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10个甜玉米新品种在厦门市翔安区的区域试验表明,区试表现比粤甜3号(CK)增产5%以上,产量达显著差异水平且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金黄甜一号、榕甜2号和SBS901;表现比CK增产、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SBS902、黄甜168和华宝甜8号;永珍一号、甜2021、金珍珠和世诚甜26表现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高产优质甜玉米新品种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华  王子明 《玉米科学》2017,25(3):38-42
试验以33个甜玉米新品种为材料,进行两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及其他农艺性状,筛选满足市场需求适合广东种植的高产优质突破性甜玉米新品种。结果表明,广良甜31、粤甜28等6个甜玉米新品种产量均比对照品种粤甜16号增产5%以上,甜度高甜,果皮薄或较薄,两年品尝评分平均值均达87.5分以上,综合抗性好,是高产优质新品种。广良甜31产量最高,粤甜28品质最好,圣甜2号生育期最短。  相似文献   

3.
磁化水对甜玉米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4000GS磁化水浸种、灌溉甜玉米。结果表明:磁化水浸种可提高甜玉米种子发芽率,幅度为8.4%~9.5%;磁化水灌溉可增加甜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上升,且a/b值增加,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提高产量;增产幅度因品种不同而异,粤甜9号、穗甜1号和广甜2号较对照分别增产9.1%、6.1%和10.3%。  相似文献   

4.
华金甜1号是2009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良甜玉米单交种(粤审玉2009011).产量和品质均超过华宝甜1号和金凤5号。2年省区试中,产量均比对照品种增产.且达极显著水平:在生产试验中.全省5个点均比对照增产,每667m2产鲜苞均超过1000kg,平均达1131.3kg,比对照增产19.5%,最高产量达1236k‰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抗病和抗倒伏性较强,果穗粗长,甜度高,品质较优。适宜广东省及气候、栽培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超甜204是浙江省东阳市种子公司用东20为母本、甜04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甜玉米品种,2001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出苗至鲜穗适收期春播约85 d,秋播70~75 d,株高210~240 cm,穗位高85 cm.在品比、区试等试验中表现大穗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全省种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46 500株为宜。  相似文献   

6.
2014年引进10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甜玉米华珍为对照,结果表明:甜玉66比对照品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综合表现突出;晶甜5号、甜2021、科甜981比对照品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抗病性等方面也较好。  相似文献   

7.
粤甜15号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4年以自育的品种粤甜11号为母本、日超-2为父本杂交培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经过2005年-2006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试验和示范,鲜果穗产量14554.5~15049.5kg/hm2、籽粒可溶性糖含量23.13%~29.62%、果皮68.7~73.1mμ,适口性专家评分90.9分,外观商品性佳,抗到中抗大小斑病和纹枯病,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200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南方鲜食玉米区不同播期甜玉米的子粒灌浆和产量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14~2015年以粤甜16、粤甜22、新美夏珍为材料,在春、夏、秋播期大田种植,利用Logistic方程比较不同播期子粒灌浆过程,探索南方鲜食玉米区播期对甜玉米子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显著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从夏播、春播到秋播,随着抽丝至成熟期日均温渐降,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Tmax)延长,活跃灌浆期(P)增加,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Wmax)增大,导致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增加。甜玉米在南方鲜食玉米区的适宜播期依次为秋播、春播、夏播。品种决定粒重与灌浆参数的关系,同一品种的粒重与Wmax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间的粒重差异由P决定。根据播期选择适宜品种,延长P,提高子粒Wmax,是甜玉米周年生产中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2020年黄淮海夏播区玉米联合体审定的产量前20位品种进行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在选育和种植品种上,应选择比对照增产5.0%以上、抗穗腐病、千粒重在330 g以上、容重在720 g/L以上、穗高系数等于或接近0.382、高淀粉(粗淀粉含量在72%以上)、赖氨酸含量在0.3%以上、中大穗(穗长在17.8 cm以上)、穗行16左右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研究6个超甜玉米品种在春季和秋季种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季节对产量、生育期及株高、穗位、单穗重、行粒数、穗粗、籽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秋季种植的产量、单穗重、穗粗、籽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春季种植的,而生育期、株高、穗位则显著低于春季种植的;穗位比例、穗长、秃顶等性状则较少受到种植季节因素的影响,能够稳定显示出品种的特征;多数超甜玉米品种秋季种植产量高且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1.
甜、糯玉米杂交种产量相关性状分析与育种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4个甜、糯玉米为研究材料,对影响甜、糯玉米鲜穗产量的8个性状和影响糯玉米籽粒产量的10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数量性状对甜玉米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穗粗、采收日数、穗行数、穗位高、行粒数、秃尖、株高;对糯玉米鲜穗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穗位高、株高、行粒数、采收日数、穗粗、穗长、秃尖、穗行数;对糯玉米籽粒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粗、株高、穗行数、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出籽率、秃尖、生育期。  相似文献   

12.
杨景  陈兆 《甘蔗(福建)》1998,5(3):23-26
以当家品种“粤糖63/237”作对照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台糖20号”、“新台糖18号”的产量和蔗糖份,均高于对照品种,增产增糖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性状表现良好。“新台糖20号”和“新台糖18号”均 溪县蔗区种植的、很有是炕产高糖苗头的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13.
运用SPSS18.0对不同生态区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中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出籽率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积温、地理和气候条件,黑龙江省试验二区在品种选育上应着重选择粗穗、长穗、行多和出籽率高的品种;黑龙江省试验四区在品种选育上应着重选择生育期适当、低穗位高和适当提高株高的品种;黑龙江省试验五区在品种选育上应着重选择粗穗、长穗、出籽率高和封顶性好的品种;黑龙江省试验六区在品种选育上应着重选择中长穗和封顶性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在2004年漳州蔗区举行的国家甘蔗品种宿根区域试验中,12个供试品种总体表现良好。综合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工艺性状,表现最好的品种是福农96—0616、云蔗94—375、粤糖91—1102和福农95—1702,这四个品种蔗茎产量高、蔗糖分好、增糖较显著;表现较好的品种是闽糖92—505、粤农91—600、川引97—1,这三个品种蔗茎产量、蔗糖分和公顷含糖量都比较好,比对照增产增糖;表现较差的品种是粤糖96—244,其余品种在各个方面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5.
粤甜11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自育的自交系1022为母本,C4为父本杂交培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经过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国家东南区和西南区甜玉米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试验和示范,鲜果穗产量高,食用品质佳,适应性广,抗病虫性强,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充分了解青海省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在遗传改良中的演变及其多样性变化趋势,对1957年以来审定的66个小麦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小穗数、有效小穗数、有效分蘖、穗下节间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穗叶距等10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分别为92.82cm、10.94cm、20.62个、19.76个、7.19个、38.88cm、62.70个、2.81g、45.91g和18.11cm。这些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81%~27.50%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51~1.73之间。品种表型多样性指数从20世纪70年代的1.33上升到现在的1.88,2000年以后多样性指数增加缓慢。66个品种可以聚为三个类群,分别代表青海省的低位山旱地、中位山旱地和川水地三种不同生态类型的品种特征。  相似文献   

17.
郭章贤  卢华兵  郭国锦 《玉米科学》2005,13(Z1):103-104
浙甜7号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于2001年春以自选系美甜922111为母本,华L111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浙甜7号比浙江省甜玉米主栽品种超甜3号增产5%以上,且具有品质优、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在浙江省作春玉米和秋玉米种植,种植密度为49 500~5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黄淮北部地区不同品种(系)株型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在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分别对黄淮北部麦区19个和21个供试小麦品种(系)的株型和产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在供试品种(系)中,高产型占5.3%~14.3%,低产型占19.0%~21.1%,中高产和中产型占66.7%~73.7%;通过对29个株型性状的因子分析,旗叶长和面积对不同品种(系)小麦株型性状变异的贡献最大;经相关分析,小麦产量与倒3叶宽、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倒1节间构成指数、倒2叶基角、旗叶披垂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倒4节间长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旗叶长、穗长、倒1节间长、倒1节间构成指数、倒3节间构成指数、倒3叶基角、旗叶披垂度与有效穗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株型性状对有效穗数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综上,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型品种(系)(产量>9 000 kg·hm-2)的适宜株型指标:全生育期233~237 d,株高80.00~83.00 cm,株高构成指数>0.61,穗长7.0~7.4 cm,旗叶长13 cm左右,宽1.4 cm左右,旗叶基角<16°,倒2节间长16.5~18.2 cm,倒3节间长11.5~12.0 cm。  相似文献   

19.
超甜玉米金菲于2004年5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沪农品审玉米2004第005号)。该品种属早熟类型.上海地区春播生育期83d左右,秋播70d左右.较对照粤甜3号早熟4~5d、  相似文献   

20.
区域品种比试验结果表明,粤糖99—66蔗产量、含糖量均居参试品种之首,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增产增糖极显著,增产增糖幅度大,农艺性状较好;粤糖00—236蔗产量、含糖量均排第2位,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增产显著,增糖极显著,增产增糖幅度大,特早熟,糖分高,农艺性状优良,是一个质与量结合较好的甘蔗新品种;粤糖00—318和粤糖01—79蔗产量、含糖量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增糖,但增产增糖效果不明显,甘蔗蔗糖分均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高,农艺性状较优良,分别排第3位和第4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