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猪胴体、皮肤、脂肪、内脏和关节囊液等部位发黄的现象,导致发黄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黄脂;另一种是黄疸。两种肉虽然外观相似,但发生原因、对人体的危害及鉴别处理方法有所不同,检疫员在生猪屠宰流水线上,如何准确鉴别处理黄脂肉与黄疸肉,直接关系到上市肉品的卫生质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检疫员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鉴别处理黄脂肉与黄疸肉的技能。1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生猪屠宰基本都是在夜间进行,尤其是在凌晨以后,在夜间利用普通灯光照明的条件下,如果车间厂房又高就会给卫生检验检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现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夜间对生猪检疫检验的鉴别方法。1猪的黄脂与黄疸病(黄膘肉)的鉴别因为屠宰车间灯悬挂太高导致光线不足,车间内水蒸气浓度过大视物不清,对病变不明显的患有黄疸及黄脂的肉尸很难看出。可以通过看、照、比、检的方法综合判断。黄疸  相似文献   

3.
患有猪黄脂、黄疽及钩端螺旋体病的病猪在宰前检疫时除眼结膜有不同程度的黄染外,同健康猪群无特殊区别。因此,宰后检疫对上述病猪的鉴别及处理尤为重要。尤其是钩端螺旋体病,该病感染率长繁殖,随尿液排出体外,带菌时间为194天至一年以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4.
快速生化检验在动物屠宰检疫中能帮助判定动物产品是否来源于健康动物。黄脂肉、黄疸、病死动物肉、旋毛虫肉、猪囊虫肉的快速生化检验技术简便,在屠宰检疫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鑫 《新农业》2024,(2):47-48
<正>猪肉是我国主要的食用肉类,在如今规模化的生猪养殖过程中会发生许多疾病,不仅会降低生猪的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还会传染给人类,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猪黄疸是生猪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可由多种病原菌和寄生虫导致,使猪肉黄染。黄脂也会导致猪肉黄染,因此,为提升猪肉制品的食品安全,要加强猪黄疸的鉴别诊断和防控。1黄疸和黄脂猪肉的形成原因1.1黄疸猪肉形成原因黄疸是由于圆环病毒病、猪副伤寒、  相似文献   

6.
阐述病死畜禽肉、黄疸黄脂肉、寄生虫肉、病变变质冷冻肉几种常见病害肉的感官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等检疫要点及各种病害肉无害化处理方法,并对市场上病害肉的来源、特点、危害及如何监督检查进行探讨,以期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黄脂病作为猪生产中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主要由于黄色色素过度沉淀,导致生猪脂肪组织外观呈现黄色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由饲料配置、生育酚含量及遗传等因素引起。患病生猪与健康猪表面无任何影响,但在猪屠宰过程中,肉眼可明显观察到肉色的变化,患病生猪肉色呈现明显黄色,并伴随着鱼腥臭等异味,严重影响肉色观感和口感品质。黄脂病严重影响生猪的生产及猪肉的售出,危害着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黄脂病在猪养殖中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为生猪屠宰检疫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猪黄疸肉主要是由于一些致病因素引起,起因较为复杂,为了防止猪黄疸肉在市场上进行流通,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肉品检疫工作经验,针对猪黄疸肉检疫诊断以及处理的有关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猪黄脂病是以猪体脂肪组织呈现黄色为特征的一种色素沉积性疾病,欲称"黄膘",有的又称为黄脂肪病或营养性脂膜炎.在生猪屠宰后皮下脂肪变黄的猪肉,若因饲料引起的称为"黄膘肉",因疾病引起的称"黄疸肉".  相似文献   

10.
在屠宰检疫猪胴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皮肤、肌肉、脂肪、结缔组织、关节囊液等部位发黄现象,通常情况下,胴体出现此种现象有两种因素。一是黄疸。二是黄脂(黄膘)。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黄染。致病原因和食用价值截然不同。因此正确鉴定,处理这两种胴体对检疫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黄脂与黄疸质的不同人们常常把患黄脂病和黄疸病的猪统称为“黄膘猪”。其实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来说,前者是黄膘,指皮下脂肪和腹部脂肪发黄,是脂肪的一种非正常性的黄染现象。除脂肪外,其它组织可食用。而后者除脂肪发黄外其它组织、器官均呈不同程度的的黄染,不可食用。  相似文献   

12.
黄疸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见于某些传染病、中毒或溶血性疾病,出现全身多个组织及实质器官染成不同程度的黄色。黄脂与黄疸有时是单独发生,有时是混合发生,在实际工作中仅靠感官检验不能准确判定和鉴别。因此必须通过实验室检验,才能准确恰当的对肉品做出卫生评定与处理,提高肉品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3.
猪黄脂病的预防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黄脂病是以猪体脂肪组织呈现黄色为特征的一种色素沉积性疾病,欲称“黄膘”,有的又称为黄脂肪病或营养性脂膜炎。在生猪屠宰后皮下脂肪变黄的猪肉,若因饲料引起的称为“黄膘肉”,因疾病引起的称“黄疸肉”,  相似文献   

14.
对肉羊黄脂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机理进行了论述,并对形成肉羊黄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品种、年龄等因素以及鉴别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从卫生学评价和处理方面提出黄脂病、黄脂肉的检验方法,为羊肉品质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猪黄脂肉(黄膘肉)的发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猪脂发黄现象(黄膘肉)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其原因主要由营养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营养性因素主要是饲料原料中含有较多的黄色素和其他色素物质,病理性因素主要是猪黄疸病变。2008年在全国发生的猪黄膘肉以后者较多,是体内脂肪氧化和霉菌毒素引起肝、胆病变,从而造成黄疸性黄脂。不仅引起脂肪变黄,粘膜组织也会变黄。其主要是由于饲料中感染了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16.
猪囊虫病是由猪囊尾蚴(猪囊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们俗称患囊虫病猪的肉为“米猪肉”。该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肉品卫生检疫的主要项目之一。本文阐述了囊虫病对人类的危害及如何进行检疫处理.并对该病的防治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感染链球菌的猪在屠宰前后的检疫要点及检疫处理、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感染链球菌的猪在屠宰前后的检疫要点及检疫处理、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生猪屠宰检疫中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肺疫、猪支原体肺炎五种常见疫病的鉴别诊断和无害化处理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黄脂肉、黄疸肉、白肌肉,当遇到上述3种肉食时一定要正确区分各种肉的检疫标准,因屠宰厂流水线上的检疫速度快、时间短,既不能错检误判,又要保证肉食品的安全,常依肉眼和实践经验最终作出综合性判断,必要时进行化验室检验,确保人民群众肉食安全,确保畜牧业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