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甘南牦牛与鲁西黄牛、秦川牛、安格斯牛、夏洛来牛、西门达尔牛的屠宰性能和食用品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甘南牦牛在屠宰产肉性能的各项指标上,均低于其他良种牛;甘南牦牛肉色深红、大理石纹适中、pH值为5.55;甘南牦牛肉系水率为57.19%,比安格斯牛肉、西门塔尔牛肉分别低3.34%、3.90%,比秦川牛肉和鲁西黄牛肉分别高3.28%、3.37%;甘南牦牛熟肉率为69.79%,除比安格斯牛肉低之外,均高于秦川牛肉、鲁西黄牛肉及西门塔尔牛肉;甘南牦牛肉的剪切力值为4.85kg/cm2,比秦川牛肉略高,比鲁西黄牛肉、安格斯牛肉和西门塔尔牛肉低。  相似文献   

2.
<正>柴达木福牛(原称柴达木三元杂交牛)主要是以牦牛和柴达木黄牛杂交生产的犏牛为母本,优质肉牛(如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而培育出的一种优质商品肉牛。是海西州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农牧业百亿元产业,发展柴达木福牛产业有利于合理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有利于保障食物安全,有利于促进农牧民养殖增收。乌兰县作为发展柴达木福牛产业主产区,通过向全县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及养殖专业合作社宣传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柴达木福牛、牦牛和犏牛血清T3、T4及GH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血清T3、T4及GH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柴达木福牛血清T3含量显著低于犏牛(P0.05)、T4含量极显著低于牦牛(P0.01)、GH含量显著低于牦牛(P0.05),而与犏牛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柴达木福牛血清3种激素无性别间差异;经皮尔逊相关分析,血清中T3、T4及GH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青海高寒地区6个品种公牛,共83头份细管冻精解冻后活力进行检测,并在室温(20~25℃)环境条件下保存,以精子活力变化程度评价精子的存活时间和存活力指数。结果表明:0h(解冻时镜检)、4h、8h、12h和14h的活力分别为39.0±3.8、35.7±4.9、30.3±5.5、22.5±5.5和14.6±4.9,活力下降幅度按照时间段分别为3.3、5.4、7.8、7.9个百分点,越往后期,幅度越大。按照品种统计分析:解冻后0h,安格斯牛、褐牛、牦牛、西门塔尔牛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荷斯坦牛和柴达木黄牛(P0.05),4h时安格斯牛显著低于其他6个品种(P0.05);8h时柴达木黄牛显著高于其他6个品种(P0.05);12h时牦牛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14h时牦牛、柴达木黄牛显著高于其他6个品种。应用精子存活力指数综合评价,柴达木黄牛、牦牛、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褐牛、安格斯牛分别为466.2、441.0、423.0、414.7、414.0、337.0。精液解冻后活力及保存过程中的活力变化之所以出现品种间的显著差异,遗传影响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牦牛生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满足人们对无污染的牦牛奶、肉等绿色食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本研究利用娟姗牛、安格斯牛和野牦牛的冻精杂交改良甘南牦牛,筛选最佳杂交组合。结果发现,与当地牦牛相比,娟姗牛、安格斯牛和野牦牛与本地牦牛杂交的F1代公母犊牛的初生重、3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本地牦牛犊(P<0.05),其中娟姗牛、安格斯、野牦牛的杂交F1代的公犊牛初生重分别提高了30.12%、18.21%和13.21%;3月龄体重分别提高了7.89%、3.70%和1.94%;6月龄体重分别达到了81.26±1.23kg、79.26±1.04kg和78.42±1.13kg,而母犊牛6月龄体重分别为77.78±2.26kg、78.07±1.97kg和75.85±1.32kg。因此,利用娟姗牛、安格斯牛与牦牛种间杂交育种可显著改善犏牛生产性能,这将为提高甘南牦牛生产性能、生产优质牛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择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和安格斯牛4个引进品种的20头种公牛作为供试牛,测定不同品种种公牛的精液品质、精液及基础日粮中微量元素Fe、Cu、Zn、Se的含量.结果表明:精液中Cu含量夏洛莱牛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P<0.01);Fe含量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均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5);Zn含量利木赞牛和夏洛莱牛分别与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Se含量供试肉牛品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伶0.05);射精量安格斯牛极显著高于利木赞牛(P<0.01),西门塔尔牛与利木赞牛、安格斯牛和夏洛莱牛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原精密度夏洛莱牛与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原精活力西门塔尔牛与利木赞牛之间差异显著(P<0.05);细管印刷量安格斯牛极显著高于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分别与利木赞牛和夏洛莱牛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冻后活力西门塔尔牛显著高于利木赞牛和安格斯牛(P<0.05);冻精数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分别极显著高于夏洛莱牛和利木赞牛(P<0.01).因此,精液中铜含量与原精密度呈正相关,铁含量与射精量、原精密度、细管印刷量及冻精数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精液中锌含量与射精量、原精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牦牛是青藏高原特色畜种,牦牛远缘杂交是传统的牦牛杂交利用生产技术。牦牛与黄牛杂交生产的犏牛,生产性能明显高于亲本。20世纪70—80年代,引进国外肉牛、奶牛冷冻精液开展牦牛人工授精配种,由于难产、母牛营养等技术问题进展很慢。陆仲等人利用荷斯坦牛或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与黄牛杂交,生产的一代杂交公牛再与牦牛本交生产犏牛,解决了牦牛与奶牛、肉牛杂交难产等技术问题。由于犏牛雄性不育,犏牛与牦牛或黄牛回交产生的尕  相似文献   

8.
中西结合治疗犏牛胎衣不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衣不下是指母牛在产犊后12h内,胎衣不能自行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又称胎衣停滞。犏牛为荷斯坦或西门塔尔良种牛与母牦牛杂交所产F1(犏牛)后代,各种生产指标均显著高于牦牛,故在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发展。犏牛所产胎儿个体大,加之受自身生理因素限制和护理不当、营养不良等原因,犏牛在产犊后胎衣不下较多。  相似文献   

9.
安格斯牛与牦牛杂交所产F1犏牛显示出较高的杂交优势,不仅耐高寒、耐粗饲,而且弥补了牦牛生长慢的缺点.为了解安犏牛的线粒体结构特性,从二代测序数据中组装了安犏牛[Angus cattle(Bos taurus;♂)×Gannan yak(Bos grunniens;♀)]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果表明:安犏牛基因组大小为 ...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中甸牦牛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采用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试验,测定杂交后代犏牛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并与中甸牦牛和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犏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授精后中甸母牦牛的产犊率为59.26%,杂交后代的成活率为75.00%;母牦牛妊娠平均天数为271d,生产的犏牛6月龄平均体高89.3cm,体斜长92.5cm,胸围115.0cm,管围13.4cm,体重112.4kg;与中甸牦牛和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犏牛相比,除成活率下降外,西门塔尔牛与中甸牦牛杂交后代的其他繁殖指标及生产性能指标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旨在研究脂代谢物浓度对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肾脏脂肪沉积的影响。选择18月龄左右、初始体重为(490±15.8)kg的健康安格斯公牛和西门塔尔公牛各5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至出栏后屠宰,通过测定屠宰性能、内脏脂肪沉积量和相关脂代谢物浓度,鉴定肾脏脂肪细胞形态学,分析脂代谢与肾脏脂肪沉积的关系。结果显示:安格斯牛背膘厚度大于西门塔尔牛(P<0.01),胴体肉骨比、眼肌面积和肾脏脂沉积量均大于西门塔尔牛(P<0.05);安格斯牛肾脏脂肪细胞面积大于西门塔尔牛(P<0.05);安格斯牛血清中甘油三酯(TG)浓度和瘦素(LEP)浓度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安格斯牛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浓度高于西门塔尔牛(P<0.01),脂蛋白脂酶(LPL)浓度极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肾脏脂肪中脂肪酸合成酶(FAS)浓度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脂蛋白脂酶(LPL)浓度低于西门塔尔牛(P<0.01)。本实验认为,肝脏和肾脏脂肪的FAS和LPL调控血清中TG和LEP对两品种牛肾脏脂肪沉积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2.
三个品种肉牛的部分肉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机选择体重相近的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各30头和中国西门塔尔牛28头,均为3岁的阉牛。依中国牛肉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对三个品种牛的大理石花纹、肉色和脂肪颜色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如下: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大理石花纹平均得分分别为1.967、2.650、2.446;肉色平均得分分别为4.443、4.083、4.161;脂肪颜色平均得分分别为1.137、1.167、1.232。试验表明,中国西门塔尔牛和海福特牛的大理石花纹显著优于安格斯牛(P〈0.05),而中国西门塔尔牛与海福特牛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个品种牛的肉色和脂肪颜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犏牛高效生产新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9,(5):1007-1013
犏牛是牦牛与奶(肉)牛杂交的后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是牦牛育种改良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雄性犏牛不育,杂种优势无法稳定遗传。因此,利用现代繁殖育种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本研究利用牦牛屠宰场的卵巢收集卵母细胞,与奶(肉)牛的冻精进行体外受精,将获得的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犏牛体内,建立生产犏牛新模式。结果表明,用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和娟姗牛的冻精与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牦牛种内体外受精(P0.05)。胚胎发育动力学结果表明,犏牛胚胎的体外发育速率显著高于牦牛胚胎(P0.05);雄性犏牛胚胎的发育显著快于雌性胚胎。用孕酮阴道栓、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CG)和氯前列腺烯醇(PG)组合的同期发情处理方案,诱导犏牛发情效果较好,发情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PG组(P0.05)。获得了全球首批试管犏牛(7头),实现了犏牛生犏牛新模式。获得的试管犏牛体型丰满、生长迅速、1周岁的体质量达160 kg,是同龄牦牛的2倍。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犏牛体外生产技术体系,充分利用了母犏牛的繁殖性能,为挖掘优秀母犏牛的繁殖潜能和加速扩繁犏牛奠定了基础,对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牧民增收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50头柴达木福牛犊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与同龄牦牛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柴达木福牛犊牛初生,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比同龄牦牛犊增加了32.16 kg、60.28 kg和106.15 kg(P0.01)。柴达木福牛犊牛初生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牦牛犊提高了22.12 cm、19.91 cm和21.2 cm;柴达木福牛犊牛3月龄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牦牛犊提高了25.22 cm、23.91 cm和25.98 cm;柴达木福牛犊牛6月龄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牦牛犊提高了29.3 cm、26.85 cm和27.02 cm(P0.01)。  相似文献   

15.
采用西门塔尔牛冻精和安格斯牛冻精,进行母犏牛人工授精配种。母犏牛平均发情周期22d,发情持续期20~36h。平均怀孕期274.9±28.31d。人工授精受胎率76.26%,繁殖成活率63.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青海牦牛、犏牛、黄牛的体尺数据,提出牦牛改良选育的建议。[方法]本研究在青海省海西州共测定了326头牛的体尺数据,按照品种和年龄分类,分别统计了各组体尺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再与已报道的相关文献中相同年龄牦牛测定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自2012年以来,青海高原牦牛(2岁公)在体高、胸围和体重方面均有所增加;2柴达木福牛(3月龄)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方面均优于高原牦牛;3柴达木黄牛(2岁母和成年母)虽然在体高和胸围方面与高原牦牛相近,但在体重方面显著优于高原牦牛;4犏牛(1岁母)在体高和胸围方面均优于高原牦牛(体重未参与比较)。[结论]杂交改良能够显著提高生长发育和体重,但一定要控制规范性杂交方式和力度以保证不丢失品种固有的特点。建议在今后高原牦牛的遗传改良中将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加快品种选育的步伐,提高牦牛、犏牛的生产效益,促进中国牦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及排酸对育肥牛肉嫩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品种对牛肉嫩度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排酸时间中肉嫩度的变化,试验在内蒙古肉牛主产区选择了16月龄的红白花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安格斯牛、黄白花西门塔尔牛等品种高代杂种牛以及草原红牛和蒙古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育肥180 d后屠宰并测定肉的嫩度。结果表明:安格斯牛肉嫩度较其他品种肉牛好,蒙古牛肉嫩度较其他品种肉牛差;但经过一定的排酸期后,嫩度均可达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对脂肪代谢的影响,进而提高牛肉品质,试验选择红安格斯牛[纯种红安格斯(♂)与蒙古牛(♀)杂交后代]、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红牛和夏洛莱牛[纯种夏洛莱(♂)与蒙古牛(♀)杂交后代]等4种杂交肉牛各6头,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180 d后进行屠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背最长肌LPL基因mRNA表达量,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背最长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草原红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肉牛(P0. 05),肌内脂肪含量高低顺序为草原红牛夏洛莱牛中国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组间均差异显著(P0. 05);LPL基因mRNA表达量草原红牛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肉牛(P0. 05),LPL基因mRNA表达量顺序为草原红牛夏洛莱牛中国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组间均差异显著(P0. 05)。说明LPL基因对脂肪合成代谢有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牦牛、犏牛及黄牛肉脂肪酸和风味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青海省果洛州同一放牧群体的1.5岁牦牛(♂)和犏牛(♂)各3头,与青海省湟中县1.5岁的3头黄牛(♂)做比较研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牦牛、犏牛和黄牛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肉中的肌苷、肌苷酸和硫胺素进行测定,采用高氯酸滴定法测定其肉中谷氨酸钠的含量。结果表明:①牦牛、犏牛和黄牛肉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犏牛肉中含量最高,明显高于牦牛和黄牛肉(P〉0.05)。②牦牛肉肌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三种牛肉中肌苷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犏牛肉硫胺素的含量最高,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犏牛与黄牛肉谷氨酸钠的含量明显高于同龄牦牛(P〉0.05)。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7,(4):752-756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犏牛、牦牛睾丸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用甲基化定量试剂盒(荧光法,Epigentek公司)检测其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水平,分析犏牛与牦牛在这2个表达量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犏牛、牦牛睾丸组织中Dnmt3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53±0.015)和(0.651±0.016),犏牛的显著高于牦牛(P<0.05);犏牛、牦牛睾丸组织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950±0.013)%和(0.808±0.016)%,犏牛的显著高于牦牛(P<0.05)。可见,犏牛睾丸组织中Dnmt3a蛋白表达水平与其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均显著高于牦牛,这可能是犏牛雄性不育的DNA甲基化机制之一,也将为犏牛雄性不育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