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梯度的吡啶羧酸铬对热应激期奶牛体温、呼吸率、产奶量和牛乳中铬及乳成分的影响,为吡啶羧酸铬在奶牛热应激期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选择20头荷斯坦泌乳牛,采用单因子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和处理Ⅰ、Ⅱ、Ⅲ三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吡啶羧酸铬4、8和12mg/(头·d),试验期60d。结果表明,奶牛在热应激状态下,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4、8、12mg/(头·d)对牛奶中铬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牛奶常规成分(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形物)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8、12mg/(头·d)水平的吡啶羧酸铬对减缓奶牛热应激、提高产奶量有显著作用(P<0.05)。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丙酸铬(CrPro)对缓解奶牛热应激的作用,本试验将体况、产奶量、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低剂量组(CrL)和高剂量组(CrH),每组10头,分别按照0、4和8 mg/(d·头)剂量在泌乳期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CrPro,试验期为45 d,每天检测牛舍温湿度指数(THI)用以评估奶牛的热应激状态,每天记录奶牛产奶量,自0 d开始每15 d固定时间记录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并采集乳样和血样,用以分析乳成分、抗氧化能力、肝酶活性、脂代谢、糖代谢、氮代谢和血液电解质指标。结果显示,试验期间(0~45 d)牛舍THI的平均值为74.97±2.85;与Con组相比,CrH组产奶量损失和乳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CrL组和CrH组乳成分、抗氧化能力、肝酶活性、脂代谢、糖代谢、氮代谢和血液电解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各组奶牛均受到轻度热应激刺激(THI>72),在泌乳期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8 mg/(d·头) CrPro可以提高热应激奶牛产奶量,降低乳体细胞数以提高乳品质,且该试验剂量对热应激奶牛...  相似文献   

3.
植福华 《中国奶牛》2012,(13):71-73
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和泌乳时间相近的30头泌乳前期荷斯坦牛,随机分为3组(试验Ⅰ组、Ⅱ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在试验组精料补充料中添加300g/t和600g/t的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研究其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奶牛产奶量分别提高了1.18kg/d和1.23kg/d,乳脂率分别提高了0.03和0.39个百分点,乳蛋白率分别提高了0.01和0.05个百分点,体细胞数分别下降15.86万个/mL和14.63万个/mL,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泌乳前期的奶牛日粮中添加外源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具有促进奶牛泌乳、改善乳成分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检测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糖萜素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随机选择100头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牛只分4组,分别在奶牛精饲料日粮中添加糖萜素。试验Ⅰ组60 g/头、试验Ⅱ组50 g/头、试验Ⅲ组30 g/头及对照组不添加,每组25头牛。结果显示:在泌乳牛日粮里面添加50 g/头最为合适,饲喂第30天至第60天试验组的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第30天至第60天试验组牛奶中的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乳蛋白和乳脂率影响不大(P0.05)。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40头荷斯坦奶牛,根据胎次、体质量、泌乳阶段及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每头牛每天添加微生态制剂5 g。试验时间30 d。在整个试验期间,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微生态组显著提高奶牛日采食量0.91 kg/头,提高日产奶量0.88 kg/头,复合微生态组显著提高乳蛋白率及乳脂率,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提升乳品质,并可预防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7,(3):39-42
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在奶牛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9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 g·kg~(-1)、1.0 g·kg~(-1)的复合微生态制剂。通过测定各处理组的产奶量、采食量、料奶比等泌乳性能指标和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干物质率、体细胞数等乳品质指标,比较分析复合微生态制剂不同添加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日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料奶比显著降低(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该结果表明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1.0 g·kg~(-1)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改善奶牛的泌乳性能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乳酸菌对奶牛泌乳量、乳成分和乳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372头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牛,根据产奶量、乳体细胞数、胎次和泌乳天数等相近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除饲喂基础日粮外,每天饲喂133g/头的乳酸菌生态制剂,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能够显著地提高奶牛的产奶量(P<0.05);添加乳酸菌对牛奶中乳蛋白率、乳脂率和乳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是可以显著降低乳中53%左右的体细胞数(P<0.05)。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条件下,日粮中添加氯化钾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5头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为3组(n=15),在高温季节进行饲养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 g/d氯化钾。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间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葡萄糖(GLU)、尿素氮(BUN)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β-羟丁酸(BHB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Ⅰ、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平均日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6(P0.05)和0.7 kg(P0.05);各组间乳成分无显著变化(P0.05)。因此,夏季奶牛日粮中添加氯化钾可减缓产奶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选择80头泌乳中期(154d)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Ⅰ、Ⅱ、Ⅲ。处理组Ⅰ、Ⅱ、Ⅲ分别补充不同水平的赖氨酸铬,对照组不添加。结果表明:热应激期奶牛日粮添加适量的赖氨酸铬,可以改善奶牛生产性能和生理状态,增强抗热应激的能力,铬的补充量应以9 ̄12mg/头·d为宜。处理组Ⅱ和Ⅲ产奶量高于对照组1.4kg/头.d和1.5kg/头.d(P<0.05);试验组Ⅲ乳脂率升高0.36%(P<0.05);处理组Ⅰ、Ⅱ和Ⅲ体细胞数(SCC)分别低于对照组5.15×105/mL、4.51×105/mL、和6.22×105/mL(P<0.05);处理组Ⅰ、Ⅱ和Ⅲ血清中总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组0.03mmol/L、0.04mmol/L和0.03mmol/L(P<0.05);各处理组葡萄糖与胰岛素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处理组Ⅰ、Ⅱ和Ⅲ的数值分别提高0.04、0.05和0.05(P<0.05);;热应激条件下奶牛补充赖氨酸铬对干物质采食量、乳蛋白率、血清胰岛素和胆固醇素含量及乳中铬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反刍专用酵母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40头高产荷斯坦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反刍专用酵母50g/(头·d),试验期共27d,预期7d,正试期20d。结果发现,对遭受热应激的两组奶牛,试验组日产奶量降幅显著低于对照组,日产奶量相对于对照组增加了6.5%(P<0.05);整个试验期试验组体细胞数下降了3.68万/m L,而对照组增加了27.67万/m L,差异显著(P<0.05);两组奶牛的乳成分无明显的差异(P>0.05)。提示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反刍专用酵母可以提高奶牛的日产奶量和降低体细胞数,但对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探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150只AA白羽肉仔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对照组、抗生素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Ⅰ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的肉鸡饲用金霉素,复合微生态制剂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测定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双歧杆菌数、乳酸杆菌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IgG含量、IgA含量、IgM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Ⅲ组可显著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IgA含量和IgG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Ⅲ组可显著增加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IgA含量和IgG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P<0.05)。表明肉仔鸡饲料中添加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改善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其在改善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为害指数法,对宁夏地区主栽的26个苜蓿品种进行了室内蓟马抗性评价试验。田间蓟马种类以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主,占混合种群数量的75%,室内试虫群体结构与大田相仿。结果表明:供试26个苜蓿品种中,先行者、甘农9号、WL298HQ、耐盐之星、三得利5个品种的为害指数小于25.00%,对蓟马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而皇后、盐宝、阿迪娜、WL354HQ 4个品种为害指数大于40.00%,对蓟马表现出较弱的抗性。同时从株高、分枝数及干草产量等方面对不同苜蓿品种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表明,蓟马为害后,抗性较强的苜蓿品种其株高绝对增长率、分枝相对增长率及干草产量损失率均高于抗性较弱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瘤胃保护性蛋氨酸(RP Met)对舍饲滩羔羊生长、消化、血清生化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19.06±0.46)kg的健康去势滩羊公羔6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03%、0.06%和0.09%RP Met的饲粮,每组4个重复(栏),每个重复4只。预试期7d,正试期85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饲粮RP Met添加量的增加,舍饲滩羊平均日增重和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饲粮中添加0.06%和0.09%RP Met显著提高了屠宰率(P<0.05);饲粮添加RP Met有降低胴体骨重/胴体重的趋势(P>0.05);随饲粮RP Met添加量的增加,饲粮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呈线性增加(P<0.05);0.06%RP Met组滩羊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RP Met可提高舍饲滩羊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适宜添加量为0.06%。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水平饲粮对舍饲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生产高端羊肉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选取断奶后、平均体重为20kg左右的健康无疾病的滩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额外添加铜,饲粮中铜含量为9.0mg/kg;试验I、Ⅱ、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5.5和7.0mg/kg铜。预试期为10d,正试期为60d。结果表明:1)4组间舍饲滩羊的初重、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2)4组间舍饲滩羊的体长、体高、胸围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舍饲滩羊的体高相对增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3)4组间舍饲滩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骨重、胴体脂肪重、GR值、眼肌面积、骨肉比以及胴体产肉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Ⅱ组舍饲滩羊的净肉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舍饲滩羊的尾部脂肪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4组间舍饲滩羊的肌肉pH、初水分、失水率、滴水损失和熟肉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舍饲滩羊的肉色红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Ⅲ组(P<0.05),试验Ⅰ、Ⅱ组舍饲滩羊的肌肉剪切力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铜可提高舍饲滩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3.0mg/kg铜(饲粮铜含量为12.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24头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2组,设计不同精粗比日粮(60∶40,40∶60),研究其对奶牛瘤胃挥发酸模式及血液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精粗比(60∶40)日粮下,瘤胃pH降低4.3%(P <0.05),丙酸浓度提高16.9%(P <0.05);乙酸浓度下降,总挥发酸浓度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乙酸/丙酸比例降低20.5%(P <0.05)。随着日粮精粗比提高,奶牛血液葡萄糖浓度提高21.1%(P <0.05),血液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降低13.9%(P <0.05)。随着日粮精粗比提高,奶牛血液甘油三酯下降,胰岛素含量增加,但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 0.05)。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未补播(CK)、隔带深翻后补播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M)、沙生冰草(A. desertorum)(S)及蒙古冰草+沙生冰草(G)的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处理荒漠草原0~40 cm土壤总有机碳在土壤剖面和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补播模式草地全土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较对照均有所提高,10~20 cm和20~30 cm土层,沙生冰草补播草地显著高于未补播草地(P<0.05);30~40 cm土层,各补播草地均显著高于未补播草地(P<0.05)。各处理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增加,30~40 cm土层均显著高于0~10 cm土层(P<0.05)。不同处理草地各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0.053 mm粒级最高。随土层加深,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增大,30~40 cm土层以0.053~0.25 mm和>2 mm粒径较高。总体看,补播有利于退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固存,在本研究所做处理中补播沙生冰草对土壤有机碳的增加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宁夏荒漠草原退化生态系统,采用地表深翻处理后补播蒙古冰草+沙生冰草+牛枝子、沙生冰草+牛枝子、蒙古冰草+牛枝子3种模式进行改良,以未补播草地为对照,通过团聚体粒径组成、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破坏率等指标,研究不同补播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40cm土层,各补播草地机械稳定性及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mm微团聚体为主,且随土层加深<0.25mm微团聚体含量逐渐减少,土壤结构趋于稳定;0~20cm浅层土壤,蒙古冰草+沙生冰草+牛枝子补播草地的>0.2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未补播草地(P<0.05),不同处理草地之间>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及破坏率差异不显著。综上,深翻后补播蒙古冰草+沙生冰草+牛枝子可改善荒漠草原0~20cm浅层土壤机械团聚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利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玉米粉碎粒度对泌乳早期奶牛真菌菌群的影响。选用4头体况良好,泌乳20d左右,日产奶量约30kg,体重550kg左右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试验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对照组奶牛日粮添加10%的破碎玉米,试验组是将该比例破碎玉米由细粉碎玉米代替。结果表明:用细粉碎玉米替代破碎玉米(10%DM)并未显著影响奶牛瘤胃真菌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在门水平上,试验组与对照组瘤胃真菌丰度差异不显著;在属水平上,德巴利酵母属与蜡孔属等优势菌属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这可能与奶牛个体差异有关。而与淀粉降解有关的根囊鞭菌属的菌群丰度显著升高(P<0.05)。其他相对丰度较低的真菌也有检出,如试验组柄孢壳属(Zopfiella)与被孢霉属(Mortierella)增加明显(P<0.05),但其在瘤胃的功能目前尚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给育成牛肌肉注射维生素ADE注射液,检测血清生化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以深入了解肌肉注射维生素ADE对动物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为维生素ADE注射液临床应用提供依据。选取公母兼有的9月龄育成牛30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5头。试验组肌内注射维生素ADE(1.5mL/50kg体重),对照组不作处理。在注射第0、1、3、5、7天采集两组牛各3头牛血样进行血清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①试验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给药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并在注射第7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试验组总抗氧能力(T-AOC)逐渐上升,在注射后第7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试验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呈现波动变化,但均高于对照组,GPT活性在注射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GOT在第1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④试验组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升高,在第7天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⑤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两项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肉注射维生素ADE明显提高了育成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机体脂质过氧化的发生,从而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MDA的生成,减轻了对细胞和机体损伤;ALP分泌量增加,调节了育成牛钙磷代谢水平,使骨细胞代谢活跃,促进了骨骼生长;同时GPT、GOT活性升高,反映了育成牛的蛋白质代谢水平提高;所测得的TG、TC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说明维生素ADE对机体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代谢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是引起反刍动物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毒之一,犊牛对该病毒的感染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养殖的经济效益。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主要编码蛋白F蛋白和G蛋白上的某些抗原表位可刺激中和抗体反应,而且是BRSV唯一能够在动物模型中诱导中和抗体并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的蛋白。N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可诱导BRSV的保护性免疫,小疏水性蛋白(SH)有助于维持病毒外壳稳定性。目前,在该病的防控措施上仍然存在未解决的问题,可根据BRSV编码蛋白的不同特性与功能,研发出一种免疫效果良好、安全高效的疫苗,用以防控BRSV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