬安是司马相如故里,位于川东北丘陵地区,总人口68万,辖1个街道办事处和46个乡镇.这里水源充足,交通便捷,是连接南充至广安、重庆的中心腹地,是南充市蚕桑生产基地县.全县现有市、县蚕桑基地乡镇20个.蚕桑业历来是立县的支柱产业,桑树资源极为丰富,蚕桑基础雄厚,曾创下过年发种10万张,产茧280万kg的历史最高记录,蚕农养蚕收入近4 000万元,约占农副业总收入的25%以上.  相似文献   

3.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一个“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典型江南山区县。全县国土面积2947 km2,人口33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2005年GDP23·1亿元,农业总产值4·32亿元,其中生态农业产值3·2亿元。全县茶园面积13·27万亩,年产茶6000 t,茶业系列产值2·16亿元。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朱熹故里,詹天佑桑梓,江泽民同志的祖籍地。婺源既有“书乡”之称,又有“茶乡”之誉。是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第一批外销茶出口基地县,全国第一批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是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4.
正西充县具有4000多年栽桑养蚕、缫丝制绸的悠久历史,是四川省蚕桑生产基地县。全县现有桑园7333hm~2(合11万亩),蚕桑生产基地乡镇21个,其中市级蚕桑基地乡镇9个,县级蚕桑基地乡镇12个,仁和双洛乡蚕桑示范区在2013年被命名为四川省现代农业(蚕桑)万亩示范区。全县有缫丝企业1个,织绸企业52户,蚕桑丝绸及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正涪城区位于绵阳市近郊,全区现有桑园面积近3万亩,其中统一成片流转建设标准桑园7000亩,蚕桑主要分布于8个乡镇、41个村,养蚕农户近1万户,今年全区养蚕6万余张,生产优质蚕茧2400余t,蚕茧产值突破亿元,加上桑枝、桑果等资源开发利用,蚕桑总产值达到1.3亿元,茧丝总产值2亿元。蚕桑业已经成为绵阳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涪城区生产的优质蚕茧,茧丝长1200m,解舒率70%以上,清洁、  相似文献   

6.
射阳县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蚕桑曾是该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鼎盛时期全县桑园面积达到了6 666.6 hm2,遍布23个农业乡镇,年饲养蚕种23万张,生产蚕茧7 500 t,年产优质无病桑苗10亿株,是享誉全国的优质无病桑苗基地,年实现蚕桑生产总值2亿元.在1995年丝绸行业大滑坡,出现了严重地毁桑现象,使全县的蚕桑业遭受了严重地打击.然而,该县蚕桑业基础雄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仍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效益.但是根据蚕桑业的特殊性,目前仍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全县的蚕桑生产,在体制、机制乃至技术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快蚕桑业发展步伐,探索发展新路子,把射阳县蚕桑生产做大、做强,再创历史辉煌,笔者根据近几年实际,作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李景忠 《中国牛业科学》2007,33(1):69-69,80
水晶之都-东海县是全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近几年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等10多项桂冠.全县现有总人口114.4万,其中农业人口98万,辖区可耕地面积12.9万hm2,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5.4亿元,其中牧业产值8.7亿元,实现肉类总产量7.5万t.  相似文献   

8.
1基本情况 湟中县总面积2700km2,其中耕地84万亩,辖10镇5乡、393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2%,是全省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县之一。200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8.62亿元、增长30.6%,  相似文献   

9.
1 全南县蚕桑的简要回顾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 ,是个边远山区小县 ,全省重点蚕桑基地县。 80年代末以来 ,蚕桑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1984年 ,全县蚕桑生产以 8户农户 ,8亩桑园起家 ,经过 17年风风雨雨 ,蚕桑生产几经起伏。 1992~ 1994年是全南县蚕桑业鼎盛时期 ;1992年全县种桑养蚕发展到 18个乡 (镇 )场 ,99个村 ,10 2 4 3户 ,桑园面积 175 4 2亩 ,养蚕 4 130 2张 ,产鲜茧 966吨 ,产值 92 7 36万元 ;1994年 ,蚕桑呈现产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投产桑园 82 10亩 ,养蚕 38374张 ,产鲜茧 110 1吨 ,全县 5 987户蚕农 ,户平蚕茧收入 2 75 9元 ;县缫丝厂生产白厂丝 93 2吨 ,实现工业产值 1675 5 0万元 ,创税利 199 2万元。但是由于前几年茧丝绸行情滑坡 ,我县蚕种饲养量 ,鲜茧产量也逐年下降 ,蚕桑生产面临着种种问题。1996年全县投产桑园 5 188亩 ,养蚕 175 81张 ,产鲜茧 65 6吨 ;1997~ 2 0 0 0年 ,蚕桑生产步入低谷 ,每年在养蚕 85 0 0张、...  相似文献   

10.
潘美良 《蚕桑通报》2006,37(1):74-74
淳安县紧紧抓住浙江省实施蚕桑西进工程这一机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2005年,全县已有桑园5340hm^2,其中近3年新发展桑园3780hm^2,饲养蚕种13.93万张、产茧59635、蚕桑产值1.88亿元。桑园面积、饲养蚕种、蚕桑产值,3年翻了一番。全县6家缫丝企业生产规模从原来的17组扩大到了25组自动缫丝机,年加工能力达2200t干茧,年产值1.6亿元;真丝绸加工企业达到了8家,全年产值达1.68亿元;蚕丝绸行业总产值达5.16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