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讨碘量法测定日粮、食糜及排泄物中半胱胺盐酸盐(cysteamine hydrochloride,CSH)含量的改进方法,为评估包膜CSH在动物胃肠道内释放过程中CSH的定量提供参考。试验分3部分:试验一:检验包膜CSH的上样量对碘标准液消耗量的线性关系,以确定碘量法检验包膜产品的准确度,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CSH的上样量设6个水平,分别为28.28、113.12、226.24、339.36、452.48和565.61mg;试验二:考察H2SO4预处理对消除日粮、食糜和排泄物对碘量法测定CSH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日粮、十二指肠食糜、空肠食糜、回肠食糜及排泄物样品中CSH(试剂级)的含量均设3个水平,即30、100和300mg/2g,形成15个含有CSH的样品,H2SO4溶液(6mol/L)设3个水平,即0.1、0.5和1mL,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试验三:考察传统碘量法与试验二建立的改进方法在测定日粮、食糜及排泄物中包膜CSH含量的差异,采用两样本试验设计,日粮、十二指肠食糜、空肠食糜、回肠食糜及排泄物中CSH的含量均设28.73、84.84、141.47和200.56mg/2g。结果表明:①CSH的上样量对碘标准液消耗量及CSH测定值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R2=0.9999)。②在含有CSH的日粮中,H2SO4溶液处理后由碘量法测定的CSH质量对实际质量的回归均符合Y=X(P0.05)。在含有CSH的十二指肠食糜和回肠食糜中,所有H2SO4溶液处理下CSH质量对实际质量的回归均不符合Y=X(P0.05),但0.5和1.0mL比0.1mL H2SO4溶液处理使测定值更接近实际值。在含有CSH的空肠食糜及排泄物中,0.5和1.0mL H2SO4溶液处理使测定值对实际值的回归符合Y=X(P0.05),而0.1mL H2SO4溶液处理下CSH测定值显著低于实际值(P0.01)。③在含有CSH的日粮、十二指肠食糜、空肠食糜、回肠食糜及排泄物样品中,常规方法测定的CSH对实际质量均偏离Y=X(P0.05),而1.0mL H2SO4溶液处理后的测值对实际质量均符合Y=X(P0.05)。由此可见,采用适量H2SO4溶液进行处理后,可以排除日粮、食糜及排泄物对CSH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讨碘量法测定日粮、食糜及排泄物中半胱胺盐酸盐(cysteamine hydrochloride,CSH)含量的改进方法,为评估包膜CSH在动物胃肠道内释放过程中CSH的定量提供参考。试验分3部分:试验一:检验包膜CSH的上样量对碘标准液消耗量的线性关系,以确定碘量法检验包膜产品的准确度,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CSH的上样量设6个水平,分别为28.28、113.12、226.24、339.36、452.48和565.61mg;试验二:考察H2SO4预处理对消除日粮、食糜和排泄物对碘量法测定CSH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日粮、十二指肠食糜、空肠食糜、回肠食糜及排泄物样品中CSH(试剂级)的含量均设3个水平,即30、100和300mg/2g,形成15个含有CSH的样品,H2SO4溶液(6mol/L)设3个水平,即0.1、0.5和1mL,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试验三:考察传统碘量法与试验二建立的改进方法在测定日粮、食糜及排泄物中包膜CSH含量的差异,采用两样本试验设计,日粮、十二指肠食糜、空肠食糜、回肠食糜及排泄物中CSH的含量均设28.73、84.84、141.47和200.56mg/2g。结果表明:①CSH的上样量对碘标准液消耗量及CSH测定值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R2=0.9999)。②在含有CSH的日粮中,H2SO4溶液处理后由碘量法测定的CSH质量对实际质量的回归均符合Y=X(P>0.05)。在含有CSH的十二指肠食糜和回肠食糜中,所有H2SO4溶液处理下CSH质量对实际质量的回归均不符合Y=X(P<0.05),但0.5和1.0mL比0.1mL H2SO4溶液处理使测定值更接近实际值。在含有CSH的空肠食糜及排泄物中,0.5和1.0mL H2SO4溶液处理使测定值对实际值的回归符合Y=X(P>0.05),而0.1mL H2SO4溶液处理下CSH测定值显著低于实际值(P<0.01)。③在含有CSH的日粮、十二指肠食糜、空肠食糜、回肠食糜及排泄物样品中,常规方法测定的CSH对实际质量均偏离Y=X(P<0.05),而1.0mL H2SO4溶液处理后的测值对实际质量均符合Y=X(P>0.05)。由此可见,采用适量H2SO4溶液进行处理后,可以排除日粮、食糜及排泄物对CSH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锤片式粉碎机筛孔直径对玉米和小麦粉碎粒度、生产效率和颗粒饲料品质的影响。采用工厂实际生产条件下的锤片式粉碎机,选用2.5、3.0 mm和3.2 mm孔径的筛片,对玉米和小麦进行粉碎,测定并计算几何平均粒径,然后经过混合制粒。评价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的质量,分析粉碎过程中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电耗。试验结果表明:筛孔直径显著影响玉米和小麦几何平均粒径(P0.05),且与筛孔直径存在线性相关(P0.05);筛孔直径显著影响玉米和小麦的粉碎生产效率及电耗(P0.05),显著影响颗粒饲料混合均匀度、硬度、含粉率(P0.05)。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条件下,锤片式粉碎机的筛孔直径显著影响玉米和小麦的几何平均粒径、粉碎效率、电耗以及颗粒饲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研究不同纤维来源饲粮和细胞壁降解酶对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及其组成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8头平均体重为(35.0±2.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统一安装回肠末端T型瘘管,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试验分4期,每期每组猪按4×4拉丁方设计饲喂小麦麸、小麦麸加酶、大豆皮和大豆皮加酶4种试验饲粮之一。每期预试期15 d,正试期6 d。试验结果表明:1)大豆皮饲粮组猪回肠食糜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高于小麦麸饲粮组(P0.05)。2)小麦麸饲粮组显著提高猪回肠食糜中普氏菌属(Prevotella)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丰度(P0.05),而大豆皮饲粮组则显著提高猪回肠食糜中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及粪便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毛螺菌属(Lachnospira)的丰度(P0.05)。3)添加细胞壁降解酶显著提高各饲粮组猪回肠食糜中Lachnospira、真细菌属(Eubacterium)及粪便中Lachnospira的丰度(P0.05),但也同时降低了回肠食糜中Lactobacillus、Prevotella及粪便中Lactobacillus、Bacteroides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的丰度(P0.05)。综上所述,纤维饲粮可显著提高猪肠道内非淀粉多糖降解菌的丰度,而细胞壁降解酶则可选择性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及其组成。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1~6周龄临武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肠道形态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利用二次回归模型估测其适宜添加水平。选择480羽健康的7日龄临武鸭,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羽。对照组饲喂为基础饲粮,试验组(A、B、C、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20、30、40 g/t GOD(活性为10 000 U/g)。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各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B和C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B、C和D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组的血清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 B和D组的十二指肠肠壁厚度显著低于A组和对照组(P0.05),C组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C组(P0.05),B、C、D组的回肠肠壁厚度显著低于A组和对照组(P0.05)。4)A和B组的回肠食糜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的盲肠食糜微生物均匀度指数、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C组的盲肠食糜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1~6周龄临武鸭饲粮中适量添加GOD可以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并不同程度地改善回肠和盲肠微生物多样性。根据二次回归模型估测,获得最高血清葡萄糖含量时饲粮GOD适宜添加水平为24.04 g/t,获得最低血清尿素氮含量时饲粮GOD适宜添加水平为29.40 g/t,获得最高回肠食糜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时饲粮GOD适宜添加水平为19.70 g/t。  相似文献   

6.
选择哺乳母猪12头[每头母猪带乳猪(10±1)头],按胎次、窝乳猪数、哺乳日龄相似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即颗粒料组和粉状料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窝猪。试验结束时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研究了颗粒饲料和粉状料对乳猪的教槽效果。结果表明颗粒料教槽效果在乳猪7~21日龄时和粉状料相似(P0.05),但是在乳猪21~28日龄颗粒料组乳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粉状料组(P0.05);平均日增重(ADG)也高于粉状料组,但是没有显著差异(P0.05);颗粒料和粉状料对乳猪断奶后一周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FCR)没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生化指标方面,颗粒料组和粉状料组相比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尿素氮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7.
有报道指出,适宜的饲粮物理结构可改善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和胃肠道发育。本试验探讨了粗粉玉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胃肠道发育、能量和氮的回肠表观消化率、食糜颗粒大小分布及存留时间的影响,试验持续50天。试验分为三个粗粉玉米添加水平(用粗粉玉米替代0、25%和50%的细粉玉米)(译者注:粗粉玉米过2.4mm筛,细粉玉米过0.15~0.18mm筛)。每个处理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10只鸡。随着粗粉玉米添加水平提高,肉仔鸡饲料转化率显著改善(P0.01),对采食量没有影响。与0和25%粗粉玉米组相比,50%粗粉玉米组肉仔鸡42日龄时肌胃的绝对重和相对重显著增加(P0.01)。粗粉玉米增加了28日龄时的腺胃绝对重(P0.05)。在28日龄,肌胃食糜p H有所降低(P0.08),但42日龄时则无差异。腺胃、空肠和回肠食糜p H值在28和42日龄时均无差异。25%和50%粗粉玉米处理组,在30(P0.05)和45(P0.01)日龄时的食糜存留时间显著增加。与0粗粉玉米组相比,25%和50%粗粉玉米组能量表观回肠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2.2%和12.4%(P0.01)。0、25%和50%粗粉玉米组空肠食糜颗粒大小表现出相似的分布,单位质量的几何平均直径分别为218、204和181μm。结论:饲喂含有25%和50%粗粉玉米的过筛颗粒料(译者注:第一阶段的肉仔鸡开食料为破碎料),增加了肉仔鸡的体重,改善了饲料转化率,提高了能量和氮的表观回肠消化率,这很可能是由于肌胃发育增强和食糜存留时间增加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7,(14):25-28
试验以基础配方相同的粉状饲料和颗粒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41±0.01)g的刺参50 d。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0%的壳寡糖(chitosan-oligosaccharides,COS),配制3种试验饲料,分别为粉状料对照组、COS粉状料组和COS颗粒料组,研究壳寡糖对刺参生长性能和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在生长性能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刺参末重由高到低的次序依次是:COS粉状料组对照粉状料组COS颗粒料组;COS颗粒料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COS粉状料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比较表明,壳寡糖粉状料更适合在养殖中推广,或者将壳寡糖颗粒饲料作为辅助补充应用于养殖中。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肉鸡和肉鸭各消化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食糜状态特性,试验选用体重相似的1日龄肉鸡和肉鸭各120只,分别随机分为10笼,每笼12只进行饲喂,并分别使用普通日粮,试验时间为5 w,之后分别采集各段消化道食糜检测。结果表明:肉鸡和肉鸭盲肠中食糜干物质含量分别高于十二指肠28.9%和10.6%,高于空肠70.7%和19.1%,高于回肠44.3%和9.4%(P <0.05);肉鸡和肉鸭回肠中食糜pH分别高于盲肠8.2%和15.6%(P <0.05);肉鸡盲肠中大肠杆菌含量高于十二指肠20.0%,空肠49.4%,回肠30.3%(P <0.05),盲肠中乳酸菌含量高于十二指肠86.8%,空肠36.1%(P <0.05),肉鸭盲肠中大肠杆菌含量高于空肠66.8%,回肠31.5%(P <0.05),盲肠中乳酸菌高于十二指肠27.1%,空肠63.5%,回肠21.8%(P <0.05);对食糜流变学特性测定发现,各消化道中食糜均表现出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不断增大先逐渐变小后基本不变的剪切稀化趋势,经过拟合Cross-Williamson模型得到的决定系数R-...  相似文献   

10.
乳化剂对乳仔猪颗粒料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乳化剂对乳仔猪颗粒料品质的影响。选取60头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重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头,分3栏饲喂,每栏10头。分别饲喂对照组颗粒料和试验组颗粒料。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断奶仔猪在采食量、日增重和料肉比上都有明显的改观,其中采食量比对照组提高了9.61%,差异显著(P0.05),日增重提高了13.05%,差异显著(P0.05),表明试验组颗粒饲料在改善采食量的同时,还能提高仔猪对颗粒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表现出日增重的提高。从料肉比指标来看,添加乳化油的颗粒饲料可以降低料肉比(3.03%)。通过添加乳化油制备获得的颗粒饲料可改善颗粒饲料的适口性,能够提高颗粒饲料的口感和风味,从而提高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究补饲不同颗粒类型的精料补充料对哺乳期驴驹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哺乳期驴驹早期补饲选择不同大小颗粒粒度的饲料提供理论依据。选择10头2月龄、体重(46.80±7.05)kg的哺乳母驴驹随机分为颗粒料组和碎粒料组,每组5头。2组哺乳驴驹饲养管理及精料补充料配方相同,颗粒料组饲喂的颗粒饲料直径为6~8 mm,长度为1~2 cm;碎粒料组饲喂的碎粒饲料是由颗粒饲料二次破碎加工制成,粒度大小为1~2 mm,可过3 mm筛孔。饲养试验为期60 d,定期测量驴驹体重和体尺数据,在试验第55~60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并测算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颗粒料组总增重和日增重比碎粒料组分别显著提高了34.82%和35.14%(P <0.05),体尺数据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在营养物质消化率方面,颗粒料组各营养物质消化率都高于碎粒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颗粒料组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高于碎粒料组,提高了5.76%(P> 0.05)。而颗粒料组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高于碎粒料组,提高了6.21%(P> 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饲料并...  相似文献   

12.
套算法和强饲法测定肉鸡玉米有效能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比较肉鸡玉米有效能值测定方法的差异。试验包括2种测定方法:套算法和强饲法。套算法试验选用704只(公母各占1/2)28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11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10种不同品种玉米替代的试验饲粮(替代比例为40%),试验期7 d。强饲法试验选用健康成年肉种公鸡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试验鸡分别强饲10种不同品种玉米原料,采用48 h排空-强饲-48 h收集排泄物(GB/T 26437—2010)的操作程序。结果表明:1)强饲法测得的有效能值显著低于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和回肠末端食糜法(P0.05);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和回肠末端食糜法所测得的有效能值无显著差异(P0.05)。2)指示剂法与全收粪法和回肠末端食糜法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和0.952;全收粪法和回肠末端食糜法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由此得出,强饲法测得的有效能值显著低于套算法,以套算法为基础的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和回肠末端食糜法所测得的有效能值无显著差异;指示剂法和回肠末端食糜法、指示剂法和全收粪法、全收粪法和回肠末端食糜法所测得的有效能值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0.952、0.777和0.683),强饲法与其他3种方法所测得的有效能值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4×4双因素设计研究湿态发酵豆粕不同添加比例和预处理工艺及其交互作用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试验选择典型肉鸡饲料配方,湿态发酵豆粕的添加比例为:4%、6%、8%和10%;预处理工艺分别为:A:直接添加;B:与玉米粉按3.7比例混合后添加;C:与玉米粉按3.7比例混合、粉碎后添加;D:与玉米粉按3.7比例混合、冷制粒、再粉碎后添加。结果表明:(1)随着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的提高,制粒性能降低;随着预处理工艺变化(A~D),制粒性能提高。(2)随着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的提高,混合粉料调质前、调质后、颗粒料水分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预处理工艺变化(A~D),混合粉料调质前水分、颗粒料水分极显著降低(P0.01),对混合粉料调质后水分影响不显著(P0.05);预处理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双因素交互作用对混合粉料调质前、调质后水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颗粒料水分无显著影响(P0.05)。(3)随着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的提高,颗粒饲料硬度极显著降低(P0.01),颗粒饲料耐久性极显著升高(P0.01),成型率先升高再降低,添加量为8%时成型率最高(P0.01);随着预处理工艺变化,颗粒饲料硬度、成型率极显著升高(P0.01),对耐久性无显著影响(P0.05);双因素交互作用对成型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硬度、颗粒饲料耐久性无显著影响(P0.05)。(4)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的提高,霉菌总数有升高的趋势,湿态发酵豆粕添加4%、6%、8%、10%时,四种预处理工艺加工的颗粒饲料均能安全储存的时间分别为84、70、42、42 d。结论:通过改变预处理工艺,改善了制粒性能,提高了颗粒饲料质量,其中,DCBA;提高了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湿态发酵豆粕与玉米粉按3.7比例预混合、冷制粒、再粉碎预处理工艺下,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可以提高到10%,同时延长了颗粒饲料的储存时间,储存时间长短关系为DBCA。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淀粉消化性能的差异对生长猪回肠食糜中微生物氮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择4头回肠末端安装有简单T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公猪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显示,淀粉来源不同其回肠末端消化率存在差异,在生长猪的回肠末端抗性淀粉有83.07%被消化;糯米淀粉被100%消化,玉米和糙米淀粉介于二者之同,分别有97.63%和96.41%被消化;回肠食糜中氮的流量以采食抗性淀粉日粮组最高(为每千克干物质采食量7.44 g),而食糜氮中微生物氮所占比例以采食糯米组最高(为72.8%);各组回肠食糜氨基酸流量中微生物氨基酸所占比率变化范围为25.43%(玉米组)~45.09%(抗性淀粉组),其中抗性淀粉组Asp、Glu、Ser和Lys的比率明显高于玉米组(P<0.05),但Tyr却低于玉米组(P<0.05);糙米组Arg显著高于抗性淀粉组,而Ala和Leu却比抗性淀粉组低(P<0.05);糯米组Ala和Leu也明显较抗性淀粉组低.  相似文献   

15.
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小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断奶仔猪小肠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6.5±0.21) kg的21日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Ⅰ、BC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10~6、2×10~7 CFU/g凝结芽孢杆菌。于试验第21天,所有仔猪灌服D-木糖(0.1 g/(kg·BW)),1 h后采血,屠宰,取回肠黏膜样品及回肠、结肠食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CⅠ、BCⅡ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力显著降低(P0.05),BCⅠ组血浆D-木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BCⅠ、BCⅡ组回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显著增加(P0.05),BCⅡ组回肠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P0.05),BCⅠ组回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BCⅠ组回肠黏膜水通道蛋白3(AQP3)、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BCⅡ组回肠黏膜AQP3、AQP10、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13(KCNJ13)、b~(0,+)AT、SGLT-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BCⅠ组回肠及结肠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BCⅡ组回肠肠球菌及结肠肠球菌及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综合试验结果,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提高断奶仔猪小肠道吸收转运能力及抗氧化能力,改善断奶仔猪小肠内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7,(3):17-23
旨在研究早期补饲代乳料是否会对哺乳仔猪回肠菌群组成及其代谢产物造成影响。选取10窝杜×长×大仔猪,分为2组,每组5窝,分别为:母乳组(对照组)和饲喂母乳的同时添加代乳料组(试验组)。试验组仔猪吃母乳的同时从第4天开始添加代乳料,28日龄断奶后,饲喂相同日粮7 d。在仔猪28和35日龄时,每窝各选取一头仔猪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8日龄,试验组仔猪回肠食糜内丙酸、异丁酸浓度及丙酸占总短链脂肪酸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乙酸占总短链脂肪酸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35日龄试验组仔猪回肠食糜的p H值显著降低,回肠内乳酸浓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细菌的基因拷贝数显著增加(P0.05)。结果提示,早期补饲代乳料在没有影响仔猪回肠形态结构的前提下,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回肠内的菌群结构及代谢产物,从而使回肠内环境维持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食糜样品的代表性是研究养分在猪体内消化过程的关键。通过T型瘘管获得的代表性食糜采样方案必须基于瘘管中食糜养分的流量及指示剂的回收率。本试验以4头在回肠末端安装瘘管的生长猪[(21.3±1.0)kg]为试验对象,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采用3×16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其中采样日设3个水平,即试验期第8、9、10天。日内采样时间设16个水平,即08:00~24:00,每小时通过瘘管采集1次回肠食糜样品,记录鲜食糜的重量并分析食糜样品中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及三氧化二铬的含量。研究结果如下:1)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日内采样时间显著地影响了瘘管中食糜的鲜食糜、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和三氧化二铬的流量(P<0.05);在采样日间,瘘管中食糜的鲜食糜、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三氧化二铬的日内平均流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回肠末端食糜的总能流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2)日内16 h累计流经回肠瘘管的食糜及全天流经回肠末端的食糜在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总流量的日间变异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试验期第8天的流量均显著地高于第9、10天的相应值(P<0.05),而第9、10天间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瘘管连续收集16 h回肠末端食糜的各养分流量占全天流经回肠末端食糜相应养分总流量的比例都在68%以上,且不同采样日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通过回肠末端瘘管收集日内16 h食糜的三氧化二铬总流量及回收率在日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回收率为72.9%,变异系数为6.87%。上述结果表明,在3 d的收集中,后面2 d回肠末端食糜养分的平均流量相对稳定。这2 d采食后8 h连续收集食糜有较好的代表性。建议3 d采样中,第1天作为采样预试期,后面2 d作为采样正试期。  相似文献   

18.
大蒜素对肉鸡消化道食糜排空效果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将240只AA肉鸡随机分为4组,从7日龄开始每个处理组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12.5、37.5、62.5mg/kg的大蒜素,饲养至35日龄,每组随机取6只分别装入笼内,禁饲32h后每只定量饲喂60g料,投料6h后宰杀取整个消化道,测定嗉囊、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食糜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2.5、37.5、62.5mg/kg的大蒜素3个处理组的胃食糜残留量和食糜总残留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胃排至十二指肠的食糜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添加37.5、62.5mg/kg水平的大蒜素,胃排空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2%、4.6%,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不同代谢能水平和饲料形态(颗粒料和粉料)对褐壳蛋种鸡生长性能及消化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一致的1日龄海兰褐壳蛋鸡129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鸡。试验采取3×2多因素方差设计,其中3个代谢能水平,2个饲料形态(颗粒料和粉料)。试验分为3个阶段,共120 d。结果 :1~45 d和1~120 d种鸡日采食量和料比随着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 <0.05),日增重显著升高(P <0.05)。1~45 d饲喂颗粒料的种鸡较粉料显著提高了采食量和日增重(P <0.05),其中日增重升高一直持续到试验末期(P <0.05)。45 d种鸡饲喂高能水平日粮显著降低了消化道、肌胃和腺胃的相对重量(P <0.05),120 d种鸡饲喂低能水平日粮显著提高了肌胃的相对重量(P <0.05)。饲喂颗粒饲料的45 d种鸡肌胃、腺胃和消化道的相对长度最低(P <0.05),同时小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相对长度也显著降低(P <0.05)。日粮粉料显著提高了120 d种鸡肌胃和腺胃的相对重量(P <0.05)。结论 :日粮高代谢能水平改善了所有阶段褐壳蛋鸡的生长性能,但对体重均匀度无显著影响。1~45 d种鸡饲喂颗粒料可以提高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对料比无显著影响。1~45 d种鸡日粮代谢能升高降低了120 d种鸡肌胃相对重量。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牦牛日粮中双低油菜籽不同添加量对其空肠和盲肠食糜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各酶活性间的关系,试验采用年龄、性别和体况基本一致的生长期健康阉牦牛18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添加油菜籽为21.75%(H组)、10%(M组)和0%(L组)的精饲料日粮,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单头饲喂。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油菜籽添加量对空肠食糜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LS)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胰蛋白酶(TRS)活性H组显著高于M组和L组(P0.05),H组较M组及L组分别高51.30%、45.08%;(2)不同油菜籽添加量盲肠食糜消化酶活性H组的AMS和CLS活性显著高于M组和L组(P0.05),AMS活性分别较M组和L组高75.26%、72.22%,CLS活性分别较M组和L组高68.73%、52.48%;(3)由相关性可知,空肠食糜消化酶活性中,AMS与CLS活性极显著正相关(P0.01);盲肠食糜消化酶活性中,AMS、LPS、TRS、CLS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