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正常供水、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4种水分处理对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 cv.Tongde)和中苜一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Zhongmu No.1’)做抗旱栽培研究,对其栽培后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状况及水分利用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牧草均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在重度干旱处理下,两种牧草的出苗率、水分利用率均较高。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在重度干旱下生长状况较好,同德小花碱茅在中度干旱条件下生长状况较好。中苜一号紫花苜蓿较同德小花碱茅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2.
不同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及草地早熟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良盐碱化土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合理选用土壤改良剂和改良方法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兰州新区的盐碱土为盆栽土进行盆栽种植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试验,设有底层衬膜施加不同土壤改良剂的10个处理、底层衬膜不施加土壤改良剂和不衬膜施加1号改良剂。通过测定施加改良剂前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及施加土壤改良剂后土壤p H、全盐量及草地早熟禾的生长指标,对不同的土壤改良剂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选择出最有效的土壤改良剂和改良方法。结果表明,施加土壤改良剂后土壤的p H和全盐量低于施加前,草地早熟禾的高度、密度和盖度优于没有添加改良剂的处理。所选10种盐碱改良剂中,嗜盐碱微生物菌肥改良剂效果最好,改良后土壤p H和全盐量分别为7.37和0.28%,比改良前分别降低了1.09和0.32%,草地早熟禾的高度、密度、盖度及叶绿素含量分别为9.68 cm、2.09株·cm~(-2)、99%、3.13 mg·g~(-1),改良效果优于无机改良剂和有机肥。土壤底层衬膜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优于底层不衬膜处理,衬膜处理下土壤p H、全盐量、草地早熟禾生长密度、高度与不衬膜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播种深度对亮苜二号紫花苜蓿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通过影响亮苜二号的出苗率、存活率和越冬率来影响其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而土壤盐浓度则通过影响种子渗透和根系吸收能力影响其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紫花苜蓿越冬率、地上生物量、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和茎叶比均随土壤盐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播种深度增加,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根系体积和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大,茎叶比先降低后升高。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紫花苜蓿适宜播种深度不同,土壤盐浓度小于0.5%,播种深度为2cm的紫花苜蓿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越冬率和地上生物量最大,而茎叶比最低;土壤盐浓度大于0.7%,播种深度为2.5cm的紫花苜蓿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越冬率和地上生物量最大,而茎叶比最低;当土壤盐浓度为0.9%时,各种播种深度下紫花苜蓿越冬率均小于50%,产量均小于3500kg/hm2,已经不适合建植高产紫花苜蓿栽培草地。  相似文献   

4.
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尕海镇盐碱地上对同德小花碱茅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同德小花碱茅种植第2年起能完成整个生育期,生育天数125d;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牧草的越冬率、高度、盖度也在逐年增加,种植第3年越冬率、高度、盖度分别可达96.0%、74.5cm和96.0%;该草种生产性能良好,地上、地下植物量和种子产量均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而逐年上升,种植第2年和第3年的地上植物量分别为978.4 kg/hm~2、3174.5 kg/hm~2,地下植物量分别为645.0kg/hm~2、1787.8 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325.9 kg/hm~2、466.5kg/hm~2;同德小花碱茅表现出了较强的耐旱、耐寒、耐盐碱性和返青早的特点,是适合柴达木盆地盐碱地改良与重建的优良草种,该地区同德小花碱茅人工草地种植的最佳农艺措施是:翻耕—冬灌—条播(播种机)—耙耱—镇压—冬灌。  相似文献   

5.
NaCl胁迫对同德小花碱茅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不同质量分数NaCl胁迫(0、0.2%、0.4%、0.6%、0.8%、1.0%、1.2%、1.4%)处理下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 cv.Tongde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定量分析其抗盐特性。结果表明,NaCl处理后,同德小花碱茅叶片中的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且对照与低程度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与高程度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同德小花碱茅是一种耐盐性较强的牧草,适宜盐碱地改良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云南迪庆高寒地区种植的多年生牧草品种,本研究开展了12个多年生牧草品种引种适应性的比较,并采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种牧草生产性能的高低顺序为紫花苜蓿牧歌401+Z(Medicago sativa cv.Amerigraze401+Z)菊苣将军(Cichorium intybus cv.Commander)鸭茅安巴(Dactylis glomerata cv.Anmba)多年生黑麦草雅晴(Lolium perenne cv.Yatsyn)白三叶铺地(Trifolium repens cv.Prop)红三叶(T.pratense)白三叶海法(T.repens cv.Haifa)紫花苜蓿游客(Medicago sativacv.Eureka)紫花苜蓿WL-525(Medicago sativacv.WL-525)扁穗雀麦草地麦特(Bromus catharticus cv.Grasslands Matua)紫花苜蓿猎人河(M.sativacv.Hunterriver)老芒麦同德(Elymus sibiricus cv.Tongde)。其中,牧歌401+Z紫花苜蓿、将军菊苣、安巴鸭茅、雅晴多年生黑麦草、铺地白三叶、普通红三叶、海法白三叶在当地适应性较好,生产性能相对较高,可作为当地建植栽培草地及改良天然草地的优选品种。研究结果对解决当地饲草匮乏、促进当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土壤中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分析了速效钾和碱解氮在原生质土壤与人工种植地土壤在耕层的垂直分布以及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中含量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时间越长,对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影响越大,紫花苜蓿地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在耕层呈垂直下降趋势,相同种植年限根际土与非根际土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差异明显,原生质土与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地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差异明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均呈现升-降-升趋势。速效钾含量整体表现为:2年生5年生4年生3年生1年生原生质土,碱解氮含量整体表现2年生5年生3年生1年生4年生原生质土。不同生长年限土壤中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变化幅度较大,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生长年限土壤养分均呈降低趋势,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并且各生长年限土壤养分以0~20cm土层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脱硫石膏改良重度苏打盐碱土的施用量及改良效果,试验采用盆栽方法共设计了5个脱硫石膏施用水平(0,1 000,2 000,3 000,4 000 kg/666.7 m2),测定了苜蓿在不同脱硫石膏施用水平条件下的株高、分孽数、株重、含水量和土壤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施脱硫石膏(对照)相比,土壤p H值降低了15.6%~17.5%,全盐量(EC值)提高了0.5~1.65 Ms/cm;紫花苜蓿出苗率提高了7%~29%,干生物量提高了11.17%~50.2%,株高增加了0.75~8.34 cm,分蘖数增加了4%~75%,含水量略有增加(P0.05)。根据吉林省西部的土壤气候条件,结合土壤p H值、全盐量的变化与紫花苜蓿出苗率、生物量、株高等数值指标,建议改良白城市重度苏打盐碱土苜蓿地脱硫石膏的施用量为每亩(1亩≈667 m2)1 000 kg。  相似文献   

9.
转BADH基因山苜3号(SLM07)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ADH基因成功导人中苜1号紫花苜蓿基因组中,以生长习性、花色、生物量、抗逆性等性状特征为选育目标,选育出了符合既定目标的耐盐苜蓿,定名为山苜3号(SLM07)(Medicago sativa L.cv.Shanmu No.3).通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在不同含盐量地区其产草量明显高于中苜1号,生产试验的干草增产率为16.22%~21.52%,为我国耐盐牧草生产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晰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对混合盐和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方法】选用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盐和碱胁迫为变量,通过测定根苗比,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分析中苜一号紫花苜蓿抗盐和碱能力。【结果】1)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相对含水量无明显变化;根苗比、MDA含量、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相比CK分别提高了20.00%、20.21%、28.76%、2.35%、29.31%和30.00%;叶绿素a/b和过氧化物酶(POD)整体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和叶绿素b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特点。2)随着碱浓度的增加,中苜一号MDA含量、Pro、SOD、POD和APX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较CK分别提高了31.70%、48.29%、10.00%、27.30%和75.20%;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b和CAT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根苗比、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盐胁迫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428,碱胁迫的...  相似文献   

11.
<正>1紫花苜蓿紫花苜蓿为豆科多年生牧草,是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牧草品种之一,被誉为"牧草之王"。我国西北、华北及其他一些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紫花苜蓿喜欢温暖、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抗旱、耐寒性较强,耐盐碱,改良土壤效果明显,最适宜在年降水量500~800mm的地区生长。紫花苜蓿种子较小,苗期生长缓慢,播种前要精细整地,要求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土碎、无杂草。播种前每亩(1亩=667m2)施有机肥2500kg,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对黄花苜蓿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了选择适宜松嫩地区轻度盐碱化草地种植的牧草,解决饲草蛋白质含量低的问题,发展耐盐碱的优质豆科牧草是关键。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是植物生活史最关键的阶段,决定着植株的后续生长。本实验研究了盐对黄花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与紫花苜蓿CW400和紫花苜蓿公农2号对比,在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mmol/L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研究了3种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Gi),胚根、胚轴生长状况及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3种苜蓿的发芽率、发芽指数(Gi)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盐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与紫花苜蓿CW400及公农2号相比,黄花苜蓿在发芽百分数和发芽指数上显著降低,但是胚根生长不受盐浓度的影响,各处理与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复萌实验结果显示3种苜蓿种子在盐溶液中能够保持活力。紫花苜蓿CW400,黄花苜蓿均在60mmol/LNaCl中达到最大总发芽率100%,但只有黄花苜蓿在所有盐浓度下总发芽率全部达到90%以上,各盐处理间复萌率无显著差异,复萌率最高。脯氨酸作为渗透调节剂在幼苗中能够迅速积累,黄花苜蓿、紫花苜蓿CW400和紫花苜蓿公农2号在100mmol/LNaCl中的脯氨酸量分别是对照的3.1,2.3和1.4倍。黄花苜蓿耐盐性较紫花苜蓿CW400和紫花苜蓿公农2号强,更适合在松嫩草地上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对紫花苜蓿组培苗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龙牧806组培苗为材料,采用园土、草炭土、珍珠岩和蛭石为基质,按照体积比配成9组混合基质(T1-T9),测定不同栽培基质理化性质和氮磷钾含量,综合分析不同栽培基质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9组混合基质在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电导率和pH方面,T2为最符合理想栽培基质的要求,全氮和全钾含量最高,全磷含量仅略低于最高组T3;不同栽培基质对紫花苜蓿组培苗的存活率、地上和地下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T2的组培苗存活率最高,为71.93%,4种基质中园土、草炭土、蛭石对存活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组培苗地上和地下生长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园土(P<0.01)。【结论】隶属函数法对紫花苜蓿组培苗9项指标的综合评价,T2即V园土∶V草炭土∶V珍珠岩∶V蛭石=1∶2∶2∶2配制最适合紫花苜蓿生长。研究可为紫花苜蓿组培苗繁育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轻度盐碱地苜蓿的种植方法和田间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西部盐碱化土地面积96.65万公顷,其中轻度盐碱地面积26.70万公顷,占27.62%,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南部及大庆地区,合理利用这块土地资源,对提高盐碱土地的产出率具有重大意义。生物治理是盐碱草地治理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主要是筛选种植适合本区气候特点、耐盐碱能力强的牧草和植物品种,改良盐碱土壤,以达到改良和利用盐碱草地的目的。黑龙江省经多年治理盐碱化草地实践表明,适宜黑龙江省盐碱化草地种植的牧草有10多种,因盐碱化程度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品种[1]。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蛋白质含量高,是高产优质的栽培牧草,同时具有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的作用。紫花苜蓿是中等耐盐碱牧草,在轻度和中度盐碱草地上种植后,可以抑制盐渍化,起到改良草地土壤的作用,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探索苜蓿在轻度盐碱地种植的关键技术、提高轻度盐碱地苜蓿产量,对促进苜蓿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设置品种、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3个因素,探讨不同立地条件对紫花苜蓿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类型为灌淤土、质地为壤土的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其株高、分枝数和鲜干比显著大于土壤类型为灰钙土、质地为粉(砂)壤土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且在两种不同立地条件区,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3年平均干草产量显示,中苜1号在两地的产量差异最大,达53.18%;维多利亚居第二,为41.6%;WL343HQ差异最小,为22.99%;其他5个品种的差异在32.94%~36.25%之间。此外,在两种立地条件下种植的紫花苜蓿品质亦存在显著差异,吴忠地区种植的苜蓿粗蛋白质和相对饲喂价值(RFV)均显著高于银川地区。说明在同一生态区,土壤类型和质地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属豆科多年生牧草,是世界上栽培利用最广的牧草之一。其适应性强,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被誉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起源于伊朗,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温带、亚热带气候区,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等广大地区已有大面积种植。近年来,四川广元等地区引进紫花苜蓿种植推广取得较大成功,南方地区种植面积大幅增长。1品种选择紫花苜蓿适应性较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耐旱但不耐潮湿,在土壤pH值6.5 ̄8.0范围内均能良好生长。南方地区气温、降水量偏高,土壤pH值偏低,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苜蓿品种。广元市进行的紫花…  相似文献   

17.
1因地选种 牧草的正常生长与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相适应的牧草品种。如碱性土壤宜选择种植耐碱性的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串叶松香草等;酸性土壤宜选择种植耐酸的自三叶;贫瘠的土壤宜选择种植耐贫瘠的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等;土壤湿度大的地区,宜选择种植白三叶、红三叶等。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栽培、管理、利用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也叫紫苜蓿、苜蓿或苜蓿草,原产小亚西亚、伊朗、外高加索一带,至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的牧草,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种植国家最多的优质牧草。其产量高、质量好、营养全面丰富,是任何牧草都无法比拟的,所以被誉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目前全国各地都有栽培,尤以北方种植较为广泛。1紫花苜蓿的生长特点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根颈和侧根发达,主根上着生有大量的根瘤,能够固氮。苜蓿高70~80cm,茎叶丰富,有较强的分枝能力,可形成较大的株丛。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燥的气候条件,最适生长温…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寿命很长,一般为20~30年,根系发达,入土深,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也是山区退耕还草的重要栽培牧草之一。适宜温暖,半干燥气候,抗寒抗旱能力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除太粘重的土壤或瘠薄的沙土以及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外,都能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是沙质粘性黑土、壤土和富含石灰质土壤。紫花苜蓿属于长日照植物,是各种家畜的上等饲草,不论青饲或是调制干草、青贮,适口性均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材料(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土壤结皮)和不同沟垄比(60∶30,60∶45和60∶60cm)对紫花苜蓿土壤贮水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贮水量的排列次序为普通膜垄生物可降解膜垄土垄平作,在同一覆盖材料下,土壤贮水量、株高和分枝数随垄宽增加而增加,茎叶比随垄宽增加而减小。就同一覆盖材料平均值而言,与平作相比,土垄、生物可降解膜垄和普通膜垄的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16.7,29.2和34.9mm;株高分别提高28%,52%和56%;分枝数分别提高7%,20%和25%;茎叶比分别降低4%,11%和8%。在半干旱地区利用垄沟集雨种植紫花苜蓿,土垄、生物可降解膜垄和普通膜垄可以增加土壤贮水量,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紫花苜蓿越冬率,促进紫花苜蓿生长,综合分析,生物可降解地膜可以作为半干旱区种植紫花苜蓿的最佳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