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王浆时,蜂群内若有大量的幼虫待哺,则会降低王浆产量。与不哺育幼虫的蜂群相比,产浆量差异显著,但王浆质量彼此差异不明显。流蜜期让蜂群泌蜡造脾,对王浆的产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养蜂生产中,一般都用工蜂幼虫来生产王浆。据统计在技术熟练的情况下,生产1公斤王浆要移取幼虫6,000条左右,相当于损失未来的2框蜂,将一年生产王浆消耗的幼虫累积起来,数量是很可观的。如果让这些工蜂幼虫发育成蜂,对加速蜂群的发展,增加蜂产品产量都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采用雄蜂幼虫代替工蜂幼虫生产王浆,将是一项有意义的改革。我们知道,当蜂群繁殖到能够生产王浆的群势时,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进行王浆生产时,首先要满足蜂群繁殖的需要,“分其赢而已矣,不竭其力也。”(注:语出明初刘基《郁离子》)。如果一味强调多产浆,不管季节、蜜粉源和蜂群内部的情况,是不可取的。我认为在以下三种情况时应防止产浆。1.外界蜜粉源已很差,蜂群分泌的王浆,只能满足蜂群繁殖的需要。如还继续取王浆,王浆的产量很低,一个采浆框不到10克;而且含水量高,取出的浆不呈朵块状,容易起泡发酵,质量差。工蜂还会减少对幼虫的正常饲喂,或者拖弃部分幼虫。同时还会加快成年蜂的衰老,缩短寿命。2.在幽王断子后,也应停止产浆,使蜂群集中力量培育出一批幼虫,以加快群势的恢复。3.在晚秋培育越冬蜂时,由于气溢低,昼夜温差大,蜜蜂已毫无分蜂意念,如继续  相似文献   

4.
强群是生产蜂蜜和王浆的基础。产浆群所要求的条件与采蜜群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就是采浆框必须加在无王区里。采蜜群只有到了流蜜期才能发挥它的采蜜优势;而产浆群只要蜂群发展起来就可以投入生产,不必等待大蜜源的到来,饲料不足应人工补喂。生产王浆能保持强群、利用强群增加蜂场收入。在生产王浆的工作中,不少同志认为采浆框要加在幼虫脾附近。理由是幼虫脾上能集中哺育蜂,  相似文献   

5.
蜂王浆是养蜂生产的一种新产品,是工蜂咽腺分泌出来的,生产王浆主要是充分利用泌浆蜂饲养蜂王和幼虫后剩余食物,以便更好发挥幼龄泌浆蜂生产职能,所以只要正确处理好繁殖和产浆的关系,对蜂群的产蜜量是没有影响的。王浆营养价值和用途胜过蜂蜜,是一种贵重的医药原料和外贸出口的重要物资,同时,生产王浆是养蜂生产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能做到欠收年不欠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套王浆框,一套在蜂场让蜜蜂生产蜂王浆。另一套带回家取浆,两套王浆框交替使用这是在蜂场离家及工作单位较远的情况下,业余养蜂省时间的一种生产蜂王浆的方法,我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离场循环取浆法”。现将具体操作程序作一介绍。利用该法取浆要准备两套王浆框,且要选择拆卸的规格统一的塑料台基条。提前放入蜂群让蜜蜂清理后。将一套王浆框移入幼虫放入产浆群,待72小时取浆前,将另一套  相似文献   

7.
生产王浆如没有计划地准备好适龄幼虫,势必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我们采取在产浆群培育适龄幼虫的办法,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方法是:将全场产浆群分为5~6组,每两日一次,由一个组的巢箱提出一至两张封盖子脾或即将封盖的大幼虫脾,与继箱空脾和正在出房的子脾对调,并立即作出记录。4~5天后,准能由这批蜂群中获得满意的适龄幼虫。这样,10~12天为一周期,幼虫供应不断。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1、无需另组织培育适龄幼虫群,方法简便,少了两道工序;2、因为是在产浆群进行,蜂群强,饲  相似文献   

8.
乔廷昆 《中国蜂业》2000,51(4):21-22
(续 1 999年第 6期 )蜂王浆蜂王浆是工蜂舌腺和上颚腺分泌的乳状物质。又名蜂皇浆、王浆、蜂乳。蜂王浆为乳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微粘的浆状半流体 ;微带特殊的香气 ,味酸涩带辛辣、略甜。人工促使年幼蜜蜂分泌蜂王浆是通过紧脾等手段使蜂群产生育王欲望和泌浆能力 ,并模拟王台的形状仿造许多蜡质或塑料王台。将 1日龄小幼虫移入假王台内 ,放入蜂群中供蜜蜂吐浆 ,待假王台内的王浆达到一定数量时取出冷冻保存。在蜂群中 ,群王浆主要是用来哺喂 1~ 3日龄的幼虫和饲喂蜂王。同样的受精卵 ,产在王台里 ,始终饲喂蜂王浆 ,经 1 6天即可成为有…  相似文献   

9.
产浆前对准备产浆的蜂群,可在前天晚上奖饲。根据蜜蜂喜欢接受自然王台的生物学特性,插入用黄蜡制成的蜡碗,数量不限,工蜂清理2小时后,抽出移入刚孵化的幼虫。此次移虫不考虑接受率,不需补移,够下次点浆就行,主要是调动工蜂积极性。自制蜡碗的接受率高于塑料台基。第一次移虫后48小时取出王浆。此时的王浆色白、微稀、鲜嫩,接近小龄幼虫食用的王浆,可点入事先清理好的新旧塑料台基条内。再次移虫虫龄可大一些,移虫工作也要仔细一些,接受率可在90%左右。需要的备用浆框如果不够,可先强后弱,分批进行。解决了停浆后再次产浆接受率低的问题后,…  相似文献   

10.
王浆已成为养蜂生产的主要产品,提高王浆产量一直是养蜂工作者不断探求的问题。王浆生产中,对于产浆框(以下简称浆框)两侧最佳的排脾方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浆框两侧应放幼虫脾,持这种观点的人比较多;(二)平箱产浆,浆框应放在幼虫脾之间或幼虫脾和粉蜜脾之间;(三)一般情况下,浆框放在幼虫脾之间,但是强群在流蜜期继箱可不放幼虫脾;(四)浆框放在幼虫  相似文献   

11.
我经多年的试验:利用去年秋季生产王浆用过的旧王浆框,将不好的王台用小刀割除,然后选择较好的旧王台割下(方法是用小刀在王台的两侧一切,用小刀向内侧一撬,王台就可从框条上下来了),再用一碗蜡熔化后将旧王台蘸蜡后一个个补进去。补齐后将这王浆框放入蜂群让蜂整理一夜后取出,用筷子或采浆棒将房孔放大一些后即可移虫。第一次移虫要求移稍大一些的幼虫,这样做后的接受率可高达90%以上。取浆几次后,蜂群养成了泌浆的习惯,蜂群也开始壮大,这时可加入新的王浆框让工蜂整理后就移虫,这时可更换去旧的王浆  相似文献   

12.
在蜂王浆(以下简称王浆)的生产中,移不同日龄幼虫对王浆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试验证明:王台内的王浆量在虫龄从卵孵化至取浆日于达96小时左右积累最多。移虫后48小时取浆,移虫日龄(12~48小时)与王浆产量呈强直线正相关(r=0.96),王浆产量随着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增加,以移48小时幼虫产量最高。超过60小时虫龄的幼虫,虫体大,移虫不便,接受率低,产浆量也少。移虫后72小时取浆,移虫日龄(12~48小时)与王浆产量呈强直线负相关(r=-0.84),王浆产量随着幼虫日龄的增加而减少。所移幼虫以移12~24小时幼虫产浆量最高。在同等条件下,同样长的时期内,72小时取浆的王浆总产量与48小时取浆的总产量差异不显著。经分析,各虫龄的王浆中10—HDA、水分、氨基酸总量均达到质量标准,其含量无明显的规律性。但48小时取浆的王浆质量优于72小时取浆的王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13,(7):40-41,46
一、生产鲜王浆蜂群的标准1.积极提倡用本意蜂王生产鲜王浆,逐步淘汰浆王,从价格上调动用本意蜂王产浆的积极性。2.产浆群必须是16框蜂以上的强群。3.患病群不得产浆,并应迁出蜂场进行隔离治疗。4.产浆期不得使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病,不得使用治螨药物,以防止鲜王浆受到污染。二、生产鲜王浆蜜源植物的标准生产鲜王浆应选择蜜、粉源丰富的蜜源植物;缺  相似文献   

14.
我场自1960年就开始生产蜂王浆,1977年全场共生产王浆512公斤,在王浆生产中我们有下面几点体会: 一、正确处理好生产蜂蜜和王浆的关系。过去我们总认为生产王浆会影响蜂蜜产量,随着科学养蜂技术的发展和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对生产蜂蜜、王浆的辩证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产王浆是充分利用幼龄哺育蜂饲喂蜂王和幼虫的积极性,只要正确处理好繁殖和产浆的关系,对蜂群的产蜜量是没有影响的,相反在抓好繁殖多取蜂蜜的基础上,积极生产王浆,能提高全年的总产  相似文献   

15.
饲养新疆黑蜂的蜂农近几年来生产王浆。尼勒克种蜂场王世荣1986年生产王浆20公斤,据朱兴义初步试验,黑蜂单个王台产浆0.29克,比意蜂单个王台产浆量高32%,现将新疆黑蜂生产王浆技术介绍如下:一、产浆群的组织产浆群的组织有两种方法:(一)巢箱的产浆法:为了提前生产王浆,当蜂群发展到8框以上,外界有小蜜粉源时就开始生产王浆,伊犁牧区6月下旬或7月初,将8框以上的蜂群分为两室,中间用框式隔王板隔开,一边由1张蜜粉脾、2张子脾,1—2张产卵空脾和一蜂王组成产卵区。另一边放3—4张子脾(有适量的蜜和粉)和产浆框为  相似文献   

16.
也谈育好王     
王台内王浆多育出的蜂王反而小真有其事。我认为王台内王浆多 ,育出的蜂王反而小这一问题是王台内王浆的内在质量差异造成的。王浆质量差是否是高产浆蜂变异过程中的劣迹显露 ,值得探讨。杂志上报道越是产浆多蜂群越容易培育出“侏儒王” ,这已是显然的事实。2 0 0 1年秋季 ,我在蜜型蜂群育王 ,头天向 2 0个王台内移虫 ,不点浆。第 2天检查有 1 2个王台被接受。于是我对1 2个王台采用复式 ,余下的 8个不接受的王 ,不点浆又移入幼虫。介绍王台前检查 ,复式移虫的王台比较大。新王交尾产卵后 9天检查 ,复式移虫育出的蜂王产卵好。我建议蜂业界…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长期生产王浆的过程中 ,摸索总结出了一些高产技术措施 ,供同仁参考。1、饲养强群 ,提前生产王浆。蜂群中只有出房 7— 1 5日的幼蜂才能分泌王浆。能泌浆的幼蜂大约占整个蜂群的 6——— 8% ,必须要有 1 5框脾以上的群 (大约 3万蜂 )才有 2千多只泌浆蜂分泌王浆 ,生产周期 3天 ,一次可产浆2 0———3 0g。如果只有 1 0脾蜂的中等群 ,每次只能产浆 1 0g左右 ,因此强群是提高王浆产量的基本条件。养强群应从秋季繁殖抓起。秋繁越冬蜂多 ,蜂群就能安全越冬 ,来年如有 4脾足蜂参加春繁 ,至 3月中旬即可组织生产强群 ,提早半个月生产王浆…  相似文献   

18.
一、试验目的平湖县养蜂专业户周良观、王进等人,经过20多年的定地饲养、定向选育,现已培育出产浆特别高的王浆高产蜂王。这种蜂王经各地引种后,王浆产量显著提高,在养蜂界已有一定影响。为了证实王浆高产蜂王的优良产浆性能,以便进一步提纯复壮,开发利用和推广这种蜂王提供一定依据,我们特将王浆高产蜂群与平湖县未改良的原意蜂群的产浆情况作对比试验。二、试验设计1.第一试验区(称一区):周良观的王浆高产蜂种为试验组,以养蜂专业户朱林甫的未改良的原意蜂为对照组,每组六群作配对试验。  相似文献   

19.
在长白山区的气候和蜜源条件下,生产王浆是从5月末开始,到8月下旬为止。要提高王浆产量应采取如下措施:1.培养强群促进王浆增产。蜂群强壮,采集力强,各龄蜂齐全,哺育蜂积累过剩,这时应早下框,多下框,使王台接受率提高,吐浆多,自然产浆量也就高。2.选用产浆量高的蜂种。利用蜂种应根据地区气候、蜜源条件,因地制宜。3.在王浆生产高峰期来临之时,要充分利用蜂群,挖掘产浆潜力,适当增加采浆框数和每框的王台数。4.提高王浆产量,巢内必须具备充足的饲料。5.要加强对采浆群的调整,每隔4-5天调一次,保持采浆框附…  相似文献   

20.
(二)蜂王浆 蜂王浆是6~12日龄工蜂头部内王浆腺分泌的一种乳白色或淡黄色浆状物质。 1.产浆群的组织和管理:生产王浆时,无论是继箱群还是平箱群,均需要用隔王板分隔成有王区(繁殖区)和无王区(产浆区)两部分,产浆区的组织是虫脾(小幼虫脾)放中间,粉脾放其两侧,依次是新封盖蛹脾及蜜脾,产浆框插在小幼虫脾之间或小幼虫脾与蜜粉脾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