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妙趣横生的茶联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一席;茶联,5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枝绮奇葩。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留下了不少股炙人口,趣味盎然的佳联妙对。浙江吴兴八里店有一路边茶亭,题有一副茶联:“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喝一盏各自东西。”名茶西湖龙井产地有一名曰“秀翠堂”的茶室,廊柱悬联:“泉以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把龙井的茶、泉、情、味都蕴寓其中,妙不可言。福建武夷山风景处有一茶联日:“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歇足品茗赏联,自然流连忘返。而在泉州市一…  相似文献   

2.
茶余饭后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秋赏月佳联  文人雅士往往对月凝视,步月思情,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佳句。“十口心思,思君思民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这是粤剧《三笑姻缘》中华太师和唐伯虎对句的上下联,属针顶格拆字联,构思精妙,比喻恰当,文义通畅。江苏杨州瘦西湖小金山岛的“月观亭”,供游人月夜观景。有年中秋,清代诗、书、画家郑板桥游于此,手书一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这联即景,形象贴切,充满诗情画意。为瘦西湖增添了秀丽风景。明末清初文学家批评家金圣叹,一次在一家寺院闲住。老和尚出联:“三更半夜三…  相似文献   

3.
“瑞猪迎春,国泰民安。”在猪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笔者特搜集了几副“猪”字奇联,与读者朋友共享。  相似文献   

4.
管理小故事     
一、生命的悲剧 有一位路人见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栓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牛不会跑掉吗?"老农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管理小故事     
一、生命的悲剧 有一位路人见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栓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牛不会跑掉吗?"老农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望城县高塘岭镇农机站,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有一连串令人羡慕的荣誉:1993-1997年连续5年被省市县授予先进农机站称号;1998年下半年,农机站和站长敦文贵,分别被县人民政府授子先进集体和个人记功等荣誉称号。镇农机站由过去的无站房、无资金、无设备的“三无”站,建设成有6个经济实体、年经营服务收入300多万元,全县最冒尖的乡镇农机站,无不记录着站长郭文贵无私奉献和艰苦创业的足迹。1992年初,郭文贵这个“老农机”面对“三无”站的困境,决心使“三无”站站起来,困难再大也要来闯一闯。当时果断决…  相似文献   

7.
农机务农同样致富“老农机”韦启忠的经验谈“别人靠‘东风’搞运输发了财,我靠一台丰收──37型中拖搞农田作业同样脱贫致富。”这是合山市里乡河里街公所东好屯退伍军人、共产党员,“老农机”韦启忠的经验谈。老韦今年50多岁、全家8口人、原来是个穷得叮当响的“...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人们对狗褒贬不一,尤以贬者居多。在嵌有“狗”、“火”字样的对联中,就不乏嘲讽之作。当然,联中嘲讽的大多是以狗喻人讽人。  相似文献   

9.
刘孔文是南康市潭口镇江坝村的一位“老农机”,更是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他从事农机服务工作20年,为周边农民提供农机化服务、宣传和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带头帮助群众依靠农机走上了致富之路,是个骑着“铁牛”奔小康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10.
1916年4月的一天傍晚,孙中山与宋庆龄到公园散步,谈论着讨袁(世凯)的事情。宋庆龄兴致勃勃地说:“逸仙(孙中山的字),我想起了一个讨袁的对子的上联,你能续个下联吗?”随即吟出上联:或入园中,逐出老袁还我国孙中山轻念着上联,感到妻子才思敏捷,联中句子一语双关。(繁体的)园字出袁入或,则为(繁体的)国字,而或的解释即为有人也,显然,庆龄对我的逐袁是抱有殷切期望的,我岂能辜负她的一片苦心呢!下联既要对得工整,又要把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孙中山沉思片刻,一句下联便信口吟诵出来:余行道上,义无回首瞻前途…  相似文献   

11.
巧种庭院小块地湖北省武昌县保乡新生村老农后兴荣,在小庭院栽葡萄种生姜,搞立体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93年,后兴荣投资170元,购回了80株“巨峰”葡萄苗和30公斤生姜种,在房前的100平方米空地上作起了高产文章——葡萄架下种生姜:生姜味辛辣...  相似文献   

12.
2013@Z盐城市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形成的“一户多田”“一田多户”以及农民“惜地”土地难以流转的现状,积极探索推行土地联耕联种生产方式。在农民完全自愿前提下,破除承包土地之间的田埂界址,采用打桩等形式,进行统一耕种。改“多块田”为“大块田”,实现了种植面积的增加;改秸秆“家家烧”为“集中埋”,实现了土壤地力的增加;改种田“大户赚”为“户户赚”,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实践证明,全面推行联耕联种必须充分发挥好三个方面的作用:1.充分发挥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 合作组织是推进联耕联种的重要载体,要把零散的机械组织起来,靠散兵游勇是无法满足联耕联种规模化作业要求的。因此,要鼓励村组干部领办联办联耕联种合作社,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1.1积极发展大型农业机械 以射阳县为例,该县之所以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联耕联种,大型机械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012年前,盐城市共有58.8kW以上拖拉机3315台,射阳县就有1310台,占了39.5%。2013年,射阳县新增了大型农机846台,占全市新增大型农机数量(3013台)的28.1%。大型农机多不仅可以满足大面积作业对机械的需求,而且有利于秸秆的全量还田。所以要鼓励村组干部或农机大户牵头,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把零散的农机集中起来,并购置大型机械,统筹安排作业。当然合作社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必须要与机械动力、资金实力和服务能力相匹配,一般以村为单位组建1-2个合作社承接本村作业任务为宜。  相似文献   

13.
仔猪渗出性皮炎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哺乳仔猪或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称为“猪油皮病”或“仔猪油性皮脂溢”。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油脂样渗出,表皮脱落、溃疡及体表结痂,严重者导致脱水、死亡或成为僵猪。该病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仔猪皮肤表层组织的一种炎症,分为猪金色葡萄球菌皮炎和猪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皮炎两种。  相似文献   

14.
茶余饭后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名人的自勉联与诗在浩如烟海的联、诗中,有一类是名垂青史者写下的自勉联与言志诗,在对联、诗的百花苑中独具异彩。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写下了“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自勉联,显示了他的抱负、情操和治学态度。我国最早的马克...  相似文献   

15.
赏月佳联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中秋赏月,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富有时令特色的佳联,现在读来,更令人常心悦目。四川巫峡瑶台上有一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上联以叠词的方式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以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壁合。相传粤东才子宋湘,中秋之夜,仰望中秋明月,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选月半”。抓住了月到十五便团圆的特点。但他苦思冥想,拟不出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晚上,想到明天是新年,触动灵感,…  相似文献   

16.
王会忠 《中国沼气》1997,15(4):38-40
实施猪—沼—果工程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王会忠(江西省崇义县人民政府341300)猪—沼—果工程是以沼气为纽带,联动生猪和果业等种养、加工业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其基本内容是:“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两头猪,人平种好一亩果”,猪粪作沼气原料,沼气...  相似文献   

17.
百花联珠     
所谓“联珠”,即运用修辞格中“顶针”的方法。做法是:参加者围坐一圈,头一个任意说一个四字格的成语,叫“首珠”,然后依次每人各说一个成语,叫“二珠”、“三珠”……依此类推,做到前一成语末字与后一成语头字相同,使所有成连成一条龙,所以,“百花联珠”亦称“成语接龙”。请在以下空格上填字,使之成为百花联珠:1.谈笑风.离死.具一.格不木三分……2.四面楚.舞升.易近.定胜经地义……3.趾高气.眉吐、象万.言万.重心长……4.兵贵神.战速.一雌.心壮同道合……5.成千上.古长.梅竹.到成德无量……答案:1.生、…  相似文献   

18.
11月16日,安远县高云山乡沙含村遍地都是铁耕牛,它们分成了几个小分队,你来我往,有头有序。一到沙合村就可以听到耕整机发的响声,许多农民也围着观看,他们有的向机手请求指导,有的为农机手送茶送水,有的主动和农机机手握手致谢。有一位老农,他笑得连嘴都快合不上了,说:“我这把年龄,还没见过这么好的‘耕牛’,高云山乡一下子就掉下了7台机器”。还有一位年轻的农民,兴致冲冲地跑过来和大家一起凑热闹,他说:“要不是农机局派来这么多‘铁牛’,我们家里的马铃薯还不知什么时候种呢,农机手为人民服务,帮高云山农民解决…  相似文献   

19.
在七月赤日炎炎的一天,宁化县农机局组织的农田成套机械化作业演示,在昔日被毛主席称为“路隘林深苔滑”的革命老区的土地上展开了。在济村乡武义村参加水田作业的有收割、耕作。种值、植保、施肥、排灌机械等二十多台(套)农业机械。下田收获作业的有农友一90型联合收割机、割晒机和相配套的两台动力脱粒机、手推割禾器。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农徐有发看到机器收割又快又好,激动地说:“我弯腰割了几十年禾,现在不用弯了,真是好呀/在收割完的稻田里,东风12型拖拉机带圆盘犁连稻草一起被切碎翻压;紧接着,闽农型水泵抽水灌溉;不久,水…  相似文献   

20.
茶余饭后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刘德广巧对绝联据载,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有一天同众文友畅游西湖,饮酒赋诗对联、吟咏弹唱一番,其间有个歌女来斟酒,当轮到苏轼座旁时,那歌女一紧张,手中的锡壶竟掉进湖里去了。歌女惊魂未定之际,座中有个人诗兴大发,随吟出一上联:“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