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天敌昆虫,为探索该小蜂的人工繁殖技术,我们对其中间寄主进行了选择,并探索出该蜂的繁殖方法,并在林间释放该蜂,调查了该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放蜂区防效明显高于非放蜂区。  相似文献   

2.
美国白蛾严重危害林木、果树和农作物,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六大工程治理害虫之一.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杨忠岐研究员,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调查了美国白蛾的寄生性天敌,从其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了20多种天敌昆虫.经过筛选,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该寄生蜂在科学上是一新属和新种.   这项生物防治技术以放蜂防治为主,连续放蜂4次,防治两代即可将美国白蛾控制下去.由于放蜂区不施用化学农药,保护了其他天敌,在放蜂防治地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最高达88%,各种天敌的总寄生率达92%.经连续两年放蜂,使有虫株率降到了0.1%以下,并能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由于这种小蜂具有很强的飞翔寻找寄主的能力,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蛹寄生,克服了药剂防治污染环境、树木高大不易操作等弊端.市区和居民点等重要的园林绿化区,采用在2~3龄期喷洒美国白蛾多角体病毒加苏云金杆菌复合生物制剂,蛹期再放蜂防治的技术,防治效果显著.大连、陕西、山东、秦皇岛一些防治区采用此种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已连续几年未再发生美国白蛾危害.这项以白蛾周氏啮小蜂为主的生物防治美国白蛾技术已通过了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组织的成果鉴定.   (本刊辑)  相似文献   

3.
正白蛾周氏啮小蜂属膜翅目姬小蜂科,是美国白蛾的几种重要寄生性天敌之一[1-2]。该蜂寄生范围广,寄生率高,能达到80%以上,雌雄性比大,约为44∶1~95∶1,每头蜂可以产卵680粒左右,具有寄生蜂的很多优良特性[3]。白蛾周氏啮小蜂将自身卵产在选择好的寄主蛹内,靠吸食寄主蛹的营养进行自身的生长发育,最终杀死害虫寄主,素有"森林小卫士"的美称。如今,白蛾周氏啮小蜂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美国白蛾,具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美国白蛾在四川省的潜在分布区域、面积及风险评估,为尽早建立美国白蛾防控体系和应急预案提供依据。【方法】基于MaxEnt模型,结合我国105个美国白蛾已发生区环境变量,筛选出9个环境变量因子,首先对该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布预测,再将美国白蛾在全国的分布预测结果导入ArcGis中,按1∶400万尺度勾勒出四川省行政区划面要素,并计算美国白蛾在四川省的分布范围和分布面积。在此基础上,根据传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美国白蛾入侵四川省的风险。【结果】美国白蛾在我国沿渤海湾地区、胶州半岛等东部沿海省份是发生的重灾区,并向西、向南伸入内陆省份,预测结果与已知发生区域吻合并展示出明显扩散趋势。四川省美国白蛾潜在发生面积11.52万km~2,占全省计算总面积的23.85%,除攀枝花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4个市(州)外,四川省其余各市几乎都是美国白蛾适生区,其中以成都市最为适宜美国白蛾生存,美国白蛾在四川省的风险评估值为1.80。【结论】美国白蛾在四川省为中等危险性有害生物,四川盆地除川西地区外,其余地区均为其适生区,需要提前做好该虫的预警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安全环保地防治园林害虫,在唐山市南湖生态区采用太阳能杀虫灯,同时投放性诱剂诱芯,调查其对美国白蛾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太阳能杀虫灯防治美国白蛾,诱杀力强,对天敌影响小,投放性诱剂诱芯能够明显增强太阳能杀虫灯对美国白蛾的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并评估了美国白蛾在信阳市的分布状况、潜在危险性和危害管理难度。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写PRA)方法,从该虫的分布状况、潜在危险性和危害管理难度等方面,对其进行风险分析。结果显示:信阳市为美国白蛾的生态适生区和易暴发流行区,风险值为2.19,属于高度危险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为此,提出了降低美国白蛾风险的管理措施,供信阳市有关林业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蛹寄生蜂。近年来,利用柞蚕蛹作为白蛾周氏啮小蜂替代寄主进行人工繁育及应用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从替代寄主、种蜂和温湿度控制等方面总结了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关键技术,以期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绿色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以及森木覆盖率的提高,美国白蛾的发生危害呈局部上升的趋势。本文介绍了江苏沿海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以期为美国白蛾的防治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林间释放技术,结果表明:对于蜂茧,其对美国白蛾的寄生率最大可达到68%,放蜂20~25 d后离放蜂点100 m以内,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可达20%以上,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据L.O.Warron(1967)统计,在北美、欧洲、亚洲,美国白蛾的天敌昆虫(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共有175种。在北美由于受到天敌的控制,因而美国白蛾不是一种引人注意的害虫。在亚洲,美国白蛾于1958年传入朝鲜半岛,据日本和朝鲜报道,适应它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才6种(寄生蝇3种、姬蜂1种、小蜂2种)。苏联1978年报道已发现寄生性天敌30余种,其中某些种类对美国白蛾幼虫的寄生率高达90%,基本上可以控制美国白蛾的传播和流行。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有相似的情况,如一种绒茧蜂(Apanteles sp.)对白蛾幼虫的寄生率一般年份30-40%,个别年份高达70~80%。在国内1985年报道,辽宁丹东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有9种(寄生蝇3种、姬蜂4种、绒茧蜂1种、赤眼蜂1种)。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室内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苏云金杆菌(Bt)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对美国白蛾进行室内防治试验。[结果]不同浓度的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强,苏云金杆菌悬浮剂500倍、800倍稀释液对美国白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综合考虑击倒速度和防治成本,采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以800倍稀释液为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年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化繁育试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总结出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化繁育从繁育基地选址、规划设计,到繁育架与繁育箱的定做标准,以及繁育阶段的蜂种培养、摆蛹、接种、封箱、挑烂、计数、装箱等技术要点。为使室内大规模繁育与林内释放有机结合,提高生物防控效率,通过在发生美国白蛾林地内释放周氏啮小蜂,分别选择不同密度、次数、年份进行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一、二代美国白蛾5龄以后老熟幼虫期至化蛹初期,在天气晴朗的早晨9:00-11:00时间段释放效果较好,释放次数为每年4次,释放数量以每次225个/hm2寄生良好的周氏啮小蜂茧较为经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美国白蛾对不同蔬菜危害的风险性,以期应对未来可能突发的美国白蛾疫情对蔬菜的危害。[方法]通过人工利用番茄、茄子、菜豆、芹菜、萝卜、黄瓜、白菜叶片饲养美国白蛾幼虫,以梓树为对照,观察各种蔬菜上的美国白蛾幼虫生长情况、死亡数和化蛹数,进行危害风险性评估。[结果]美国白蛾幼虫不能在茄子、番茄、菜豆叶片上存活;在各蔬菜处理中,美国白蛾幼虫可在白菜和黄瓜叶片上正常化蛹。[结论]美国白蛾对常见蔬菜黄瓜和白菜的潜在危害风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鱼虾养殖等水域采取无人机和喷雾机喷施不同浓度的10%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效果。结果表明:无人机每亩喷施10ml、15ml、20ml防治美国白蛾2-3龄幼虫,施药15d后防治效果后分别达到57.43%、73.15%、88.28%;喷雾机喷施1500、2000和2500倍液防治美国白蛾1-3龄幼虫,施药15d后分别达到94.82%/88.51%、87.63%。在防治生产上,防治时期以美国白蛾幼虫1-2龄为佳,选择喷雾机喷施10%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在树木高大、交通不便的林分,可采用无人机每亩喷施20ml药剂,防治效果良好。该药剂对鱼虾安全,可在鱼虾养殖等水域大面积推广,能有效降低美国白蛾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5.
利用柞蚕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首次报导利用柞蚕蛹人工大量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对温度、湿度等影响繁蜂的因子和小蜂的发育周期进行了观测,初步调查了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范围及越冬寄主,为人工繁殖周氏啮小蜂和利用该小蜂防治农林害虫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灭幼脲Ⅲ号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的室内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先放蜂再施药的试验前3 d的不同浓度处理之间以及各浓度处理、清水对照之间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毒性无明显差异;先施药再放蜂的试验,在不同的施药天数、处理和处理以及处理和清水对照之间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毒性也不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灭幼脲Ⅲ号对周氏啮小蜂成虫不具有毒性作用或毒性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我国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美国白蛾8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5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56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54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7.16%,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91 0,在物种水平上美国白蛾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显示美国白蛾有较高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变异占31.05%,群体内变异占68.95%,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310 5;美国白蛾8个群体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892 7,平均遗传距离为0.114 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沈阳、济南、烟台和寿光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天津、济宁群体聚为一类,而廊坊、北京群体分别独立分支。进而对美国白蛾遗传多样性与其适应机制和扩散传播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明确蠋蝽对美国白蛾捕食的行为学特点,评价其捕食能力。  方法  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蠋蝽成虫和若虫对美国白蛾幼虫的捕食行为特点和捕食能力。  结果  蠋蝽取食美国白蛾幼虫表现为搜寻、刺探、等待和取食4种行为。不同虫龄组合在搜寻时长(P = 0.005)和取食时长(P = 0.002)上差异极显著。在蠋蝽虫龄一定的情况下,搜寻时长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减少,取食时长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增加。蠋蝽的口针从幼虫头部刺入的比率显著高于胸部和腹部(P = 0.001),推测有利于蠋蝽迅速控制和杀死幼虫。蠋蝽4、5龄若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0.011 4 ~ 0.198 1 < χ20.05 = 9.49),蠋蝽的捕食量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密度的升高而降低。蠋蝽成虫和5龄若虫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均超过8头,蠋蝽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瞬间攻击率均高于4龄和5龄幼虫。蠋蝽林间套袋防治美国白蛾3龄幼虫试验结果显示:蠋蝽成虫捕食量(6.60 ± 0.40)头 > 蠋蝽5龄若虫捕食量(4.20 ± 0.58)头 > 蠋蝽4龄若虫捕食量(2.40 ± 0.25)头。  结论  本研究表明蠋蝽成虫与蠋蝽5龄若虫对美国白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可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适用于美国白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美国白蛾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入侵中国已有30年,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对其防治工作一直较重视,但在国内的分布范围却不断扩大,河北省的疫情已不断加重,国内外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虽然有较多报道,但总体上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通过调查,对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分布区域及适宜环境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合近年来采取的防治方法,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介绍美国白蛾的显著特性及社会危害性,概述了寿县美国白蛾发现过程、分布情况。检疫封锁是源头治理,“飞机防治为主、人工地面防治”相结合的的美国白蛾立体综合防治技术是空中飞机防治和地面人工防治相结合的立体空间全域防治,地面防治和空中防治同时进行,织成一张密密的除虫大网,让美国白蛾无藏身之地,最终彻底消灭美国白蛾。人工地面防治技术是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飞防的不足,空中飞防和人工地面防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防治的不漏缝隙,达到“除虫勿净”的目的。以本县美国白蛾防治成功为例,详细阐述了美国白蛾立体综合防治美国白蛾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