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保水剂性能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帮助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2种类型保水剂保水、吸水性能进行探究。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在不同介质中吸水倍率及速率不同,其中丙烯酰胺+丙烯酸钾型保水剂在去离子水中吸水倍率为333.987 g/g,在地下水中为119.555 g/g;淀粉接枝丙烯酸盐交联共聚物型保水剂在去离子水中吸水倍率为402.957 g/g,在地下水中为131.854 g/g;2种保水剂在去离子水中吸水速率显著高于地下水中的吸水速率。壤土中施加丙烯酰胺+丙烯酸钾型保水剂水分蒸发率为54.67%,施加淀粉接枝丙烯酸盐交联共聚物型保水剂水分蒸发率为58.97%,不加保水剂水分蒸发率为73.00%;砂土中施加丙烯酰胺+丙烯酸钾型保水剂水分蒸发率为69.47%,施加淀粉接枝丙烯酸盐交联共聚物型保水剂水分蒸发率为72.70%,不加保水剂水分蒸发率为81.1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保水剂对硫酸铜溶液的吸收性能,明确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方法】采用对比试验法,研究吸水时间为3 h时不同保水剂用量(0,2.5,5.0,7.5,10.0 g/kg)对20 mmol/L CuSO4溶液、吸水时间为3 h时5.0 g/kg保水剂对不同浓度(0,10,15,20,25 mmol/L)CuSO4溶液以及不同吸水时间(1,3,6,16,22 h)下5.0 g/kg保水剂对20 mmol/L CuSO4溶液的吸水倍率、铜离子去除率和二次吸水倍率3个主要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吸水时间为3 h、CuSO4溶液浓度为20 mmol/L的条件下,保水剂用量的增加使其吸水倍率和二次吸水倍率略有增大,同时铜离子去除率也明显提高。在吸水时间为3 h、保水剂用量为5.0 g/kg时,CuSO4溶液浓度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保水剂的吸水倍率和铜离子去除率,同时二次吸水倍率也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仍有较好的吸水效果。在保水剂用量为5.0 g/kg,CuSO4溶液浓度为20 mmol/L时,吸水时间对保水剂的吸水倍率、铜离子去除率和二次吸水倍率均有明显影响,吸水时间为3 h左右时,保水剂吸水倍率基本达到最大,以后随着吸水时间的延长,其吸水倍率反而明显降低;铜离子去除率一直呈增加趋势,而二次吸水倍率却显著减小,至22 h前后已基本丧失吸水能力。【结论】保水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去除重金属铜离子的材料,且保水剂用量越大、吸水时间越长,对铜离子的去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刘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2-13,23
[目的]为在农业上应用淀粉基保水剂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对淀粉接枝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共聚合反应进行研究,并制备耐盐性保水剂。[结果]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单体(g)/淀粉(g)=3∶1,丙烯酸(g)/丙烯酰胺(g)=30%,引发剂用量=3 ml,单体中和度=80%,产物吸蒸馏水率为520 g/g,吸0.9%NaCl盐水倍率为121 g/g。[结论]不同质量分数的保水剂都有一定的抑制蒸发和保水作用,该作用随树脂用量的加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淀粉接枝丙烯酸/沸石/粉煤灰保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酸/沸石/粉煤灰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了沸石与粉煤灰配比、淀粉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及反应温度对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与沸石在接枝聚合物中可较好的分散,复合材料对自来水的吸水倍率达314.4g/g,对供试生理盐水的吸水倍率达55.7g/g。  相似文献   

5.
王松  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05-3407
[目的]探讨凹凸棒土/聚丙烯酸钠复合树脂制备的最佳条件及其保水保肥性能。[方法]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出高吸水性能的凹凸棒土/聚丙烯酸钠复合树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保水剂的最佳条件,并通过性能研究试验确定最佳条件下制备的保水剂性能指标。[结果]制备吸水剂的最佳条件为:交联剂、凹凸棒土、引发剂用量分别占树脂单体质量的0.050%、15.000%、0.450%,温度为75℃,中和度为9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保水剂性能指标是:蒸馏水吸水倍率为762 g/g;保水剂在室温下24 h的水分蒸发率〈10.00%,在50℃水浴锅中10 h水分蒸发率为99.11%。[结论]该保水剂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对10.0 g/L的尿素溶液的吸附倍率为500g/g;由0.1 g树脂饱和吸附15%尿素溶液后制备的溶胶肥,用50 m l蒸馏水动态淋滤后尿素残留为34.4%。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磷酸酯淀粉与丙烯酸钠和丙烯酸钾进行接枝共聚,合成了含磷、钾的高吸水树脂;磷酸酯淀粉与低中和度的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的高吸水树脂用氨水浸泡,自然凉干得到含氮、磷、钾的高吸水树脂,详细考察了丙烯酸的中和度对吸水保水剂吸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合成该吸水保水剂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制备秸秆农用保水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保水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来确定最优的秸秆保水效果,对保水剂的吸盐倍率、吸水倍率、凝胶保水率的参数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为70℃,去离子水的量为160mL,2%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8mL,过硫酸钾:硫代硫酸钠五水=3∶0(引发剂)与丙烯酸单体比为1%,丙烯酸的中和度为65%,反应时间1h,,干燥时间3d,过筛,1g保水剂测得吸水倍率为279g/g,吸盐倍率为41.2g/g,凝胶保水率为71.34%。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膨润土/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BE/PAA-AM)高吸水复合保水剂。研究了膨润土添加量、丙烯酰胺用量、交联剂、引发剂、中和度对复合保水剂的吸水倍率和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膨润土质量分数为15%,15%丙烯酰胺、0.02%交联剂、0.01%引发剂,中和度为0.7时,该复合保水剂的吸水倍率为438 g/g,耐盐倍率为63 g/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膨润土与单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褐藻(马尾藻)中高含量的海藻多糖物质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酶解技术和生化制备新工艺,将海藻多糖物质与丙烯酸进行共聚接枝交联,形成海藻多糖-聚丙烯酰胺共聚交联海藻生物保水剂,具有吸水倍数高、寿命长的优点。海藻生物保水剂充分吸水后,粒径为2~4 mm吸水倍率最高,为650.11 g/g。充分吸盐水后,粒径为0.9~2.0 mm吸盐水倍率最高,为61.29 g/g。在吸水前1 h内,粒径为0.9 mm吸水速率最快,所有粒径吸水9 h左右接近饱和。25℃条件下,粒径为2~4 mm水分蒸发较快;100℃条件下,水分累积蒸腾率粒径为2~4 mm最低,抗高温性能较好。相同转速不同保水剂之间加压0.5 h后,持水率表现为大粒径比小粒径高;不同转速下,3 000 r/min转速条件下保水剂的持水率略大于5 000 r/min,增加压力可降低保水剂持水率。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保水剂的吸水倍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冷冻96 h后,粒径2~4 mm、粒径0.9~2.0 mm、粒径0.9 mm吸水倍率分别下降9.09%、9.42%、11.04%。3种粒径海藻生物保水剂在冷冻后吸水倍率均可保持在500倍以上,具有较好的抗冷冻性。  相似文献   

10.
以棉秆和丙烯酸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改性棉秆纤维素基耐盐保水剂,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热重分析仪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保水剂的保水效果。结果表明,当改性棉秆纤维素用量为2 g,交联剂用量为0. 3%,引发剂用量为0. 6%,单体丙烯酸为12 g,温度控制为70℃,中和度为70%时,保水剂在蒸馏水、0. 9%NaCl溶液中平均吸水倍率为163. 76 g/g和52. 87 g/g,在50℃的环境下可以有效保水10 h,同等条件下无保水剂时2 h即完全失水,保水时长增加了说明制备的保水剂具有良好的保水吸水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提供农林用的优质保水保肥材料。[方法]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和腐植酸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丙烯酰胺-腐植酸)型多功能复合保水剂,利用红外光谱和吸水倍率对所制备的保水剂进行表征。[结果]制备的腐植酸保水剂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对蒸馏水的吸收倍率为1 180 g/g,达50%饱和吸水量的时间是6.5 min,达90%饱和吸水量的时间是22.0 min,对0.9%盐水吸收倍率为110 g/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腐植酸参与聚合反应,与高吸水树脂接枝到一起,所制备的腐植酸型保水剂是化学键合型腐植酸保水剂。[结论]该工艺制备的保水保肥剂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农林。  相似文献   

12.
陈立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13-4815
[目的]探索制备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溶液法利用部分中和的丙烯酸聚合成高吸水树脂。研究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丙烯酸中和度对合成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确定制备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合成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结果]丙烯酸中和度对合成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较大。随着丙烯酸中和度和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合成树脂的吸水倍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制备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80%,引发剂用量0.16%,交联剂用量0.06%。[结论]合成的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可达592 g/g。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波辅助合成了亚麻屑纤维素基土壤保水剂,测定分析了不同pH值条件下的吸水性能,可重复吸水和吸附金属离子的能力,30和60℃下保水性能,32、40℃下的可生物降解能力;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pH为7时,吸水倍率达到最大值991g/g;合成的保水剂经6次吸水—烘干循环后,失去再吸水能力,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对金属离子有一定的吸附性,离子质量浓度在0.5~4.5mg/L范围内,其对Cu2+和Pb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778mg/g和1327mg/g。32、40℃的土壤中降解54d时,质量损失率分别达到19%和39%;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合成的保水剂表面多孔,充分吸水后有很强的成膜性。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与丙烯酸发生接枝共聚反应,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得玉米淀粉/聚丙烯酸钠高保水复合材料;通过干燥粉碎,进行性能测定,研究引发剂添加量、玉米淀粉添加量、丙烯酸和NaOH的中和度和交联剂添加量等因素对吸水倍率和耐盐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丙烯酸单体为50.00 g时,玉米淀粉添加量为10.00 g,引发剂添加量为0.15 g,交联剂添加量为0.02 g,中和度为90%时,生成的高保水材料性能最好,吸水倍率可达到240倍左右,耐盐倍率达到4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试验比较分析了5种不同类型保水剂的吸水倍率、吸水速率、反复吸水能力和释水速率等指标,借助层次分析法辅助软件(yaahp)对各种类型的保水剂进行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沃特保水剂在纯水中的吸水倍率达413 g/g,高于其他保水剂;吸水能力和释水速率也优于其他类型保水剂,前3次反复吸水能力稳定,呈线性规律。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合理的层次分析模型和判断矩阵,最终筛选出沃特保水剂进行塌陷区贫瘠耕地土壤改良的实地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纤维素类吸水性树脂的可降解性与合成类吸水性树脂优良的性能相结合,本文以樟子松原料,首先制备羧甲基纤维素,然后与丙烯酸接枝聚合合成吸水性树脂。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80%、丙烯酸用量8g,反应温度60℃,引发剂用量0.5%,交联剂用量0.8%,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此吸水性树脂。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为300g/g。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制取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纤维素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丙烯酸用量、单体中和度和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得到利用纤维素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优化条件:丙烯酸单体与羧甲基纤维素纳质量比为8 ∶ 1,丙烯酸中和度为70%,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24%,引发剂过二硫酸钾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5%,反应温度为60 ℃.采用此方法合成的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达75 g/g,且具有较好的吸水速率和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经预处理的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将单体丙烯酸接枝共聚到秸秆纤维素中合成高吸水树脂,设计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条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m_(水稻秸秆)∶m_(单体丙烯酸)为1∶7、交联剂用量为0.15%、单体中和度为65%、引发剂用量为0.5%的条件下合成的水稻秸秆基树脂吸水性能最佳,对蒸馏水和0.9%NaCl溶液的吸水倍率分别达362.57、93.95 g/g,且保水和重复吸水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木豆淀粉/丙烯腈超强吸水剂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豆淀粉在引发剂的作用下,接枝丙烯腈制备超强吸水剂,正交设计结果表明:接枝温度为30℃,引发剂用量为0.05g,丙烯腈用量为1.8g,NaOH用量为3.0g时得到吸水能力为272倍的超强吸水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不同保水剂在不同的盐分梯度下的抗盐性,利用茶袋法对3种类型保水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腐殖酸类的保水剂吸水倍率比聚丙烯酸盐类高,其在蒸馏水中吸水倍数为327.44倍,而聚丙烯酸类保水剂为300倍左右;同时,对3种类型保水剂的抗盐性,即在不同矿化度下的吸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开始时,从0~1 g/L,吸水量下降的幅度大,之后吸水倍数缓慢下降.因此,不同的保水剂其抗盐性是不同的,腐殖酸类保水剂比聚丙烯酸盐类效果好.总体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随着盐度的增加,保水剂的吸水倍数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