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是辽宁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长期以来,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记载,玉米主要病虫害达20余种,还不断出现新病虫害[1,2]。据调查估算,其中,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和玉米螟O strinia furnacalis,分别引起玉米平均减产5.0%~19.5%和8.5%~28.0%而成为辽宁省玉米重大病虫害。笔者承担辽宁省“十·五”攻关项目中,调研了全省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螟发生危害情况,根据多年数据,总结了其预警技术及综合防治技术,为全省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螟提供技术依据与决策参考。1预警与综防的基础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是预…  相似文献   

2.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几年在我国春玉米区大面积发生流行,给玉米制种和大田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根据玉米矮花叶病发病规律,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病毒危害,夺取玉米丰收。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芳贤 《玉米科学》2000,8(4):075-078
本文简述了玉米粗缩病(MRDV)的初侵染源、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和危害损失等情况。明确了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播种时期、品种抗病性差、自然界天敌减少等诸多因素有关。并提出了调整播期和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等,就可以减少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斑病70年代在我省曾严重发生,80年代发生较轻,一般不需防治,近年来又有所回升,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93年大暴发、大流行,江苏省仅夏玉米损失就达7亿公斤左右,减产严重,农民反映强烈,本研究旨在探明夏玉米大斑病田间发生规律及影响病害消长的因素,为病害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武威地区特用玉米田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症状进行描述和归类,同时对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总结,以方便特用玉米生产中病虫害的控制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由于北方春季持续低温,玉米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一些次要病虫害发生频率也较高且危害程度也较重。例如:玉米旋心虫近几年发生既普遍又猖獗.个别品种及个别地块甚至达到绝收的地步.幼虫咬破植株生长点后还要转株为害.大面积植株生长点遭到破坏后,地下根变褐腐烂,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叶片丛生.不拔节,整个植株停止生长.很难抽雄吐丝。现将玉米苗期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盐城地区部分常见玉米病虫害如玉米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螟、玉米蚜的发生状况,重点介绍了常见玉米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措施和农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白海燕  马建列 《杂粮作物》2003,23(4):244-244
亚洲玉米螟[Ostrima furnacalis(Guenee)]在西昌市主要危害玉米,其次可危害高粱、生姜等: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发生数量少,危害轻。第二代发生期由于田间湿度大。成虫产卵量大。幼虫孵化率高,成活率也高,因此发生危害重。应重点防治。防治措施抓住越冬防治和第二代心叶期防治两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旋心虫是辽宁省近年发生且危害逐渐加重的玉米虫害。本文介绍了辽宁省建平县玉米旋心虫发生情况、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对辽宁省其他玉米产区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玉米青枯病大面积发生与防治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石  赵杨  李士东 《杂粮作物》2007,27(1):43-45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是由几种镰刀菌(Fusarium spp.)或腐霉菌(Pythium spp.)引起的危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土传真菌病害,是对玉米生产影响较重的病害。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病株率为10%~20%,普遍发生在玉米穗灌浆期。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需要5~8d,快的只需2~3d。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大斑病发生规律及影响病害消长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班病70年代在我省曾严重发生,80年代发生较轻,一般不需防治,近年来又有所回升,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93年大暴发、大流行,江苏省仅夏玉米损失就达7亿公斤左右,减产严重,农民反映强烈,本研究旨在探明夏玉米大斑病田间发生规律及影响病害消长的因素,为病害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粗缩病近年在北方玉米产区发生十分严重,本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有一定规律性,并且与播期和品种间关系密切.用化学药剂防治和增施磷肥对此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1996~1997年试验6个播期,发现在5月5、15日播种的发病重.1998~2000年试验4个品种发现差异很明显.喷药和施肥防病措施对抗病和耐病类型作用不大,而对感病类型有明显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重大病虫害前期发生情况,结合当前气候特点、作物结构等因素,分析下阶段病虫害发生趋势并提出防治建议,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花铃期防病虫、保蕾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茶树病虫害的农业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病虫的农业防治就是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保证茶叶丰产的方法。本文就茶树病虫的农业防治分建园期和建园后两个阶段作一简述,以供生产上参考。建园期的防治1.茶园的开垦新茶园开辟后,有些能为害多种植物的寡食性和多食性害虫,可就地转害茶树,另有一些种类,将会逐渐适应转化成为茶树重要害虫。因此,垦荒种茶时,除必须进行土壤深翻,彻底清除或深埋枯枝落叶外,对某些荒地原有的零星茶树及油茶树等,也应加以清除。开垦时还应注意清除病株残根和杂草,以减少茶…  相似文献   

15.
南繁玉米的病虫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军 《玉米科学》2004,12(Z1):106-107
经常发生且危害严重的海南玉米病、虫害是南育南繁工作的大敌.总结了多年的防治经验和教训,研究了南繁玉米病虫危害发生规律及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做好南育南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它的病原菌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reilianum(Kuhm)LangdonetFull],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菌属,异名为Sphacelothecareiliana(Kühn)Clinton,它的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个别年份发病率可达80%以上。详细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病原菌、侵染途径、流行条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洋 《杂粮作物》2009,29(4):283-284
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对玉米纹枯病的病原、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病害发病的规律及流行条件,提出了对玉米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洋 《杂粮作物》2008,28(2):116-117
论述了玉米大斑病在辽宁省的发生和危害;对玉米大斑病的病原、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病害发病的规律及流行条件,提出了对玉米大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日趋严重.系统地综述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表现、病原菌及致病因子、发病传播、危害损失、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选育、鉴定综合性状好、高抗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玉米纹枯病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应加强玉米纹枯病抗性机制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加强玉米纹枯病抗病基因的定位、克隆的研究,同时广泛开展抗病性鉴定,为选育包括纹枯病在内的多抗性玉米杂交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振营  石洁  董金皋 《玉米科学》2012,20(1):132-134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是玉米上的新害虫,2005年首先在河北省发现危害夏玉米苗。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和北京7省(市)暴发危害,对夏玉米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结合二点委夜蛾近年来的发生情况及研究结果,对2011年二点委夜蛾暴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