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原发性前胃弛缓是由各种病因导致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微生物区系失调,产生大量发酵和腐败的物质的一种疾病。浅析牛原发性前胃弛缓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牛原发性前胃弛缓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前胃病是牛的常发病,占生病总数的8.06%,占内科病的19.02—26.2%,占消化道病的50—56.7%,国外报导前胃病占非传染性内科病的50—56%。前胃病中,前胃弛缓59.22%,乳牛中前胃弛缓占牛病总数的10~30%,严重影响牛的役力和生产力。自从碱—醋疗法用于治疗马骡便秘疝,以及在河南某些地区用于牛的前胃弛缓之后,已应用于临床治疗,但对慢性顽固性前胃弛缓的治疗,目前尚无报导,而该病其他药物治疗尚属困难。我们从1974年至1978年5月试用硷—醋疗法治疗耕牛慢性顽固性前胃弛缓47例,除3例创伤性网胃—腹膜炎和1例弥漫性腹膜炎性前胃弛缓外,全部康复。现就有病历记载的14例临床情况、疗法、结果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前胃弛缓的发病率在前胃疾病中高达75%以上,该病在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反刍动物中都可发生,特别是舍饲奶牛更为常见。这是因管理不当和营养不良所造成的,对奶牛危害极大,对畜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我国奶牛业有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但奶牛前胃弛缓也时有发生。结合临床实践,为了提高奶牛前胃弛缓的治愈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早应用合理的措施。介绍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奶牛前胃弛缓为临床多发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2001年,我们诊治前胃弛缓奶牛35例,其中原发性前胃弛缓20例、继发性前胃弛缓15例,除1例继发性前胃弛缓病牛发生死亡外,其余病牛均治愈,治愈率达97.1%.  相似文献   

5.
前胃弛缓是由各种病因导致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微生物区系失调,产生大量发酵、腐败物质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反刍障碍、前胃蠕动机能减弱或停止为特征.笔者从事兽医临床3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前胃弛缓取得了一些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兽医临床上应用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家畜疾病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在四十年代末,苏联有人首先在兽医临床上应用5%氯化钙和5%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治疗反刍动物前胃弛绥和马属动物胃肠弛缓,并有良好疗效。(1949—1951)、(1955)、(1956)、(1963)等先后报道用高渗氯化钠溶液静注治疗牛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胃弛缓有良好效果。蒋次升等(1954)报道用高渗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治疗马骡急性胃扩张有一定疗效。(1957)在他的著作中也记述了静脉注射10~20%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马疝痛和反刍动物前胃弛缓的效果。我国的一些兽医专著如《兽医药理学》、《兽医药品规范》、《家畜内科学》等亦肯定了高渗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对反刍动物和马属动物胃肠弛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牛前胃弛缓是水牛的常见病,临床上以食欲减少,反刍、嗳气减少甚至停止,瘤胃臌胀为特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曾经诊治过4例水牛前胃弛缓,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愈率达到100%,现将该诊疗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前胃弛缓状鉴别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风 《吉林农业》2011,(8):208-208
牛前胃弛缓可按主要发病环节分为五种病理类型,即酸碱性前胃弛缓、神经性前胃弛缓、肌源性前胃弛缓、离子性前胃弛缓和反射性前胃弛缓。  相似文献   

9.
前胃弛缓是由于牛前胃神经肌肉功能出现异常、收缩力减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本文将对肉牛前胃弛缓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前胃弛缓是牛生长过程中最常出现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病牛表现出食欲不振、便血等临床症状,对其自身生长发育和饲料利用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造成死亡,分析牛发生前胃弛缓的原因,进行准确诊断,以便提高临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牛前胃弛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瑛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79-180
前胃弛缓是牛前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的弛缓,即中兽医学中的脾胃虚弱,是指反刍动物前胃的运动机能减弱,兴奋性和收缩力降低,食物在前胃不能正常消化和向后移动,因而腐败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原发性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继发性原因多发生于瘤胃积食,瘤胃膨气,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及多种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过程中。口服土霉素片或氯霉素片可能引发本病。奶牛的前胃弛缓在临床上是一个比较多见的消化道疾病,虽然本病对奶牛的生命威胁不大,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同样能直接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兽医临床上应用高掺氯化钠溶液治疗家畜疾病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在四十年代末,苏联有人首先在兽医临床上应用5%氯化钙和5%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治疗反刍动物前胃弛缓和马属动物胃肠弛缓,并有良也疗效。Шевцова(1949—1951)、Черкасов(1955)、  相似文献   

13.
牛前胃病主要包括前胃弛缓、瘤胃积食和瘤胃臌气。笔者经过临床实践用中药治疗慢性瘤胃积食和虚弱型前胃弛缓病牛215例,治愈198例,治愈率达92%。  相似文献   

14.
反刍兽的前胃包括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前胃的疾病主要有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瘤胃弛缓和重辦胃阻塞。依苏联有关文献记载,牛的瘤胃弛缓要占牛的非传染性內科疾病的50%。由此可見,牛的前胃疾病在兽医临床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义。同时前胃疾病又主要集中在瘤胃方面,为此总结、探讨瘤胃药理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前胃弛缓是反刍动物前胃兴奋性降低和肌肉收缩力减弱引起的消化功能障碍综合症,临床上以食欲减低,反刍和嗳气减少,前胃蠕动减弱或停止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牛前胃弛缓是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前胃弛缓占内科病发病率的58%,同时居各种胃肠病发病率之首,约占60%左右。因此,掌握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牛前胃弛缓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62头前胃弛缓患牛均为我所在2013年5月到2014年9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头和对照组31头,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只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牛的治疗效果和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平均痊愈时间为(4.39±2.34)天;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8.39%,平均痊愈时间为(8.47±3.6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牛前胃弛缓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牛痊愈时间短,没有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牛前胃弛缓是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病会造成牛前胃消化功能障碍,病牛饮食减少,精神变差,体质和抵抗力会明显降低,产奶量也随之减少,给牛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牛前胃弛缓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比研究西药与中西药结合治疗牛前胃弛缓病的疗效,结果表明:使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牛前胃弛缓病,其效果显著,起效快,治疗时间短,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牛的前胃休积很大,经口服药时即或前胃的动作正常,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胃肠;同时有些药物可在前胃中被其化学作用与细菌作用以及硷性环境所破坏,因而疗效慢而不可靠。牛的辦胃阻塞在临床土是前胃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常并发瘤胃积食、臌气以及前胃弛缓,在临床土诊断不易,治疗更加困难,因而死亡率也就很高。以上问题在临床上长时未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