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4,(7):53-57
采用0.15、0.10、0.05 g/mL的紫花苜蓿根茎、叶及根际土壤水浸液浸种,以蒸馏水作对照,研究紫花苜蓿营养器官和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紫花苜蓿营养器官和根际土壤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根茎水浸液>叶水浸液>根际土壤水浸液,差异显著(P<0.05);紫花苜蓿根茎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0.15 g/mL作用极显著(P<0.01);叶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幼苗生长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低浓度根际土壤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幼苗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的水浸液对黑麦草的化感作用不同,且都具有一定的浓度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地上和地下部浸提液在培养皿内处理4种草坪草种子并开展浸种发芽试验,结合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指标和化感综合效应(Synthetic effect of allelopathy,SE)指标分析浸提液对幼苗的化感作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表明,地上部和地下部浸提液抑制4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根系的生长,但促进幼苗芽的生长。SE指数表明地上部浸提液抑制4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对细弱翦股颖(Agrostis tenuis)的影响最大(SE=-0.32),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影响最小(SE=-0.14);地下部浸提液促进黑麦草(Lolium perenne)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SE=0.10),但却抑制其它3类草坪草,对草地早熟禾的影响最大(SE=-0.22),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的影响最小(SE=-0.05)。本研究将为草坪建植坪床处理黄花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5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浸提液提取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0、10、30、50、70g/L)的根、茎、叶浸提液处理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及幼苗,研究不同处理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苜蓿品种植株浸提液对甘农3号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自毒效应,其效应因苜蓿品种、器官和浸提液浓度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相同浓度下自毒效应强弱顺序为叶茎根;同一品种和器官的浸提液随着浓度的增大,甘农3号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胚根长、胚芽长及根系活力显著减小;随着浸提液浓度逐渐增大(10~70g/L),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的化感指数(RI)也逐渐增大(0.002 6~12.640 0),同时受抑制程度逐步增强,而且,叶浸提液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抑制作用最强,根浸提液抑制作用最弱,茎浸提液抑制作用居中。同样的,随着浸提液浓度增大,幼苗的胚根长、胚芽长受抑制程度也逐步增大(1.3%~54.1%),其中根浸提液抑制率在1.3%~31.3%,茎浸提液抑制率在4.0%~34.1%,而浓度为50g/L叶浸提液抑制率达到54.1%,浓度为70g/L叶浸提液甚至致使苜蓿种子和幼苗腐烂或死亡,检测不到胚根长、胚芽长。不同苜蓿品种的自毒作用存在差异;同一苜蓿品种,根、茎、叶浸提液的自毒效应叶浸提液最强,其次为茎浸提液,根浸提液自毒效应最弱。苜蓿自毒作用会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的胚根、胚芽生长。  相似文献   

4.
异龄苜蓿土壤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倩  王希  沈禹颖 《草地学报》2009,17(6):784-788
采用自甘肃庆阳和定西地区不同年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土壤制备浸提液,应用纸上发芽法检测其对苜蓿、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龄苜蓿土壤浸提液对苜蓿种子萌发以及胚根和胚芽的抑制程度为年>3年>9年,在庆阳龄苜蓿土壤浸提液(00 g干土/L)中苜蓿发芽率下降18%,其胚芽和胚根显著受抑(P<0.0),比对照分别降低69%和80%.在平均降水391mm的定西,4年以下苜蓿土壤无明显自毒性;苜蓿秋季翻耕休闲有利于3个供试种的萌发及胚根和胚芽的生长,有效解除了年龄以上苜蓿土壤的自毒效应,苜蓿-小麦轮作系统中,苜蓿后茬小麦建植不受苜蓿毒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牲畜粪便浸提液对牧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方法】以4种牧草种子为试验材料,在3种浸提液(鹿粪、牛粪、羊粪)及其不同浓度(0、25%、50%、75%、100%)处理下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并测定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相关指标。【结果】受试的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因牲畜粪便浸提液浓度不同而异。3种浸提液均促进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生长,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促进效果下降;3种浸提液均抑制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种子的萌发,低浓度浸提液处理促进其幼苗生长;多年生黑麦草(Poaceae lolium)的发芽势、根长受3种浸提液影响升高,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在鹿粪粪便浸提液影响下,发芽率显著降低,3种粪便浸提液均抑制供试牧草幼苗生长。【结论】牛粪浸提液促进4种牧草种子萌发的效果最佳,羊粪次之,鹿粪最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紫花苜蓿连作对种子萌发及苗期的化感作用,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0,0.01,0.04,0. 10 g/mL)的紫花苜蓿根、茎、叶及根际土壤浸提液对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了种子的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并进行了化感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的根、茎、叶及根际土壤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且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不同器官及根际土壤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指标影响效果存在差异,以枯叶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不同器官浸提液对苜蓿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枯叶、枯茎、土壤、根系。浸提液浓度在0.10 g/mL时自毒作用最强,化感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李俊  刘增文 《草业科学》2013,30(7):1057-1065
为探讨豆科灌草在针叶人工纯林改造和林草复合植被建设中的可行性,研究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落叶松(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和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当年枯落叶经室内混土分解培养后,所获得的枯落叶浸提液对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油松枯落叶浸提液抑制毛苕子和草木樨种子萌发,对紫穗槐种子萌发以及紫穗槐和毛苕子幼苗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2)侧柏浸提液促进草木樨种子萌发和毛苕子幼苗以及紫穗槐幼根生长,对紫穗槐种子萌发以及草木樨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低促高抑”;3)落叶松浸提液抑制了紫穗槐和毛苕子种子萌发,促进了草木樨种子萌发和毛苕子幼苗以及草木樨幼根生长,对紫穗槐幼苗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4)樟子松浸提液抑制了毛苕子和草木樨种子萌发以及紫穗槐幼苗地上部生长,促进了毛苕子幼苗和紫穗槐幼根生长,对紫穗槐种子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5)3种豆科灌草幼苗MDA含量分析结果与其幼苗生长的分析结果一致。MDA含量可能是衡量化感效应的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 L.)对禾本科牧草的化感作用,以天仙子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材料,通过5个不同浓度天仙子种子浸提液(0,0.025,0.05,0.075,0.1 g·mL-1),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处理,测定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天仙子种子浸提液对黑麦草种子萌发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浸提液浓度增加,黑麦草萌发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降低(P<0.05);浸提液对黑麦草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株高影响不显著;不同浓度的天仙子种子浸提液处理下,黑麦草幼苗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均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则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综上所述,天仙子种子浸提液对黑麦草幼苗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黑麦草植株通过细胞膜的变化而影响内部生理生化过程,以适应不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狼毒浸提液对紫花苜蓿、披碱草和冰草的化感作用,分析狼毒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规律和作用强度,以期为退化草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种浓度梯度狼毒浸提液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均具有抑制作用,125g·L^-1处理下种子发芽率较对照相比减少33.56%;对披碱草和冰草种子具有“低促高抑”现象,25g·L^-1处理下披碱草种子发芽率较对照增加19.76%,冰草增加45.91%。2)狼毒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幼苗苗高呈现低浓度(≤50g·L^-1)促进生长,高浓度(≥75g·L^-1)抑制生长,对披碱草幼苗苗高呈现低浓度(≤25g·L^-1)促进生长,高浓度(≥50g·L^-1)抑制生长。狼毒浸提液对冰草幼苗根长具有抑制作用,较对照相比减少78.21%。狼毒浸提液处理下3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作用,且随着狼毒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有毒植物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对优良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并从生理学层面揭示其作用机制,本试验以优良牧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穴盘培养法,开展大狼毒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及内源激素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狼毒根、茎叶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P<0.05),抑制效果存在部位差异和“浓度效应”,具体表现为根浸提液抑制强度大于茎叶浸提液,高浓度浸提液抑制强度大于低浓度浸提液。在大狼毒根、茎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下,多年生黑麦草幼苗MDA含量升高,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增强,内源激素ABA含量升高,GA,IAA,ZT,JA,SA含量下降,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是否会对其它物种产生化感作用,促进大狼毒蔓延区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穴盘培养法,开展大狼毒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大狼毒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率和萌发进程体现为"化...  相似文献   

12.
袁莉  于磊  王许军  鲁为华 《草业科学》2008,25(12):71-74
通过培养皿滤纸法的生物检测方法研究了3种浓度(0.100、0.050和0.025 g/mL)的苜蓿Medicago sativa茎叶提取液对棉花Gossypium spp.幼苗生长及发芽的影响,以探明紫花苜蓿对棉花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提取液对棉花种子发芽率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加强;用生长第2、3和4年的苜蓿的提取液处理棉花种子,不同处理下棉花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第3年苜蓿茎叶提取液对棉花种子抑制作用最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苜蓿提取液成分,发现生长不同年限苜蓿提取液中酚酸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生长第3年苜蓿茎叶提取液>生长第4年苜蓿茎叶提取液>生长第2年苜蓿茎叶提取液>生长第2年苜蓿根提取液>生长第4年苜蓿根的提取液>生长第3年苜蓿根提取液。  相似文献   

13.
张鹏  任茜  孟思宇  魏小星  鲍根生 《草业学报》2022,31(10):110-121
紫花针茅是青海湖流域盐渍化危害严重的高寒草地优势禾草之一,天然草地中紫花针茅保持较高的内生真菌侵染率,内生真菌侵染能提高禾草耐盐能力,然而有关盐胁迫下,内生真菌提高紫花针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研究鲜有报道。以带菌(E+)和不带菌(E-)的紫花针茅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单盐(NaCl、Na2SO4、Na2CO3、NaHCO3)和复合盐(NaCl+Na2CO3)胁迫对E+和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紫花针茅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不断降低,而内生真菌的存在抑制了其下降趋势;幼苗和胚根生长抑制强度随盐浓度增加,且种子萌发相对盐害率也持续增加。Na2CO3和Na2SO4对紫花针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的盐害较强。由此可见,内生真菌侵染是紫花针茅适应青海湖流域盐渍化土壤且成为高寒草原优势禾草的原因之一,这将为利用内生真...  相似文献   

14.
研究禾草的化感潜力对于揭示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的退化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的是探讨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的潜在化感作用。利用3种植物的整株和粉末分别制备了水提取液,采用室内生物测试法研究了3种多年生禾草水提取液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整株浸提液显著降低了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的发芽率(P<0.05),较对照分别下降了10.6、7.0和21.4个百分点,对3种禾草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冷地早熟禾整株浸提液显著抑制了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幼苗的根长,抑制率分别为41.9%,61.5%和32.1%;中华羊茅整株浸提液显著抑制了冷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幼苗干重(P<0.05),抑制率分别为51.2%和46.4%;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粉末浸提液均能显著降低自身及其他植物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根长以及干重(P<0.05)。3种禾草不同浸提液对自身及其他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具有自毒作用和化感效应,且粉末浸提液对3禾草的化感效应强于整株浸提液。3种禾草不同处理的浸提液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效应强弱表现为:冷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采用混播方式在高寒地区建立人工草地时要考虑种间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几种豆科牧草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稗草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用砂培法研究毛苕子(Vicia villos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和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花期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供试草种水浸提液对稗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中对毛苕子和黄花草木樨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它3种,抑制率达60%以上;紫花苜蓿对稗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强,特别是对根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其它4个草种;白三叶和红三叶仅在水浸提液浓度0.1g/mL时,对稗草鲜根重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此外,供试草种浸提液对稗草的化感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6.
田梦  孙宗玖  李培英  汪洋 《草地学报》2020,28(1):141-148
为探讨草地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机制,本研究采用常规方法对模拟温度增加[对照(CK)、增加2℃(T2)、增加4℃(T4)、增加6℃(T6)]下中度退化蒿类荒漠草地可萌发土壤种子库数量及其多样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0~5,5~10 cm土层土壤种子库萌发的物种数及其幼苗总密度随温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T6处理0~5(5~10)cm萌发物种数及萌发密度依次较对照降低57.1%(33.3%),70.4%(75.0%)。随温度增加,0~5,5~10 cm土层蒿类荒漠可萌发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T6处理相似性最低。温度增加后蒿类荒漠土壤萌发物种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Patrick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0~5 cm土层较5~10 cm土层下降明显。综上,增温抑制了土壤种子库种子的萌发,可能不利于退化蒿类荒漠草地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火炬树(Rhus typhina Nutt.)因其较高的观赏价值,常与其他地被植物应用于景观配置中。然而,火炬树较强的化感效应影响其冠下植物的正常生长。本文研究了3种浓度(0.1,0.005,0.025 g·L-1)火炬树当年生枝条、种子、种皮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厘清火炬树对草坪草种子的化感效应,为火炬树与草坪草的合理搭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火炬树的化感效应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0.1 g·L-1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火炬树不同部位不同浓度浸提液对草坪草种子的抑制作用排序为种皮>枝条>种子,说明化感物质主要存在于种皮中。火炬树化感作用对草地早熟禾种子的影响高于多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更适合作为火炬树的冠下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18.
11个审定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质量分数标准,明确不同盐质量分数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规律,从而科学、准确、快速地鉴定我国苜蓿品种的耐盐性,分析比较了不同NaCl质量分数下的11个苜蓿审定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高、根长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NaCl质量分数1.25%时各品种间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高、根长差异均极显著,且品种间各指标差异最大。聚类分析表明,1.25%可作为苜蓿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最佳NaCl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为0.30%时促进苜蓿根的生长,质量分数为1.00%时促进作用消失,1.25%时则抑制苜蓿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虎尾草(Chloris virgata)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优质牧草,对东北地区盐碱地改良与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NaCl,NaHCO3和PEG分别模拟土壤的盐、碱和干旱条件以明确基于相同水势的不同胁迫特征对虎尾草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胁迫处理下,随着水势的降低,虎尾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以及芽长与根长均不断下降,且碱胁迫下下降幅度最大。盐胁迫处理下,虎尾草种子复萌率在-1.2Mpa最高,干旱胁迫处理中未发芽的种子80%以上也可以继续萌发,但在此水势的碱胁迫中未发芽的虎尾草种子均难以复萌。研究结果表明,盐、碱和干旱胁迫对于虎尾草种子的发芽有着不同的影响,由于高pH作用,碱胁迫对虎尾草发芽的抑制作用强于盐胁迫与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