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多年以来,蚕桑生产被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来对待.蚕桑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专业从事蚕桑生产的农户少,蚕桑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不大.据统计2001年杭州市全市共有桑园面积8952 hm2,种桑养蚕农户84457户,全年饲养蚕种239569张,生产蚕茧10772 t,蚕茧产值9878.6万元.平均户拥有桑园面积1060 m2,户均年饲养蚕种2.8张,户均蚕桑收入为1169.7元.这几年来,随着全省"蚕桑两进"工程的实施,杭州市蚕桑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蚕桑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效益化经营"的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钱贤明 《中国蚕业》2005,26(4):74-75
蚕桑生产历来是嘉兴市秀洲区传统农业中的一大优势产业,曾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的振兴作出很大贡献.全区目前有4个镇(街道)54个村2.2万农户经营蚕桑生产,现有桑园面积3200hm2,近两年来年均饲养蚕种9万余张,年产蚕茧3800t左右,茧款收入6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3.
张丽 《四川蚕业》2004,32(1):47-48
蚕桑生产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已极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实现小农经营模式向适度规模经营的转变,已成为我县蚕桑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县现有桑园面积8.2万亩,是蚕桑生产大县。但由于桑园在当前是按人均划分的,从而导致经营分散,加之最近两年来的低谷调整,目前,我县有40%的农户桑园面积在1亩以下,蚕桑收入在家庭经济结构中占的比重很少,致使蚕农不重视,新技术不易推广,大大影响了蚕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重庆市现有的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公司经营模式、公司十农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共4种蚕桑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这4种模式各有优势和缺陷。提出了应从重点发展蚕桑生产基本户、构建干鲜茧利益共同体、充实蚕桑生产合作社的业务内容等3个方面入手,构建新时期蚕业生产组织化模式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蚕桑产业已成为广西新兴优势特色产业,但广西蚕桑生产的现状仍表现为以农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方式为主,机械化种养关键设备普及率不高,蚕桑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比较低。通过分析广西发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加强基地建设、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模式规模化、加快广西蚕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建议,为推动广西蚕桑生产转型升级,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做强做大蚕桑产业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荣峰 《中国蚕业》2003,24(3):68-70
1 淳安县蚕桑生产概况1.1 基本情况 蚕桑是淳安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01年全县有2.15万农户种桑养蚕(约占全县总农户的1/5),户均产茧143kg,蚕茧收入2780元。据县统计局资料表明,2001年全县蚕桑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7%。自1998年以来淳安县蚕桑生产呈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好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蚕桑生产发展速度快。2001年全县发放  相似文献   

7.
周懿 《蚕学通讯》2021,41(2):41-44
重庆市潼南区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在原重庆市潼南县人民政府的长期重视下,大力发展"四边桑",1992年全县农户饲养家蚕的规模曾达到13万张种,产茧量近3000 t.自1995年后,由于受国际茧丝绸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蚕桑生产规模逐年下滑,至2018年前几近消失.重启蚕桑生产成为潼南区政府工作的任务之一,也是蚕桑工作者多年的愿望.在潼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经信委和区农委组织各方代表深入调研了蚕桑生产濒临消失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传统蚕桑生产由于农户养蚕规模小,养蚕收入低且占家庭收入比例小,故调动不起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其后区里的有关业务部门又组织有意愿的企业家到重庆市黔江区和四川省绵阳市天虹集团考察蚕桑生产,通过考察与交流形成共识:只要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推行以企业为主体的蚕桑生产布局,发展蚕桑生产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蚕桑生产组织模式的调查分析与调整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东梅  黄先智  沈以红 《蚕业科学》2010,36(6):1056-1060
重庆市现有的蚕桑生产组织模式主要包括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公司规模化经营模式、公司+农户模式、专业合作社模式。对这4种生产组织模式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4种模式分别存在规模小风险大、投入大成本高、制度设计有缺陷、服务功能有限等问题。调整与完善重庆市现阶段的蚕桑生产组织模式建议从3个方面入手:(1)通过桑园流转等方式,重点发展蚕桑生产基本户;(2)构建使农户与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干、鲜茧利益共同体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3)以蚕桑资源高效利用和提高蚕桑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为目标,充实蚕桑生产合作社的生产与经营内容,提高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蚕桑业规模经营状况调查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比较效益降低,经营规模小而散,导致蚕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比重降低。蚕桑业如何成为现代高效规模农业,泰兴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涌现了一些专业户。市蚕桑站跟踪服务,对他们近三年的经营状况作了详细调查(见下表1)。  相似文献   

10.
曹拥军 《中国蚕业》2005,26(4):57-59
栽桑养蚕是如东县传统的农业项目和结构调整后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拥有桑田4670hm2,年发种量近20万张,平均667m2产值达2600元左右,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近1.5亿元,为本县的经济建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回顾如东蚕桑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建国以前,栽桑养蚕以农村家庭式分散、小规模生产为主;二是建国后,栽桑养蚕以生产队、生产大队为单位进行集体生产;三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集体桑田分散承包给各农户经营,不少农户在自己的承包土地上增扩或新拓了较大面积的桑园,使蚕桑生产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但随着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栽桑养蚕业原有的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经营方式暴露出新的矛盾,必须以新的经营理念发展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蚕农桑园规模小、生产投入少、效益不高、生产不稳的突出问题,按照双方自愿的原则,将不愿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的桑园有偿流转给养蚕基础好、劳动力充足的农户,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程度,提高蚕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并大力开展综合利用,促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比较效益降低,经营规模小而散,导致蚕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比重降低。蚕桑业如何成为现代高效规模农业,泰兴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涌现了一些专业户。市蚕桑站对泰兴市近三年的经营状况作了详细调查(见表1),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国荣 《四川蚕业》2011,39(1):55-57
针对宁南县养蚕农户如何实现蚕桑效益最大化,提出了一套蚕桑省力化技术操作方法和生产管理办法,使养蚕农户蚕桑生产达到"三省一高"(省工、省力、省投资、单产高)的目的,最终实现蚕桑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形势持续低迷,加上我市特色农业如名茶生产、水产养殖等发展较快,地方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蚕桑生产在农业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如何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稳定蚕桑生产,成为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要摆脱蚕桑园,效益最高。根据调查分析:经营规模小的农户,蚕桑收入占其家庭经济收入的比重较小,不能引起生产者的重视,养蚕生产依赖家中妇女、老人等辅助劳力,投入少,种桑养蚕水平低下,先进实用技术难以普及推广,蚕茧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而这又反过来影响生产投入,极易形成恶性循环。经营规模过大,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蚕桑产业是桐乡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有众多农业新型产业的崛起,蚕桑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蚕业老区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传统技术等,已不能适应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蚕业经营主体和蚕业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着蚕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的稳定。目前在生产中除了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蚕桑生产要摆脱传统家庭生产模式,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条件和集成技术,从而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为了稳定桐乡市蚕桑产业,对经济、生态及社会再作贡献特通过调研,摸清桐乡市蚕桑生产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稳定蚕桑产业,加快培育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对策与措施及其创新蚕业配套技术,为蚕桑规模化生产、生态化发展、组织化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从而实现蚕茧优质高产、蚕农增收、产业稳定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是德清县一项传统产业,历来在我县中东部地区农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该地区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全县11个乡镇中9个乡镇有蚕桑生产,2004年底全县拥有专业桑园4366.7hm2,养蚕农户4.07万户,全年饲养蚕种12.5万张,年产蚕茧5200t,农民茧款收入近1亿元。近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蚕桑被视为海宁市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曾经为全市农民增收、丝绸工业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收入的多元化,蚕桑与其他新兴种养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传统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特别是蚕桑生产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形势下已成为产业稳定的主要制约因素。一些经济收入较高的农户不再重视蚕桑生产,抛荒弃养的农户逐年增多。可以说,蚕桑业在海宁已走过了辉煌历程,进入了萎缩后的相对稳定时期。当前如何围绕海宁市“十一五”规划,保持蚕桑业的高效…  相似文献   

18.
调查和分析南宁市横县蚕桑生产情况,显示蚕桑生产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存在整体经济效益低,劳动效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低等问题。比较分析了近年来南宁市蚕桑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桑与养蚕"专业化分工"等规模化经营模式的特点和相关技术,提出了蚕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理念,为今后蚕桑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来,射阳县特佣乡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经济结构,发展蚕桑生产,逐步形成了以蚕养农、以蚕兴农、以蚕兴工、以蚕致富的农村经济新格局。1991年全乡实现蚕桑产值1700万元,占农业中种植业产值的51%,全乡人均纯收入实现1018元,其中蚕桑收入就达近450元,户均蚕桑收入达2000多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选准发展经济突破口近年来,特佣乡为了改变过去单一经营的传统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振兴农村经济,根据本乡有栽桑养蚕习惯和一定的技术基础,有大量的剩余劳力,有宜桑田块等实际情况,狠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桐乡桑园间作历史悠久,全县33个乡中有30个乡实行桑园间作,间作桑园和间作农户分别占桑园总面积和总农户的54.11%和80%以上.经营水平中等的间作桑园亩产茧58.87公斤,间作物产值占桑园总产值的36—49%;经营水平高的间作桑园亩产茧超过175公斤,间作物产值约占桑园总产值的25%.间作增加了蚕农收入,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巩固发展,1986年全县桑蚕茧产量超过15000吨,跃居全省之首.本文对桐乡桑园间作规模、历史、模式、经济效益和技术经验等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