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病死率可高达100%。该病在非洲、欧洲、亚洲的毁灭性暴发和持续流行使其成为对全球养猪业影响最大的新发猪病。然而由于缺乏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疫苗,目前采取的ASF防控措施效果不佳。ASFV结构和感染机制的复杂性严重阻碍了ASFV疫苗的研制。本研究总结ASFV与宿主的互作及其多类疫苗的研究进展,分析ASFV疫苗的研究空白,以期为ASFV疫苗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ASF病毒(ASFV)引起的各年龄段家猪、野猪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ASFV在家猪和野猪中长期流行传播,造成病毒遗传变异的多样化。2018年8月,ASF传入我国并迅速扩散,给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产业化应用的疫苗和药物,早期诊断及感染猪群扑杀是目前主要的防控策略。流行病学监测及流行株的基因组变异、生物学表型及致病力研究对非洲猪瘟防控具有关键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2018年传入我国。ASFV流行毒株不断变异,加之缺少有效疫苗,给我国ASF防控带来极大挑战。免疫接种动物的基础健康程度或免疫力水平可显著影响疫苗的使用效果,基础健康程度或免疫力水平较差的猪只感染ASFV后,其感染进程更加剧烈,预后更差。而使用营养干预如饲喂喷雾干燥猪血浆,或增强免疫力措施如移植疣猪粪便微生物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群的ASFV抵抗水平,两者紧密联系。提升猪只健康水平,将是有效防控ASF的根本。本文针对猪只健康状况或免疫力水平影响ASF疫苗免疫和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ASF疫苗研究及防控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家猪的一种急性病毒性出血性疾病,可导致感染猪群近100%的死亡率,我们可以认为ASF是目前全球养猪业面临的最严重的新兴疾病威胁之一。ASF疫情在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2007年至今)毁灭性的暴发和持续流行突出了这种疾病威胁的严重性。目前,用于控制ASF的疫苗还没有研制成功,因此扑杀感染猪是控制非洲猪瘟唯一有效的措施。然而,很明显,免疫接种是有可能的,因为科学家已经清楚地证明可以用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同源株防止病毒的再次感染。由于我们对有关ASFV感染和免疫、ASFV毒株在自然界的变异程度以及确定能够诱导猪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病毒蛋白(保护性抗原)的认识存在巨大的空白,ASF疫苗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本综述将探讨ASF疫苗的设计和研发所面临的挑战,重点是强调现有知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刘自逵 《猪业科学》2020,37(1):126-128
正目前在我国流行的非洲猪瘟(ASF)病毒主要为格鲁吉亚基因Ⅱ型(基于p72)强毒株、血清8群(基于CD2v),其具有超强的体外生存力、独特的宿主与生态循环模式,一旦流行便难以清除,对养猪产业的影响是毁灭级的,短时间内极难以恢复。在猪场,控制病毒传播的直接方法是给猪只接种疫苗,但由于ASFV颗粒大、基因组庞大且复杂,结构编码蛋白非常多、人们目前难以寻找出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结构蛋白,而非中和抗体产生速度非常快、数量非常多,很容  相似文献   

6.
传播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een fever Virus,ASFV)的生物媒介可以分为两类:"储存-复制"方式传播ASFV的生物媒介(钝缘软蜱)、机械性携带并传播ASFV的生物媒介(如蚊、蝇);国内关于钝缘软蜱地域分布及其与ASFV间互作关系的研究较少。笔者推测:近期国内由钝缘软蜱传播ASFV的风险较低,但仍需摸清其在国内真实分布情况;猪群环境中鼠、蚊、蝇等机械性生物媒介传播ASFV的风险较大,应进行有效消杀。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更多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未知基因的功能,深入探究ASFV的致病机制,为研制针对ASFV流行毒株的疫苗提供候选毒株。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E184L基因缺失的非洲猪瘟单基因缺失毒株,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 PAMs)中评价其复制特性,并在猪体内比较ASFVΔE184L与亲本毒株ASFV CN/GS/2018对猪的致病力以及在动物体内诱导免疫应答的差异。成功获得了E184L单基因缺失突变毒株ASFVΔE184L,经PCR鉴定、荧光观察及测序鉴定,证实该毒株E184L基因被成功缺失。复制特性研究发现,E184L基因的缺失削弱了ASFV在PAMs中的复制能力。动物体内试验显示,ASFVΔE184L接种猪在观察期内死亡1头,其余全部存活,而ASFV WT接种猪全部死亡,说明E184L的缺失导致ASFV的毒力显著下降。此外,与亲本毒株相比,ASFVΔE184L可诱导机体ASFV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及抗病毒因子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的分泌。E184L为ASFV毒...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ASF)是由属于Asfaviridae家族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本文主要研究间接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ASFV(非洲猪瘟病毒)P22蛋白原核表达方法建立,并得出了一定的实验成果,本研究中开发的基于重组p22?TM/p30的间接ELISA显示出高重复性,具有可接受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间接ELISA可以检测针对毒性基因Ⅱ型ASFV的抗体,而其他可用的试剂盒则不能。这些特征对于在毒力基因型Ⅱ型ASFV流行的地区应用此类测试很有用。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ASFV p30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以重组p30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p30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经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检测ASFV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方法最佳阻断率临界值为16.63%。该方法与CSFV、FMDV-O/A、PRRSV、PEDV、SVA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出1∶128稀释的阳性血清;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10%。用本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平行检测208份血清样品,Kappa值为0.96,表明具有高度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血清ASFV抗体的检测,为ASFV流行病学调查及猪群疫情监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具有高传染性和致病性,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基因分型有助于从分子水平追溯引发疫情的病毒来源,掌握潜在的传播途径及可能的传播方式。随着ASFV分型技术的不断演变,ASFV基因组遗传演变研究不断深入。截至目前,ASFV已被划分成24个基因型或8个血清群。本文综述了ASFV P72(B646L)基因分型、IGR分型、9RL/B602L基因分型、P54(E183L)基因分型等的研究历程,特别是最新的IGR分型研究。研究显示:P72基因相对保守,因此P72基因分型是国际最通用、快速、方便的分型方法,并且是新传入地域进行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其他基因分型及血清群分析,可有助于预判ASFV分子流行病学变化和毒力演变。本研究可为我国ASFV诊断技术及遗传演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