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黄颡鱼的苗种规模化培育,是规模化养殖商品黄颡鱼的瓶颈,只有解决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才有可能使黄颡鱼商品化养殖取得突破,为探讨规模化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在2001年进行了苗种规模化培育试验,获得了一些基础数据,现报道如下。1方法与技术1.1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是指孵化出膜后经过培育至规格5cm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仔鱼暂养和鱼苗培育二阶段,培育期约25d左右。1.1.1仔鱼暂养黄颡鱼刚孵化出膜的仔鱼,卵黄囊较大,不能自由游动,集群侧卧池底,需要在溶氧充足、水质清新的条件下进行暂养。仔鱼暂养设施:流水水泥池,通常利用流水孵化池作为仔鱼暂养池…  相似文献   

2.
以成熟的500尾野生光唇鱼(雌雄比1:1)为亲鱼,以室外水泥池为产卵池及育苗池,通过设置产卵巢及采用微流水措施诱导亲鱼产卵,获得不同批次的受精卵共72 650粒,平均受精率达85.3%。受精卵在水温24±1℃条件下孵育,43 h孵化出仔鱼,共50 756尾,平均孵化率达69.9%。仔鱼经25 d培育,得全长1.5 cm左右的鱼苗45 275尾,成活率达89.2%。对光唇鱼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经历了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分化等发育阶段。试验表明:对亲鱼进行强化培育、设置产卵巢及微流水刺激诱导产卵措施是光唇鱼人工繁殖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
光唇鱼是一种小型溪源性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相当广阔。进行光唇鱼池塘流水养殖,不仅能有效保护光唇鱼的野生资源,还可改善市场优质鱼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养殖户获得一定的效益。本文进行了光唇鱼池塘流水式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光唇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引用的溪流水要求常年不断流,枯水期流量较低时应加开增氧机,以保证水体溶解氧含量;光唇鱼池塘流水式养殖放养密度应控制在30万尾/hm~2以内,本次试验捕获的鱼总产量为1 686.8 kg,成活率达75%,总产值达16.87万元,总利润约为7.09万元。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卡拉白鱼全人工繁殖技术要点,即后备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和鱼苗孵化的关键技术。采用鱼类催产药物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4μg/kg)、马来酸地欧酮(DOM 2 mg/k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0.12 mg/kg),三者混合注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自然受精或人工干法受精,孵化桶流水孵化等方式,卡拉白鱼受精率达97%,鱼苗孵化率83.60%。简述了仔鱼、苗种培育及池塘养殖技术。鱼苗生长阶段采用室内平面槽强化培育仔鱼,投喂蛋黄、豆浆和虾苗饲料,仔鱼10~15 d下塘,结果表明:苗种成活率85%。  相似文献   

5.
<正>鱼苗成活率低,特别是鱼苗感染鳃霉成活率低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成活率低的原因有鱼苗本身和环境两大因素,本文逐一分析。一鱼苗原因1.鱼苗苗种退化鱼苗苗种退化是行业内普遍认同的事情。繁殖亲本个体小、培育亲本不重视、鱼性成熟个体小型化、亲本没有跨区域交流、亲本产卵或产精能力下降、近亲繁殖、抗病力差、发病率高、成活率低、生长性能下降,这些都是苗种退化的常见表现。苗种退化后培育、运输、投放水体后成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云南光唇鱼生物学特性及流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云南光唇鱼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了流水池塘养殖云南光唇鱼技术,包括养殖场地和流水池的要求、驯养、日常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以期为云南光唇鱼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无害化鸭粪培育南方大口鲇苗种饵料鱼。结果表明:根据季节、天气、水温、水质等变化因素,提前3~4d,采用3~5d为周期性投施无害化鸭粪培育滤食性饵料鱼,每667m2投放饵料鱼苗80万~100万尾,培育成活率达78%。饵料鱼苗规格达1cm左右时,饲喂南方大口鲇,2cm南方大口鲇苗种经22~25d培育,规格达8cm,成活率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丁鱥鱼在南方较高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解决丁鱥鱼在南方推广养殖中苗种欠缺的瓶颈问题。【方法】对丁鱥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然后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丁鱥鱼催产效应时间11h,受精率为75.3%,孵化率为82.7%,仔鱼成活率59.3%,育成规格为1.5~2.0cm鱼苗20.0万尾。丁鱥鱼受精卵呈卵圆形,大部分呈青灰色,直径0.50~0.77mm,具粘性;在27.0~31.0℃的温度下,受精卵历时1936min发育后孵出,有效积温为908.89℃·h;胚胎发育可划分为6个阶段30个发育时期。刚孵出仔鱼全长3.84~3.87mm,出膜后第3d卵黄囊吸收60%~80%,约有30%仔鱼开口摄食;第4d卵黄囊吸收90%,约有90%仔鱼开口;出膜第5d卵黄囊基本吸收完,但出现少许死鱼苗。【结论】丁鱥鱼适宜在南方进行繁殖及鱼苗培育,水温应稳定在20.0~27.0℃,不宜超过30.0℃,在孵化及鱼苗培育过程中注意清除敌害生物及保持清新水质,并根据水温情况及时投喂开口饵料,提高仔鱼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丁鱥鱼胚胎及仔鱼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丁鱥鱼在南方较高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解决丁鱥鱼在南方推广养殖中苗种欠缺的瓶颈问题。【方法】对丁鱥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然后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丁鱥鱼催产效应时间11 h,受精率为75.3%,孵化率为82.7%,仔鱼成活率59.3%,育成规格为1.5~2.0 cm鱼苗20.0万尾。丁鱥鱼受精卵呈卵圆形,大部分呈青灰色,直径0.50~0.77 mm,具粘性;在27.0~31.0℃的温度下,受精卵历时1936 min发育后孵出,有效积温为908.89℃·h;胚胎发育可划分为6个阶段30个发育时期。刚孵出仔鱼全长3.84~3.87 mm,出膜后第3 d卵黄囊吸收60%~80%,约有30%仔鱼开口摄食;第4 d卵黄囊吸收90%,约有90%仔鱼开口;出膜第5 d卵黄囊基本吸收完,但出现少许死鱼苗。【结论】丁鱥鱼适宜在南方进行繁殖及鱼苗培育,水温应稳定在20.0~27.0℃,不宜超过30.0℃,在孵化及鱼苗培育过程中注意清除敌害生物及保持清新水质,并根据水温情况及时投喂开口饵料,提高仔鱼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尤先科孵化器孵出的光唇裂腹鱼仔29 800尾,在有微流水、充气装置的室内苗种车间,水温在17.00~23.93℃的条件下,用直径为1.07 m和1.98 m、体积为0.66 m~3和2.56 m~3的圆形玻璃钢养殖水槽培育鱼苗;初孵仔鱼全长8.5 mm,呈金黄色,卵黄囊很大,经64 d的培育,获平均全长45 mm的鱼种28 500尾,鱼种成活率为95.6%。  相似文献   

11.
进行早期营养限制对光唇鱼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光唇鱼仔鱼进入平游期5 d内属于混合营养期,有无外源性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及开口饵料的营养成分对其成活率、生长性能的影响较大。连续饥饿5 d不投喂开口饲料的处理体长SGR虽然与大多数组差异不大,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死亡率最高、体长最小。由于豆浆营养价值比蛋黄和轮虫低,仅投喂豆浆的处理开口期成活率不高,但对后期成活率、生长性能影响不大。以蛋黄作为开口饵料的处理,成活率、生长性能均较高,这与蛋黄的营养成分较为全面有关。以轮虫作为开口饵料的处理成活率最高,这可能与轮虫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有关。因此,蛋黄和轮虫都是光唇鱼仔鱼比较理想的开口饵料,可以根据养殖成本和可得性选择使用,如果两者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对乌原鲤(Procypris mera)的亲鱼驯养、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相关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鱼苗开口后采用室外水泥池肥水下塘培育,平均全长6~10 mm的水花经过30 d培育,平均全长达30~40mm,成活率达68.7%,转入夏花培育阶段。  相似文献   

13.
利用性成熟的黄颡鱼亲本,通过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鱼苗培育等措施,进行两年的黄颡鱼苗种繁育试验.2003年分5批次共催产亲鱼1070组,平无催产率78.4%、受精率81.7%、孵化率70.5%、孵仔鱼143.6万尾,培育成2.5cm左右的夏花101.4万尾,平均成活率70.6%.  相似文献   

14.
一、黄姑鱼工厂化育苗技术 本项研究采用了产卵季节捕捞自然成熟亲鱼一室内暂养一药物催产-孵化-室内水泥池和玻璃钢水槽进行前期和后期培育的工艺方法及轮虫-卤虫幼体-糠虾或鱼肉糜的饵料系列.1987年共放养初孵仔鱼54.6万尾,经20-38天培育,共育出2-5厘米鱼苗14.09万尾,总成活率为25.8%,每立方米水体出苗率为0.25万尾.  相似文献   

15.
后背鲈鲤苗种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尤先科孵化器孵出的后背鲈鲤鱼仔鱼24 557尾,在有微流水、充气装置的室内苗种车间,水温16.53~24.90℃的条件下,用直径为1.07 m和1.98 m,体积为0.66 m3和2.56 m3的圆形玻璃钢养殖水槽培育鱼苗;初孵仔鱼全长10.05 mm,呈金黄色,卵黄囊很大,经74d的培育,获平均全长50 mm的鱼种21 300尾,鱼种成活率为86.7%。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黄颡鱼亲鱼选择、亲鱼培育、人工催产方法、激素使用、催产池设置、人工孵化环境与条件、孵化设施设置、孵化管理等方面对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总结,通过对黄颡鱼仔鱼暂养、鱼苗下塘、日常饲养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对黄颡鱼鱼苗人工培育方法进行研究总结,为江淮地区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及养殖生产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棕点石斑鱼池塘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杨  冯永勤  梁盛  刘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43-9044
[目的]利用对虾养殖高位池进行棕点石斑鱼人工育苗试验,探索棕点石斑鱼大水体育苗技术,提高育苗的成活率并培育出健壮苗种,缓解当前棕点石斑鱼养殖苗种匮乏问题。[方法]先利用微生物在池中建立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然后进行棕点石斑鱼受精卵的孵化和鱼苗培育。[结果]2007和2008年2年中共进行5批育苗试验,共购买棕点石斑鱼受精卵5 kg,其中每批购受精卵量均为1 kg,平均孵化率为91.5%,5批共孵出仔鱼593.5万尾。5批孵化的仔鱼育苗均取得成功,共培育出体长2.0~3.5 cm的鱼苗82.3万尾,仔鱼平均育苗成活率为13.9%。[结论]利用对虾养殖高位池进行棕点石斑鱼仔、稚鱼培育能有效提高鱼卵的孵化率、育苗的成活率和减少互相残食,因此该育苗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半刺厚唇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南平、龙岩地区相关水域采集的野生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开展亲本培育、人工繁育及苗种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半刺厚唇鱼在土池和水泥池人工饲养条件下均能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土池培育效果更佳;2015~2016年对培育的亲鱼采用人工催产、挤卵和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雌鱼平均催产率78.9%,平均受精率74.8%,平均孵化率73.7%;受精卵适宜孵化方式为流水孵化和充气孵化,或流水结合充气孵化;仔鱼经过39~51d的培育,平均全长可达3cm以上,苗种培育成活率为70.9%;对6~30日龄的仔、稚、幼鱼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全长(Y_L)与日龄(X)、体重(Y_H)与日龄(X)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全长(Y_L)与体重(Y_H)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Y_L=1.4605e~(0.0271x)(R~2=0.9982)、Y_H=0.0217e~(0.0967x)(R~2=0.9876)和Y_L=0.0059Y_H~(3.4886)(R~2=0.9868)。  相似文献   

19.
严小燕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322-322,324
介绍了鱼苗种投放技术,包括清塘消毒与水质调节、培育浮游生物、苗种放养时间、苗种消毒、苗种质量、苗种放养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期为鱼苗种投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开展美洲鲥鱼苗种的运输试验和操作,摸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苗种运输技术,包括鱼苗选择、鱼苗捕捞、鱼苗运输、苗种放养、苗种培育等,使鲥鱼苗种运输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