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甘肃棘豆黄酮的抗氧化及免疫活性,试验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甘肃棘豆黄酮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白细胞介素2(IL-2)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形成的影响研究其免疫活性。结果显示,甘肃棘豆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2.23%,略高于维生素E(28.55%),低于维生素C(97.05%);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80.03%,高于维生素E(69.70%),低于维生素C(98.69%);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0.39%,低于维生素C(98.98%)、略低于维生素E(32.57%)。在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随着甘肃棘豆黄酮溶液浓度的提高,脾脏淋巴细胞相对增殖率也提高,当其浓度为200μg/mL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23.40%;200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IL-2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和100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甘肃棘豆黄酮组IgG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50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极显著高于100和200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P0.01),100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极显著高于200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P0.01)。综上所述,甘肃棘豆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
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与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桑叶粉中的活性物质,分别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评价桑叶各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供试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溶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3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测定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总多酚质量比为(11.91±0.67)mg/g,显著高于其它溶剂提取物,表明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其总多酚的含量成显著剂量效应关系(P<0.05)。  相似文献   

3.
何全磊  苗芳  李春玲 《草业学报》2012,21(5):285-290
通过毛细辛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毛细辛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用50%的乙醇回流提取毛细辛的粉末,减压浓缩过滤得到乙醇浸膏,加蒸馏水制成悬浮液,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物。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分别采用DPPH法、Fenton法、NBT还原法和Fe2+螯合法测定4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毛细辛4种溶剂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活性与浓度成正相关。毛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的1,2-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活性(IC50值0.376 m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活性(IC50值0.297 mg/mL)均最强。正丁醇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OH)清除活性(IC50值0.776 mg/mL)为最强,水提物的金属离子螯合活性(IC50值0.026 mg/mL)为最强,远超过对照BHT(0.373 mg/mL)。实验表明,毛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均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可作为新的自由基清除剂;水提物可以作为新的金属离子螯合剂。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裂叶荨麻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根提取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的总黄酮含量,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价裂叶荨麻根各萃取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裂叶荨麻根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乙醇浓度700mL/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50.53mg/g;各萃取相总黄酮含量为乙酸乙酯相(70.62 mg/g)>正丁醇相(45.48 mg/g)>水相(18.76 mg/g)>石油醚相(10.23mg/g),抗氧化活性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石油醚相,各萃取相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说明裂叶荨麻根具有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相及正丁醇相的抗氧化活性作用较好,为将裂叶荨麻开发为抗氧化食品及药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沙蒿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仔鸡160只,预饲基础日粮2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浓度为250、500、1 000、2 000 mg/kg黑沙蒿提取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随着黑沙蒿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试验前期各组日增重(ADG)呈显著的一次线性(P0.05)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P0.01)增加;试验全期,各组ADG呈显著的二次曲线(P0.05)增加。腿肌率呈极显著的一次线性(P0.01)或显著的二次曲线(P0.05)增加。胸肌亮度值L*呈二次曲线(P0.05)增加趋势;pH45min呈二次曲线(P0.05)增加趋势,pH24h呈显著的二次曲线(P0.05)增加;剪切力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P0.01)剂量依赖关系。由此可见,饲喂肉仔鸡黑沙蒿提取物可以提高日增重从而促进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并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核桃青皮是核桃(Juglans regia L.)加工的副产物,因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和抑菌剂来源。本研究旨在研究核桃青皮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活性,为开发新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提供参考。以蒸馏水及25%、50%、75%和100%的甲醇、乙醇,丙酮为溶剂分别提取8和12h获得核桃青皮提取物。通过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根据还原能力和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能力;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抑菌率评价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浓度显著影响提取物中的总酚和黄酮含量(P0.01);除丙酮外,提取时间对提取物中总酚和黄酮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在所有提取溶剂中,以25%乙醇提取8h获得的总酚和黄酮最高,分别达到25.35和12.63mg·g-1。有机溶剂浓度对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P0.01),而提取时间仅对丙酮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25%乙醇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在各处理中最高,为0.366。有机溶剂浓度对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1),而提取时间仅对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有显著影响(P0.01),其中75%丙酮提取物可清除88.81%的自由基,在各处理中最高。有机溶剂浓度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均有显著的影响(P0.01);从提取时间来看,除甲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以及丙酮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无显著影响外(P0.05),其他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此外,提取时间显著影响对大肠杆菌的MIC(P0.05),乙醇和丙酮提取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以及丙酮提取物的枯草芽孢杆菌MIC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提取物的MIC均不受提取时间的影响(P0.05)。抑菌率测试结果表明核桃青皮25%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由此可见,所有核桃青皮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尤其以25%乙醇8h提取物的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红芪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优工艺并探讨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总黄酮的得率及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评价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溶剂浓度三因素对红芪总黄酮得率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DPPH、O_2~-·法和ABTS 3种方法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红芪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优工艺为:70%乙醇,超声功率170 W,提取20 min,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总黄酮具有较好体外抗氧化活性,高浓度的黄酮抗氧化活性相当于0.5 mg/mL维生素C,总黄酮对DPPH、O_2~-·和ABTS+的IC50分别为3.336 mg/mL、3.988 mg/mL、4.786 mg/mL。结论:经验证此工艺稳定可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较传统的热回流法强,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可作为工业化大生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尼泊尔酸模根、茎和叶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提取各部位的总多酚,并测定含量,结果表明根部多酚含量最高。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根部总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超声时间为42 min,料液比为1:104 (g/mL),乙醇体积分数为55%时,多酚的平均得率最高,为7.24%,与预测值7.21%的标准偏差为0.41%,说明此提取方法可行。多酚提取物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0.36 mg/mL和0.28 mg/mL,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尼泊尔酸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尼泊尔酸模根部|多酚|提取工艺|优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杀方式分别比较了印楝油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溶剂提取物的杀螨活性,并测定了活性和得率高的溶剂提取物对兔疥螨幼虫的离体毒力,应用互补重对数模型对毒力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印楝油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溶剂提取物的得率分别为56.82%、25.36%和5.14%。印楝油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溶剂提取物都具有一定杀螨活性,其中石油醚提取物活性最高,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活性相近。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对幼螨的毒力表现为:24 h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分别为1.347 7,3.917 4μL/mL,500μL/mL的半数致死时间(median lethal time,LT50)为8.404 0 h和9.643 4 h。  相似文献   

10.
为初步探讨苦楝对捻转血矛线虫的作用,本试验通过观察苦楝提取物对虫卵和幼虫活性及形态变化的影响,评估其对捻转血矛线虫的驱虫活性,以期为家畜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控及植物驱虫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试验对苦楝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设置5个浓度(25、12.5、6.25、3.125、1.562 mg/mL)进行虫卵孵化试验和幼虫活性试验,对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的虫卵及幼虫进行计数,并观察药物作用后虫卵和幼虫的孵化状态及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正常孵育的虫卵和幼虫活力良好,苦楝提取物作用48 h后,虫卵呈未孵化、半孵化状态,发育至桑葚期、蝌蚪期及幼虫期死亡,并且各浓度苦楝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虫卵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苦楝皮醇提物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最佳,在浓度25 mg/mL时,对虫卵孵化的抑制率高达98.2%,在12.5 mg/mL时,苦楝子醇提物对虫卵的抑制率极显著高于苦楝皮醇提取物(P0.01)。苦楝子提取物对感染性三期幼虫的致死效果较差,在50 mg/mL时对幼虫有较高致死率(82.6%)。苦楝皮水提取物在浓度为50 mg/mL时对幼虫的致死效果尤为突出,幼虫死亡率为97.0%,死亡的幼虫呈"直线型"或"弓型"。经方差分析,在12.5~50 mg/mL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苦楝水提取物之间的致死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同浓度苦楝醇提取物对幼虫的致死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综上所述,苦楝提取物对体外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和感染性三期幼虫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25 mg/mL苦楝皮醇提物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最佳,50 mg/mL苦楝皮水提物对感染性三期幼虫的致死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