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氮钾互作对番茄叶片碳氮代谢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番茄材料A20为试材,采用2因素5水平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研究不同的氮钾营养组合处理对番茄单株产量、果实品质及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营养的增加(74~414 mg · L~(-1)范围内),番茄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钾营养的增加(101~525 mg · L~(-1)范围内),番茄叶片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呈增加趋势,而氮代谢产物和蔗糖合成酶(S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通过建立各指标与氮钾二因子的二次回归方程发现,氮钾营养是影响番茄叶片氮代谢和碳代谢的主要因子,氮钾互作对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番茄产量、品质与叶片碳氮代谢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氮钾共同作用于番茄叶片的碳氮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当营养液氮营养为300~350 mg · L~(-1)、钾营养为370~520 mg · L~(-1)时,番茄叶片碳氮代谢旺盛,产量和品质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碳氮代谢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探究γ-氨基丁酸(GABA)对葡萄碳氮代谢的影响,并筛选最适调控浓度。【方法】以10年生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材,于开花期、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对长势一致的植株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不同浓度γ-氨基丁酸5、10、15、20 mmol·L-1处理对叶片碳、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GABA提高了葡萄叶片碳代谢相关蔗糖合酶(SuSy)、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增加淀粉、可溶性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GABA处理也增强了氮代谢相关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增加硝态氮(NO3-·N)含量,增加了内源GABA含量。【结论】外源GABA增加葡萄叶片内源GABA含量,从而增强碳代谢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加淀粉、可溶性糖的积累,促进硝态氮(NO3-  相似文献   

3.
孔灵君  徐坤  张永征  何平 《园艺学报》2013,40(12):2505-2512
 为探讨硫对大葱(Allium fistulosum L. var. giganteam Makino)生长及氮硫吸收同化的影响, 采用盆栽沙培方法,研究了0.01、2.01、4.01 和6.01 mmol · L-1 不同供硫水平下‘天光’大葱的生长量、 植株氮硫含量及氮硫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当提高供硫水平,可显著促进大葱生长,提 高植株氮、硫含量及产量和品质,硫水平过高,则大葱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大葱叶片硫酸化酶(ATPS) 活性随硫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而乙酰丝氨酸水解酶(OAS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 活性在不同生长期的表现不尽相同,大葱生长前期,较高硫水平提高了NR 活性,但对GS 和OASS 活性 无显著影响;大葱生长中后期,适量提高供硫水平显著增强了OASS、GS 活性,但降低了NR 活性,表 明供硫水平可显著影响大葱对氮硫的同化利用。综合分析表明,大葱营养液硫水平以2.01 mmol · L-1 较佳, 其产量较对照0.01 mmol · L-1 增加19.13%,且综合品质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光质对番茄幼苗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LED光源,研究了白光(对照)、红光、蓝光、紫光和红蓝(3︰1)组合光对番茄幼苗生长、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紫光明显抑制幼苗生长,红光抑制幼苗,尤其是其地下部的生长,红蓝组合光下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及壮苗指数最高;在紫光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RuBP羧化酶活性、总糖和淀粉含量最低,红蓝组合光下最高;红光和紫光下转化酶的活性较高;红、蓝、紫、红蓝组合光均显著提高蔗糖合成酶(SS)活性,以红蓝组合光更明显,但红、蓝、紫光显著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红光显著降低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蓝、紫、红蓝组合光则显著提高了GS、GOGAT活性以及叶片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之,红蓝组合光有利于番茄幼苗生长,促进碳同化及总糖和淀粉积累,提高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5.
灌溉量对限根栽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灌溉量对番茄品质的调控效果,利用限根槽培无土栽培系统,对不同灌溉量(2.0、1.6、1.2、0.8、0.4 L · d-1)下番茄的生长、叶片光合参数、产量、品质及代谢相关酶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减少灌溉量显著抑制了番茄的生长,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蒸腾速率,单株产量和单果质量也均显著降低;但果实中葡萄糖、果糖、VC 含量及糖酸比明显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增加。灌溉量的减少降低了番茄果实中蔗糖合成酶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提高了中性转化酶和酸性转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了蔗糖的含量。利用熵权法和TOPSIS 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得出番茄在限根栽培下的最佳日灌溉量为0.8 L。  相似文献   

6.
 以‘中农106’黄瓜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正常温光25/15 ℃,光强(700 ±30)μmol · m-2 · s-1;亚适宜温光18/12 ℃,光强(200 ± 20)μmol · m-2 · s-1;低温弱光12/8 ℃,光强75 ~100 μmol · m-2 · s-1]处理,研究亚适宜温光条件对结果期黄瓜生长、生理特性和氮(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温光处理相比,亚适宜温光和低温弱光处理下黄瓜株高、叶面积、果实大小与产量均明显下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果实品质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也随处理温度和光照强度降低而降低。亚适宜温光条件下,结果期黄瓜根系、叶片、果实中N 含量均有所下降,亚适宜温光和低温弱光处理降低了结果期黄瓜N 运转蛋白基因的表达,且温度和光照强度越低,黄瓜根系、叶片和果实中N 运转蛋白基因表达量越低。说明亚适宜温光可能通过降低N 运转蛋白基因的表达,抑制了N 的吸收,降低N 含量,进而抑制了黄瓜生长。  相似文献   

7.
以葡萄结果树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通过喷施0、50、100、150μmol·L-1和200μmol·L-1的褪黑素溶液,研究了褪黑素对葡萄果实品质及蔗糖代谢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最佳褪黑素浓度,为褪黑素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褪黑素浓度的增加,葡萄果实果形指数变化不明显,但单果质量等外观品质和固酸比、维生素C等内在品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褪黑素浓度为150μmol·L-1时,葡萄果实单果质量等外观品质和固酸比、维生素C等内在品质均最佳。褪黑素处理提高了果实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但并没有改变这2种糖的比例,褪黑素对果实中蔗糖的含量影响不显著。喷施褪黑素后,葡萄果实与蔗糖代谢相关的分解酶类(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可溶性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活性高于合成酶类(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使反应方向朝着分解蔗糖的方向进行,葡萄糖和果糖大量积累。综上所述,褪黑素能提升葡萄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促进蔗糖分解代谢,进而提高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有机碳肥在水培叶用莴苣应用上的最佳叶面喷施浓度,以全年耐抽薹生菜为试材,设置1 600、1 200、800、400倍液浓度水平,以清水作对照,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液态有机碳肥对叶用莴苣生长、品质以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液态有机碳肥对水培叶用莴苣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其中,1 200倍液处理的效果最佳,叶用莴苣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地上部及根鲜干质量、总叶绿素含量、VC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地上部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黄瓜叶面喷施硅肥对其生长、产量、果实糖分、维生素C及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显著促进了黄瓜生长,增加了单株产量,提高了果实中碱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及半乳糖内脂脱氢酶(GaILDH)活性,提高了果实果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含量。其中,1.420 g · L-1单硅酸处理效应最显著,其果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对照高13.79%、18.08%和75.1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叶面喷施单硅酸的黄瓜果实碱性转化酶–3(NI-3)、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半乳糖内脂脱氢酶(GaILDH)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有机氮甘氨酸用量对生姜组培继代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以生姜组培苗为
试材,设置5 个不同甘氨酸浓度(1.0、1.5、2.0、2.5、3.0 mg·L-1),研究了生姜组培苗氮代谢相关产物
和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生姜组培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甘氨酸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亦随着甘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以‘沾化冬枣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1、3和5 g·L-1)和氮肥(0、2、4和8 g·L-1)对冬枣品质形成的生理调控机制,为盐碱生境氮素养分管理及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 g·L-1 NaCl与4 g·L-1氮交互处理下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保持较高水平,5 g·L-1 NaCl与8 g·L-1氮交互处理下光合能力最低。相同NaCl处理下,增施4 g·L-1氮对抑制果实Na+积累,提高K+含量效果最好,5 g·L-1 NaCl与无氮交互处理致使K+/Na+降至最低。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在3 g·L-1 NaCl处理下升至最高值,而在5 g·L-1 NaCl处理下降至最低值,同一NaCl浓度与4 g·L-1...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外源氢气(H2)对低温下黄瓜幼苗光合碳同化及氮代谢的影响,以‘津优 35 号’黄瓜为试材,将种子分别用饱和富氢水(HRW,H2 供体)和去离子水(对照,Control)浸种 8 h,常温下育苗,幼苗长至 2 叶 1 心时移至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昼/夜温度 8 ℃/5 ℃)处理。结果表明:低温抑制黄瓜幼苗的生长,造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下最大天线转换效率(Fv′/Fm′)、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和根系活力逐渐降低,而胞间 CO2 浓度(Ci)和初始荧光(F0)趋于升高。此外,低温胁迫诱导了黄瓜幼苗碳代谢关键酶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总糖、蔗糖含量有所升高,淀粉含量显著下降,同时发现,低温下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及总氮、铵态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硝态氮含量略有升高。富氢水浸种的黄瓜幼苗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对照一致,但低温胁迫过程中除 Ci 和 F0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指标多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外源 H2 可以通过提高黄瓜幼苗光合关键酶活性,减轻光抑制,维持较高的碳、氮代谢水平,进而增强对低温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13.
李海东  张永征  徐坤  肖静 《园艺学报》2013,40(8):1494-1500
 采用光呼吸抑制剂NaHSO3抑制光呼吸后,测定了姜叶片光合作用相关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米勒反应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NaHSO3处理姜叶片1 d后,净光合速率较对照上升了19%,但随后呈现出下降趋势,至处理后6 d时比对照降低了17%,同时伴随着Gs及Ci的降低,NaHSO3处理显著降低了Fv/Fm、ΦPSII、qP,提高了NPQ,增强了米勒反应,增加了过氧化氢含量,降低了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活性,表明NaHSO3抑制姜叶片光呼吸的同时,也显著抑制了碳氮代谢。  相似文献   

14.
亚硫酸氢钠对白菜叶片硝酸盐还原及光合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光温室内栽培的五叶一心白菜分别叶面喷施2、5、10 和15 mmol · L-1 亚硫酸氢钠(NaHSO3),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分别在处理后0、4、8、12 和16 d 测定植株生物量、叶片的硝酸盐含量(NO3-)和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同时测定叶片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0 mmol · L-1 NaHSO3 处理后12 d 时的效应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叶片NO3-含量降低44.85%,NR 活性提高51.26%,且株高和地上部干质量均明显增加;同时显著提高其净光合速率(Pn)、羧化效率(CE)、最大羧化速率(Vcmax)、PSⅡ的原初量子效率(Q)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由此说明,对白菜叶面喷施NaHSO3,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NR 活性,拉动氮素的还原同化,降低NO3-的累积;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高PSⅡ电子传递能力和羧化反应速率,促进光合碳同化效率,可在碳骨架和能量供应上拉动氮代谢的还原同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疆地区春季多沙尘、温室内光照不足的问题,以番茄NS3389 作为试验材料,以LED 为补光光源,研究当地时间6:00~22:00 期间内较低光强(100 μmol · m-2 · s-1)持续补光(T1),揭帘之前与盖帘之后较高光强(200 μmol ·m-2 · s-1)补光(T2),以及揭帘后室内光强低于150 μmol · m-2 · s-1 时自动补光(100 μmol · m-2 · s-1,T3)的叶背补光效果。结果表明:补光可有效提高番茄叶片光合性能和自身光保护能力。T1 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补光处理通过缓解气孔限制因素,进而提升叶片光合作用。监测不同处理下功能叶片的固碳效应,结果表明,T1 和T2 处理的叶片光合产物用于果实干物质形成的部分在各叶片中占比均较高,且远离果穗的衰减幅度较小,固碳效果稳定性好。补光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缩短开花时间、增加果实产量。经济效益分析显示,T1 和T2 处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作为南疆设施番茄生产的有效补光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槽栽方式,以罗拉为试材,设置10个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配比处理,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叶片酶活性、果实品质、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T5处理外,各氮素形态配比处理的番茄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高于对照,T1处理NR活性最高为53.26μg·h-1·g-1,比对照提高了23.48%。适宜氮素形态配比可以改善番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其中产量以T5处理最高,达197 151.90 kg·hm-2,比对照增产25.23%。综合考虑各指标,本试验条件下T5处理,即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为1∶3∶5表现较佳,番茄产量最高,果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魁冠宏丰"番茄为试材,采用珍珠岩/蛭石(V/V 2∶1)栽培方式,在总氮水平15 mmol·L-1下,设置铵态氮+硝态氮0 mmol·L-1+15 mmol·L-1(A0N15,对照)、5 mmol·L-1+10 mmol·L-1(A5N10)、7.5 mmol·L-1+7.5 mmol·L-1(A7.5N7.5)、10 mmol·L-1+5 mmol·L-1(A10N5)、15 mmol·L-1+0 mmol·L-1(A15N0)处理,研究了同一氮水平下,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和铵同化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番茄铵同化能力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植株的总干质量在A5N10、A7.5N7.5处理较对照增加了27%、20%,A10N5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A15N0处理则降低了22%;分析发现根系和叶片中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着铵态氮配比的增加而增加,增加了40%以上。参与氮代谢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在根系中均显著高于对照;同时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含量随着铵态氮配比的增加不断增加,但A10N5、A15N0处理Glu含量显著下降,同时可溶性糖、淀粉、叶绿素含量下降。营养液中铵态氮浓度达到10 mmol·L-1及以上水平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一方面是叶片叶绿素减少导致碳同化受阻,影响根系的氮同化,另一方面是Glu含量减少导致氮同化受抑制,从而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钾营养对保护地番茄氮钾吸收及植株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研究了钾肥不同浓度对保护地番茄氮钾吸收及植株生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中钾的浓度有利于番茄植物的生物,高钾处理的生长函数在生育中后期仍呈现最佳状态。在K3水平(K浓度为630.6mg.L^-1),植株各器官及全株的钾含量达到最大值,产量也显著提高。进一步增大营养液中的K浓度达K4(K=896.2mg.L^-1)水平时,植株对钾的吸收下降,增产量也降低。适度的钾营养促进番茄对氮的吸收,根中的氮随着施钾的增多呈下降趋势,果实白熟期番茄植株中钾素的分布为果>茎>叶>根;氮素的布分呈果>叶>茎>根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虾青素是一种氧化型酮式红色类胡萝卜素,具有更强的抗光氧化能力。将β–胡萝卜素酮化酶(虾青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bkt构建入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中,获得植物表达载体p1301-bkt,转化根癌农杆菌EHA105,获得工程菌,以黄肉苹果‘Brookfield Gala’无菌试管苗叶片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筛选压确定结果表明:‘Brookfield Gala’对潮霉素(Hyg)很敏感,叶片再生最佳Hyg选择压为3 mg · L-1,试管苗增殖为4 mg · L-1,生根为2 mg · L-1;头孢霉素(Cef)浓度≤400 mg · L-1时对叶片再生芽数的影响不明显。GUS染色、PCR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有8株转基因植株整合bkt基因并获得了表达,其表型有红色产生;转基因植株类胡萝卜素的HPLC测定显示,虾青素和角黄素在叶片中的积累量达到2.85和1.79 μg · g-1。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望通过调控代谢途径,在苹果中合成虾青素,提高果实自身的抗光氧化能力,防止日灼。  相似文献   

20.
袁菊红  胡绵好 《园艺学报》2013,40(3):562-570
 以彩叶草(Coleus blumei Benth.)为材料,在含1.0 mmol · L-1 Pb 2+ 的营养液中直接添加不同 浓度(0.1、0.5、1.0、2.5、5.0 mg · L-1)亚硒酸钠,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扫描电镜技术(SEM) 从光谱学角度初步探讨铅胁迫下不同浓度硒处理对彩叶草根系和叶片粉末的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硒对彩叶草根系和叶片粉末样品表面颗粒物微观形貌有较大影响,其中1.0 mg · L-1 硒处理的 SEM 图中颗粒分布较其它浓度处理的均匀,结构紧密,成扁平褶状;XRD 衍射角向右移,强度、峰高、 峰面积和半高宽减小。这说明1.0 mg · L -1 的硒能降低溶液中铅的迁移和转化;颗粒的分布,衍射角的移 动,强度、峰高、峰面积和半高宽等变化说明彩叶草体内铅结合形态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