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保证适时移栽、彻底解决用工矛盾及有效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开展了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械化插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个试验示范点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生育期、抗逆性、产量等差异不明显,但成本差异较大,分别较人工插秧节省成本1 590、1 773元/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稻机械插秧与人工插秧对比试验,分析两种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产值以及生产成本的影响,为今后全面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机械插秧与人工栽插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基本一致;机械插秧能适当增加水稻株高、穗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节约秧苗用量;目前机械插秧与人工栽插相比,亩水稻田可节约230~250元栽插费用,结合产量计算,可节本增效294.17~323.17元。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插秧规格为30cmx3em产量为6788.86kg/hm2;插秧规格为30cmx17cm产量为8413.36kg,hm2;插秧规格为30cmx20cm产量为7036.24kg/hm2,由此可见30cmx17cm插秧规格产量最高。按当前水稻价格2.70元/kg计算,插秧规格为30cmx17cm的收入为22716.072元/hm2,投入为12366元/hm2,纯效益为10350.072元/hm2,建议肇东市水稻插秧规格为30cmx17cm,以后可以大面积推广此模式。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械插秧增产效果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机械插秧增产效果的量化分析方法,是通过对比试验,利用因素分析法,分析机械插秧穴数、穗数、粒数、千粒重的差异,对水稻产量产生的影响,从而找出增产因素,测出增产效果。介绍了水稻机械插秧增产效果量化分析的试验及方法,并以实例进行分析,阐述了水稻机械插秧的增产机理,为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7年,上海农场在条播机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机穴播机械。本试验通过对穴播苗情进行跟踪调查,将机穴播水稻分别与条机播水稻、机插秧水稻进行对比,探索穴播的产量结构及优势情况。结果表明,机穴播产量与机条播产量基本相当,较机插秧略低,但穴播的成本较机插秧低2 160元/hm~2左右,结合产量效益,最终效益增加1 804.5元/hm~2。机穴播还有通风透光性好、利于杂草稻的去除等优点,可以初步模拟机器插秧,试验结果可为机穴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新型轻简、增产增效的水稻种植模式,以"上农粳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旱直播、水直播、机插秧、人工插秧4种种植方式对其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上农粳2号"采用机插秧方式,产量和纯收益均为最高,每667m~2产量为652.28kg、纯收益为1115.8元。  相似文献   

7.
钦州市单季杂交水稻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机械精量穴直播、毯苗机插、手工插秧(对照)3种不同种植方式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精量穴直播漏秧率为3.33%,低于毯苗机插处理,与手工插秧比较可缩短水稻生育期9 d,亩有效穗和成穗率较高,亩产量高达702.78 kg,亩纯收入为962.84元,分别比手工插秧增产、增收33.66 kg和425.98元,产出投入比为1.84,省工、节本、增效效果最好。毯苗机插处理可缩短水稻生育期3 d,虽然亩产量比手工插秧减产11.56 kg,但其省工、节本、增效效果明显,亩纯收入比手工插秧增加135.32元,产出投入比为1.52。  相似文献   

8.
采取大区对比法,于2016年进行了豫南地区水稻机插秧与手插秧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有较好的作业质量,田间农艺性状好,有利于高产稳产。与人工移栽相比,产量持平或有一定增产作用,减少投入用工成本450~750元/hm~2。  相似文献   

9.
试验打破了传统农户插秧前施基肥插秧后施分蘖肥的常规施肥方式,采用插秧同时侧条施肥;试验施肥量为农户常规基肥用复合肥+转换后复合肥量(尿素(分蘖肥)以N百分比含量相同为基础转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肥料减施。结果表明:在试验施肥方式基础上,省去了农户施基肥和分蘖肥的施肥工序,肥料可减施30%,即施用41.59kg/亩复合肥时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比常规农户增产148.81元/667㎡,其中成本减少22.35元/667㎡。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寒地水稻的最适宜插秧穴株数,采用小区对比试验设计,对5个水稻品种的4个插秧穴株数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寒地水稻同一品种不同处理之间的生育期无差异,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穴株数越多的处理综合发病率越高;各处理之间的产量构成因子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变化规律不明显;空育131、三江1号、龙粳26、龙粳29、垦稻15最适插秧穴株数分别为9株、9株、5株、3株、3株。  相似文献   

11.
常年稻田插秧稻磷钾肥施肥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研究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常年稻田在全生育期氮、钾肥按常规施肥量配施的条件下,磷肥不同施肥量对插秧稻产量的影响;二是常年稻田在全生育期氮、磷肥按常规施肥量配施的条件下,钾肥不同施肥量对插秧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无磷区与高磷肥区产量差异极显著,磷肥对常年稻田插秧稻的产量有一定影响,磷肥全部基施且每667m2适宜施用量为9kg;钾肥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在此试验条件下,水稻施钾肥对常年稻田插秧稻的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临高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17年引入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插秧机,开展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田间试验。以博Ⅱ优225杂交水稻制种为试验对象,比较了人工插秧与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比手插母本长0.5~0.8叶,成穗率低3.5%,但其最高苗数比手插母本多42~45万/hm~2,有效穗数比手插多21万/hm~2,而且机插方式的产量比手插方式高0.0126 kg/m~2;二者每平方米总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综合考量制种成本,杂交水稻制种机械育插秧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每亩节约成本227元,效率提高15~17倍。因此,本研究认为,该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技术更具有省工、高效、低成本、产量稳的优势,具有在临高县内进行推广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采用机械化插秧技术,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机械化插秧667m2纯收入1090.50元比手工插秧667m2纯收入871.42元,增收219.08元。水稻机械化插秧是一项降低劳动强度,节本增效的农业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02年禄丰县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9个优质稻开发基地县之一。为解决人工插秧费工费时效率低的问题,禄丰县积极探索推广机械插秧技术并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产增效明显。禄丰县2012年实施机插秧323.3hm2(4850亩),经省、州、县专家组实测验收:金山镇水稻机插秧平均亩产为867.44kg,比手插秧增103.12kg,增13.49%,按3.8元/kg算,增值392元;中村乡水稻机插秧平均亩产为746.89kg,比手插秧增82.65kg,增12.44%,按照3.8元/kg算,增收314元;彩云镇水稻机插秧平均亩产为645.15kg,比手插秧增27.55kg,增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东营市盐碱地水稻的适宜插秧期,以优质香稻品种津原U99为试验材料,比较5月29日、6月10日、6月30日共3个不同插秧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插秧期之间产量差异显著,随着插秧期的延迟,产量依次降低;不同插秧期处理中以5月29日插秧水稻产量、食味值最高,综合考虑水稻产量与品质,东营地区盐碱地水稻在5月底前插秧有利于保障产量,提升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6.
综合贵州各地区水稻机插秧种植技术,选取惠水、西秀、遵义开展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惠水、西秀、遵义的水稻产量分别达625.40、591.40、630.00 kg/667 m2,与人工种植相比,节约成本80元/667 m2。不同机插秧密度的试验数据表明,株距为18 cm的产量较高。机插秧省工、省时,保障大田栽插的基本苗数,避免人工插秧随意性造成的秧苗密度"稀大窝"而导致基本苗数普遍偏低且水稻产量下降的现象。机插秧适宜贵州不同海拔地区水稻种植,选用不同大小的插秧机可适应不同大小田块的机械作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钵苗摆栽和普通9行毯苗机插秧间的对比试验发现,钵体育秧缓苗期短,成活率高,栽后平均每穴成活率比9行机插秧高7%,成穗率高8.8%,总粒数、实粒数与千粒重都高于9行机插秧。在今年不利气候条件下,仍比普通机插秧增产46.4kg/667㎡,增产幅度8.2%;667㎡利润增加79.5元,增幅12.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洞庭湖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大区试验,研究人工直播、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较人工抛秧处理和人工直播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增加7.84%和24.19%。机械插秧和人工抛秧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小于人工直播处理,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大于人工直播处理。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净收益最高,达11779.16元/hm2,分别较人工抛秧和人工直播处理增加1697.72和3631.84元/hm2。[结论]机械插秧可以促进洞庭湖区水稻的生产效率,并能增加水稻产量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直播、机条播、机插秧3种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品种南粳9108的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效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生育期来看,3种不同播栽方式均能在安全齐穗期内齐穗,生育期比较安全。从产量水平来看,3种不同播栽方式的产量均在9 500 kg/hm~2以上,机插秧产量最高,为10 573.5 kg/hm~2;机条播次之,为9 879.2 kg/hm~2;直播最低,为9 530.6 kg/hm~2,机插秧与机条播产量分别较直播增加10.9%、3.7%。从净效益来看,机插秧净效益最高,达17 055.3元/hm~2;机条播次之,为15 192.3元/hm~2;直播最低,仅为12 711.7元/hm~2,机插秧与机条播的净效益分别较直播增加34.2%、19.5%。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种植模式、插秧密度对辽西盐碱土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本文采用覆膜机插秧和常规机插秧两种种植模式、3种插秧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覆膜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促进茎蘖增长,覆膜机插秧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等产量性状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水稻产量水平显著提升;不同插秧密度间,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差异较大,产量和有效穗数随插秧密度增大而提高,表明在盐碱土壤适当提高插秧密度有利于产量性状优化及水稻产量提高。在辽西盐碱土壤,覆膜机插秧种植水稻密度行距30 cm时,株距以10~16 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