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沙海域鸢乌贼渔场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2013年在南沙海域4个航次的声学走航调查数据,以鸢乌贼的资源生物量为渔场指标,结合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 SSH)、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和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Chl.a)等海洋环境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建立渔场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南沙海域鸢乌贼渔场分布有明显季节差异,春季主要集中于南沙西南部和越南东部海域,夏季和秋季主要分布于南沙南部海域,冬季主要分布于南沙中南部海域;各环境因子中SSH与SSS对渔场有显著影响,SST和Chl.a影响不显著;影响渔场的主要因子有SSH、SSS、经度(LON)和纬度(LAT),并依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建立渔场与影响因子的最优关系模型,模型的总偏差解释率为54.7%,进入最优模型的4个因子中,纬度对模型的影响最大;南海鸢乌贼渔场的形成除地理位置影响外,与海流洋流影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2013年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13年7-12月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调查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利用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秋刀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和海洋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浓度(Chl.a)和海表面高度(SSH)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调查海域40°N~47°N,147.5°E~162°E内,9-11月份是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的盛渔期,渔获量为全年中最高。(2)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重心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7-8月渔场重心由南向北移动;8-10月渔场重心西北向东南移动;10-12月渔场重心由西向东移动。(3)7-12月秋刀鱼渔场的SST、Chl.a、SSH的范围分别为10~15℃、0.5~1.0 mg/m3、0~±20 cm,最适范围分别为:11~13℃、0.6~0.8mg/m3、5~±15 cm。(4)K-S检结果(P0.01),表明各月作业渔场的SST、Chl.a、SSH范围是合适的,可以用SST、Chl.a、SSH作为选择秋刀鱼渔场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南美洲秘鲁和智利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掌握其渔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利于渔场的开发。根据2005—2014年秘鲁近海秘鲁鳀的渔获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和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Chl.a)等环境数据,探讨两个捕捞渔季秘鲁鳀(第一渔季:4—7月;第二渔季11—次年1月)渔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月份秘鲁鳀渔场的适宜海洋环境因子范围不同:第一渔季的渔场SST和适宜SST范围随着月份变低,在第二渔季的渔场SST和适宜SST范围随着月份变高;两个捕捞渔季渔场的适宜SSH均为29~41 cm;第一渔季渔场适宜Chl.a范围随着月份变低,第二渔季渔场适宜Chl.a范围随着月份变高。通过经验累积分布函数检验,海洋环境因子在大多数月份的适宜范围可表征秘鲁近海秘鲁鳀中心渔场的指标。研究表明,要进一步了解秘鲁鳀渔场变化还需注意其资源丰度年间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西非沿海不同季节海洋环境因素对欧洲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渔场形成的影响,基于Logistic模型,利用2007—2011年中国渔船在西非沿海捕捞欧洲沙丁鱼的渔业数据和网络获取的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包括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和海面高度异常(SSHA)],构建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欧洲沙丁鱼渔场与环境因素关系的模型,利用逐步回归法对自变量进行筛选,并对最优回归模型进行评价,最后利用该模型对4个季节影响欧洲沙丁鱼出现的各个环境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季节欧洲沙丁鱼的出现与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4个季节中环境因素对欧洲沙丁鱼出现有着不同的作用,即春季影响欧洲沙丁鱼出现的显著因子为SST和SSHA,夏季为Chl和SSHA,秋季为SST,冬季则为SSHA。该研究结果对欧洲沙丁鱼渔场形成机制分析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印度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指数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因其经济价值、分布广泛,成为世界各国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对长鳍金枪鱼进行渔场预报研究,可以提高捕捞效率和渔获产量,为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了2006—2014年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生产数据,结合海洋表层的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等3个环境因子,运用一元非线性指数模型按月份建立了各环境因子的印度洋长鳍金枪鱼单因子栖息地适应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 SI)后,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综合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并根据2016年印度洋渔业生产数据及相应海洋环境资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软件——ArcGIS对栖息地指数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对渔场预报准确率约为90.56%,各HSI等级下平均预报准确率为87.46%,对于HSI等级4和5(I_(HSI)0.5)等较高HSI值渔区所代表的中心渔场,其平均准确率为71.82%,考虑到I_(HSI)0.5的产量平均比重达69.35%这一事实,说明所建立的HSI模型对印度洋长鳍金枪鱼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6.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是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主要捕获鱼种之一,为了开展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关系的研究,根据2009—2012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及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a)和海面高度距平(SSHA)等环境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及与时空、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GAM模型对长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11.34%,其中贡献最大的为时间(周),贡献率为6.35%;该渔场全年均可作业,5—7月CPUE值高于1—3月和10—12月,其中5月中旬—7月下旬为鱼汛盛期;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在10°S~30°S、162°E~174°E的海域范围内;中心渔场最适SST范围为26.0~29.5℃,最适Chl-a浓度范围为0.02~0.05 mg/m~3,最适SSHA范围为0~20 cm。研究表明,影响渔场的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时间(周)、纬度、SST、经度、SSHA和Chl-a。  相似文献   

7.
西北太平洋柔鱼洄游重心年际变化及预测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头足类,海洋环境决定其资源的空间分布,通过研究其洄游路径的时空变化趋势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推测柔鱼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研究重点,对于实际生产也有重大意义。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根据2004年—2015年我国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和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和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Chl-a)数据,结合尼诺转化指数(Trans-Ni1o index TNI),分析柔鱼洄游路径的时空变化和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预测柔鱼在海洋环境的影响下,洄游路径可能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柔鱼洄游重心的产量占比与洄游重心的离散度在10月和11月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洄游重心的纬度变化和TNI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经度上并未呈现这一关系;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基于海表面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的柔鱼洄游路径时空变化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时间跨度在8—11月内,柔鱼洄游重心纬度上呈现南-北-南,经度上呈现出西-东-西的变化趋势,8月和9月预测洄游重心海域的产量占比为64%和68%,10月和11月,柔鱼种群进行产卵洄游。预测产量占比明显提高,预测海域产量占比为83%和89%。  相似文献   

8.
提高渔情预报技术是渔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在渔情预报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根据我国在西南大西洋海域生产的鱿钓统计数据,结合海洋环境因子,利用栖息地指数方法构建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自主研发了软件预报系统。同时,利用实时的表温、叶绿素和海面高度距平值等海洋环境因子,对2009年生产作业情况进行了验证。分析认为,实际作业渔场基本上都分布在栖息地指数为0.5以上的海域,1-4月份中心渔场预报准确率为57%~74%,平均准确率为68.29%。研究认为,栖息地指数模型可较为准确地用来预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同时依靠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了中心渔场预报的智能化。研究亮点:利用栖息地指数方法构建了基于表温、叶绿素和海面高度距平均值的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并自主研发了软件预报系统。根据2009年1-4月实时的海洋环境和生产实际情况,对中心渔场进行了验证比较,其预报平均准确率达到68.29%。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2-2014年的公海柔鱼类(Ommastrephidae)渔场的渔获资料结合同期海洋环境数据,采用渔获产量重心算法和广义加性模型(GAM)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巴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 Castellanos)和东太平洋秘鲁茎柔鱼(Dosidicus gigas)三大公海柔鱼类渔场重心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主要海洋环境因子(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海流)对渔场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高产的最适海表温度区间为15~20℃,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20~0.60 mg/m3;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滑柔鱼渔场最适海表为9~14℃,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60~1.65 mg/m3;东太平洋秘鲁茎柔鱼渔场最适海表温度为18~23℃,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16~0.40 mg/m3。GAM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海表温度与资源丰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中心渔场具有关键的指示作用。渔场位置一般出现在不同海流流隔的交汇区,研究认为可根据渔场变化的海况信息及时调整渔场的作业区域,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开展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渔场的时空分布研究,根据2011—2018年间4—8月中国大型拖网渔捞数据和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盐度(SSS)、叶绿素a浓度(Chl-a)和海表面温度异常值(SSTA)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和神经网络对智利竹筴鱼集群重心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2011—2017年相同月份集群重心的平均值,确定出每月的固定集群重心,随着月份的增长,固定集群重心呈现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SSTA指数升高时,集群重心呈现向西北偏移趋势,SSTA指数降低时,呈现向东南偏移趋势;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出2018年4—8月的集群重心,产量验证结果显示,4、5月集群重心范围内的实际产量分别占整个渔场总产量的82%、79%,6月、7月和8月智利竹筴鱼密度降低,占比分别为60%、56%、48%.研究表明,近年来智利竹筴鱼渔场位置发生了新的变化,集群重心由西北向东北方向移动,SSTA指数在经度上与集群重心呈现显著负相关,在纬度上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前饲养的蚕品种,一般都要经过4次就眠5个龄期。通常把1~3龄蚕称小蚕,4~5龄称大蚕。小蚕与大蚕在形态、生理、生态要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小蚕期是充实体质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大蚕期除体躯继续增长外,同时是积累营养和绢丝腺极度发达的时期,在生理机能方面与小蚕有很大差异。因此,生产上应根据蚕的生理特点贯彻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饲育管理,是获得蚕茧丰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据明尼达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发表在2013年5月出版的《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一项研究表明,提高农作物水分生产率——每单位粮食生产水分消耗量,有可能改善全世界许多地方的粮食安全与水可持续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书屋”七字诗,畅想真感受! 卞得友/河北省单位植保站 (选摘自:农业科技网络书屋 http://nongye.cnki.net)  相似文献   

14.
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一只水蜈蚣在一夜之间就能捕食15-20尾鱼苗,所以严重影响了鱼苗的成活率,给鱼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现将鱼苗敌害——水蜈蚣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鱼苗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鱼跃民欢     
本文介绍了云南省宣威市热水镇窑上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帮助村民发展渔业共同致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加强新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识要点》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法制化水平,在食品企业、大中型超市、学校食堂、农产品基地、餐饮等服务场所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消费群体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培育在干热气候下仍然高产的大麦品种,这是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目前正忙于完成的一项任务,也是新巴伐利亚联盟“BayKlimaFit”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气候改变,极端热与极端干旱期频繁出现,农民将受到减产或完全绝收的威胁。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培育水分管理更有效的品种来解决。Rainer Hedrich 和Peter Ache 教授正在进行这项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农村劳动力正加速转移到城镇工业,政府正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多地离开了土地。在沿海一些企业出现用工荒的同时,农业也开始感受到劳力紧张,尤其在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留守农村的老幼妇女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九连增”,但是,农产品供需矛盾依然存在,需求的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产品对外依存度明显加大,无疑,这些因素都要求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其中包括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19.
<正>1农机与农艺的关系1.1农机与农艺的定义"农艺"即农艺技术:是指农业生产的工艺,是指大田作物的耕作、栽培和选育种等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农机"即农机化技术:是指为实现农艺技术要求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及其管理、运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雨后     
滴答,天上落下了一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