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根据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特征,研究分析农业增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为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节约作业成本、提高农业工效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保护性耕作实施规模的扩大和时间的延续,一些区域性的病虫草害发生扩展,尤其是杂草危害日趋严重。根据我们对保护性耕作玉米农田杂草危害调查,  相似文献   

3.
宋燕 《山西农机》2005,(1):37-3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其特点是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抗旱能力。根据长治县的农业发展状况,要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是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合理性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措施。由于不合理的耕作,使土壤得不到有利的保护,致使水土流失,风沙四起,特别是近年来的沙尘暴,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生存,保护性耕作已成为人们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保护性耕作技术掀起一场绿色生态农业革命,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民增收节支,并同时实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求,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了全程机械化水平,推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6.
概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及内容,介绍保护性耕作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情况,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两方面阐述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及农民增收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从1992年寿阳县被确定为中国一澳大利亚国际合作项目春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区以来,历经10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促进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祁顺 《农业机械》2012,(26):31-33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新兴农业耕作技术,这项技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节本增效、培肥地力等方面有明显成效。互助县是典型旱作农业县,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发展可持续农业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互助县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刚刚起步,大面积推广这项技术存在诸多困难,但改革耕作方式,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是大势所趋,政府和农机部门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在全县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和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促进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其特点是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抗旱能力。根据长治县的农业发展状况,要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道路。1.长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改革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对改良土壤性能、增肥地力、蓄水保墒、抑制沙尘暴、节本增效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是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戴伟 《农业工程》2013,3(3):45-46
通过对河北省承德县近十几年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客观条件的分析,找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总结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年一熟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能够保护耕地、缓解水资源短缺、防治沙尘暴、保持生态环境。总结辽宁省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和成效,根据保护性耕作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促进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实践证明,推广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土壤耕作,能有效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在保护性耕作技术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各地推广实践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之一,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兼顾、利国利民的革命性农业耕作措施。我省发展保护性耕作,不仅能促进粮食增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作业环节、蓄水保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还具有保护黑土地、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重要的耕作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生态环境及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今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发展历程和本质;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艺体系、关键机具与实施要点;介绍了我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和现状、新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实施和效果、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的进展水平、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指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对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2002年6月5日,原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批示:“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部要制定规划和措施,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批示:“对保护  相似文献   

18.
密山市地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的旱作农业区,现有耕地70%是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60%来自于旱作植物,因此,实施保护性耕作是有效地防止农田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已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密山市进行了保护性耕作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的农业新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等综合效益,是当前适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在我国推广保护性耕作,有利于缓解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为此,采用 SWOT 分析方法,分析了在我国推广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采用的耕作模式属于保护性耕作,这种耕作模式对促进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今国内机械化生产也开始和农业耕作相结合,本文针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在今后的保护性耕作中加大机械化耕作的发展方式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