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祁成年 《中国种业》2002,(10):48-48
目前,全国甘蓝型优质油菜的种植面积在逐年上升,特别是长江流域优质杂交油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产量提高较快,需种量也随之增加,为了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根据我们3年的制种经验,现将优质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推广油菜高产创建示范是重点农技推广项目之一,也是未来油菜生产发展的必然方向,为实施油菜高产创建示范,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探索适宜镇远县油菜栽培密度,2009--2010年度在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了不同移栽规格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油菜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1.33万hm2以上。为了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通过不断地试验和总结油菜高产技术,采取扩大面积、推广良种、壮苗移栽、配方施肥、病虫综防等综合生产技术,产量逐年增加,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究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无论对保障油料供给、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还是促农增收都十分重要。育苗期管理壮苗是好收成的保障,壮苗由于叶绿素含量高,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这样植株内水的含量低而糖的含量高,能为油菜的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云根  余虹 《科学种养》2010,(12):16-17
<正>我县油菜直播种植面积大,但产量低、病虫害多、效益低。近年来,我们通过推广油菜育苗移栽技术,趋利避害,培育壮苗,亩产比采用油菜直播技术增产15%~20%,亩收入增加百元以上。现将油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试论贵州油菜施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贵州油菜施肥问题肖吉中(贵州农学院)发展油菜生产有两种途径,一是扩大面积增加总产;一是在一定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产水平,从而增加总产。根据贵州省情,只能走后条途径,即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油菜生产。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良种和...  相似文献   

6.
地膜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是把油菜的栽培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有机结合提出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是提高旱地油菜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其优点是增温、节水、保墒、灭草、早熟高产、降低冻害和旱害的发生 ,为后茬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生长时间和良好的水热资源 ,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的总收益。为中国北方旱区大面积提高油菜产量、实现稳产高产提供了科学途径。此项技术投资少 ,操作简便 ,容易管理 ,适宜范围广 ,正在渭北旱塬大面积应用。其内容包括侧位沟播技术 ;穴播栽培技术 ;高原膜内种植技术 ;精量播种技术及地膜油菜…  相似文献   

7.
稻茬油菜免耕栽培的增产效果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油菜免耕栽培,是指在水稻收获后不翻耕整田,直接开沟作厢,播栽油菜的一种栽培方法。因地制宜推广这项技术,能收到省工、省费、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油菜是四川主要油料作物面积、总产均占油料作物的80%以上。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在1200万亩左右,是四川种植业中的一大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油菜籽产量,对改善人民食物营养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我省油菜前作近70%是水稻,加上油菜生育期间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秋绵雨较多。据气象资料,80年代以来,10月份连续7天以上的绵雨时段,在主产油菜的  相似文献   

8.
毛晓峰  石建尧 《种子》1998,(4):59-59,67
我国是油菜的发源地之一,又是油菜生产大国,菜籽抽是居民的主要食用油之一。我国的抽菜生产分布很广,几乎东西南北中都有种植,其中集中产区在长江中下游的贵州、四川、湖北、安证、江西、江苏等省份,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80%以上,自70年代以来,杂交优质油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油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有了较大提高,纵观浙江省油菜生产现状可以概括以下几个特征1生产概况1.It种面积与分布我国油菜生产面积约为667万公顷,占世界油菜面积的1/3,比1985年增加30%左右,产量提高34%,国家计划到2000年将油菜面积发展到733万公顷,油…  相似文献   

9.
油菜高产栽培理论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其对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已从肥料,栽培技术,品种以及综合措施等多方面的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研究出的高产栽培模式对于指导油菜大面积生产实践的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达到油菜高产,还需要对油菜的生理机制以及综合调控措施加以研究,培育高产优质品种,进行品种矮化与紧凑化是提高油菜产量的基础,良种良法一起配套推广应用,才能不断提高油菜生产力以及促进油菜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近20年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单产、总产的变化和成因,种植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剖析了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油菜发展的科技对策.结果表明,四川油菜产量呈整体增长趋势,种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对产量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56.4%和43.6%,种植面积扩大主要由效益拉动"缩麦增油"变化引起,单产变化与优质多抗高...  相似文献   

11.
多效唑处理对直播油菜机械收获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阳光2009与沣油520为材料,于封行期及蕾薹初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测定倒伏、角果抗裂性及产量相关指标,研究多效唑对油菜产量和机械收获相关性状的影响,为高产及机械收获条件下油菜的多效唑调控提供技术支撑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多效唑处理均显著提高2个油菜品种的抗倒性、抗裂角性及产量,蕾薹初期喷施300 mg L–1多效唑后油菜抗倒与抗裂角指数增量大,封行期喷施150 mg L–1多效唑则后产量的增量大。多效唑处理降低每角果粒数,但增加油菜品种的单株角果数及千粒重,故而增加产量;且可通过增加油菜根颈粗、鲜重根冠比及抗折力降低株高和倒伏指数,提高油菜抗根倒与抗茎倒能力;通过增加角果含水量、延缓角果成熟度、增加角果皮干重提高油菜角果抗裂性。本研究认为封行期喷施150 mg L–1的多效唑是最佳喷施时期与喷施浓度,既可显著增强易倒伏而减产油菜田块的抗倒与抗裂角能力,最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又可满足油菜机械化生产模式所需的高产、抗倒及抗裂角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油菜制种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杂交油菜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油菜单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绵阳市农科所选育成功的两系杂交油菜绵油11、绵油12,在四川省油菜区试和南方冬油菜长江上游区试中均名列前茅,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为满足市场需要,我们在扩大制种面积的同时,认真总结制种经验,改进制种技术,在确保种子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002年夏收制种面积388hm2,平均667m2产量77.6kg,其中高产示范田20hm2,单产高达100kg以上,创造了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新纪录。1制种区选择油菜属异花…  相似文献   

13.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贵州省开始引进杂交油菜种植,取得成功,推广迅速,现全省已达150万亩左右。杂交油菜亩产均达125~150公斤左右,高者可达175~200公斤以上。1985年全省油菜籽产量平均亩产58公斤,到1990年夏收全省平均产量达76公斤,其中以杂交油菜为主的156.85万亩油菜高产栽培示范面积,总产达1.7亿公斤,占全省4.3亿公斤总产的40%。而且,种植杂交油菜,采用以育苗移栽为主体的一套技术,促进了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为实现“稳定面积,  相似文献   

14.
何采平  林树春 《种子》1997,(3):46-49
1994年—1996年度贵州省油菜区试的结果,反映了我省杂交油菜育种近年来在早热高产上有较大进展,尤以位居第一的黔杂185最为突出,还兼具适应性广、稳产性强的特点。分析表明:早熟油菜一旦高产,其稳定性也较强。还分析了不同品质产量构成三因素(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与产量构成的主次特点,特别对三因素的变异与产量变异的关系作了分类,不同类型的变异关系特点是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栽培管理措施的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多效唑对油菜机械收获关键性状的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高效是油菜生产目标口油菜机械收获技术可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油菜生产效益,但在油菜机械收获技术推广中常碰到因倒伏导致减产及机械收获操作困难等问题。甘蓝型油菜植株高大、成熟期角果易开裂,高产要求下,更易发生倒伏而不利于进行机械作业,同时也会造成收获损失率偏高,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施用可显著提高油菜抗倒性、改善角果发育及产量形成,进而提高油菜生产效益。从当前油菜生产实际出发,综述了施用多效唑对油菜产量、抗倒性及抗裂角性等机械收获关键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以期为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过程中多效唑的正确合理使用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德文 《中国种业》2013,(10):61-62
油菜是山丹马场的主要农作物,是山丹马场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为进一步提高油菜作物产量,促进场区经济发展,增加职工收入,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探索出白菜型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场区油菜生产提供科学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7.
选育优质 (低芥酸 ,低硫甙 )杂交种是当前油菜育种研究的重点。为了解决优质油菜的产量和抗逆性问题 ,我所“九五”期间采用“优质 杂优”提高油菜产量为育种目标 ,利用雄性不育三系进行优质、高产、抗病、耐病油菜新杂交种的选育。于 1999年育成优质、高产、抗病、耐病性强的  相似文献   

18.
共生期与播种量对水稻套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菜套播模式是利用双季稻区冬闲田的有效手段,共生期与播量是影响套播油菜产量的关键因素。为探讨其对套播油菜产量的影响规律,设计共生期及播量裂区试验,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1)各处理条件下油菜密度随生育期推迟而下降,油菜套播有利于提高出苗期密度,但其他生育期的密度降幅随共生期延长而增加;(2)共生期与播量显著影响着油菜各生育期密度,且对三叶期密度存在极显著正互作效应,两试点成熟期密度在共生10 d、播量为9.0 kg hm–2的处理达最高值。(3)共生期及播量均影响着油菜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延长共生时间可增加叶面积指数,但易线苗,油菜叶面积指数等指标随播量增加而增加,导致其产量构成因素、单株产量及小区产量改变;(4)与CK比,套播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且以共生10 d、播量9.0 kg 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油菜高产群体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油菜高产群体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按照常规田间试验方法种植了15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每个品种(系)设15万、30万、45万、60万和75万株/hm2等5个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群体高产的最佳密度在30万~60万株/hm2。采用灰色关联梯度分析方法就油菜14个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分析,其重要性表现为: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分枝角果数>株高>每角粒数>分枝子拉千拉重>单角果子粒重>一次分枝高度>单位面积花序数>分枝单株产量>密度>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子拉千粒重>主花序单株产量。对高产群体中的角果数、每角拉数及千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每角拉数分别与分枝子粒千粒重和主花序子拉千粒重极显著负相关,但与主花序单株产量和分枝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分枝子粒千粒重和主花序子拉千拉重均与主花序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分枝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因此,油菜群体获得高产主要依靠较多的分枝数和角果数,同时兼靠单角果子粒重。研究结果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可减少油菜高产...  相似文献   

20.
油菜是我市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7万hm^2,在品种上存在着产量不稳、品质欠优的状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双低油菜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筛选适合我市生态条件下种植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加快优质油菜新品种的推广步伐,我市分别引进了7个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系),通过试验分析比较其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