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籽粒苋与青贮玉米混贮品质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雅  李峰  高凤芹  徐春城  孙启忠 《草业学报》2016,25(12):119-129
以籽粒苋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按不同比例10∶0(T1)、7∶3(T2)、5∶5(T3)、3∶7(T4)、0∶10(T5)混合青贮, 60 d后,检测青贮材料的发酵品质以及青贮前、后营养成分、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并分析乳酸菌多样性,以明确添加玉米对改善籽粒苋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特性的作用,为籽粒苋青贮饲料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途径。结果表明,籽粒苋单独青贮品质不佳,通过添加玉米可显著降低青贮材料pH和氨态氮/总氮的值,提高干物质和总有机酸含量,当玉米添加比例超过50%时,青贮品质良好。在青贮发酵乳酸菌群演替过程中优势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决定青贮饲料的乳酸/乙酸,是影响发酵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乳酸球菌中的肠球菌、乳球菌和类肠膜明串珠菌产酸能力强,是青贮发酵的启动菌株,乳杆菌则是青贮稳定期的主要菌群。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将多花黑麦草与大豆秸秆以不同比例混合青贮,评价其发酵品质,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多花黑麦草与大豆秸秆的混合比例为10∶0(对照组)、9∶1 (S1)、8∶2 (S2)、7∶3(S3)和6∶4(S4)5个处理。青贮42 d后打开青贮桶,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大豆秸秆混合青贮显著提高了干物质含量,降低了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的值,其中S2和S3处理的丁酸和氨态氮/总氮值最低。V-Score 评分显示各混贮组的V-Score 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2和S3处理的发酵品质为优等,而对照组的发酵品质为不良。从发酵品质和秸秆利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建议将多花黑麦草和大豆秸秆以7∶3的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玉米秸秆和废弃白菜混合青贮可行性,考查二者在不同质量比时的混贮品质,设计了6个不同的混贮比例,分别为29∶19,27∶21,25∶23,23∶25,21∶27和19∶29。混合青贮30 d后对其化学组分和发酵品质进行分析,筛选品质最佳的混贮比例,并进一步研究了品质最佳混贮组的乳酸菌多样性。结果表明,质量比为21∶27的混贮5(ME5)组的pH和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其余混贮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混贮组(P<0.05)。ME5组的干物质和能源组分综纤维素含量较高,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较低,综合判定该组的混贮品质优于其他5组。乳酸菌多样性结果显示,从ME5组中共分离出10株乳酸菌,分属于3个属,4个种。3个属分别是乳杆菌属、肠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4个种分别是2株短乳杆菌、1株屎肠球菌、5株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和2株植物乳杆菌,其中同型发酵乳酸菌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为该青贮体系的关键乳酸菌。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混合比例和添加剂对菊苣和青贮玉米混合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为调制高质量的混合青贮饲料提供理论依据。以菊苣和青贮玉米为原料,按质量比0∶1、1∶3、1∶1、3∶1和1∶0 (分别用0C1M、1C3M、1C1M、3C1M、1C0M表示)进行混合青贮,并分别设置3个添加剂处理,即零添加、5 g·t-1乳酸菌+5 g·t-1纤维素酶(LX)和10 g·t-1乳酸菌+5 g·t-1纤维素酶(2LX),青贮6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显示,菊苣与青贮玉米混合比例为0∶1和1∶1时青贮饲料的感官评价优于其余3种混合比例的,而且添加剂处理感官评定优于零添加处理的。菊苣和青贮玉米混合青贮可以形成养分互补,有助于均衡青贮饲料整体营养,在青贮原料中添加添加剂则可以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随菊苣比例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是发酵品质在菊苣混合青贮比例高于1∶1时显著降低。综合判定菊苣和青贮玉米1∶1混合时其青贮饲料品质最佳,其中又以1C1M/2LX处理最好,纤维组分(NDF和ADF)和氨态氮/总氮含量较低而粗蛋白和乳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对饲草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南乳业生产中心四川省洪雅县,以玉草2号为试材,通过2009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60,120,180,240 kg N/hm2,分别记为N0,N60,N120,N180,N240)对饲草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分蘖数,从N0的1.3个增加到N180或N240的1.7个,增幅为30.8%;喇叭口期及收获期的地上部干物质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并在N180时达最大,相比N0分别增加60.9%和23.8%,但在N240时又开始一定下降。施氮显著提高了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从而有效提高了饲草玉米的营养价值和饲用品质。植株氮、磷、钾含量随生育期推进而逐渐降低;施氮显著提高了氮含量和氮、磷吸收量,提高了磷含量,降低了钾含量,但差异不显著,对钾吸收量无明显影响。玉草2号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顺序是N>K2O>P2O5,N∶P2O5∶K2O在拔节期为8.2∶1∶5.5,在喇叭口期为9.5∶1∶9.7,在收获期为8.0∶1∶5.8。玉草2号种植中要注重氮、钾肥的投入,洪雅当地的推荐施氮量为180 kg N/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播量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与甜高粱(Sorghum dochna)混播后对混合饲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甜高粱单独播种(播种量为22.5kg·hm-2)青贮(S0),不同播种量拉巴豆(S1、S2、S3、S4分别为22.5、45.0、67.5和90.0kg·hm-2)与甜高粱混播后的混合饲草青贮,室温(约25℃)发酵60 d后测定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甜高梁单播的鲜、干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5.61和23.04t·hm-2。混播处理组混合饲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粗蛋白含量则显著提高(P<0.05)。混播处理组的混合饲草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单播甜高粱青贮饲料,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单播甜高粱青贮饲料(P<0.05)。与S0处理相比,S2处理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同...  相似文献   

7.
赵颖  魏小红  李桃桃 《草业学报》2020,29(4):92-101
通过将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按碱性盐比例增加方式模拟出 5种混合盐碱胁迫(pH 7.33~10.39),采用50、100、150、200 μmol·L-1硝普钠(SNP)为外源NO供体对藜麦种子进行处理,分析外源NO对混合盐碱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藜麦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发育,且当混合盐碱溶液pH>9时,藜麦种子在萌发的第7天开始腐烂。各浓度SNP均显著促进混合盐碱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100和150 μmol·L-1 SNP处理效果最佳。A(NaCl∶Na2SO4=1∶1)、B(NaCl∶Na2SO4∶NaHCO3=1∶2∶1)胁迫下施加SNP,藜麦幼苗根长最大增加了74.08%和70.77%,生物量最高增加了1.72和3.97倍。C(NaCl∶Na2SO4∶NaHCO3∶Na2CO3=1∶9∶9: 1)、D(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1)、E(NaCl∶Na2SO4∶NaHCO3∶Na2CO3=9∶1∶1∶9)胁迫下施加SNP阻止种子的腐烂,根长分别是CK的1.03、0.83和0.60倍,生物量分别是CK的1.13、1.13和0.82倍。随SNP浓度增加,盐碱胁迫下幼苗脯氨酸含量及SOD、POD、CAT、APX活性先增加后降低,MDA含量先降低后增加。以上结果说明SNP对藜麦萌发生长的调控具有浓度效应,可通过增加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细胞损伤,从而促进幼苗生长。本研究为SNP提高藜麦耐盐碱性和揭示其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新鲜沙棘果及奶酪为主要原料,探讨了沙棘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首先经护色、打浆、精磨、过滤、调酸、均质等工序,制备澄清均一的沙棘果汁。以样品感官品质和Vc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得出最佳配方及工艺为:35.00%天然奶酪、18.56%沙棘果汁(料水质量比1∶1)、1.54%复合乳化盐(m柠檬酸钠∶m多聚磷酸钠∶m焦磷酸钠∶m六偏磷酸钠=4∶2∶2∶1)、12.00%黄油、6.00%脱脂乳粉、6.00%白砂糖、0.50%复合稳定剂(m卡拉胶∶m黄原胶=4∶1),其余20.40%为纯净水,乳化温度为84 ℃,乳化时间为11.4 min,搅拌速度为3 000 r/min。经此工艺制成的成品,感官评分为57.5分(满分60分),Vc含量达16.61 mg/100 g。成品组织结构细腻光滑、色泽橘黄、口感润滑、营养丰富,具有沙棘果的风味,符合《GB25192—2010 再制奶酪》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与青贮玉米(Zea mays)混播对混合饲草青贮质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青贮玉米单播后青贮为对照(CK),设置青贮玉米与拉巴豆1∶1(D1)、1∶2(D2)、1∶3(D3)、1∶4(D4)4个混播比例进行混合青贮,室温发酵60 d后测定各处理营养成分、发酵质量和有氧稳定性。【结果】青贮玉米与拉巴豆混播的混合饲草青贮后,干物质损失率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显著降低(P<0.05);CK pH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D2处理乳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K处理(P<0.05);D1处理乙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K青贮(P<0.05),与其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青贮玉米/拉巴豆混合青贮能有效延长有氧稳定性时间,在暴露环境下不易发生二次发酵。综合有氧稳定时间和发酵质量,建议青贮玉米与拉巴豆的混播比例为1∶1时混...  相似文献   

10.
含水量和乳酸菌添加剂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水量和乳酸菌添加剂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的影响,探究优质多花黑麦草青贮饲料的调制方法。试验选用孕穗期的多花黑麦草为原料,原料含水量设85.23%(W1),74.70%(W2)和65.70%(W3)3个水平,乳酸菌添加浓度设置对照组0 cfu/g鲜样(L0),105 cfu/g鲜样(L1),106 cfu/g鲜样(L2),107 cfu/g鲜样(L3)4个水平。桶装青贮42 d后开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结果表明,在高含水量(85.23%)的条件下,无论是否添加乳酸菌,丁酸的含量和氨态氮/总氮均未能达到优质青贮的条件,青贮失败;当含水量为74.70%时,添加乳酸菌组的青贮品质优于未添加组,且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青贮品质更佳;在含水量为65.70%的条件下,无论是否添加乳酸菌添加剂,青贮饲料均能获得较好的青贮品质,但添加乳酸菌后效果更佳。因此,W3L3(含水量65.70%+107 cfu/g鲜样)处理的青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添加酶、乳酸菌制剂和酶+乳酸菌制剂对苇状羊茅与箭筈豌豆(7∶3)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酶制剂(E)、乳酸菌制剂(LAB)和酶+乳酸菌制剂(E+LAB)4个处理,3个重复,青贮后第7,24,60天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酶或乳酸菌制剂能有效地改善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组合添加进一步提高了乳酸含量和降低了pH值。与对照组和单独添加乳酸菌组相比,在整个青贮过程中无论是酶单独添加还是组合添加都显示较高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最低的氨态氮/总氮。这说明酶和乳酸菌制剂组合添加对改善青贮发酵品质有叠加效应。综上所述,酶和乳酸菌制剂组合添加能更好的改善苇状羊茅和箭筈豌豆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的可行性,为该地区草产品加工提供技术依据,在甘南州夏河县研究了青贮时间与添加剂对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品质的影响。在燕麦灌浆期、箭筈豌豆开花期刈割,添加玉米粉(4%)、尿素(0.4%)、Synlac Dry(0.002 g/kg)和Sila-Max 200 (0.0025 g/kg),以直接青贮为对照(CK),进行捆裹青贮。分别在青贮第40,80,120天开包取样,每处理各时间点3个重复,测定其营养指标、发酵指标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结果表明:青贮时间对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品质影响显著。由于高寒牧区秋冬季气温很低,完成青贮发酵所需的时间明显增加,在青贮80 d左右发酵才能完成。添加尿素显著提高了青贮料的粗蛋白含量,但同时其氨态氮含量在青贮40,80和120 d时一直保持最高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3.70%、189.60%和185.27%;pH值下降缓慢,青贮120 d后pH仍在4.2以上。添加玉米粉效果明显优于添加尿素。和非生物型添加剂相比,乳酸菌制剂的青贮效果更佳,不仅促进了发酵进程,而且提高了青贮发酵品质。添加Sila-Max 200青贮效果优于添加Synlac Dry,其LAB 数量在青贮40 d后较对照增加了9.88%,乳酸含量增加了110.77%,pH值显著(P<0.05)下降;在青贮80 d后乳酸含量仍为对照的2倍,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处理,pH已降至4.1以下。因此,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在燕麦灌浆期、箭筈豌豆开花期刈割,添加Sila-Max 200后捆裹青贮80 d即可获得优质的青贮料。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添加玉米粉、乳酸菌制剂和玉米粉+乳酸菌制剂对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6∶4)捆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设置对照、玉米粉(CF)、Sila-Max 200(S)和玉米粉+Sila-Max 200(CF+S)4个处理,在燕麦乳熟期、箭筈豌豆开花期刈割,捆裹青贮后第40,80和120d开包取样,测定青贮料的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剂对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品质影响非常显著。添加玉米粉显著提高了青贮料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同时其氨态氮、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在80d时为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72%,288.89%和91.49%。添加Sila-Max 200处理pH迅速下降,青贮80d后低至4.19,乳酸含量显著增加。复合添加效果最优,其pH在80d后较对照下降了9.96%,乳酸含量增加了219.61%,氨态氮含量显著下降;青贮120d后乳酸/乙酸为对照的2.5倍。综上所述,玉米粉和乳酸菌制剂组合添加能更好地改善燕麦与箭筈豌豆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4.
添加剂和水分对光叶紫花苕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种含水量(鲜草、晾晒3 h)的光叶紫花苕,分别添加对照(CK)、3和6 L/t的甲酸铵(ATlo和AThi)、1.0×105 cfu/g鲜草的乳酸菌、以及添加3和6 L/t由苯甲酸钠、丙酸钠、亚硝酸钠和六亚甲基四胺组成的混合抗菌剂(AMlo和AMhi)。结果表明,添加剂对光叶紫花苕的青贮发酵品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各种添加剂均不同程度的提升了光叶紫花苕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除pH值外,含水量对光叶紫花苕青贮发酵品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低水分的牧草发酵品质优于高水分的牧草;添加剂和含水量对青贮发酵品质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综合各项指标,在高水分牧草中以添加6 L/t AT和3 L/t AM后牧草的发酵品质最好;在低含水量的牧草中,各种添加剂间效果相近,但均优于对照。结果表明,降低光叶紫花苕的含水量并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可调制优质青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燕麦与箭薚豌豆不同种植模式的根际土壤为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燕麦拔节孕穗期较低,开花期较高,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至成熟收获期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不同生育期,间混作处理比单作燕麦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P<0.05)。收获期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大多数,其中间作混播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是单作燕麦的1.1倍左右,单作箭薚碗豆是单作燕麦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的1.3倍;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以燕麦与箭薚豌豆间作(1∶2)和燕麦与箭薚豌豆混播(1∶2)处理较高,单作燕麦最少。说明间作混播种植方式能起到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eplacement of whole‐plant corn with oat and common vetch on the fermentation quality,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erobic stability of total mixed ration (TMR) silage in Tibet. Four TMR that varied in the forage sources on dry matter basis were used: (i) 52% whole‐plant corn (Control); (ii) 43% oat + 12% common vetch (OC3.6); (iii) 38% oat + 18% common vetch (OC2.2); and (iv) 33% oat + 23% common vetch (OC1.5). Silos were opened on day 45 and then subjected to an aerobic stability test for 12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silages were well preserved with low pH and NH3‐N, and high lactic acid and V‐scores. 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common vetch, crude protein, ether extract increased (P < 0.05), and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and acid detergent fiber decreased (P < 0.05).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treated silages were more stable than the control silage as indicated by lower (P < 0.05) pH and yeast popul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replacement of whole‐plant corn with oat and common vetch had no unfavorable effects on the fermentation quality and improved crude protein content and aerobic stability of TMR silage. OC2.2 silage was the best among three treated TMR silages.  相似文献   

17.
李法喜  王琼  段廷玉  聂斌  封成智 《草业学报》2021,30(12):172-183
近年来,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现由菠菜炭疽菌引起的箭筈豌豆炭疽病危害严重,影响箭筈豌豆种子和鲜草产量,然而缺少化学防治在内的有效防控技术。选取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和苯甲·嘧菌酯5种杀菌剂,采用菌落生长抑制法对该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发现5种药剂对菠菜炭疽菌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32.5%苯甲·嘧菌酯(J3)>25%吡唑醚菌酯(J2)>50%多菌灵(J1)>80%代森锰锌>75%百菌清;对毒力效果最好的前3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进行盆栽防病试验,结果显示:J1∶2J2和2J1∶J3处理下的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利用这3种杀菌剂(J1、J2和J3)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J2、J3和J1的防效分别为68.88%、63.50%和20.62%。综上所述,25%吡唑醚菌酯、32.5%苯甲·嘧菌酯以及50%多菌灵和25%吡唑醚菌酯复配剂能有效防治由菠菜炭疽菌引起的箭筈豌豆炭疽病。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拉萨河谷农区禾豆混播人工草地生产力与种间关系,筛选最佳混播组合及比例,以小黑麦(×Triticosecale)、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混播组合及7个混播比例试验。结果表明:4种混播组合及其混播比例处理的干草产量与禾草单播或箭筈豌豆单播无显著性差异;‘中饲828’小黑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比6∶4和3∶7处理下禾豆相对产量、相对密度均大于1,表明种间相容性好、竞争小,产生混播优势;相对重要性分析表明,禾草所占比例越大,总产量越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混播草地种间竞争以及种间促进现象同时存在,总体呈现禾草抑制箭筈豌豆生长的现象。此外,禾草、箭筈豌豆均表现为以扩张种群数量、增加空间面积的方式获取更多资源。  相似文献   

19.
含水量及添加剂对燕麦捆裹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搞清不同含水量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含水量(45%~50%,65%~70%)和5个添加剂处理进行研究。5个添加剂处理分别为玉米粉(4%)、尿素(0.4%)、Synlac Dry(0.002 g/kg)、Sila-Max 200 (0.0025 g/kg) 和直接青贮(CK)。以灌浆期全株燕麦为青贮原料,捆裹青贮40 d后取样,测定其营养指标、发酵指标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结果表明,含水量与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非常显著。与45%~50%含水量相比,65%~70%含水量下各处理的CP、主要有机酸含量和LAB数量比较稳定;NDF、ADF、WSC和M&Y数量降低,青贮效果较优。与CK相比,最佳含水量下玉米粉和尿素处理的青贮燕麦NDF、ADF、NH3-N均显著增加(P<0.05),WSC显著减少。Sila-Max 200处理的NDF、ADF含量最低(P<0.05),分别为52.12%和32.14%;LA含量最高,LAB数量也显著提高(P<0.05),抑制了好氧细菌的生长繁殖,效果优于Synlac Dry,青贮品质最佳。综上所述,在65%~70%原料含水量条件下选择合适添加剂处理可显著提高燕麦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不同混播比例混播,每年刈割两茬。以混播饲草的青贮营养指标和发酵指标为依据,对播种第3年的头茬草初花期、盛花期,以及二茬草的盛花期3个刈割时期的牧草进行青贮试验,并对青贮饲料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分析方法来探讨二者混播利用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在以上3个时期刈割所制作的青贮中,混播组合E1(播种量为9 kg?hm-2紫花苜蓿+30 kg?hm-2无芒雀麦)青贮质量表现最好,尤其以二茬草盛花期青贮品质为优,此时发酵指标:pH为4.21、AN/TN为3.94%、乳酸为3.08%;营养指标:粗蛋白为16.78%、粗脂肪为3.95%,中性洗涤纤维为61.02%,酸性洗涤纤维为48.65%,可溶性糖为0.91%,该混播组合的干物质达6955.73 kg?hm-2。从产量因素考虑,在E1混播组合的生产条件下,以头茬草初花期+二茬草盛花期刈割制备的青贮干物质产量最高,为16337.13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