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铧式犁在烤烟种植的耕整地环节的重要作用,阐明目前现有犁耕机械的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方法】通过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大坡乡烟田进行的犁耕试验,分析现有常用犁耕机械的作业性能及存在问题,找出影响机械耕作质量的原因,并提出加大耕深的建议。【结果】云南地区特有的红土土壤坚实度较高,影响铧式犁的入土深度,牵引拖拉机会出现打滑,一次犁耕后,耕深没能满足烟草种植的耕深要求,二次犁耕耕深和行进速度提高了27.57%和83.20%。【结论】云南曲靖地区春季干旱少雨,土壤板结,干燥的土地表层覆土影响牵引拖拉机的附着力,出现打滑,烟田需进行二次犁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铧式犁在烤烟种植的耕整地环节的重要作用,阐明目前现有犁耕机械的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方法】通过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大坡乡烟田进行的犁耕试验,分析现有常用犁耕机械的作业性能及存在问题,找出影响机械耕作质量的原因,并提出加大耕深的建议。【结果】云南地区特有的红土土壤坚实度较高,影响铧式犁的入土深度,牵引拖拉机会出现打滑,一次犁耕后,耕深没能满足烟草种植的耕深要求,二次犁耕耕深和行进速度提高了27.57%和83.20%。【结论】云南曲靖地区春季干旱少雨,土壤板结,干燥的土地表层覆土影响牵引拖拉机的附着力,出现打滑,烟田需进行二次犁耕。  相似文献   

3.
犁是中国传统农具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犁耕技术的发展、进步,与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更迭、历代统治者的重农与革新、土地利用方式的增加、相关行业技术的进步、人口迁移与生产环境的变化、科技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化交融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是这些因素的推动,使我国古代犁的形制一次次改变,犁耕技术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犁在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次次提升。  相似文献   

4.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传统蓄力犁是哈尼梯田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农耕文化的代表.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区域传统农具发展历史、类型、结构特点、力学性能和工作特性上进行研究,从结构上了解和研究了犁的特点,对哈尼族传统蓄力犁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哈尼梯田传统蓄力犁的研究有助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升拖拉机的乘坐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建立了轮式拖拉机/农具系统的振动模型并分析了犁耕作业工况下的振动特性。[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铧式犁的土壤切削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耕速和耕深等因素对犁具阻力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常发CF700轮式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构建轮式拖拉机/农具系统的振动模型,推导其振动微分方程组,获得道路运输、农田运输及犁耕作业3种工况下拖拉机系统的振动特性。[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仿真加速度接近于试验数据,验证了所建立振动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道路运输、农田运输及犁耕作业3种工况下拖拉机系统的固有频率基本保持不变,前桥、驾驶室、座椅及犁具的垂向振动固有频率分别为2.55、2.63、2.31及2.31 Hz;与道路运输工况下振动响应相比,农田运输和犁耕作业工况下拖拉机各部位垂向振动加速度显著降低。随着犁具耕作速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拖拉机系统各部位的振动加速度也显著增大;当耕深或耕速一定时,前桥的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结论]研究结果为拖拉机/农具系统的悬架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圆柱型犁体曲面的犁耕阻力分析,找出了犁耕阻力与犁体曲率半径,水平元线角及土垡飞离犁体时与水平线夹角在铅垂面内的投影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柱型犁体曲面犁耕阻力的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地区土壤黏重、秸秆量大,传统耕整机械作业后土壤环境不能完全满足种子着床扎根的问题,设计了一款集防缠草、破土犁耕、秸秆旋埋、碎土、平地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秸秆犁旋还田联合作业机.【方法】为了满足破土犁耕功能开展了犁体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对犁体和旋耕刀辊进行了合理排布,重点探究了两种不同的犁体和旋埋的相互配合作用过程.【结果】田间试验表明:犁耕作业可有效增加耕深,降低功率消耗,单独旋埋深度仅能达到15.7 cm,但犁耕作业后旋埋,两种犁体旋埋深度分别增加到17.8、17.6 cm,旋埋功率反而减少了0.45 kW、0.5 kW;犁旋联合作业功率较先犁耕后旋埋的二次作业功率之和减少了23.3%、17.6%;秸秆埋覆率为90.5%和89.8%;【结论】该机可适应秸秆量大的田块耕整,犁耕深度、旋埋深度、耕深稳定性、平整度等各作业性能均满足耕整地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8.
云南耕地大部分处于山区、半山区、河谷区,使用拖拉机犁耕作业时,最头疼的问题是碰着埋头石,轻则犁刀折断,重则犁架变形,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石质三角形器和三角形石刀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原始社会至商周时期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但对它们的确切用途,考古界与农史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这一分歧,我们可以在定名上窥其一斑,如对三角形器有称为“犁”(或双刃石犁)、“锸”、“耜”等几种,尤以前者为甚;对三角形石刀有称为“靴形石犁”(或单刃石犁)、“斜柄破土器”、“斜柄三角形石刀”、“石钺”、“石锄”等几种。我们认为,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在现有的研究中过多地从考古学上的类型学与比附学上着手,如三角形器是以其与南方地区的铁犁铧十分相似来推定的,从而忽视了它们作为犁耕工具使用的可能性。笔者认为,由于犁耕是农业生产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耕作方  相似文献   

10.
壤耕耘作业中,拖拉机发动机的动力主要消耗于克服犁耕阻力所作的机械功上。为了合理地利用发动机的功率和节省燃料,必须研究犁耕阻力的来源,并探讨其降低的办法。 降低犁耕阻力的问题,人类业已探索了几千年。这种探索是推动犁的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1.
筒式水烟具的制作是云南特有的一种传统工艺,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更具特色。无论任何类型的筒式水烟具,其制作工艺大致分为三个步骤:选材、制作成型、调试。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科技文化的体现之一。随着“吸烟有害健康”及筒式水烟具可降低烟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之独特过滤功能被广泛认识,云南筒式水烟具的传统制作工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翻耕作业是农业生产中能量消耗最大的环节之一,减少能源消费和生产投入成本是农业机械领域的研究重点。对国内外铧式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犁体结构和工作方式上提出了降低犁耕阻力的方法途径。降低能量消耗、翻耕阻力和碳排放量,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少耕法与免耕法的起源及发展前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少耕法与免耕法的发展历史众所周知,从有农业就有土壤耕作措施。从用木棒掘土发展到犁、耙、镇压及中耕等全套土壤耕作,即用机械的和物理的方法进行土壤耕作,这就是传统耕法。直到本世纪30年代,人们对犁耕仍然十分重视。主张犁耕者认为:犁耕可疏松心土,为根系伸展提供良好条件,改善土壤通气性,透水性,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排水性能。主张减少耕作的人  相似文献   

14.
悬挂犁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不得在犁处于提升状态下进行保养和修理;田间作业时,犁上不能坐人;落下犁时,应慢降轻落,以防铲尖变形或损坏;作业中,必须将犁提升起来才能转弯;停机熄火时,一定要把犁降落在地面;犁不用时,要用支撑杆撑牢犁架,以防倾倒。悬挂犁的保养方法:犁耕作业时,因犁与土壤、沙石等接触,工作条件恶劣,只有正确及时维护,才能充分发挥犁的效能,延长使用寿命。其保养项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耕后应清理黏附在犁体工作面及犁柱上的积泥和杂草;每天犁耕结束后,应检查各种螺杆、拧紧松动的螺母;耕作期间,悬挂轴调节丝杆上的润…  相似文献   

15.
深松机械(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岩 《油气储运》2011,(4):25-26
近年来,不少地区由于长期实行灭茬旋耕,或沿用传统铧式犁耕作等整地作业,造成耕层较浅,并在20厘米左右形成一个较硬的犁底层,它不仅使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犁耕机组田间试验的分析,找出了不同的虚牵引点位置对牵引阻力以及整个拖拉机—犁系统总功率消耗影响的规律,这对犁耕作业中机组正确的调整和使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目前耕地现状,研制开发出新型的弯曲式深松犁。通过对弯曲式深松犁在各种情况下进行实地测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该深松犁深松试验效果较好,最大犁深50 cm,深松区底部波动起伏较小,仅为7.5 cm,犁耕幅宽260 cm,彻底打破了犁底层,耕后土层断面可形成"上虚下实,左右虚实相间,底部有鼠道"的良好土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一、主要配套农机具类型 1.犁耕作业农具:悬挂铧式犁、圆盘犁、液压翻转双向犁、炮管深耕犁、悬挂开行犁、深松机和深松灭茬机等。  相似文献   

19.
《农村科技》2008,(7):91-91
5月13日,约翰迪尔中国市场部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举办了云南地区首场阿波罗系列拖拉机演示会,展示了904和1054拖拉机携带液压翻转犁、铧式犁和旋耕机的作业情况。景洪市当地农机大户及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领导100余人现场参观了阿波罗拖拉机的精彩表演。  相似文献   

20.
1.拖拉机轮距的调整进行耕地作业时,拖拉机的轮距应与犁耕幅宽相一致.若不一致,应调整拖拉机的轮距.调整的目的是使犁耕时犁的阻力中心线基本上能与拖拉机的纵轴中心线相重合,以消除机组的偏牵引.计算轮距的方法是:拖拉机的轮距=犁的工作幅宽+1/2单铧幅宽+1个轮胎宽度.调整方法:用千斤顶或其它工具将拖拉机支起,使后轮悬空,拧松驱动轮在轮轴上的定位螺钉,向里或向外移动驱动轮,使其与犁耕幅宽相适应后,再拧紧定位螺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