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对虾养殖前期,肥水培育浮游藻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措施。这是因为,传统的对虾养殖模式乃是依赖浮游藻类净化水质。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其生长繁殖又能利用含氮废物合成藻类生物体:许多藻类及浮游动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对虾的饵料。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影响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的废水净化是我国水产养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藻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地表水总氮(TN)、总磷(TP)等污染物的首要污染源。藻类广泛存在于包括稻田在内的各类水生态系统中,其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N、P营养物质,而且藻类回收后还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生物肥料、土壤改良剂等,因此,利用藻类同化吸收水体中的养分可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物拦截净化和养分循环再利用双重目的。基于藻类生长特性,本文探讨了以藻类作用为主的稻田藻类固氮减磷、多营养级综合养殖系统、固着藻类沟渠净水系统及高效藻类塘等生态技术模式,并对各类技术模式的主要应用条件进行了深入比较和分析,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研制了一种净化城市污水的生物一机械联合净化系统。在此系统中,净化污水主要是藻类与细菌。在净化的第一阶段,即在稳定池中,在藻类与细菌的相互作用下,污水中的大部分悬浮有机物被分解。污水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气由机械充气机供给。初步净化的污水,再进入第二阶段分散系统中。在此,借藻类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使污  相似文献   

5.
徐运清  胡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83-1684
[目的]探索高效藻类塘中藻类、曝气和底泥对小城镇养殖废水净化效能的影响。[方法]设置4个独立人工池塘作对比试验,通过控制试验塘中的藻类浓度、底泥及曝气程度,测定养殖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氮和磷的变化量,进而比较藻类、底泥和曝气对废水净化效能的影响。[结果]高效藻类塘对还原性物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3%、69.2%和59.7%,而普通塘对其去除率分别仅有48.0%、43.4%和22.8%。藻类对TP的去除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对COD,对TN的影响最弱;曝气对COD代表的还原性物质的去除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对TN的降低,对TP的影响最弱;底泥对TP的去除影响极为显著,其次是对TN,而对COD的降低影响最弱。[结论]高效藻类塘中藻类、曝气和底泥均对养殖废水的净化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在水产养殖领域中运用高效藻类塘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和占地面积少的优势。在传统生物塘基础之上,运用该污水处理技术,能够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为水产的养殖创造适宜的环境。再加上高效藻类塘技术净化水体的成本比较低,因此,受到水产养殖人员的青睐。高效藻类塘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对该技术进行改进,使其更加完善,能够培育和发明优质的藻类。  相似文献   

7.
农药与藻类互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是水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初级生产者,随着近年来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污染与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从农药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农药对藻类的毒性作用机理、藻类对水体中农药的净化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农药与藻类互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正确认识农药对水生态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和农药安全评价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念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42-45
对水芹、刺苦草、鱼腥草、慈姑等几种常见野生蔬菜生态功能的利用进行综述:利用水芹、苦草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生活污水以及利用其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利用鱼腥草控制杂草以及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利用慈姑修复面源污染水源。并对野菜化感作用的深入研究,以及生态功能的发掘与利用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浮萍净化与资源化利用沼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  席运官  徐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39-16740,16774
[目的]初步研究浮萍净化和资源化利用沼液的可行性。[方法]以紫背浮萍和青萍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稀释倍数的沼液中培养,研究浮萍对沼液中氮、磷和COD的净化去除能力和沼液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紫背浮萍在稀释10倍的沼液中、青萍在稀释15倍的沼液中生长及对氮、磷的净化效果最好。紫背浮萍在稀释20倍的沼液中、青萍在稀释15倍的沼液中生长及对COD的净化效果最好。此外,浮萍能够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结论]该研究为浮萍净化沼液同时生产鱼类饵料等实现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东农业科学》2007,(3):95-95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完成的“富营养化海水的藻类处理系统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富营养化海水的藻类处理系统利用大型经济海藻吸收无机营养、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和比微藻容易收获的特点,将富营养化海水流经大型藻类处理系统,去除海水富营养化的海水污染物质(主  相似文献   

11.
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吸附能力及耐性评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婷  吴承祯 《农学学报》2014,4(9):55-58
人工湿地除污率高,出水水质好,成本低,便于管理,可美化环境,亦可做园林景观,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湿地植物与污水相互作用的报道较多,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湿地植物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污水的响应,探讨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吸附能力及耐性评价.植被净化污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植株所处的环境、植株种类和配置、污水的浓度、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植株种植密度、管理措施.关于人工湿地植物净化污水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根系微生物的净化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人工湿地植株轮作的研究以及植物各器官吸附金属元素特别是重金属元素的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同时应加强湿地植物资源化的后续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浮萍和金鱼藻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构建小型水培污水净化系统,以浮萍和金鱼藻2种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水培时间下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28 d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浮萍系统对生活污水COD、NH3-N、TN、TP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80.8%、92.4%、89.7%、85.3%,金鱼藻系统对生活污水COD、NH3-N、TN、TP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79.5%、92.1%、88.6%、86.9%,对照组中COD、NH3-N、TN、TP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71.8%、76.5%、75.4%、59.8%。[结论]浮萍和金鱼藻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良好,在水培污水净化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活污水配制藻类培养液,在人工气候室研究混藻共培养的有无菌生长及竞争行为。结果表明,在中贫营养级中,四尾栅藻在有菌组环境生长良好,月牙藻生物量为最大,铜绿微囊藻与谷皮菱形藻适合在有菌环境生长,且在生长初期具有竞争优势。在富营养级别中,四尾栅藻在有菌和无菌具备一定竞争优势。水华束丝藻和螺旋鱼腥藻在有无菌环境中均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弯囊苔草和石菖蒲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漂浮栽植弯囊苔草和石菖蒲,分别研究了它们在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方式下对低,中、高3种浓度生活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净化效果.结果表明:2种种植方式下供试植物都能在3种浓度中正常生长,且在中、高浓度污水中的生长状况均优于低浓度中;综合各指标,2种种植方式间,石菖蒲的根数差异显著,弯囊苔草的分蘖数和最长根长均差异显著.种植20 d后,单独种植弯囊苔草对3种浓度污水中NH3-N的去除率为中浓度(86.64)>高浓度(83.95)>低浓度(70.84);对TN的去除率为高浓度(87.04)>中浓度(85.53)>低浓度(73.48);对TP的去除率为中浓度(91.77)>高浓度(81.84)>低浓度(78.22);对CODcr的去除率为高浓度(70.261>中浓度(67.74)>4g浓度(66.72).单独种植石菖蒲对NH3-N的去除率为高浓度(93.73)>中浓度(85.43)>低浓度(73.22),对TN的去除率为高浓度(93.15)>中浓度(89.27)>低浓度(88.30),对,TP的去除率为中浓度(92.08)>高浓度(91.04)>低浓度(90.42),对CODcr的去除率为高浓度(80.17)>中浓度(73.64)>低浓度(72.05).混合种植对NH,一N的去除率为中浓度(85.09)>高浓度(84.80)>低浓度(77.17);对TN的去除率高浓度(89.12)>中浓度(86.43)>低浓度(81.97),对TP去除率为中浓度(92.43)>高浓度(92.27)>低浓度(88.56),对CODcr的去除率为高浓度(73.56)>中浓度(72.69)>低浓度(69.65).综合各个指标,3种植方式下2种植物都能有效净化污水,其中对TN、CODcr的去除率以单独种植石菖蒲的去除效果最好;对TP去除率效果为混合种植的最好.  相似文献   

15.
青苔在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系统中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体青苔对生态净化的进程与最终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水体青苔的发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及分析,并结合江苏北部水源地微污染原水生态净化研究过程中,水体青苔发生与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适用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的青苔防治方法。[结果]在青苔暴发期前采取提高植物种植密度、定期收割、水体流态调控等预防措施,在暴发期中采取局部提高水体pH值、光干扰、生态调控等控制措施,可有效防治水体青苔。[结论]为今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工程开展青苔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藻对水体有明显的净化作用,探讨了在开放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及蛋白核小球藻-大型溞修复系统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接种8 h蛋白核小球藻对磷达到过饱和吸收,过饱和吸收量是(3.12±039)×10-10 mg/cell;接种量1.00×105 cells/mL~3.72×106 cells/mL无菌培养96 h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75%;正常生长过程中藻细胞除磷量(饱和含磷量)为(1.46±0.05)×10-10 mg/cell;在每日补充营养盐的开放环境下,72 h~216 h藻细胞除磷量(饱和含磷量)稳定在(1.50±0.50)×10-10 mg/cell,微藻系统稳定运转时除磷量为(006±0.01)mg/(L·d),此时藻密度为1.11×106~3.79×106 cells/mL。藻-溞修复系统表明,藻密度在928×105~1.60×106 cells/mL范围内,藻溞数量比为3.02×106∶1时藻-溞修复系统能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新市渡镇的基本概况、生活污水的来源及排放引起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生活污水处理较成熟的技术,以及新市渡镇住户不同居住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污水处理方式,即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厌氧滤池-氧化塘-生态沟渠,海沃特复合式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和四池净化系统。结合相应情况对污水处理量进行了估算,为该镇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排放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8.
水生植物在污水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阐述了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净化机理和效果.提出了水生植物在净化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亚心形四爿藻对海水中重金属离子进行生态净化的可行性。[方法]以亚心形四爿藻为原料,在其培养液中加入Pb(NO_3)_2、HgCl_2、K_2Cr_2O_7、CdO 4种重金属离子,通过观察亚心形四爿藻的生长状况和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变化情况,研究最适宜的亚心形四爿藻净化浓度。[结果]当亚心形四爿藻浓度达到104个/mL时,藻体基本能够正常生长。在4种离子中,HgCl_2对亚心形四爿藻毒性最小,且其对HgCl_2的净化效果较为理想。[结论]该研究可为净化污染海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曝气混凝土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寻求高效低成本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该系统的净水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最佳运行参数。[方法]在连续进排水条件下,利用该系统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试验,试验流量为2~3 m3/d。[结果]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和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水力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污染基质和溶解氧同生物膜表面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和方式;曝气量影响反应槽DO和生物膜的更新速率;水温可改变参与净化的微生物的种属与活性;适宜的C/N比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繁衍。[结论]影响该系统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水温、C/N比等;该系统最佳运行工艺参数为水力表面负荷2.4 m3/(m2.h)、水力停留时间2 h、C/N比5~6、水温25~35℃、污泥回流比30%、曝气量为10 m3/(m3.h)。该系统适用于乡镇中小型污水处理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