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牦牛和藏羊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目前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对于牦牛和藏羊的免疫特性,研究甚少。因此,本文对牦牛和藏羊的免疫特性进行研究,并对牦牛和藏羊血液中红细胞C3b受体、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B淋巴细胞C3b受体以及T淋巴细胞E一玫瑰花环等免疫指标进行了测定,以求初步探索牦牛和藏羊的免疫特性。  相似文献   

2.
牦牛与藏羊是我国高寒地区畜牧养殖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牛羊肉需求量的逐年增加,牛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畜流动增加,导致牛羊养殖疾病发生率普遍升高。本文阐述牦牛藏羊疾病现状和藏区牛羊疾病防治技术现状,对当前牦牛藏羊疾病防控措施展开讨论,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根据牦牛藏羊5种常见的流行病学调查,常见牦牛和藏羊主要疾病有胃肠道寄生虫感染、弓形虫感染、衣原体感染、立克次氏体感染、双芽巴贝斯虫感染。本文根据常见疾病和实际情况采用了显微镜检查方法、改良凝集实验、直接血凝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方法对牦牛藏羊常见的5种疾病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4.
青海地区属于高寒牧区,在该区域主要以牦牛和藏羊养殖为主,腐蹄病是畜牧养殖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易在秋季复发。该疾病是因为感染了坏死性杆菌,导致足部发炎、坏死,危害牦牛和藏羊的身体健康。为了保证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以舍饲或半舍饲牦牛、藏羊为观察对象,探讨腐蹄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青海地区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牦牛及藏羊是主要养殖牲畜。但青海地区的海拔比较高,紫外线强,自然环境恶劣,牲畜发病率相对来说较高。而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如果牲畜的发病率比较高,将会增加养成成本,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做好疾病防御工作,提高牲畜品质是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以藏区的牦牛和藏羊5种疾病为例,对其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相关疾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玉树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与引领,当前随着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玉树生态畜牧业又迈出了一大步,开启牧区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本文便在分析玉树牦牛、藏羊养殖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高效养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畜禽种业》2013,(9):158-158
近日,从青海召开2013年全国纺织信息交流会上获悉,青海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区位优势愈加明显,牦牛、藏羊存栏量、羊毛、羊绒产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基于此,青海正式向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提出申请。授予青海省为“世界牦牛之都”和“中国藏羊之府”称号。  相似文献   

8.
青海地区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而牦牛及藏羊是主要养殖牲畜。但是,青海地区的海拔比较高,紫外线强,自然环境恶劣,因此牲畜发病率相对来说也比较高。而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如果牲畜的发病率比较高,则将会增加养成成本,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做好疾病防御工作,提高牲畜的品质是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以藏区的牦牛和藏羊五种疾病为例,对其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相关疾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同仁藏羊在同仁县畜牧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占同仁县各种牲畜(牦牛、黄牛、犏牛、驴、骡、马、猪、鸡)自然头数的73.4%。根据同仁县的自然资源情况和农牧业生产状况,调查同仁县藏羊的饲养量、藏羊体尺外貌特征、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等;认为同仁县藏羊为高原型(草地型)藏羊;并就此提出发展同仁县藏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推动了畜牧行业的发展。推广青海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有效促进养殖行业的飞速发展,是当地畜牧业行业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推动传统畜牧行业向现代畜牧行业发展的进程,对提高我国畜牧农牧民经济收入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究青海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广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探究高效养殖技术推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弓形虫病在海晏县的流行现状及在制定科学防控措施中提供参考依据,对海晏县6个乡镇及"七四牧场"的900份牦牛血清和766份藏羊血清分别进行弓形虫血清学检测。此次调查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结果显示,牦牛弓形虫阳性率为1.67%,藏羊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零,这表明海晏县区牦牛群中存在弓形虫病流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藏牦牛是曲麻莱县主要的畜牧种类,其饲养水平对于本县的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饲养管理和医疗决定了藏牦牛的生长状况,出现寄生虫感染就会严重影响藏牦牛的正常生长。由于该病在本地的普遍性和多发性,研究藏牦牛的寄生虫感染现状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以此为基础,展开了相关调查工作,旨在为藏牦牛的寄生虫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对35只欧拉型藏羊生长激素(GH)基因部分片段进行Sma Ⅰ-RFLP分析,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GenBank accession NO.:EF030552).在此基础上,利用BioEdit 7.0.0、DnaSP 4.10.1和Mega 3.1等生物软件,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山羊、普通牛、牦牛、水牛、赤鹿和长颈鹿6个物种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Sma Ⅰ-RFLP均为单态,表现为AA型;其核苷酸序列与山羊、普通牛、牦牛、水牛、赤鹿、长颈鹿的序列间同源性分别为97.3%、94.8%、94.6%、95.3%、91.2%和91.2%;根据外显子5和部分外显子4进行氨基酸序列预测和比对分析,欧拉型藏羊与山羊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同源性达100%,与普通牛、牦牛、水牛、赤鹿、长颈鹿的序列间同源性均为98.8%.采用NJ法构建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欧拉型藏羊与山羊聚在一起;普通牛与牦牛聚为一类后,再与水牛聚在一起;最后这两类再与赤鹿和长颈鹿聚类,其结果与动物学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藏羊BMP受体II(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 II,BMPRII)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其在藏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研究BMPRII基因在藏羊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本试验随机选取年龄和体重相近的6只藏羊进行屠宰,采集各组织样品,提取总RNA并进行质量检测,利用RT-qPCR检测BMPRII基因在藏羊下丘脑、垂体、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卵巢、子宫、输卵管、瘤胃、十二指肠和背最长肌等13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BMPRII基因在藏羊各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和分布规律,并对藏羊BMPRII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应用生物学软件对其基因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BMPRII基因在上述13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脏中的表达量高于子宫、卵巢和脾脏,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低。藏羊BMPRII基因CDS区序列长为3117 bp,编码1038个氨基酸。藏羊BMPRII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牛和牦牛的关系最近,与斑马和鸡的...  相似文献   

15.
迪 庆 藏 族 自 治 州 是 歌 舞的 海洋 ,羊 拉弦 子 是海 洋 中 的一 束艳 丽夺 目 的浪 花。 羊 拉位 于 德钦 县东 北 部 ,“羊 拉 ”是 藏 语 译 音 ,意 为 “牦牛 之乡 ”。羊 拉不 仅风 景 诱人 ,而 且是 民风 纯 朴、弦子 闻 名 的歌 舞之 乡。说 羊 拉人 会走 路 就会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可以感染很多种类的动物,在高原牧区,牦牛和藏羊是最容易感染该疾病的物种。动物一旦感染该疾病之后,会对其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其出现流产、结膜炎、不育和睾丸炎等症状,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青海地区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静  李希来  裴海昆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579-4582
对青海省3个主要天然放牧草场中土壤、牧草和家畜中汞、砷、镉、铅重金属的累积与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南州河南县和海南州共和县土壤中汞含量超过限量值,海北州祁连县土壤中镉含量超过限量值,其他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牦牛肌肉、羊肌肉中铅含量与饲养环境中土壤、牧草中铅含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饲养环境牧草中砷、汞含量也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牦牛肌肉中汞、镉含量与饲养环境土壤、牧草中汞、镉的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羊肌肉中砷含量与饲养环境土壤、牧草中砷的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从总迁移系数看,汞的迁移系数最大,其次为砷。汞、砷向羊肌肉中的迁移系数大于牦牛肌肉,镉向牦牛、羊肌肉迁移的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8.
藏羊包虫病即羊多头蚴病的俗称,此病也被称为羊转脑疯,是由多头囊尾蚴寄生于羊脑和脊髓引起的疾病。在藏羊养殖期间该病症的出现给养殖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养殖业的长远发展,做好藏羊包虫病危害及防控分析工作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高寒地区藏羊高效养殖技术,阐述高寒地区基本特点,高寒地区藏羊高效养殖的肉羊经济杂交技术、育肥羔羊养殖技术等。认为相关养殖户与养殖人员在藏羊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养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尾型绵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选择相同饲养管理水平下8月龄兰州大尾羊(Lanzhou fat-tailed sheep)、小尾寒羊(Small-tailed han sheep)、藏羊(Tibetan sheep)的羯羊各6只,测定生产性能后进行屠宰试验,检测尾部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并将生产性能与屠宰性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的体长、体高和尾型相关指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藏羊,兰州大尾羊和藏羊的胸围、胸深、胸宽、尻宽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兰州大尾羊的宰前活质量和胴体质量显著高于藏羊,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兰州大尾羊和藏羊的屠宰率比小尾寒羊分别极显著高出15.50%和15.62%,净肉质量和骨质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小尾寒羊肉的剪切力为(0.30±0.12)kg·f,极显著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3种羊尾部脂肪中共检测到36种脂肪酸,小尾寒羊的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极显著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兰州大尾羊的体高与宰前活质量、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胸深与宰前活质量、胴体质量、净肉质量和眼肌面积呈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羊宰前活质量与胴体质量、净肉质量等产肉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相同舍饲营养水平下,3个品种羊生产和屠宰性能综合表现为:兰州大尾羊藏羊小尾寒羊,藏羊的肉质表现出失水率低、肉色深、剪切力大、熟肉率高等特点,兰州大尾羊的尾部脂肪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