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瑞永  乔江  袁清 《草业学报》2011,20(3):62-69
为了推动草原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主要运用3D-GIS技术、遥感技术、仿真技术等相关技术,以具有典型草原代表性的锡林郭勒盟为示范区,建立了虚拟草原三维数字模型。该研究首先依据草地生态学原理,对草原生态系统信息数据(基础图件及属性数据)进行筛选;然后对筛选后的空间数据进行叠加并建立其与属性数据的关联;最后将草原生态信息镶嵌于三维数字模型之中,实现了在草原三维数字模型中进行草原生态信息查询分析功能。结果表明,运用C/C++语言调用OpenGL图形库从底层开发的草原三维数字模型快捷稳定,渲染速度快,可方便地动态查询示范区草原地理信息,为进一步地研究三维虚拟草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应用Web技术、JAVA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在国际互联网上构建草原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解决草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多元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集成应用和共享技术,为政府和业界提供一个草地资源多元信息查询的基础科学数据平台和数据分析、研究平台。通过搜集前人研究所取得的基础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从当前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动态信息,应用GIS原理和JAVA语言,集成多元图层及属性数据,开发专用的软件,在Internet上建立草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来构建草原生态系统的虚拟多维空间,从而实现空间—属性双向复合查询,适时更换图件等主要功能。经查阅大量资料表明,应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遥感技术以及系统开发语言(JAVA语言)来构建草原生态系统的虚拟多维空间的方案切实可行,能够为业界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共享平台,对实现我国数字草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乌珠穆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是基于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管理和开发利用乌珠穆沁草原的思想而进行设计的。系统开发借助于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C++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per MapObjects5.2、数据库软件SQLServer2000,进行乌珠穆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系统具有信息存储提取、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地图属性提取、地图判读、专题图生成、生态工程规划分析等功能。系统可以实现资源与信息的科学管理和数据共享,为相关部门进行生态监测、保护、规划、管理提供数字化操作平台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推动牧区、农牧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虚拟耕地、虚拟草原等理念,进行了甘肃省草原生态横向补偿研究。结果表明:虚拟草地总流量可较好地反映,隐藏在畜产品背后的草地资源数量与草地生态补偿奖励之间关系紧密;横向补偿是纵向层面补偿的辅助,能如实地测算区域间的牛羊肉、牛奶等资源流量,并明确横向补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首批草原“无鼠害示范区”项目在包括鄂托克旗在内的12个旗县启动实施。该项目本着“灭效与环保并重,实现持续控制”的建设原则,在草原鼠害频发区和集中连片区,运用生物、生态、物理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综合配套实施,项目建设在取得显著的鼠害控制效果的同时,还使项目区草场生态得到明显恢复。该项综合治理技术为鼠害在草原生态达到整体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控制的目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和利用中的主要技术需求,在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和甘肃省采用手机APP问卷调查方法,对多元需求主体进行调查,以遴选全国草原领域关键技术并进行优先序分析.研究表明:各省区对草原保护修复利用亟需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普遍亟需技术和个性亟需技...  相似文献   

7.
从草原生态修复的目的、意义、地震灾区主要地形地貌、草原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草种选择及组合、牧草播种、播后管护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地震灾区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对修复灾区被损毁植被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期次的TM遥感影像,结合全球定位系统支持下的地面精确定位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对镶黄旗草原资源与生态现状及历史动态进行了研究,完成了草原类型、面积、生产力、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研究3S技术应用于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变化方面的方法体系、数据集成过程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是世界草原生态系统的极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有助于从研究生命物质不同结果层次中的元素循环、平衡等角度阐明中国草原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是中国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增进对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解,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并按植物生长季节(物候节律)、年际演替、空间变异和对全球变化响应等角度,试图揭示中国草原植物C,N和P化学元素其可能存在的内在机理、传递与调节机制及驱动因子,提出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拟加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信息图谱的角度看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检索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图谱是认识和研究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检索图是一种成功的生态图谱研究成果,在草原分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根据生态信息图谱的思想,对检索图作出了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应用“3S”技术(GIS、RS、GPS)为主要手段,辅以地面路线调查,通过建立遥感与地面数据的数学模型反演地面信息而进行了阿坝县退牧还草工程的遥感监测,并对工程实施情况、工程建设效益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开展草原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和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效益评价与监测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VB建立草地畜牧业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3S技术,建立草地畜牧业信息管理系统,使草地资源向着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好的生态环境方向发展,是草地资源研究和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利用VISUAL BASIC建立草地畜牧业管理系统的意义、原因、方法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GIS的藏北草地生态信息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畜牧业是藏北地区的重要经济基础。构建藏北草地生态信息系统,以更好地满足草地生态学研究的需要,并更好地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服务,系统依托功能强大的WebGIS技术和遥感技术平台,以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为支撑,以相关生态学模型为核心,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属性查询浏览、统计图表制作、草地类型图、坡度坡向图等专题图的制作,能够按照坡度对草地类型进行分析、提供辅助决策,并以网站形式向社会发布。在系统设计阶段,对系统的4层体系结构、系统的功能结构、系统的数据库进行了设计。系统模块主要包括信息概览、地图浏览、属性查询、专题应用和系统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分析、总体结构设计和编码设计。在系统实现阶段,基于关系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2005和WebGIS平台ArcGIS Server 9.3对系统各模块进行开发,采用先进的ajax技术、Web服务技术和flash技术,最后对各模块进行集成和测试,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是青海在生态畜牧业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综合性配套技术,算清楚该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各界决策提供依据。文章从畜牧生产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多重视角,运用简化模型估算了藏羊高效养殖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结果表明:(1)高效养殖的母羊平均收益168元/(只.年),较传统放牧高7倍;(2)实行高效养殖时,每只羔羊可产生500元的间接经济效益;(3)每只藏羊通过草地影响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50000元以上。说明该技术既有直接经济效益,也有间接经济效益,还能影响生态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草场改良、人工种草和封山禁牧等技术措施,达到恢复草场植被,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改善草场生态环境,实现退耕、退牧还草的目的。结果表明永寿县草场生态保护技术的推广实施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专业技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牧草种植开发、草场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方案,促进了舍饲养畜技术的全面推广、实现了封山禁牧,提高了草场植被覆盖度,改善了草场及周围生态环境,为牧草综合加工利用找到了新途径,使全县农、林、牧全面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16.
张春辉  赵亮  赵新全 《草业学报》2023,32(3):212-223
草地具有保护地草地、放牧草地、栽培草地等草地类型多样性,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多样性,调节功能、供给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等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多样性。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概念,通过总结草地管理发展历程,提出新时代草地多功能目标管理框架。这一框架凝练出草地类型多样性、生物资源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维持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创新了草地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的变革性利用技术以及地表信息精准测量及遥感反演、草地食草动物利用率精准计量和草地承载力核定、营养平衡草牧业生产、生态功能提升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的技术体系;探究草地生态、生产和生活等多功能优化管理路径,维系草地多功能属性、保护草地健康和可持续利用的绿色发展模式;实现区域保护自然、服务人民和永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甘肃牧区草原生态现状及保护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典型调查和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牧区草原生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逐步构建以多层次、多元化的草原生态牧业、草原生态工业、草原生态旅游业为主体框架的牧区生态经济模式的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伊犁河谷天然草地退化现状及修复措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3S"技术,查清伊犁河谷不同类型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发生规模、退化程度及退化成因,绘制伊犁河谷退化草地分布图.调查结果表明:伊犁河谷天然草地退化严重,退化面积221.07万hm2,占伊犁河谷天然草地总面积的64.65%,占可利用面积的71.21%.退化主要表现在毒害草蔓延,植被盖度降低,地上生物现存量减少,草层变矮;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为放牧强度过大、利用方式和利用时间不合理、乱垦乱挖等人为破坏严重.退化草地的修复应根据草地的不同退化形式和退化程度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以草地生态恢复为基础,保护和合理地利用草地.  相似文献   

19.
王浩  李文龙  许静  朱晓丽 《草业科学》2011,28(6):1124-1131
摘要:本研究在像元二分法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改进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定量模型,采用MODIS卫星8天合成地表反射率数据产品(MOD09A1),结合3S技术(GIS、RS、GPS)空间分析功能,以甘南州高寒草地为对象,分5个等级分别计算得到了甘南2000、2004和2008年的草地植被覆盖度,分析了甘南2000-2008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大致演变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从2000-2008年,甘南植被覆盖度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一级盖度植被退化比较严重,草地植被的演变情况主要由优等植被覆盖(一、二级)向低等植被覆盖(四、五级)演变。研究结果揭示了甘南州草地退化状况的动态趋势及严重程度,为相关政府和研究部门的草地管理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