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总结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至2002年间收治的32例残胃癌病例。结果:X线检查漏诊率27.3%,胃镜检查漏诊率7.1%。病灶主要分布于吻合口,残胃小弯侧和胃底贲门部。本组均为进展期胃癌,其中低分化腺癌17例.中分化腺癌9例,未分化腺癌3例,粘液癌3例。手术治疗23例,其中根治切除17例,姑息切除3例,探查3例;9例因有远处转移而未手术。手术切除组中,行残胃全切除、食管-空肠袢式吻合13例,Rouxy吻合4例,空肠残胃吻合3例。术后生存10a者1例,7a者3例,5a者4倒,3~5a者6例,1~3a者5例,不足1a者4例。结论:残胃癌的早期诊断仍较困难,定期内镜检查有价值。治疗仍应以手术为主,争取做根治残胃全切除,即使姑息切除或改道手术,也能为手术创造条件,有利于延长患者术后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8例青年人胃癌和64例老年人胃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在性别构成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青年组以女性居多,老年组则以男性居多。两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胃癌部位:青年组以胃窦部居多,老年组胃体、贲门胃底癌比例高;青年组病理组织类型经低分化腺癌为主,老年组则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P〈0.05);老年组胃癌治愈性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治疗的老年胃癌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胃癌切除术49例(占68.1%),其中根治性切除35例,姑息性切除14例。术式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3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全胃切除术3例(联合脾切除1例);捷径手术7例;剖腹探查术2例;非手术治疗14例。行胃癌切除术49例中37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54例次,死亡5例。结论:外科手术是老年胃癌患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对1995-2009年收治的146例6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外科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切除30例(90.4%),术后并发症为肺部感染23例(15.7%),切口感染裂开8例(5.4%),应激性溃疡4例(2.7%),功能性排空障碍2例(1.4%),急性肺栓塞1例(0.7%),急性心肌梗死2例(1.4%),泌尿系感染5例(3.4%),死亡6例(4.1%).结论加强对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小儿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极少见,我院近15年来收治并经手术证实12例,现就其穿孔原因,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3:1,7~10岁2例,10~14岁10例,平均11.8岁。本组首诊误诊7例(58.3%)。穿孔至手术时间由3~48h不等,平均12h。1.2临床表现  本组有溃疡病史者3例,病史时间2~8个月;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突发疼痛,恶心12例,呕吐10例,发热6例;腹肌紧张10例,压痛12例,反跳痛10例,肠鸣音消失8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分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主要手术方法,术后发生内疝并不多见。但一旦内疝形成后果严重,且易被忽略而延误诊治。我院自1985~1992年共施行国大切除术1882例,术后发生早期输出段内如11例(占0.4%),为引起对本病的重视,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级资料:本组男10例,女1例,年龄36~59岁.平均年龄45.8岁,均为慢性十二指肠球都渍疡、溃疡病合并穿孔和溃疡病合并出血者。1.2手术方法:采用毕罗氏匾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者1862例,华罗互式(结肠后)胃肠吻合者17例,胃十H指肠吻合宕3例。胃肠吻合采用近端…  相似文献   

7.
胆道疾病为老年人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治疗的共发症及病死率远效一般胆道手术为高。为提高本病的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现将我院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年龄在6O岁以上的胆道手术患者6O例作一临床分析。亚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6O例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60~75岁,平均68岁。6O例中有45例为急诊入院.余为平诊入院。为单纯右上腹痛者48例,有局限性腹膜炎12例。病史O.sa者7例,la者13例,Za者7例.3a者12例.sa者8例‘7a者4例,10a以上9例。本组60例中良性胆道疾病55例(术后均经病理确诊).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例…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原发性痛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痛风是一种膘吟代谢紊乱性疾病,是老年人多发性疾病之一,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早期常不典型,和其它病因引起的关节病症状相似,故易误、漏诊,为引起重视,现将我院收治的36例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与分析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年龄60~74岁,平均67.3岁。其中男34例,女2例,男:女为17:1;肥胖28例(77.8%),高血压病9例(25%),冠心病4例(11.1%),高脂血症27例(75%),尿酸性肾病5例(13.9%),糖尿病3例(8.3%),尿酸性结石2例(5.6%),有痛风家族史者3例(8.3%)。全部患者均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老年人胃癌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住院病人中60岁以上老年人经病理确诊为胃癌患者,就其临床表现、病程、癌肿部位及大小、形态和组织学类型、淋巴转移、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基本特点是(1)大胃癌(直径>5mL)多(占74.9%)(2)属Ⅲ、Ⅳ期胃癌多(占81.2%)(3)高分化腺癌多(占73.9%)、淋巴转移率高(占87.9%)(4)多数患者临床症状隐袭、体征缺如,病程短、预后差,术后3年有存活率低(仅为25.0%)。结论:根据老年人胃癌的特点,作者认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老年人胃癌临床表现和肿瘤生物行为的认识,对老年人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适应范围应予放宽,并积极辅以化疗,以改善老年人胃癌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125例胰头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头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胰头癌125例的诊治经验。125例中行根治性切除37例(根治性切除组),手术方式包括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非根治性切除88例(非根治性切除组)。结果,根治性切除组37例手术时间为3.5—8h,出血量为400--1800mL;37例中病理确诊为高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22例,低分化腺癌9例,未分化腺癌2例。根治性切除组与非根治性切除驵1、3、5a的生存率分别为63.6%、31.6%、10.8%对32.1%、8.8%、o,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65例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断。方法:采用临床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结果:(1)临床诊断:65例中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有39例(60.0%),慢性肾炎12例(18.5%),陈匿性肾炎9例(13.8%),急性肾炎及慢性肾衰型各2例(3.1%),急性肾衰型1例(1.5%);原发及继发性肾炎均以女性为多(各为1.2:1,12:1)。(2)病理诊断:65例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多(80%),其中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35例,膜性肾病(MN)7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及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各3例;继发性肾炎均为狼疮性肾炎(LN)有13例(20%)。(3)临床及病理关系: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者病理类型原发性以MsPGN最常见,继发性以LN为主;以慢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病理类型主要为MsPGN,LN;以隐匿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几乎均为MsPGN。结论:粤北地区肾脏病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以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男性稍多,1.06:1);以隐匿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几乎均为MsPGN;继发性肾炎者几乎均为狼疮性肾炎,女性占绝对优势;系膜增生性肾炎伴发血尿及非系膜增生性肾炎伴发高血压者明显增高P<0.01。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大致推测肾脏病理类型。尿NAG、r-GT值不能准确反映肾间质小管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大肠息肉癌变的内镜诊断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癌变的分布、大小、形态、病理特征及寻求息肉癌变的早期诊断、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诊断的68例(71个)大肠息内癌变的内镜、病理与临床资料。结果:1660例(2540个)大肠息肉中有68例(71个)癌变,癌变率为4.10%,左半结肠息肉癌变69个,占息肉癌变总数的97.18%。绒毛状腺瘤、混合腺瘤癌变率较高(分别为56.76%、14.71%),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为4.17%)。息肉直径>2.0cm者癌变率为37.40%,息肉直径1.0-2.0cm者癌变率为4.64%,息肉直径<1cm者癌变率为0.43%,息肉直径>2.0cm者癌变率明显高于2.0cm以下者。广基息肉癌变率10.08%。结论:左半结肠息肉、宽基息肉、直径>2.0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全瘤送检。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13.
207例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表明,其特点是:(1)大胃癌多(74.9%);(2)多属Ⅲ、Ⅳ期胃癌(81.2%);(3)高分化腺癌多(73.9%),淋巴转移率高(87.9%);(4)多数患者临床症状隐袭、体征缺如、病程短、预后差。本组术后3年存活率仅为25.0%,作者认为对老年人胃癌手术适应范围应予放宽,术后辅以化疗,以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近年来,由于营养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以及对本病较为重视,发生率和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对我院1985年至1995年5月之间收治的60例痛风性关节炎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60例患者(男59例、女1例),从事脑力工作45例(75%),体力工作者15例(25%);超过标准体重者41例(683%)。初发年龄为18~76岁,平均年龄52.3岁。确诊病风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1.2岁。病情5d至36年,平均病程5.8年。发病诱因劳累12例(20%),受凉、呼吸道感染9例(15%),有高膘吟饮食习惯36例(60%)…  相似文献   

15.
对溃疡疤痕巨大,超过前壁,与周围组织粘连广泛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在行一期胃大部分切除时,其残端的处理比较困难。我院自1980年至1990年采用修补加Bancroft氏法处理其残端23例,效果满意。一、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4例。年龄30~63岁,50岁以上者15例.患者一般情况好,穿孔至手术时间12h内者15例.12~24h者8例。穿孔直径均在1cm内,局部炎症水肿不重,腹腔污染轻,全部病例为十二指肠溃疡疤痕大,超过前壁,与周围粘连广泛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近10a来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对产科急症子宫切除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实施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依次为:胎盘因素(48.3%),宫缩乏力(20.7%),DIC(17.2%),子宫破裂(13.8%)。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围生儿病死率为l3.3%。结论:胎盘因素是近年来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抢救急危重出血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腹内脏器穿孔或损伤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到2008年10月入院的,应用腹腔镜进行诊治的47例腹内脏器穿孔或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方面:47例在腹腔镜下得以确诊,确诊率100%,更正术前诊断14例,更正诊断率30%。治疗方面:36例消化道和子宫穿孔在镜下成功进行镜下直接修补术;5例溃疡穿孔在腹腔镜下作胃大切术;2例乙状结肠穿孔作暂时结肠造瘘术,三周后作结肠远近端吻合术;4例严重的腹内脏器复合伤或伴肝脾严重破裂大出血的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为8.5%(4/47)。结论应用腹腔镜对腹内脏器穿孔和损伤的诊断具有确诊率高,尤其是对一些较难明确诊断的病例有较大的帮助。对溃疡穿孔、单纯性小肠穿孔和子宫穿孔的镜下治疗效果良好,但对复合性脏器损伤和出血量大的腹部外伤在处理上颇为棘手,多须中转开腹处理。  相似文献   

18.
微小胃癌4例     
微小胃癌又称胃粘膜一点癌,罕见且不易发现[1],漏诊率高。我院1986~1996年的十年间仅检出微小胃癌4例,均经内镜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0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13年,加重2个月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胃镜见:胃窦小弯侧壁见一2mmX3mm灰黑色污秽点,局部粘膜稍隆起。活检病理诊断:印戒细胞癌。手术所见:胃周围淋巴结无肿大,切开胃壁检查未见明显病变,常现作胃大部分切除。胃切除标本取多处作连续切片,病理诊断为:原位性印戒细胞癌。术后随访10年未见…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年龄≥60岁)肺炎文献所见不少,但来自亚热带的老年肺炎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作者对1985~1994年经体检和X钱胸片确诊的194例本院住院病例作一临床分析。亚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22例,女72例,男女比为1.69。l;年龄:60~69岁108例占55.7%,70~79岁78例占40.2%,>SO岁8例占41%。1.2临床表现本组194例中除咳嗽190例(97.9%)、咯痰176例(gO.7%)、肺部罗音180例(928%)和乏力、食欲减退、发热超过50%病例外,还有气急、胸闷、便秘、心悸、血丝疾、腹胀、呕吐、水肿、腹泻及肺部哮鸣音等诸多主诉。特别是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聚乙烯醇(PVA)对子宫肌瘤栓塞的疗效。方法:子宫肌瘤30例行单侧股动脉插管双侧髂内动脉及选择性双例子宫动脉造影以了解肿瘤供血后.使用PVA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并随访3—36个月(平均13个月),采用B超或MRI考核疗效。结果:瘤体无变化者3例,完全消失者3例;瘤体缩小60%--90%者11例,30%--59% 13例;6个月复查平均比术前缩小4.1cm(65%);临床症状消失21例,明显改善8例,无改善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VA对子宫肌瘤栓塞有安全、易于注射、疗效好等优点,特别以选择PVA颗粒直径300--500μm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