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处科尔沁沙地的珠日河牧场和保安农场,近年来大搞草牧场防护林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变了农牧场的面貌。珠日河牧场百里方圆,过去除有零星的天然林外,几乎没有人工林,180  相似文献   

2.
草牧场防护林设计与营造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牧场防护林设计与营造技术的探讨韩天宝(哲盟林业科学研究所)草牧场防护林的设计与营造,在我区现代化草原畜牧业基地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草牧场防护林的建立及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保护草牧场,避免灾害性天气的袭击,恢复草原生态平衡,调节和改善牧区小气候,防...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黑龙江省农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的历史和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新时期黑龙江省农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的思路与措施、提出了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了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草牧场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的立地条件与林木生长分析,可以看出,在碳酸盐沙质栗钙土上,白城2号和小黑杨是最优的造林树种;在沙土上白城42号和加拿大杨是生长最快的杨树;樟子松在泥沙土的坨上和平坦沙地上生长最好;油松在栗沙土的平坦沙地上生长最旺盛;小黑杨最适宜的土壤是冲积土。  相似文献   

5.
专家介绍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吴德东吴德东(1966-),男,满族,辽宁凤城人,本科学历。现任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7-1995年,参加“七五”国家攻关课题:草牧场防护林模式和营造技术的研究、草牧场防护林效益的研究;省科委课题:草场建设试验基点综合经济效益的研究。1995-1999年,主持省林业厅课题:辽西北复合农林牧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草牧场防护林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承担“八五”国家攻关三级课题“草牧场防护林营建技术”之“草场放牧试验的研究”内容;主持亚行(ADB)技术援助项…  相似文献   

6.
草牧场防护林对风速和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候振伟  薛洁 《林业科技》1994,19(4):19-21,18
草牧场防护林对风速和湿度的影响侯振伟,刘旭平,薛洁(东北航空护林中心)(哈尔滨市农业局)草牧场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通过林带的生物学作用和改变气流的物理作用,改善局部地段的小气候条件。但不同结构和不同树种的防护林带对小气候因子的影响亦...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三北地区6种较典型的草牧场防护林的结构、效益及在草原发展中的意义,强调营造林带、林网、大片林、疏林、绿伞、生物圈、生物墙合为一体的、能在区域范围内自成防护体系的多功能结构的草牧场防护林。  相似文献   

8.
草牧场防护林立体开发模式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统一布局,合理搭配,已初步形成的丘体结构草牧场防护林开发模式,使营养空间和资源潜力都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经济效益显著:草牧场防护林同立体开发模式区创产值为普通网格内草场的1.7倍,无林草场的3.1倍;草牧场疏林立体开发创产值为无林草场的19.4倍;草牧场区经济林立体开发比农田提高产值7.5倍,比纯果林提高产值324%;草牧场区低湿地的开发利用,挖掘了资源潜力、提高了土地生产力。4种模式类型每年净收益18.7万元。  相似文献   

9.
沙地草牧场防护林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白音花沙地草牧场防护林下的土壤水分变化分析得出:草牧场防护林保护下的土壤水分随季节变化呈现明显的周期变化,距林带不同距离及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水分变化也不同。研究表明:草牧场防护林不仅提高了其防护范围内的土壤水分,改善了土壤水分供应状况,而且可有效调控沙地土壤水分,提高沙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牧区地广、人稀、经济基础薄弱等特点,牧区造林,应该循序渐进,有重点的发展。现阶段,植树造林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或有灌溉条件,林随水走;二是有围栏保护措施,林随库伦走。据此,牧区造林重点,应该是:基本草牧场防护林;畜群点、饮水点、定居点绿化;有条件的牧区,还应营造饲料林和薪炭林。一、基本草牧场防护林建设营造基本草牧场防护林,要进行林、草、水等配套建设,走建设养畜的路子,按三种类型进行设计,即:网状、带状、群团状。1.网状:适于配置在地势较平坦的打草场,这种防护林的林带配置…  相似文献   

11.
民勤绿洲枣树、杨树防护林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民勤绿洲枣树林带、杨树林带及其防护下的作物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防护下小麦的产量比杨树下的高 7.9% ,玉米的产量比杨树下的高 4 .2 % ;枣树林带胁地范围比杨树林带小 3~ 6m ;枣树林带的年均净收入是 6 584 .2 3元 / (hm2 林网 ) ,投入产出比是 9.2 8,分别是杨树林带的 16 .7倍和 3.78倍。枣树林带相对杨树林带经济效益明显。近林带 30m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曲线呈“S”型 ,可分为强烈减产带、平稳过渡带和产量恢复带。适宜在民勤地区大力推广经济型枣树防护林  相似文献   

12.
毛乌素沙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毛乌素沙地2000、2005、2007、2010年的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毛乌素沙地近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⑴在时间尺度上,2000-2010年毛乌素沙地裸露地、低覆盖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高、中覆盖草地、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水域无明显变化。⑵在空间上尺度上,2000-2010年,毛乌素沙地北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较明显,其中在东北部,大部分由耕地转为林地,在西北部,部分中覆盖度草地转为耕地。⑶2000-200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中覆盖度草地,净增加7 598.84 hm2,主要由26 255.3 hm2的低覆盖度草地和3 550.41 hm2的裸露地转入;2005-200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高覆盖度草地,净增加7 584.81 hm2,主要由6 074.43 hm2的裸露地和3 083.12 hm2的中覆盖度草地转入;2007-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林地,净增加37 978.01 hm2,主要由35 488.96 hm2的耕地和2 640.42 hm2的高覆盖度草地转入。  相似文献   

13.
浑善达克沙地灌丛植被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浑善达克沙地灌丛植被以群落建群种为基础进行了分类研究,将灌丛植被划分为11个类型,分别对灌丛群落的分布、生物学特征、灌丛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灌丛植被在改善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的作用,对防风固沙、建立荒漠草地以及防治荒漠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就浑善达克沙地草场生态系统重建和持续发展的生态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沙棘价值核算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沙棘相关的研究资料 ,对沙棘价值核算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每公顷沙棘人工林的直接经济价值为 0 .3 1万元 ,而生态价值为 6.8万元 ,占总经济价值的 95 .66% ,预示着沙棘灌木林的价值取向是以生态效益为主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闽南山地麻竹丰产林经济效益的造林建园投资、抚育投资、产出分析、总体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评价 ,可看出麻竹种植 4a后能收回成本 ,且盈利较高 ,竹林通过集约经营 ,第 4a就能盈利 16 16 2 5元·hm-2 ,在一般经营条件下 ,第 4a也能盈利 115 87 5元·hm-2 ,生态效益中的水源涵养效益为 6 70元·hm-2 ·a-1,培肥土壤效益为 170 0 0元·hm-2 ·a-1左右 ,所取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田林网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种方法,分别对河南农田林网增产效益价值、营养循环价值、固定CO2的价值、净化环境价值进行评估,得到河南农田林网生态效益总价值为每年1 043 366.17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墨江县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建立各项生态效益评价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对墨江县森林进行生态效益评价.利用权重指标、支付意愿系数等体现森林生态产品的供求状况、公众的支付意愿和能力等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大小的影响.评价结果,墨江县年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为5.11亿元.  相似文献   

18.
运用价值循环理论分析河南省不同类别森林生产的价值循环特点,探求当前情况下不同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得出了对生态类森林必须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才能保障其不断扩大再生产,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才能使不同类型的森林生产实现价值的完全循环.测算出河南省当前生态类森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为360元/a.hm2.  相似文献   

19.
以长春市城郊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替代价值法计量其生态效益的货币价值,结果表明:生态效益计量的内容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农田增产、遏制盐渍化蔓延、调节气候与改善环境、净化空气、吸滞尘埃、降低噪声8个方面,吸滞尘埃、降低噪声效益没有可替代的计算方法,其余6项生态效益的货币价值约为790 807万元.a-1。  相似文献   

20.
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波  李晓松  刘文  杨晓晖  卢琦 《林业科学》2006,42(10):65-70
对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影响因素和沙漠化土地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制定沙漠化防治区划的原则,并对该地区进行沙漠化防治分区,提出不同区域的沙漠化防治战略对策.根据气候分区、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地貌类型以及沙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将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划分为6个治理区,即乌兰察布高原退化草原治理区、锡林郭勒高原北部退化草原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治理区、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治理区、坝上高原-雁北高原风蚀、水蚀治理区和燕山山地水蚀治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