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综合提高经济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板栗园和梨园间作白三叶草试验。结果表明:板栗生草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43.65%,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比对照高;梨园间作白三叶草,使梨果品质提高。经济林下种植白三叶草是提高经济林地土壤肥力,提高综合效益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草栽培对南方鲜食枣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适宜南方鲜食枣园生草栽培的草种,以白三叶、1年生黑麦草和多年生黑麦草为试材,在鲜食枣园分区分别进行生草栽培试验,通过与清耕区的对比,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三叶生草栽培条件下枣园0~15、15~30、30~45 cm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高出37.5%、22.4%、15.6%;夏季白三叶生草栽培区地表和20 cm土层的温度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8和6.4℃,降温保墒效果优于其它处理。2与对照相比,白三叶生草栽培区的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大幅增加,各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1年生黑麦草、对照;3生草区0~15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都比对照高,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速效氮含量增加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1年生黑麦草、对照,各处理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1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对照。  相似文献   

3.
生草对桃园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草栽培对桃园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浙江省嘉兴市水蜜桃园设置栽培黑麦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及清耕试验。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种植黑麦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21.1%、31.6%、25.0%(P<0.05),增加的部分以羰基碳为主;园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53.7%~130.4%、59.27%~80.3%(P<0.05);3种生草的土壤微生物活性(SMA)显著高于清耕,微生物Shannon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也表现为白三叶和紫花苜蓿处理显著高于清耕。综上,生草栽培可增加桃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提升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其中以栽植白三叶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模式对杨梅园土壤肥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慈溪市的杨梅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杨梅清耕、杨梅生草、杨梅-茶树混交3种栽培类型对杨梅果园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影响的结果表明:杨梅清耕园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均大于70 mg/kg,说明土壤养分能很好地供应杨梅生长.生草栽培可增加杨梅园植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杨梅单果重比清耕园增加0.8g,增幅7.6%.因生草园速效钾含量低于70 mg/kg,故应适当施用钾肥.杨梅-茶树混交园土壤的全磷和全钾含量相对较高,不仅有利于提高杨梅的果实品质,也可提高茶叶的品质,但应适当地施用氮肥.  相似文献   

5.
行间生草对灵武长枣种植园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灵武长枣高效、优质栽培的培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宁夏灵武长枣种植区分别设置了自然生草、紫花苜蓿、百脉根、黑麦草、白三叶草共5个行间生草处理,以清耕为对照处理,就不同生草处理对灵武长枣种植园小气候环境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与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处理相比,不同生草处理对种植园小气候环境的影响效果均明显;在夏季,各生草处理均可降低空气温度和地表光照强度,其中,白三叶草处理能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与空气CO_2浓度。  相似文献   

6.
以辽西北地区经济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生草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磷含量的作用最显著;林下清耕则更利于土壤速效氮和土壤速效钾的积累和转化;喷施除草剂的生态效应综合评价最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生草栽培对于安康市核桃园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影响,解决土壤养分不足、除草成本过高等实际问题,本文以安康市典型的核桃园连续行间种植3 a长柔毛野豌豆为研究对象,以行间自然生草为对照,探讨0~20 cm的土壤养分和水分变化特征,反映人工生草栽培对土壤养分、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生草较自然生草可以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54.52%、37.64%、64.77%和40.29%。此外,通过对核桃园不同时期的土壤养分水分测定分析发现,人工生草栽培较自然生草可以相对稳定保证土壤含水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5-9月均高于自然生草。综合而言,行间人工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水分含量,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在核桃园生产管理中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栽培龙丰苹果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在覆盖、生草、免耕不同土壤管理制度下的土壤化学变化,结果表明,生草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覆盖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提高了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磷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钾含量;果实产量。免耕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全氮、全钾含量,极显著的提高了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桃园行间生草对桃园土壤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在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园区,桃园中,分别以行间播种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作为处理,以清耕为对照,测定不同生草模式下桃园果实品质和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2种生草处理均能改善桃园土壤状态,其中紫花苜蓿和黑麦草处理后20—40 cm土层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1%和40%。生草处理下果园土壤氮素有所下降,不同土层下降程度不同;但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却显著上升,增量视草种不同而异;与清耕对照相比,黑麦草的全磷和全钾的含量上升了40%和18%,以黑麦草处理的全磷含量最高,为1.13 g/kg,以黑麦草处理的全钾含量最高,为17.31 g/kg。与清耕相比,行间生草显著增加了桃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V_C和可滴定酸含量,紫花苜蓿与黑麦草处理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升了32%和16%;紫花苜蓿和黑麦草处理下的V_C含量分别提升了46%和51%;紫花苜蓿和黑麦草处理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升18.5%和11.15%;紫花苜蓿和黑麦草处理下的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提升了29%和37%,以黑麦草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达到0.33%。但生草对果实硬度和果形指数未见显著影响。综上所述,生草对桃园土壤的改善和桃果实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花椒林下种植白三叶、培育自然杂草,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花椒林下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对花椒园土壤养分及微生物丰度的影响主要在0~20 cm土层;生草提高了花椒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部分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改变了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生草初期可能对土壤水分和氮肥的消耗较大,应根据花椒树的生长特性结合农艺措施进行科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梨园白三叶生草栽培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引种白三叶草对梨园环境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种植白三叶草可改善梨园的生态环境 ,提高梨园的产量 ,并相应提高梨园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连续5年在樟子松种子园3个小班进行施肥、灌水、人工辅助授粉,结果表明:在树龄10年生时,施肥可提高母树生长量2.3%~7.1%;灌水对母树生长和结实无显著促进作用,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球果产量46.6%.待母树树龄12年生后.上述措施可不必再进行.  相似文献   

13.
苹果树梨树腐烂病是对果树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对果树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威胁。通过对苹果树梨树腐烂病发生程度的相关性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树梨树腐烂病的发生程度与果树大小年、树龄、果树生长状况、冻害的发生、土壤管理制度、修剪程度等都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树龄1~10a的发病轻,20a以上的发病重;枝条发育不充实,不能自然落叶的果园发病重,枝条充分成熟的树体发病轻;易遭冻害的果园发病重;清耕不间作的果园发病重,间作的发病轻;重修剪的发病重,轻修剪的发病轻。  相似文献   

14.
(强)热带风暴下海岸带梨园林网防护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海岸带梨园林网遭受11号强热带风侵害后果园内落果情况的调查资料,研究了梨园林网的防护效益。结果表明:(1主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处梨的落果、减产指标随着距离的增加呈低-高-较低的曲线, 梨的保护量和保护率则呈相反的变化规律。(2)梨园林网的有效防护范围为0.5H-16H和24H-28H(H为主林带平均树高);与无林网梨园相比,梨园林网内梨的产量增加了2194.42kg/hm^2,增产率为23.93%,经济损失量减轻1450元/hm^2。  相似文献   

15.
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吉祥草、白三叶和鸢尾3种多年生草本等作为试验对象,根据林缘、林下等不同栽植类型,设置林缘鸢尾、林缘吉祥草、林缘白三叶、林下吉祥草、林下白三叶共5种模式。从2008年9月到2009年9月,分5次采样,并测定植物体K、Ca、Mg养分浓度。结果表明:(1)不同栽植类型下3种地被植物N、P、K、Ca、Mg平均养分浓度分别为22.81mg·g-1,2.98mg·g-1、31.40mg·g-1、51.41mg·g-1、9.69mg·g-1;(2)不同栽植类型下P与Ca、Ca与Mg养分浓度均表现出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连续2年对岩桂人工林主要生长区降雨、地表径流、泥沙含量的观测和3种栽培模式水土流失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以下2个重要结论:①3年生林分与2年生林分比较,水土流失大为减少,岩桂纯林模式水土流失减少了91.81%,岩桂 白犀草模式减少水土流失为88.97%;②林草栽培模式较农耕地模式水土流失减少,岩桂纯林和岩桂 白犀草混交林模式水土流失均比未停耕农耕地有较大程度减少,2年生岩桂纯林水土流失减少35.3%,岩桂 白犀草混交林水土流失减少34%,3年生岩桂纯林水土流失减少88.11%,岩桂 白犀草混交林水土流失减少83.67%.  相似文献   

17.
台州市沿海围涂果园防护林效益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围涂果园,采用“窄带小网型”防护林营建技术,能降低风速36.8%-70.%,减少落果38.2%-60.5%,提高空气湿度1%-3%,减少蒸发量13.7%〉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促进果树生长,从而提高产量,该技术宜于南方滨海果园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在永州新田县梘头镇石漠化程度比较严重的两个村子,选定总计20 km 2石灰岩裸露坡地作为试验区域,运用基质覆盖和客土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试验区种植以棱角山矾为主体,混栽金钱柳,山核桃,黄花槐,白三叶,紫花苜蓿等乔灌木和植被的植物群落,种植周期为3年。期间,对不同覆盖和客土方式的试验区的主要种植树种的生长状态及对应的土壤理化特性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永州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中,通过基质覆盖和客土可以改变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少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采用白三叶、紫花苜蓿植被覆盖具有采用基质覆盖的相近效能。利用当地的茅草与环保基质的混合覆盖,能有效地改善土壤容重,增强植物的抗旱水平。  相似文献   

19.
7种草本植物燃烧性及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对白三叶、车前草、月见草、马蹄金、黄花酢浆草、常春藤和火绒草7种草本植物进行了燃烧试验,采集了样品燃烧过程中的烟气温度变化和质量变化数据,分析和计算表明,7种草本植物燃烧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车前草、马蹄金、常春藤、火绒草、月见草、黄花酢浆草、白三叶,结合这7种植物的生物学性、生态学性、物候学性和利用价值,初步认为白三叶、马蹄金2种植物是较好的防火草本植物,其中白三叶是营造防火草带的首选植物,常春藤、月见草、火绒草的燃烧性差,可以用于生物防火.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适宜南方鲜食枣园生草栽培的草种。【方法】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1年生黑麦草为试材,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枣树的光合指标,研究不同生草栽培处理对鲜食枣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3个草种生草栽培处理均可促进鲜食枣的生长,其中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中鲜食枣的株高增幅、地径增幅、枣吊长度、SPAD值分别比对照高出30.94%、9.83%、11.58%、26.39%,优于其他处理。不同生草栽培处理中,鲜食枣的光合能力差异显著,其中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的最大光合速率为16.83 μmol/(m^2·s),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分别为11.62、3.36 μmol/(m^2·s),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鲜食枣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7:00,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11:00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8.79 μmol/(m^2·s)。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一致,而胞间CO_2浓度呈早晚高、中午低的不规则"V"形曲线变化,在13:00降到最低值,之后又逐渐回升。按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均为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多年生黑麦草生草栽培处理、1年生黑麦草生草栽培处理、对照。【结论】综合各处理对鲜食枣主要生长指标和光合指标的影响,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下,鲜食枣可充分利用光合有效辐射和CO_2,提高净光合速率,进而促进树体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