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猪瘟疫苗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损失,猪瘟疫苗的研发对控制和消灭猪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综述了猪瘟疫苗的研究现状,并作了展望,为猪瘟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猪瘟疫病对我国养猪业的危害很大,防控猪瘟主要依靠疫苗免疫,目前市场猪瘟疫苗很多,一般分为弱毒活疫苗和新型猪瘟疫苗,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为新型猪瘟疫苗。文章对现市场上的猪瘟疫苗及正在研究的猪瘟疫苗进行了综述,为猪瘟疫苗的使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型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瘟是危害猪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具有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等特性,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传统疫苗接种仍是预防猪瘟的主要手段,虽然传统疫苗(如C株)在防控猪瘟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无法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动物,猪瘟免疫失败时有发生等。因此,研制新型猪瘟疫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与重组DNA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不断深入,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活载体重组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全长感染性cDNA标记疫苗和合成肽疫苗6种新型猪瘟疫苗被相继开发。与传统疫苗相比,新型疫苗拥有廉价、安全、高效、易于运输与保存、能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等优点。作者对6种新型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猪瘟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一种严重威胁养猪业的传染病,预防猪瘟最主要的方法为注射弱毒疫苗,由于传统弱毒疫苗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研制高效而更具特异性的新型猪瘟疫苗。该文简要介绍了新型猪瘟疫苗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一种致病性强、传染性高的烈性疾病,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并严重危害养猪业。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过去数十年,防控猪瘟的方法主要是免疫猪瘟弱毒活疫苗,但由于无法区分自然感染与疫苗免疫,研发新型、安全、高效的能将感染和免疫动物区分的标记疫苗是当前及未来猪瘟防控的目标。本文在介绍猪瘟病毒分子特征的同时,总结了已有的猪瘟疫苗以及研发中的新型猪瘟标记疫苗,给猪瘟疫苗的研发和猪瘟的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吴桃芬 《兽医导刊》2016,(4):127-128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病毒在传播和感染的同时也发生不同程度的突变,从而使得传统疫苗的效果减弱,甚至已无法防控猪瘟疫情.针对目前的形势,研究并开发新型猪瘟疫苗是攻克疫情的关键.及时了解和熟悉新型猪瘟疫苗的研发进展对疫情的防治和预防十分重要,为此本文将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对养猪业危害极为严重,猪瘟疫苗的研制对于猪瘟的防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及活载体疫苗等几种猪瘟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猪瘟又称之为"烂肠瘟",该疾病的死亡率和传染性较高,可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威胁.通常情况下,猪病的引发因素与猪瘟病毒感染存在相关性.养猪生产的前提和基础为猪瘟防治,其中猪瘟疫苗注射是常用的防治方法.但是,猪瘟疫苗的使用不能完全保证猪的健康,其中疫苗质量、使用流程以及操作技术均会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影响.鉴于此,对猪瘟疫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9.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疫苗的研究现状。对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重点阐述了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猪瘟疫苗、制定良好猪瘟免疫方案有效控制猪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瘟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最重要疾病之一。在猪瘟流行的国家,猪瘟弱毒C株疫苗仍是应用最广泛的猪瘟疫苗,许多国家在该疫苗的帮助下,成功清除了猪瘟C株,在国内疫苗的免疫效果是肯定的。文章仅就其国内流行毒株、C株疫苗的免疫机理、免疫程序、控制措施进行概述,为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猪瘟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最重要疾病之一。在猪瘟流行的国家,猪瘟弱毒C株疫苗仍是应用最广泛的猪瘟疫苗,许多国家在该疫苗的帮助下,成功清除了猪瘟。国内疫苗的免疫效果是肯定的,但近10年来,仔猪慢性猪瘟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仅就其国内流行毒株、C株疫苗的免疫机理、免疫程序、控制措施进行概述,为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猪瘟在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动向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疫苗免疫一直是控制猪瘟最为有效的方法,尽管我们培育出了享誉世界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但疫苗生产工艺一直是困扰我国猪瘟疫苗质量的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潜心攻关,我国成功的研究出了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从根本上解决了猪瘟疫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疫苗质量,为我国完全控制以至消灭猪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猪瘟标记疫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病死率很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在我国,猪瘟弱毒疫苗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该病的暴发和流行,但是目前尚没有方法可以区别猪瘟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猪瘟病毒的隐性感染和散发仍然影响我国生猪产品质量及出口.因此,新型猪瘟标记疫苗的研制成为目前猪瘟防...  相似文献   

14.
猪瘟是具有较高死亡率的疾病类型,对于猪的养殖更是具有非常大的威胁.对于该病症来说,猪瘟疫苗可以说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本文中,将就猪瘟疫苗治疗猪瘟的价值进行一定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动物传染病的流行形势十分复杂和严峻,猪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猪瘟免疫失败现象目前虽然比较普遍,但是可以解决的。专家强调指出,控制猪瘟重点应放在严格控制种猪,科学经济地淘汰带毒种猪。母猪体内垂直感染的小猪,出生小猪不能免疫识别猪瘟病,或猪瘟疫苗。猪瘟疫苗免疫对于猪瘟带毒仔猪没有免疫效果。这是猪瘟免疫失败现象的主要原因。中国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目前是公认的世界最好的猪瘟疫苗,应宣传和肯定。但目前应做的是提高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产品质量。猪场应掌握评价疫苗使用效果的方法,知道如何使用疫苗,何时接种疫苗及疫苗的接种效果。要实现彻底阻止野毒传播、控制和消灭猪瘟这一目标,仅仅依赖于疫苗免疫接种是不够的。猪瘟之所以长期流行与猪瘟病毒致病机理尚不清楚和猪场的卫生防疫措施、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现在的集约化猪群,特别是一些高产猪群,其生理功能严重受到抑制,对疫病易感性增加。所以,控制和消灭猪瘟流行需要从包括免疫接种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及防疫措施着手。强调流行病学综合防治为主,切断传染病发生的三个重要环节(即病原、宿主、环境),相互联系的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传染病就不会发生。这也是成功控制猪瘟流行的最有效办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猪瘟防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我国目前猪瘟发生的原因很多 ,生猪和肉品市场流通频繁、检疫不严、防疫密度不够是猪瘟传播流行的重要因素。病原的遗传变异、疫苗的质量问题、免疫程度问题以及其他免疫抑制疫病的影响等也都是重要的因素。针对以上问题 ,为有效控制猪瘟 ,应加强猪瘟诊断和免疫监测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适当加大免疫剂量 ,研究改进猪瘟疫苗和认真制定执行控制和消灭猪瘟的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面临的挑战》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猪瘟病毒及其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猪瘟(HC)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它遍布于世界各国,对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防治猪瘟中曾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近几年来出现免疫效果不理想,应用组织培养弱毒苗也发生免疫失败,究其原因比较多本文结合多年研究成果,对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和猪瘟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以期望寻找出彻底控制猪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猪瘟的免疫预防是养猪业主防控猪瘟病的根本措施,而猪瘟疫苗的选择更是免疫时面对的首要问题。笔者工作在兽医系统基层,发放国家免费的猪瘟疫苗时经常遇到中小养殖户面对猪瘟脾淋苗和细胞苗时不知如何选择,"哪一种更好"是他们经常性的提问。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及相关资料,谈谈猪瘟疫苗的各自特点,望对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猪瘟疫区采取哺乳前免疫与加大免疫剂量防制猪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一出生就给肌肉注射1头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苗后0.5~1小时吸吮初乳,60~65日龄再肌注1头剂猪瘟疫苗。对猪瘟疫区及不稳定地区的生猪,肌注4头剂猪瘟疫苗.种猪一年免疫接种二次猪瘟疫苗。实行此免疫程序后,使持续一年的猪瘟疫情很快得到控制。证明仔猪哺乳前免疫及不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