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含病原线虫的植物复合侵染病害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包含病原线虫的植物复合侵染病害的研究已逾100年,对这种复合侵染病害的发现与验证是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间植物病理学的显著发展之一。植物病原学已从单一病原学发展至多重病原学。本文就重要的复合侵染病害及其病原的协同作用方式和协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展望21世纪,相信我国植物病理学者将会越来越多地关注植物复合侵染病害问题,从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对潜伏的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检疫,防止其随植物材料的国际交换而传人,我国正着手兴建国外引种入境后隔离检疫圃。为借鉴国外经验,现将苏联植物隔离检疫圃的设置和管理情况略作介绍。早在50年代初期,苏联就开始建立植物隔离检疫圃,并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一套适合其本国情况的管理经验,和其他国家相比,颇有特点。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两种豚草的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olia L.是菊科豚草属杂草,该属共有30余种植物,传到我国的只有上述两种。50年代初在沈阳出现三裂叶豚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植物生产与保护处前负责人、美籍华裔植保专家凌立博士,作为粮农组织的临时顾问,曾应我国政府农业部的邀请,于去年来我国讲学和访问。 本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时,凌立先生曾在我国先后从事多孔菌、黑粉菌、锈菌、霜霉菌等的分类,以及棉花、油莱、大豆等的病害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主持植物保护工作二十余年中,曾访问过七十多个国家,对于国际上植保、植检工作十分熟悉。  相似文献   

5.
菊科(Compositae)豚草属(Ambrosia)植物中大多是世界性的公害杂草,它不仅是过敏性变态症状的病原植物,也是农田的恶性杂草。原产北美加拿大。本世纪20~40年代,随着国际商业、农业交往已传播至欧美及亚洲大部分国家。大约在30年代随种子进口传入我国,首先侵入我东北三省,抗日战争期间随日本军马饲料蔓延至长江流域。近年来,由于忽视防治和检疫,已在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河北、江西、湖南、湖北、北京、上海等12个省市造成危害。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据调查,传入我国的豚草属植物有豚草和三裂叶豚草两种。  相似文献   

6.
仵均祥 《植物保护》1988,14(1):18-19
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Faldemann)和细胸金针虫(Agriotesfuscicollis Miwa)是我国北方农田两种重要的地下害虫。前者分布于我国北纬32—34°,东经106—123°;后者分布于我国北纬33—50°,东经98—134°;且存在很大区域的混生重叠。 武功地区两种金针虫均有分布。60年代以前,沟金针虫占绝对优势。70年代以来,细胸金针虫逐渐增多,至80年代以来,沟金针虫在不少田块中近乎绝迹,细胸金针虫成为武功地区金针虫类的优势种群(见表1).本文拟就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在武功地区种群演替的原因做一初步探讨,供商榷。  相似文献   

7.
我国植物检疫工作是在西方科学传入我国后逐步发展起来的,20年代的酝酿孕育建立了农产物检查所,开始实行进出口农产品病虫害检验。30年代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为了维护出口商品信誉,防止有毒害危险的农畜产品进口,逐步完善植物病虫害检验制度。新中国建立后,50年代初农业部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加强植物保护工作,开展国内植物检疫,随后接管了商检系统的对外植物检疫,建立了口岸动植物检疫所(站),进一步推动了植物检疫工作的发展。现根据植物检疫的发展情况,分阶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卵菌,其寄主范围较广,可引起辣椒、番茄、黄瓜、南瓜等多种重要蔬菜作物的疫病。辣椒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田间发病经常造成幼苗猝倒、茎秆枯死和果实腐烂,危害相当严重,每年给全世界蔬菜产业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0亿美元~([1])。辣椒疫病1918年在美国首次发生,之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20世纪50年代我国最早在江苏  相似文献   

9.
1990年《植物检疫》第6期上,曾提到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朱凤美先生早在二十年代就十分重视植物检疫对保护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我国当时要实施植物检疫制度提出过具体建议。1927~1929年朱先生连续在《中华农学会丛刊》分3期发表论文《植物之检疫》。对这篇文章,后来在植病、植保和植检界的中青年科技人员中知之甚少。现对该佚文,  相似文献   

10.
梭梭属不同种源种子品质初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梭梭属(Haloxylon Bge.)的两个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是优良防风固沙和薪炭树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内对两种梭梭的利用和研究,从5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进行,至今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其种子特性的研究报道甚少。为了更深入了解梭梭两种植物的种子特性,我们于1987年选用吐鲁番沙漠研究站引种成功的两种梭梭(H.ammodendron、H.Persicum)的种子同原分布区莫索湾沙漠研究站采的种子,对其品质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为梭梭属引种工作中的种源选择及种子保存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柑桔黄龙病,溃疡病的病原性质认识和学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叶 《植物检疫》1999,13(4):240-242
1对柑桔黄龙病病原性质的最新认识1.1病原认识过程我国植物病理学家林孔湘先生于本世纪50年代首先证明了柑桔黄龙病能通过嫁接传染,苗木带病可在田间自然蔓延。限于当时的实验条件和认知水平推断病原是一种病毒。60年代初有人曾怀疑黄龙病就是衰退病(trist...  相似文献   

12.
秦丽萍 《植物医生》2007,20(2):53-54
人们都知道,所有动物、植物以及人类,自古以来代代相传,都是由于基因遗传的结果。“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和生理活动的遗传物质,它存在于生物细胞染色体上。20世纪50年代在细胞染色体上脱氧核糖核酸链——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揭开了“基因”的奥秘.基因就是脱氧核糖核酸链“DNA”中的特定片段。而基因诱导(活化)剂则是近年在植物体内发现的一类调控基因表达的物质.这类物质从不同途径调控植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整个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1993年5月15日,一代学者,我国近代植物病理学学科的一位奠基人,俞大绂先生(1901—1993)永远离开了我们逝世了。俞先生是我国卓越的植物病理学家、农业微生物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他是我国现代植物病理学许多分支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先驱。他开拓了我国植物细菌学、植物病毒学、植物抗病育种和病生理等多方面的研究领域,从而培育了一些学科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俞先生执教60余年来,  相似文献   

14.
苹果蠢蛾[Cydia pomonella (L.)]是世界检疫性害虫,以幼虫为害仁果类、核果类果树的蛀果害虫。该虫几乎分布于六大洲所有的苹果主要产区,但在我国于50年代仅局限分布于新疆(张学祖,1957),至今尚未分布于东亚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及西伯利亚的远东部分)。  相似文献   

15.
黄龙病是柑桔的一种危险性病害,80年代中期我省就因黄龙病毁园近万亩。1992年柑桔病害调查又发现:黄龙病在我省南部的一些柑桔区仍然发生普遍,并可能再度猖镢。为此,笔者对我省柑桔黄龙病的危害性、发生发展以及防治对策等方面发表几点浅见。一、柑桔黄龙病的严重危害性柑桔黄龙病(以下简称“黄龙病”)是由类细菌引起,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对亚洲和非洲的许多柑桔产区的一种严重病害。我国的黄龙病最早发生在广东的汕头地区,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该病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广东潮汕、新会和福建龙溪、福州等重要产区流…  相似文献   

16.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的寄主范围及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空心莲子草(Alteranthera philoxeroides)由于具有繁殖迅速、适应性强等特点,于20世纪50年代被引人我国江苏和浙江等地作为牲畜饲料植物栽培,随后相继传人全国各地并引起危害,成为我国大部分省区旱地和水域的恶性杂草之一。其微生物防治目前仍处于生物防治物的调查筛选阶段,已发现的病原真菌有假隔链格孢菌(Nimbya alternantherae)、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及链格孢(Alternaria sp.)等。  相似文献   

17.
苹果蠹蛾在我国危险性评估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蠢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检疫性害虫,以幼虫为害仁果类、核果类果树的蛀果害虫。该虫几乎分布于六大洲所有的苹果主要产区,但在我国于50年代仅局限分布于新疆(张学祖,1957),至今尚未分布于东亚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及西伯利亚的远东部分)。  相似文献   

18.
黄亮教授1906-1975 广东梅州市人。1929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士,1937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研究院硕士,1939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归国后任广西农学院植物病理学教授并先后兼任系及院的领导。从30年代起开始研究豆类及番茄的病害。50年代起又研究甘薯的一种新病害,均有贡献。历年除发表多种科研论文外,还编写了植物病理学教材及华南农作物病害,在学会工作方面曾担承中国植病学会及植保学会理事,广西植保学会会长及植物病  相似文献   

19.
宋彦人同志与世长辞了。他是我几十年来的好领导和亲密战友。早在1942年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时,我就在他领导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农林局工作。后他调到延安,1954年我们又分别从华东、华北调来农业部。当时正逢恢复植保局建制,他任植保局局长,我在植检处,在他主持下积极开辟了为保护我国农业生产服务的植物检疫工  相似文献   

20.
冯维卓 《新农药》2004,(1):32-34
植物体内天然存在并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物质称之为植物激素。人们通过化学合成或发酵等方法生产的、与天然植物激素有类似生理和生化效应的物质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世界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目前为止,共有植物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延缓3大类100多个品种。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