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以荷兰15号马铃薯品种为试材,研究在平畦覆膜、低垄覆膜、高垄覆膜三种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抗寒能力、叶片的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的差异,探索起垄覆膜对冬种马铃薯抗寒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平畦覆膜,低垄覆膜和高垄覆膜方式下的马铃薯产量、土壤温度、抗寒能力、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高垄覆膜的马铃薯产量、土壤温度、抗寒能力均优于低垄覆膜,但高垄覆膜的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低垄覆膜。因此,起垄覆膜可以有效调节冬季土壤的温度,增加了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进而增强了马铃薯的抗寒能力和产量,并且适当的提高种植垄的高度更有利于抗寒和增产,但要注意高垄覆膜方式下的水分供给。  相似文献   

2.
沿海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是马铃薯重要产地,种植规模大,设施化比例高,针对不同栽培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起垄与不起垄、浇膨大水与不浇膨大水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栽培和膨大期浇水处理的马铃薯生育期明显提早,单株结薯、单薯重和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陇薯3号为指示品种,在甘肃马铃薯主产区定西高寒阴湿区试验观察了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种植方式在不同生育期对马铃薯形态建成的影响不同。小垄种植方式下覆膜对不同生育时期株高、茎粗影响显著,但对叶片SPAD值影响不明显。无论采取大垄覆膜双行还是小垄覆膜单行,均能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小垄覆膜单行种植块茎折合产量最高,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产27.74%;大垄覆膜双行种植次之,块茎折合产量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产23.64%;小垄液体地膜单行种植居第3,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产11.49%。大垄覆膜双行种植、小垄覆膜单行种植、小垄液体地膜单行种植分别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收5 470.5、6 352.5、1 291.5元/hm~2。综合分析,小垄覆膜单行种植方式更适宜在高寒阴湿旱作区乃至同类型地区小型农业合作社或者家庭种植户马铃薯轻简化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变气候对作物的影响,对马铃薯青薯9号进行了双垄覆膜与露地常规栽培技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双垄覆膜栽培结薯集中、薯形好、抗病性强,同时地膜覆盖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使马铃薯开花提前,加快马铃薯生育进程,提早生育时期,提早进入市场,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养分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沟垄沟播(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速效钾含量下降,而速效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沟垄和覆膜处理土壤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CK,而速效钾含量在前期与后期低于CK;沟垄覆膜种植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且与CK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另外,与CK相比,沟垄和覆膜处理马铃薯单株结薯数提高了70.8%~87.5%,且以T2和T5处理最高;而单株薯质量提高了37.1%~68.6%,且T3处理与CK间差异显著.沟垄和覆膜处理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6.
在会宁县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试验观察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式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全膜双垄在M型大垄垄上种植和全膜双垄在大垄垄侧种植两种模式的集雨效果较好,马铃薯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41233.8、38051.9kg/hm^2,较露地宽窄行起垄覆膜方式分别增产64.94%、52.20%。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马铃薯在覆膜与不覆膜、全膜与半膜、起垄与不起垄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种植马铃薯,覆膜的增产效果大于起垄的增产效果。马铃薯双垄M型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32873.25千克/公顷,比不覆膜起垄种植增产8831.55千克/公顷,增幅36.73%。商品率73.33%,降水利用效率94.87千克/毫米.公顷,降水生产效益184.83元/毫米.公顷,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16天,是适合秦州区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8.
定西旱作区马铃薯覆光-生物双降解膜种植模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旱作区利用光-生物降解膜进行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垄微沟覆膜种植的马铃薯折合产量最高,为54 850 kg/hm2,较对照无垄平作增产32.6%;单株块茎重最重、单株块茎数最多,大薯率最高,为70.7%。综合考虑认为,在定西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中,宜选用光-生物降解膜进行大垄微沟覆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宁夏丘陵地区马铃薯抗旱节水增产技术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宁夏南部山区的主栽品种宁薯4号采用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和露地栽培3种栽培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栽培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加快马铃薯生长发育进程,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马铃薯产量。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产量分别提高19 425kg/hm2、8 662.5kg/hm2,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83.7%、37.7%;起垄覆膜栽培比起垄未覆膜产量提高10 762.5kg/hm2,水分利用率提高33.4%。  相似文献   

10.
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以平畦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平畦覆膜、全膜双垄垄播、全膜双垄沟播、半膜沟垄垄播、半膜沟垄沟播等5种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马铃薯的生长先降低后升高,而脲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土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活性均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而全膜双垄沟播方式下土壤脲活性在播种期显著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但随着马铃薯的生长,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表明不同沟垄覆膜栽培模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栽培的土壤酶活性优于其他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