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特异血清亚型引起牛(黄牛、水牛和牦牛)的高度致死性疾病。近年来牛巴氏杆菌病在青海省还普遍存在,尤其是牧区牦牛发生较多,几乎每年都有发病。为了解我省高原地区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病及菌苗应用效果情况,按照青海省农牧厅《关于印发青海省2011年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通知》的要求,青海省动物疫情控制中心在牦牛散养较多的玉树、治多等  相似文献   

2.
牦牛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为了有效防范各种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了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进一步提高该种疾病防控效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牦牛巴氏杆菌病是牦牛养殖业中的常见病,又被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高度接触的传染性特点,传播速度快和死亡率高,如果发现不及时,增加治疗的难度,而且造成牦牛的死亡,影响养殖效益.为此,应该明确牦牛巴氏杆菌病的危害和发病特点,并且做出科学诊断,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牦牛的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牦牛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特征是病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并引起肺炎,有时出现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出血,是危害牦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在自然情况下,巴氏杆菌病多发生于母牛及1~2周岁的牦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要点,并从科学养殖、对病牛隔离饲养、消毒杀菌、加强养殖场管理、疫苗接种、病情监测、降制定诊治计划、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西藏地区牦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思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其病原菌为巴氏杆菌,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病死率,是造成牦牛养殖减产的主要疾病。随着高原牧区牦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巴氏杆菌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增长趋势。对于养殖人员来说,一方面要了解牦牛巴氏杆菌病的症状表现,以便于在发病初期能够准确识别,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巴氏杆菌病在牛群中的扩散;另一方面又要加强日常管理,通过定期消毒、及时清理粪污、做好免疫接种等工作,预防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在防治结合的基础上,让高原牧区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特异血清亚型引起牛(黄牛、水牛及牦牛)的高度致死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给畜牧养殖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容易发生各种动物疫病。在西藏地区,牦牛作为一种常见的养殖畜禽,给当地牧民带来了经济收益,但牦牛常见的巴氏杆菌病给当地的牦牛养殖带来了很多困扰。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溶血性巴氏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有极高的死亡率,一旦爆发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给养殖带来严重损失,影响西藏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监测牛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牛副伤寒灭活疫苗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对牦牛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选取健康牦牛40头,以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每头4 mL的剂量、牛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及牛副伤寒灭活疫苗每头2 mL的剂量进行接种,并于免疫后30、60、90、120、150和180 d后采集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牦牛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较好,免疫6个月后能维持较高的血清抗体效价;牛副伤寒灭活疫苗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免疫抗体效价较低。本试验对免疫后抗体的监测评估为今后牦牛三种疫病的疫苗免疫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以急性败血及组织和器官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 2007年11月21日,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赛尔龙乡尖克村三队牧户果多牦牛群中突然出现以咽喉水肿、呼吸困难和肠道黏膜脱落、拉稀为特征的病畜.据现场调查,该村4户牦牛群共有牦牛350头,发病26头,发病率占7.4%;其中死亡16头,占发病数的4.6%.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6,(7):146-147
正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HSC),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牛传染病。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西藏,牦牛作为牧区的主导产业,是以我国青藏高原为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特有地方家畜品种。生  相似文献   

12.
牛喉水肿多见于水牛和牦牛,一般源于水肿型牛巴氏杆菌病。基于此,本文将基于水肿型牛巴氏杆菌病分析牛喉水肿的诊断要点,并深入探讨牛喉水肿的防治方法,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相似文献   

13.
牛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牛出败病,是以致病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牛巴氏杆菌病致病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种致病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属于牛呼吸道中的一种常见菌群。在牛体抵抗能力较强时,该种致病菌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能力,但当牛群受到外界应激因素影响,抵抗能力下降时,就会为该种致病菌侵袭提供机会。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就1起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牛巴氏杆菌病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症[1],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染传病,发病常呈零星散发,但致死率很高,发病不但造成我州牦牛的大量死亡,还对草场和水源造成二次污染。[方法]:甘南牦牛巴氏杆菌病(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平均发病率为6.87%,但致死率高达28.70%,在甘南牧区全年12个月中都有发生,但发病率与季节有明显的相关性,以1~3月份,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38%,3.33%;4~6月份和7~9月分发病率最低,分别为1.30%,0.85%;但病死率与季节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对牦牛巴氏杆菌病(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全面疫情普查,同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等方法和措施,[结果]:从而为该病的防治和控制提高技术保障,切实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确保畜牧业丰产丰收,农牧民群众增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西藏当雄县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现状,2019—2020年在牦牛养殖较为集中的5个乡镇,采集存栏2 000头以上的2个养殖场以及存栏30头以上的56个牧户未免疫牦牛血清1 124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牛巴氏杆菌血清抗体检测,并使用R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饲养方式牦牛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雄县牦牛巴氏杆菌个体阳性率为11.57%(130/1124),群体阳性率为89.66%(52/58);养殖场牦牛个体阳性率(12.96%)与牧户(10.92%)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公牦牛个体阳性率(10.07%)与母牦牛(12.45%)无统计学差异(P 0.05);3岁以下牦牛个体阳性率(5.08%)与6岁以上牦牛(22.81%)有统计学差异(P 0.01,OR=5.52)。结果表明,巴氏杆菌病在该县牦牛群中流行普遍,无养殖模式和性别差异,但老龄牦牛感染率较高。结果提示,当雄县需要加强牦牛饲养管理和巴氏杆菌疫苗免疫,及时淘汰老龄牦牛。  相似文献   

16.
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定血清亚型引起牛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痰病。其特征为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笔者于加10年4月份诊疗了一起牦牛巴氏杆菌病,现将诊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牛巴氏杆菌病主要导致牛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多呈地方性或散发性流行,秋冬多发,是高寒缺氧牧区牦牛常发的一种热性急性传染病。2019年1月,宁蒗县战河乡某村牦牛养殖户饲养的牦牛突然发生牦牛巴氏杆菌病,通过针对性治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发病情况该村有4户牦牛养殖户,共存栏牦牛83头。2019年l月3日晚突降大雪,气温骤降。4日早上放牧时一养殖户发现2头牛犊卧地不起,反刍停止,体温升高,呼吸困难,15:00后相继死亡,随后几日  相似文献   

18.
牛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藏语称为"格合",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地方流行性或散发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是青海省天峻县常发和危害最大的一种牛传染性疫病.现将2004-2008年5年间青海省天峻县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牦牛的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特征是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并引起肺炎,有时出现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出血,是危害牦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在自然情况下,巴氏杆菌病多发生于母牛及1~2周岁的犊牛。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于秋冬二季,死亡率高,发病后,及时抢救,症状较轻的可以治愈。但本病的流行较快,传播途径多,对牦牛养殖业造成的损害较大,因此,作好本病的预防和诊治是防止此病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牦牛巴氏杆菌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一旦治疗不及时,即可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主要对如何有效防控牦牛巴氏杆菌病作一介绍,以期为兽医同仁及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