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甸牦牛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经过历史的驯化培育出的一个适应迪庆高原环境的肉奶役兼用型的牛种,是农牧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是藏民不可少的生产资料。虽然人类驯养其部分特征发生了变异,但仍保持着独特的野性。中甸牦牛有性格粗暴好斗、认生等特点,特别是中甸牦牛大部分时间均在高山牧场,给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和监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多年,本文介绍中甸牦牛血液采集的步骤和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1、香格里拉牦牛1)产地与分布香格里拉牦牛是云南迪庆高原的优良牦牛类群。以香格里拉县的大中甸、小中甸、尼汝、格咱、中心镇等地为最多,海拔3000~4000米。2)外貌特征香格里拉牦牛体质结实,体躯粗短,体格大小不一,尼汝、格咱地区的较大,大中甸、小中甸和中心镇的较小。公、母牦牛均有角;眼圆大而有神,耳小,额宽且颜面部稍凹;颈薄,垂皮不明显;胸深,背平直,尻斜,四肢结实,蹄大钝圆,尾较短。公牦牛头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牦牛生产的不良现状,如养殖技术欠缺、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不高、基础设施落后、产品深加工程度低等。建议开展牧场建设、品种改良、杂交应用、养殖技术集成、系列产品深加工,提升中甸牦牛产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云南中甸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甸牦牛是产于滇西北高原的地方品种,为了从分子水平阐明其种质特性,以对其有效保护提供遗传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分布在黄牛15条染色体上的15个微卫星标记对中甸牦牛45个样品进行了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共检测到62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从2到6不等,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8243~4.4800,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4.1333±0.833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3.3645±0.7474个,群体平均表观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9599±0.0973、0.6852±0.0879和0.6311±0.1057.结果表明,中甸牦牛群体遗传变异丰富.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调研中甸牦牛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品种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迪庆州中甸牦牛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分析中甸牦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迪庆州应充分利用立体气候优势、生物资源禀赋,坚持"打高原牌,唱生态戏,走特色路",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把牦牛产业作为推动现代畜牧业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培育。  相似文献   

6.
帕里牦牛作为西藏地区的特有品种,为了能保障帕里牦牛产能,必须要做好母牦牛管理,其中补饲(特别是冷冬补饲)是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为了保证补饲的合理性,相关部门在冬春季节展开补饲示范试验,观察母牛在补饲试验中的变化,从而得出最佳的补饲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对木里牦牛冬春补饲,提高犊牦牛初生重、降低生产牦牛冬春季掉膘率;夏季补饲增加生产牦牛育肥效果,明显提高产后母牛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8.
牦牛是青海地区特有的牲畜品种,该牲畜品种具有适用能力强,耐严寒,耐低温的特点。牦牛皮蝇蛆病是牛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表寄生虫病,如果该种寄生虫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一方面会对牦牛皮的品质造成严重危害,另一方面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随着牦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该种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需要养殖户提高重视程度,切实做好牦牛皮蝇蛆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牦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然后论述了一种低残留的防治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牦牛养殖业是青海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在牧民的生产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是多数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牦牛寄生虫病作为牦牛养殖过程中的多发疾病,给牧民养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青海省刚察县的牦牛养殖业进行充分的考察和分析,指出牦牛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够提高牦牛养殖的技术,减少牧民的损失。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传统的养殖牲畜之一,由于其耐劳、耐寒以及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在青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2017年4月开始,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郭庆村牦牛养殖合作社将40头2岁试验组牦牛以半舍饲方式补饲养殖、10头对照组牦牛以传统放牧养殖,进行了为期1年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补饲可显著提高牦牛越冬时的保膘效果。根据市场规律,屠宰旺季即当年10月,补饲牛相对自由放牧牛仅平均增重15.4 kg,带来平均每头616元的额外收入。本研究表明,牦牛半舍饲补饲可缓解冷季掉膘,减少其带来的损失,并增强牦牛越冬能力,从而增加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2017年4月开始,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郭庆村牦牛养殖合作社将2岁40头试验组牦牛以半舍饲方式补饲养殖、10头对照组牦牛以传统放牧养殖,进行了为期1年的对照试验。本研究发现补饲可显著提高牦牛越冬时的保膘效果。根据市场规律,按屠宰旺季即当年10月份来讲,补饲牛只相对自由放牧牛只可平均增重15.4kg,带来平均每头616元的额外收入。本研究表明牦牛半舍饲补饲可缓解冷季掉膘,减少牦牛掉膘带来的损失,并增强牦牛越冬能力,从而增加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青海、西藏、甘肃、新疆、云南等省(区),牦牛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喝牦牛奶,打酥油,制作奶酪,吃牦牛肉,烧牦牛粪,牛皮加工为皮革制品,牛绒为高级纺织原料,牦牛既能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因此,饲养健康、强壮的牦牛为人们生活所用就成了高原地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牦牛长有长毛,管理粗放等原因,牦牛患皮肤寄生虫病比例较高,当地居民对于牦牛皮肤寄生虫病的防治缺乏科学的认识,本文针对牦牛螨虫病的科学防治和广大牦牛养殖朋友做一交流。  相似文献   

13.
肝片吸虫病是放牧地区很容易发生流行的一类牦牛体内寄生虫病,会严重威胁到牦牛的健康生长。该类集成虫病主要集中在牦牛的肝脏和胆管组织当中,引发牦牛肝脏和胆管出现严重病变。肝片吸虫病具有传染性强、危害范围大的特点,虽然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是会严重影响到牦牛的健康生长。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发病病例,探讨了玉树市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更好地控制该类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改变天祝白牦牛靠天养殖现状,提高天祝白牦牛繁殖率和养殖效益,该研究通过在冬春季采用两种补饲配方,即秸秆+玉米补饲(对照组)和配合饲料+青干草(试验组)对比周岁牦牛及繁殖牦牛的饲喂效果,结果发现试验组牦牛体重损失均小于对照组,从总损耗费用(体重+补饲)看,120d补饲期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周岁公牦牛、母牦牛、繁殖母牛分别低出110元/头(17.4%)、 58元/头(10.7%)和618元/头(33.4%),试验组繁殖母牛繁殖率提高24个百分点,犊牛成活率提高7.5个百分点,成年母牛春乏死亡率下降2.8个百分点。可见,应用配合饲料进行补饲能有效减缓冬春季节牦牛体重损失,增加繁殖母牛抵抗力,减少死亡,提高繁殖率,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冷季补饲对白牦牛生产性能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旨在为缓解冷季白牦牛掉膘现象以及减少白牦牛冬春季草场放牧压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头8月龄牦牛犊牛,分为4组,3组为补饲试验组,燕麦籽粒补饲量分别为0.1,0.2,0.3kg/(d·头),另1组为对照;同时选取72头5~7岁成年牦牛,分为4组,其中3组为试验组,青贮玉米秸秆补饲量分别为1,2,3kg/(d·头),另1组为对照,所有试验组采用白天放牧+早晨补饲,对照组只进行放牧;在补饲同时,随机选取补饲组成年牛18头,对照组成年牛18头进行放牧试验,研究冷季补饲放牧对草地植被群落及开花、结实的影响。【结果】成年牦牛青贮玉米秸秆饲喂量为2kg/(d·头)时,冬季掉膘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犊牛燕麦籽粒饲喂量为0.3kg/(d·头)时,冷季增加体质量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补饲与放牧结合区草地的植被盖度、高度、植物种数以及地上生物量总体优于纯放牧区,植被开花、结实株数总体高于纯放牧区;白牦牛成年牛在青贮玉米秸秆补饲饲喂量为2kg/(d·头)时,经济效益最高,可达99.6元/头。【结论】牦牛成年牛青贮玉米秸秆最佳补饲量为2kg/(d·头),不建议犊牛使用燕麦籽粒进行冷季补饲;补饲与放牧结合可以改善高寒牧区草地状况。  相似文献   

16.
暖季补饲精料对三江源区1岁放牧牦牛生长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暖季三江源区1岁高原型放牧牦牛生长速度潜力,于2014-06-08在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歇武镇牧业村三社对1岁放牧牦牛进行精料补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36d(7月14日)、80d(8月27日)和120d(10月6日)时,补饲组牦牛的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75.79±10.93)kg、(101.71±11.20)kg和(117.54±13.07)kg,而对照组牦牛的体质量分别为(71.00±10.03)kg、(90.90±13.36)kg和(101.44±12.19)kg,且试验80d时补饲组牦牛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0d时补饲组牦牛体质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夏初(6月8日-7月14日)、盛夏(7月14日-8月27日)和夏末(8月27日-10月6日)3个阶段的补饲组牦牛增质量和日均增质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0项血清生化指标分析表明,除试验36d时补饲组牦牛乳酸脱氢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磷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80d时补饲组牦牛血清尿素氮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三江源区高原型牦牛在暖季"放牧+补饲精料"的饲养模式下,1岁牦牛平均日增质量为489g,是传统全放牧方式下(295g)的1.7倍,且对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不大,在产草量最高、牧草营养品质较好的暖季,适时合理的营养补饲能够有效挖掘出放牧牦牛具备的生长速度潜力。  相似文献   

17.
<正>5饲牧管理牧民(以藏族为主)根据牦牛分布地区的生态特点、生活特性和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生产者的科技文化水平、生产经验、劳动技能、风俗习惯甚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地区间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牦牛群间也各不相同。先进的和原始的生产技术相互并存,这是中国牦牛饲牧管理的特点。总之,中国牦牛饲牧管理粗放,依靠天然草地牧草获取它维持生命和生长、繁殖等所需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8.
当前,畜牧业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在畜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寄生虫病的防治形式越来越严峻。在一些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边缘山区及牧区,会采用半农半牧饲或者纯放养的饲养方式,与舍养相比较,家畜感染寄生虫的几率更大。本文对牦牛和藏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介绍,并对驱虫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开展牦牛主要寄生虫病的高效、低残留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评价某一种驱虫类药物的具体驱虫成效,本文选择感染了线虫和部分体外寄生虫的牦牛200头,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划分5个组别,进行驱虫效果评价。在整个驱虫处理过程中,牦牛能够健康生长发育,没有出现中毒死亡的现象。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对牦牛主要寄生虫病具有很好的驱虫效果,并且安全高效,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在今后兽医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牦牛肝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或巨片吸虫寄生于牦牛肝脏及其胆管中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牦牛肝片形吸虫病在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时有发生,其感染率为5%~20%,呈地方性流行。笔者结合该地区一例由肝片形吸虫病引发大量牦牛死亡的病例情况,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