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研究探讨西北地区苜蓿(Medicago)草捆安全贮藏技术,为我国优质苜蓿干草的生产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针对影响苜蓿草捆营养品质的3个因素含水量、密度和干燥剂添加量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处理的营养成分,比较处理间总可消化营养物质(TDN)的含量。结果表明:打捆含水量和CaO添加量对贮藏后苜蓿草捆的TDN含量影响较大,打捆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苜蓿含水量为28%~30%时打成100kg·m-3的草捆,并添加2%CaO可有效减少霉变损失,草捆营养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2.
渗灌对宁夏引黄灌区苜蓿生长性状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渗灌对苜蓿土壤含水量、生产性能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苜蓿的科学渗灌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为对象,对渗灌定额350(S35)、400(S40)、450(S45)和500(S50) m3·667 m-2和漫灌定额800 m3·667 m-2(CK)下的土壤含水量动态,苜蓿生长性状、饲用品质及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生育期内,CK的土壤含水量和耗水量最高,S45的土壤含水量较低,渗灌较传统漫灌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CK在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最大,各渗灌0~40 cm土层变异较小,渗灌土壤含水量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土壤水分变异低于漫灌;2)渗灌可促进苜蓿的叶茎比、分枝数、叶面积指数、根系生物量以及粗蛋白含量的增加,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这在S45和S50下总体表现更明显;3)除S35外,其他渗灌的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增加,说明适宜的渗灌量可提高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苜蓿经济效益。研究认为,450 m3·667 m-2左右渗灌定额是宁夏引黄灌区苜蓿渗灌的适宜灌水量。  相似文献   

3.
苜蓿草捆含水量、密度及尿素对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含水量、密度和尿素处理对苜蓿草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茬苜蓿打捆贮藏100 d后,在苜蓿含水量为33.08%条件下,随草捆密度减少,其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纤维含量降低;在苜蓿含水量为21.16%条件下,随草捆密度减少,其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纤维含量升高。苜蓿含水量33.08%的不同处理草捆都有升温现象,草捆温度随密度增加而升高;高温持续时间也不同,密度增加高温持续时间长;添加尿素具有降低草捆温度并缩短高温持续时间的作用。苜蓿含水量22.16%的不同处理草捆都无升温现象发生。为了获得优质苜蓿草捆,应以制作高水分低密度加尿素(33.08%、250.3kg/m3、2.5%)和低水分高密度(21.16%、393.6 kg/m3)草捆为主。  相似文献   

4.
张永亮  于铁峰  郝凤  高凯 《草业学报》2020,29(11):91-101
氮磷钾施量、豆禾混播比例是影响混播草地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分析不同氮磷钾组合与混播比例下牧草产量和氮磷钾利用效率,为豆禾混播草地高产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为对象,采用2个间行混播比例(豆禾比2:2和1:2)和7个氮磷钾组合[N280P150K0(A1),N350P100K360(A2),N140P300K300(A3),N420P250K120(A4),N70P50K60(A5),N210P0K240(A6)和N0P200K180(A7)]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全年豆禾总产量以A2处理最高(11.68 t·hm-2),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A1处理禾草产量(3.80 t·hm-2)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A2处理苜蓿产量(8.60 t·hm-2)极显著(P<0.01)高于A1,A5,A6,A7处理;缺氮(A7)处理全年禾草及豆禾总产量最低。氮肥及氮钾互作与豆禾产量、氮钾互作与苜蓿产量显著相关(P<0.05)。禾草、苜蓿及豆禾NPK偏生产力和吸收率随着NPK施量增加而逐渐下降,A5处理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缺钾(A1)和低钾(A5)处理苜蓿N利用率明显降低,缺磷(A6)和高磷(A3)处理禾草、苜蓿及豆禾K利用率明显下降。豆禾2:2混播全年苜蓿产量及豆禾总产量极显著(P<0.01)高于1:2混播。豆禾2:2混播苜蓿NPK偏生产力、吸收量和吸收率、豆禾NPK偏生产力、N吸收量和吸收率极显著高于1:2混播,禾草NPK偏生产力、吸收量和吸收率极显著(P<0.01)低于1:2混播。综合考虑牧草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豆禾2:2间行混播,氮磷钾施量以N 140 kg·hm-2,P2O5 100 kg·hm-2,K2O 120 kg·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施磷对滴灌苜蓿干草产量及磷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施磷量对滴灌苜蓿干草产量、吸磷量及苜蓿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不同磷素水平下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布特征。试验设4种施磷梯度,分别为施P2O5 0 kg·hm-2(CK)、50 kg·hm-2(P1)、100 kg·hm-2(P2)、150 kg·hm-2(P3),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平均分4次分别在返青后的分枝期、第1茬、第2茬、第3茬刈割后3~5 d施入。结果表明,各茬次苜蓿植株叶片、茎秆磷含量在P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其中叶片磷含量数值分别为0.223%,0.275%,0.292%和0.218%;茎秆磷含量数值分别为0.202%,0.223%,0.201%和0.146%。苜蓿叶片磷含量大于茎秆磷含量。滴灌苜蓿植株的干草产量、吸磷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第1茬P2处理达到最大值,数值分别为6.54 t·hm-2和13.78 kg·hm-2。土壤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各施磷处理显著大于未施磷处理(P<0.05),滴灌苜蓿总干草产量在P2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大,达21.24 t·hm-2。苜蓿的磷素利用效率为随施磷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1处理苜蓿的磷素利用效率在第1茬达到最大值为28.37%。滴灌苜蓿植株吸磷量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当施P2O5为100 kg·hm-2(P2)时,能够有效促进苜蓿根系对土壤速效磷的吸收,提高苜蓿磷素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滴灌苜蓿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氮磷互作模式对绿洲区滴灌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施N 105 (N1)和210 kg·hm-2(N2)2种梯度,施P2O5 0 (CK)、50 (P1)、100 (P2)和150 kg·hm-2(P3)4种施磷梯度,交互配施共8个处理(N1P0、N1P1、N1P2、N1P3、N2P0、N2P1、N2P2、N2P3),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滴灌苜蓿各生长性状、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1条件下,前3茬中,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P2处理大于其他处理;N2条件下,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P1处理大于其他处理;N1、N2条件下,各茬次苜蓿叶片、茎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表现为P2处理小于其他处理。P0、P2和P3条件下,前3茬中,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N1处理大于N2处理;相同施磷条件下,苜蓿叶片、茎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表现为N1处理小于N2处理。通过对苜蓿各生长性状指标与干草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生长速度和茎粗对苜蓿干草产量的贡献率较大,株高和茎叶比对苜蓿干草产量的贡献率较小。通过模糊相似优先比评价表明,不同氮磷处理下滴灌苜蓿各茬次的较优施肥模式为N1P2处理,此处理下,苜蓿能够获得较高干草产量(25103.19 kg·hm-2)、高蛋白含量(叶:23.60%~26.47%、茎:10.57%~11.76%)、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叶:13.28%~17.41%、茎:38.63%~47.21%)和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叶:18.18%~22.93%、茎:49.53%~59.83%)。在新疆绿洲区,施氮(N)105 kg·hm-2、磷(P2O5)100 kg·hm-2有利于促进滴灌苜蓿干草产量的形成及营养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呼伦贝尔地区人工栽培草地无芒雀麦的适宜播种密度,在呼伦贝尔人工栽培草地播种密度控制平台按照播种密度由低到高设置5个处理组,分别为W1(7.5 kg·hm-2)、W2(15.0 kg·hm-2)、W3(22.5 kg·hm-2)、W4(30.0 kg·hm-2)、W5(37.5 kg·hm-2),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无芒雀麦播种密度的响应特征,并分析了呼吸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无芒雀麦播种密度的增加,不同时期下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W4(30.0 kg·hm-2)达到最大值829.4 kg·hm-2,W3(22.5 kg·hm-2)其次,地下生物量间差异不显著;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中微生物量碳主要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微生物量氮土壤浅层0~10 cm总体变化平稳,土壤深层10~20 cm呈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的数值显示在第1次刈割期显著高于第2次刈割期,但同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探求呼吸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其影响系数,可得出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对无芒雀麦W4(30.0 kg·hm-2)播种密度具有最佳响应。  相似文献   

8.
不同处理苜蓿草捆贮藏期内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国家牧草体系宁夏综合试验站试验地所种植的第二茬紫花苜蓿(金皇后)为试验材料,在其初花期刈割,并按照不同含水量、不同密度、不同CaO添加量进行打捆,贮藏360 d,定期取样.对不同处理草捆各贮藏期的样品进行霉菌数量和降解率测定,从而确定最适含水量、打捆密度、CaO添加量,为苜蓿草捆安全贮藏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知,处理5(含水量为20%,打捆密度为150 kg/m3,CaO添加量为2%)贮藏期内霉菌数量最少,消化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究防腐剂在苜蓿干草捆调制中的应用,减少调制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试验在含水量25%、30%和35%的苜蓿中,以不添加防腐剂为对照(CK),添加2、3和4 kg/t的巴斯夫露保康(B)和无水氨(C)进行打捆处理,研究7 d内草捆温度、霉变情况及营养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3种含水量下,使用2种防腐剂均能降低苜蓿干草捆中的温度,35%含水量草捆达到的最高温度比25%含水量高3℃左右。苜蓿含水量为25%时,与对照组相比,巴斯夫露保康和无水氨在3个添加水平上均能显著降低微生物对粗蛋白(CP)的分解损耗(P0.05)。苜蓿含水量为30%和35%时,与对照组相比,2种防腐剂均能降低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分解,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CP消耗越少。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情况下,含水量25%的草捆中CP含量比含水量35%的草捆高出3.18个百分点,含水量35%的苜蓿草捆中CP含量在13%以下。因此,在不使用防腐剂的情况下打捆,苜蓿草实际平均含水量应控制在25%。使用防腐剂时,苜蓿含水量可提高到30%,巴斯夫露保康的最佳添加量为2~3 kg/t,无水氨的最佳添加量为4 kg/t;当苜蓿草含水量高于35%时,2种防腐剂均对其无作用,仍会发生霉变、腐烂现象,不具备存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雅  张静  冯萌  郭正刚 《草业学报》2018,27(10):76-83
通过研究不同灌溉量(W1:117 mm;W2:156 mm;W3:192 mm)和施氮量(N1:0 kg·hm-2;N2:40 kg·hm-2;N3:80 kg·hm-2;N4:120 kg·hm-2)互作条件下河西走廊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的变化特征,旨在确定紫花苜蓿品质最优时的水氮配置模式。结果表明,水氮互作显著影响了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粗蛋白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P<0.05),但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影响不显著。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粗蛋白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随灌溉量和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最大值出现的组合分别为W2N3和W2N2,说明只有水氮合理配置才能提高紫花苜蓿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陇东地区紫花苜蓿播种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宏  韩雍  方刚 《草业科学》2013,30(2):238-244
在陇东半干旱地区,对新引进的优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了2~3年的播种时期、播种密度和播种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播期中,秋播平均产量0.772 kg·m-2,夏播0.700 kg·m-2,分别比春播高10.29%和4.79%(P<0.05);参试品种中,苜蓿王、三得利、金皇后和甘农1号分别比陇东苜蓿高13.88%(P<0.05)、3.54%、2.22%和7.53%。2)不同密度中,以720和480株·m-2产量较高,平均产量分别为0.72和0.66 kg·m-2,与240株·m-2间有显著差异(P<0.05);参试品种中,苜蓿王和金皇后产量较高,并与皇冠差异显著(P<0.05)。3)播种方式中,膜侧沟播与普通沟播在出苗率、越冬率以及产草量上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机械条播差异较显著(P<0.05)。4)总体来看,不同播种技术及品种对苜蓿第1-2年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较大,当地应以秋季播种并采用普通沟播较好,其种植密度以480~720株·m-2、播种量在15.0~22.5 kg·hm-2为宜。不同试验中,苜蓿王增产效果极显著,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苜蓿干草捆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含水量为15%、打捆密度为150kg/m3的苜蓿草捆在不同贮藏时间(1、10、30、90、180、360d)营养物质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苜蓿干草的粗蛋白(CP)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与贮藏1d时相比,不同贮藏时间段苜蓿干草的C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从CP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2级。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360d时的NDF含量显著高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NDF含量(P<0.05);从N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10d之后ADF含量开始显著增加(P<0.05);从A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贮藏时间在30d以上的苜蓿干草DMI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30d之内的DMI值(P<0.05);从DMI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3级。贮藏时间在90d以上的苜蓿干草DDM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DDM值(P<0.05);从DDM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干草的RFV值显著降低(P<0.05),且在贮藏180~360d的时间段内,RFV值下降幅度较大;从RFV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综合比较,苜蓿干草在贮藏180d之后营养价值大幅度下降,因此,在贮藏180d之内出售或者饲喂家畜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3.
Effects of harvest moisture and bale wrapping on forage quality and mold formation in orchardgrass (Dactylis glomerata L.) hay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initial bale moisture and plastic wrapping on temperature, forage quality (protein, fiber components, and digestible energy), and mold formation in large round-baled orchardgrass hay. In all, 40 round bales of mature orchardgrass hay measuring 1.2 × 1.5 m2 were baled at three different moisture ranges (eight bales per treatment): 124 to 166 g/kg (low moisture); 180 to 232 g/kg (intermediate moisture); and 259 to 337 g/kg (high moisture). Selected bales within each moisture range were individually wrapped in plastic (16 bales), and temperature sensors were placed in each bale for up to 10 weeks. The lowest (P ≤ .01)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degree-day accumulations were observed when initial bale moisture content was 124 g/kg or when hay was wrapped, regardless of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In 2008 and 2009, all wrapped hays resulted in similar forage quality (P ≤ .14) and mold counts (P = .94) compared with 124 g/kg moisture hay. Hay baled at 166 g/kg resulted in fiber (P ≥ .82) and mold (P = .21) components similar to higher moisture bales. Mold counts for hay baled at 166 g/kg and 124 g/kg moisture were 24.8 × 106 and 2.7 × 104 CFU/g, respectively, demonstrating that large round bales are prone to molding at relatively low moisture concentrations. Maintenance of forage quality and reduction in mold growth were achieved by baling dry (124 g/kg moisture) or wrapping round bales of orchardgrass hay up to 337 g/kg moisture.  相似文献   

14.
地下滴灌水肥耦合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水肥互作模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水分梯度(W1、W2、W3、W4)和5个肥料梯度(F1、F2、F3、F4、F5),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水肥耦合条件下苜蓿生长性能、干草产量及品质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灌水施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株高、生长速度和分枝数,促进干草产量的形成和营养...  相似文献   

15.
紫色达利菊是自然生长在草原上的一种重要豆科牧草,与苜蓿具有相似的饲喂价值。高水分打捆有益于缩短牧草的田间养护期,降低损失风险,但因水分高、易发霉而不易贮藏,从而影响牧草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本试验研究了丙酸对高水分紫色达利菊干草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水分打捆(28%)与低水分打捆(17%)的紫色达利菊干草具有相似的化学组分,但高水分打捆不利于干草的贮藏。添加一定浓度的缓冲丙酸降低了(P<0.05)高水分打捆干草贮藏后期的温度、pH及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减少了细菌总数及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增加了干草粗蛋白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综上所述,添加丙酸有利于提高高水分紫色达利菊干草的营养价值、饲用安全性和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于2015-2016年在藏北地区那曲县那曲镇的农业部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内进行,采取尿素均匀湿撒,施氮水平为0 g·m-2(CK)、7 g·m-2(N1)、15 g·m-2(N2)、30 g·m-2(N3)、40 g·m-2(N4)、50 g·m-2(N5),研究了藏北垂穗披碱草叶片功能性状和种群特征对不同施氮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1)施氮条件下垂穗披碱草叶面积、比叶面积都有一定提高;施氮显著促进分蘖数增加(P<0.05),但对叶片光合速率影响不显著;2)不同施氮处理下,抽穗密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生殖高度响应不显著,而营养高度显著升高(P<0.05),N5最高,为32.87 cm,与对照比增幅达111.29%;盖度先迅速增加然后稳定在饱和状态,从43.67%上升到100%;随施氮量增加,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且施氮量越高生物量越高,最高增幅出现在N5处理,达到303.18%,从对照组的145.81 g·m-2增长到了587.89 g·m-2;3)相关性分析表明,氮肥单因子作用下生物量与营养高度、生殖高度以及盖度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表明在施氮条件下,种群特征是影响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因素,而非叶片功能性状。  相似文献   

17.
张勃  柯文灿  李福厚  郭旭生 《草地学报》2022,30(6):1569-1575
为了研究干草防腐剂的防霉效果,本文在调制苜蓿小方捆时添加巴斯夫防腐剂BLP,并在苜蓿大方捆中比较使用了自行研发的防腐剂LZP和防腐剂BLP。结果表明:在苜蓿小方捆中,25%水分打捆时,添加防腐剂BLP显著抑制了苜蓿草捆中霉菌的生长,但对营养品质没有显著影响;30%水分打捆时,防腐剂BLP显著降低了苜蓿干草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当添加量为6 L·t-1时,防腐剂BLP的防霉效果较为显著且增加了粗蛋白(CP)的含量。在苜蓿大方捆中,16%~19%水分打捆添加防腐剂BLP和LZP均能很好抑制霉菌的生长;而22%~25%水分打捆时时,两种防腐剂的对霉菌的抑制效果较差。上述结果表明调制苜蓿干草小方捆时添加6 L·t-1防腐剂BLP能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自行研发的防腐剂LZP与BLP的防霉效果类似,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8.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WL919品种为材料,设置15.0 kg·hm?2 (D1)、30.0 kg·hm?2 (D2)、45.0 kg·hm?2 (D3) 3个播种量,150.0 kg·hm?2 (N1)、225.0 kg·hm?2 (N2)、300.0 kg·hm?2 (N3) 3个施肥量,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盐碱地紫花苜蓿产量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滩涂盐碱地苜蓿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 紫花苜蓿的株高、干草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在中等密度(D2)下达到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条件下,苜蓿的株高、干草产量均以中密度中氮(D2N2)处理最优。3) 播种后120 d时紫花苜蓿处于现蕾期和初花期,此时紫花苜蓿的饲草品质较好,干草产量为11 057.2 kg·hm?2,因此是最适宜的收获时期。4) 丙二醛含量在播种后60 d时最低,此时施氮量对丙二醛含量影响不显著(P > 0.05),播种后120 d时,D3N2组合下丙二醛含量最低。5) 随着种植密度以及施氮量的增加,脯氨酸含量先增后减。总体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2N2处理下活性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中等密度(D2)下较高,在D2N2处理下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D2、D3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中氮(N2)下活性最高。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条件下,中密度中氮(D2N2)处理下盐碱地紫花苜蓿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均能达到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