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猪产后瘫痪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本文分析了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在分娩前或分娩后发生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高产和多产母猪患产后瘫痪的机率较高。母猪患病后出现低血钙症,四肢运动力逐步减弱直至完全丧失,进而影响繁殖功能。母猪产后瘫痪为养猪业常见的神经障碍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是严重影响母猪产后恢复和仔猪生长发育,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从营养、环境和管理3个因素分析母猪出现产后瘫痪的原因,分别介绍了寒湿型、营养不良型和坐骨神经损伤型瘫痪的临床症状,最后指出母猪产后瘫痪的防治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母猪产后恢复和仔猪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正母猪生产瘫痪又称生产麻痹、乳热症或风瘫(俗称"软骨病")是发生在围产期的一种急性代谢病,可发生于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前几天,但多发生于产后。母猪多发生于产后2-5天,但以产后数小时发病最多。母猪生产力越高发病率越高,胎次多的老母猪和初产母猪易发,经产母猪发生机率低,散户饲养的母猪发病多,专业户饲养的母猪发病少,母猪产后瘫痪比产前瘫痪的数量多。1发病原因1.1饲料问题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病因母猪软脚、产前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饲料中营养物质缺乏、妊娠后期胎儿快速生长、泌乳消耗以及母猪生产应激引起的缺钙、缺磷、缺维生素D和生物素等物质引起肌体钙磷代i射紊乱。(二)症状该病表现为急性神经功能障碍,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产后瘫痪多发生于产后2~5天。  相似文献   

5.
母猪产后瘫痪是指母猪在分娩后由于营养不良而引起身体机能紊乱,进而出现昏迷、四肢瘫痪等低血糖症状,该病主要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母猪体内缺乏钙、磷元素而引起。母猪产后瘫痪会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了解母猪产后瘫痪的原因,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造成母猪产后瘫痪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规模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饲养管理不断细分,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妊娠母猪在产后极易发生产后瘫痪,产后瘫痪主要指母猪在产仔猪后出现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不受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在每个国家都会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母猪出现失去知觉、四肢瘫痪.产后瘫痪急性发病在产仔猪后6~12 h内便会出现...  相似文献   

7.
母猪产后瘫痪的诱因、表现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代谢性疾病,又称产后麻痹或风瘫或急性低血糖症,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四肢运动丧失或减弱)为特征,不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性都可发生。产后瘫痪发生时间多于产后产后数小时至半个月不等,在产仔20天母猪泌乳量达到高峰时病情趋于严重。本文拟从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予以论述,期与同行相互学习,并盼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8.
<正>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风瘫或产后寒,是母猪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不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情。多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圈舍潮湿等所致,高产母猪发病率更高,由于母猪瘫痪后不能行走,采食困难,乳汁缺乏,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力和仔猪的成活率。根据多年的基层诊治,繁殖母猪瘫痪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产后瘫痪,二是风湿性瘫痪,三是缺钙性(营养代谢性)瘫痪。  相似文献   

9.
母猪产后瘫痪是指母猪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母猪产后瘫痪极易发生。  相似文献   

10.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分娩后突发或渐进性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本文将从病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讲述母猪产后瘫痪综合症的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母猪产后瘫疾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多因母猪体质量瘦弱、饲料过于单一、母猪营养不良、饲料中钙磷失调以及食盐含量不足,导致母猪产后血糖血钙过底,以至母猪产后瘫痪。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  相似文献   

12.
刘俊清 《当代畜牧》2013,(29):45-46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风,是母猪分娩后突发或逐渐发生的急性低血钙症,主要特征是知觉缺失和四肢瘫痪。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危及母猪的性命,仔猪还会因吃不到奶影响生长发育。产后瘫痪在养殖生产中经常出现,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本文总结了此病发生的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母猪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如内分泌失调、钙和磷代谢异常、母猪生理机能紊乱等。为了降低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生率,采取有效地防控对策是非常重要的。1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1.1饮水不畅饮水对母猪产后康复非常重要,因为水分是维持身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必需物质。产后母猪需要适量摄入水分以满足身体的代谢需求,维持体内的水平衡。如果母猪饮水不畅,会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影响母猪的正常生理功能。首先,饮水不足会导致母猪身体内的水分不足,造成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这样会增加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阻力,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母猪四肢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4.
母猪的生产价值就在于繁殖生产,如果母猪产后发生瘫痪,将直接影响其当年以及今后的正常生产,必须掌握发生原因并采取适合的防治措施加以治疗。1母猪产后瘫痪发生原因母猪产后瘫痪指的是母猪因为产仔数量过多,产后哺乳期身体负荷过大、身体机能失衡,血糖降低,或者是由于母猪在分娩时仔猪体积过大,使得母猪后肢肌肉损伤,最终引起瘫痪。  相似文献   

15.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发生的一种非骨折性的神经性瘫痪症状。该文分析了母猪产后瘫痪常见的发病原因,介绍母猪主要受外感风寒引起寒凝经络或营养缺乏引起肝肾两亏等两类临床症状,通过详细辨证施治,采用2例处方给予临床参考应用,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2009年年初至今,共诊治母猪产后瘫痪16例,治愈15头,淘汰1头。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风,是母猪分娩后突发或渐进性发生的一种以知觉散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以上所诊疗病例多发生于断奶后1~3 d左右,个别猪在产后几天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病猪轻者后肢瘫痪,重者四肢不能站立,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圈舍昏暗潮湿所致。本病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和仔猪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母猪瘫痪包括产前截瘫和产后瘫痪。截瘫多是后肢不能起立 ,是一种引起神经机能失调的疾病。发病原因是饲料中缺乏矿物质、钙磷供给不足或不平衡。缺钙多磷 ,产仔多的高产母猪在哺乳后期营养和钙盐不足也会引起截瘫 :产后血糖、血钙骤减和血压降低易造成瘫痪 :在怀孕期间饲料营养缺乏、过度瘦弱或者运动量不足 ,关养在狭窄栏圈、长期晒不到阳光、缺乏维生素、脑神经和脊椎受伤、炎症和中毒等均会引起瘫痪。母猪产后 2~ 5天发生急性瘫痪的 ,其症状是四肢不能站立、严重的侧卧、四肢伸直。如产前和哺乳后期发生的瘫痪为慢性过程 ,开始时多卧地…  相似文献   

18.
母猪产后瘫痪与牛羊的产后瘫痪有所不同,牛羊多在产后1~3天突然发生而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我乡某猪场,母猪21头,其中9头得过产后瘫痪,均在产后20~30天发病,以逐渐消瘦减食最后瘫痪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母猪瘫痪是一种常见病,母猪的怀孕后期或分娩后,突然知觉丧失和后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风瘫(俗称为“软骨病”),引起本病的病因不定,大多是由于日粮缺钙、磷或钙磷比例失调,母猪在产前瘫痪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容易引起产死胎或弱胎,初生仔猪体重偏轻,产后瘫痪发生母猪泌乳力下降,影响仔猪生长。多年来本人在基层接诊68例,治愈64例。母猪瘫痪只要及时治疗,如无并发症的一般很少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09年年初至今,共诊治母猪产后瘫痪16例,治愈15头,淘汰1头。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风,是母猪分娩后突发或渐进性发生的一种以知觉散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以上所诊疗病例多发生于断奶后1~3 d左右,个别猪在产后几天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病猪轻者后肢瘫痪,重者四肢不能站立,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圈舍昏暗潮湿所致。本病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和仔猪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