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概述了沙棘的生态、生理学特性,对沙棘产业现状和前景做出了分析,讨论了在晋西北发展沙棘产业的可行性,提出了几点关于晋西北沙棘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肯定了晋西北沙棘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变晋西北的自然面貌,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引入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干旱瘠薄和耐寒抗风的柠条,作为晋西北的造林先锋树种。二十多年来,柠条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效益日趋显著,已成为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风沙区造林的主要灌木树种。为对晋西北的柠条作较深入的了解,1981年,我们先后在河曲、保德、偏关、神池、五寨、岢岚、宁武等七县的国营林场和社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 ,气候干燥 ,风大沙多 ,生态环境相当脆弱 ,尤其是晋西北地区 ,更是植被稀少 ,土壤风蚀现象严重。沙棘是多年生灌木 ,根系发达 ,水平根系可超过 10 m,能从土壤中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 ,抗干旱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沙棘虽然不是豆科植物 ,但其根系具有根瘤菌 ,能从土壤中固定氮 ,提高土壤肥力。沙棘能忍耐 - 5 0℃的低温 ,在土壤 p H值超过 10的高碱性土壤和含盐量超过 1%的高盐土壤上也能生长。这些特性使沙棘具有很强的抗干旱、耐严寒、耐盐碱、耐贫瘠的能力 ,对山西西北地区防风固沙、保水保土和改良土壤具有极高的生态利…  相似文献   

4.
沙棘(Hippophae rhamnides L.)也叫酸刺(陕西)、醋柳(山西)、黑刺(青海),是一种具有固氮能力的胡颓子科沙棘属野生落叶灌木,耐于旱、耐瘠薄,防风固沙,生态适应面宽。多年来沙棘主要作为营造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树种被广泛栽植,但随着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综合开发,沙棘已成为一种集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于一身的珍贵树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山西省“三北”地区(即西山地区)的黄土丘陵区和残垣沟壑区山杏、柠条混交造林模式,晋西北黄土丘陵防风固沙林油松、沙棘混交造林模式,吕梁山黄土丘陵、残垣沟壑区水土保持林侧柏、刺槐造林模式和晋西吕梁山红枣经济林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山西省"三北"地区(即西山地区)的黄土丘陵区和残垣沟壑区山杏、柠条混交造林模式,晋西北黄土丘陵防风固沙林油松、沙棘混交造林模式,吕梁山黄土丘陵、残垣沟壑区水土保持林侧柏、刺槐造林模式和晋西吕梁山红枣经济林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沙棘是吕梁自然生长繁衍的乡土树种,素有"世界沙棘在中国,中国沙棘在山西,山西沙棘在吕梁"的美誉。发展沙棘对该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存在沙棘供需渠道不畅通、有效可采摘利用率低,良种选育工作滞后,总体规模偏小、产品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加大优良品种培育,建设示范区引导,开发沙棘利用价值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章简要叙述了俄罗斯专家通过长时期不同沙棘地理群落问的远缘杂交,培育出新品种;沙棘种植一律采用无性繁殖苗木,根据1:8的雄雌比例建立沙棘园;利用沙棘耐土壤贫瘠,根蘖能力强,能改良土壤的特点,应用沙棘在铁矿开采废渣地进行复垦绿化。建议在辽西北地区大力营造沙棘林或沙棘与其他树种的混交林,加快植被恢复和荒山绿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3 覆沙黄土区本区属黄土高原向沙漠过度地带 ,主要包括陕西的榆林地区 ,内蒙古的伊克昭盟、宁夏河东、山西晋西北等地。平均海拔在 15 0 0m左右 ,年均降水量 2 0 0~ 45 0mm ,年平均气温 3~ 8℃ ,无霜期 130~ 16 0d ,年蒸发量 2 0 0 0~ 3 0 0 0mm。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 ,也有黑垆土、盐渍土、灰褐土等。主要地形为破碎丘陵 ,上有覆沙。主要有河北杨、榆树、油松、紫丁香、沙棘、柠条等树种分布。本区的气候特征为干旱气候 ,多风少雨 ,土壤瘠薄 ,十年九旱 ,降水集中。处于农牧交错地带 ,土地沙化非常严重 ,水土流失十分剧烈。由于地…  相似文献   

10.
沙棘为灌木树种。果实营养价值丰富,种子可以榨油。介绍了沙棘繁育和栽植技术,针对山西沙棘产业发展滞后,提出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强科技研发、鼓励深加工、打造名牌产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沙棘果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四川、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每667m^2产干果400-450kg,沙棘是目前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经济林树种,其维生素C的含量远远高于鲜枣和猕猴桃,从而被誉为天然维生素的宝库。  相似文献   

12.
沙棘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树种,但以前人们没有足够认识,只有在水土保持及薪炭林方面加以利用,可以说它至今几乎是处于野生状态。沙棘属共有四个种,我国全都有分布,且现有野生资源极其丰富。近两年来,沙棘的经济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目,但是如何开发和利用我国宝贵的沙棘资源,这一资源的特性、特点等都待深入探讨和研究。为此,我们于1985年5月至6月,对华北、西北有代表性的、沙棘资源比较丰富的山西西部高原区,即吕梁山区及管涔山区进行了考察。一、山西西部高原区野生沙棘资源现状  相似文献   

13.
沙棘属于胡颓子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与盐碱,萌生和繁衍能力很强,是改良土壤和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介绍了适合山西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棘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4.
沙棘作为保持水土 ,改良土壤的先锋树种 ,很早就受到重视 ,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是少有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有的灌木树种。在广大的北方干旱、半干旱乃至荒漠化地区 ,沙棘巨大的生态功能 ,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的宝贵生物资源。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和发展沙棘资源 ,是当前研究的方向。1 沙棘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的沙棘开发利用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 ,到目前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以山西右玉县为例 ,全县沙棘饮料厂家已发展到 5家 ,各家的年生产销售总量从 90 t到几百吨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为右玉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沙棘在甘肃省陇东黄土丘陵沟壑区既有天然分布区,又是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和防沙治沙等治理生态脆弱区的重要树种。随着陇东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沙棘人工林在庆阳市内造林绿化中所占的份额也随之增大。然而,由于沙棘木蠹蛾在镇原县、西峰区和子午岭林区10年以上的沙棘林发生危害,威胁到万余亩人工沙棘林的健康生长,严重削减了沙棘作为水土保持树种所应发挥的生态效应,同时也给沙棘产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当地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了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6.
<正>山西的沙棘灌丛是第三纪冰期之后古亚洲植物的碎片。第三纪冰期之后,山西黄土高原的某些自然条件适合于沙棘植物的生存,它作为先锋植物在山西境内普遍分布。第四纪冰期及其之后,由于森林植被面积的不断扩大,迫使沙棘在与众多乔木树种的竞争中成为弱者,而被排挤到海拔较高处,或乔木难于生长的地段,并成为生态适应性广泛,具有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耐湿、耐火烧的广幅生态种。  相似文献   

17.
《防护林科技》1995,(4):41-44
陕西省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九五”发展设想陕西省林业厅1资源状况陕西地处我国大西北的东部,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自南而北划分为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3个气候带,由于地理、气候差异较大,树种资源极为丰富。陕西也是全国沙棘资源天然分布的大省之一。据统计...  相似文献   

18.
大力开发沙棘资源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摘要)山西省苛岚县人民政府苛岚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境内山多坡广,土地资源丰富。围绕改善生态条件和加快脱贫步伐的双重目标,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农业与牧业并重,治山与治穷并进”的发展方针。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沙棘在山西省的分布面积约670万亩,年产量可达6.5亿公斤,目前沙棘巳成为新兴工业的重要原料,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党的富民政策的贯彻,人民群众对开发山区资源,改善生活,使埋藏在深山里的资源植物得到开发利用和深护的要求愈为迫切,为此,我们于1984至1985年,对全省沙棘资源做了一次粗略调查。一、沙棘植物学名沙棘在山西亦称醋柳或酸刺,为胡颓子科植物。据中国植物志52卷第二分册记载,由芬兰 A·Rons 把沙棘定为亚种(中国沙棘),仅产于中国北部及西部,在山西从北到南皆有分布,所以中文名改称中国沙棘  相似文献   

20.
刘冲 《森林与人类》2002,22(7):12-12
我国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沙棘,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是从充分利用沙棘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开始的。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的24年来,国家林业局一直把沙棘作为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锋树种、关键树种。国家林业局制订的《1999-2010年沙棘发展规划》中,沙棘造林占到三北地区灌木林规划种植面积的50%,同时,国家林业局还在全国确定了30个沙棘发展重点县。在全面展开的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中,沙棘将发挥越来越突出的先锋作用。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为什么这样特殊地重视、重用沙棘?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