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平潭海坛岛公园观花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园林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平潭海坛岛公园观花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现状,对海坛岛万宝山公园、翠园公园、森林公园、龙凤头海滨公园、竹屿湖雕塑公园中的观花植物进行了现地调查,统计分析了5个公园观花植物资源所属色系、花期及各个公园观花植物资源和应用频数的基本概况。结果表明:5个公园的观花植物资源共65种,隶属于32科52属;海坛岛公园观花植物资源较少、多季花期的观花植物应用不丰富、种植形式不丰富、没有各自的观赏特点,同时对海坛岛公园观花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季相性植物景观是指根据植物的季相特征来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植物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丰富公园的植物景观,形成四季有花的季相性景观.对桂溪公园季相性植物景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公园内共有63种观赏性植物,且观赏期均集中于春夏秋三个季节,冬季植物景观匮乏.为此,着重对公园的冬季植物景观进行了优化,增加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明光市公园绿地植物的调查,分析了公园绿地植物的种类构成。结果表明,明光市公园绿地共有植物74科、155属、213种;公园绿地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常绿物种远少于落叶物种;在园林树种配置上,部分公园冬季景观单调、重复,缺乏主题特色。从公园绿地植物物种的来源、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入手,分析了公园绿地植物存在的优势和问题,提出公园绿地植物的应用和绿地系统的建设方向,以期为公园绿化以及绿化管护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紫金公园为例,阐述了公园内植物景观现状,分析了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的原则,探讨了实施公园分区植物景观改造效果,改造取得了明显效果,可为今后相关公园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肖斌  王娜 《山西林业》2011,(2):42-44
基于玉门河公园现有植物景观调查评价结果,对评价分值高的植物景观案例结合园林植物和艺术美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公众对公园植物景观的偏好,为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人工修复重建型湿地的典型代表。针对湿地公园内植物构建成效,在实地调查和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湿地公园内植物的类型、分布以及植物构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湿地公园植物生态化管理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提升龙岩市莲花山公园植物景观效果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龙岩市莲花山公园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了公园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功能,提出了莲花山公园植物景观效果提升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竞秀公园植物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竞秀公园植物配置的特色,探讨竞秀公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永定县凤山公园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凤山公园森林植物资源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永定县凤山公园林相改造提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竹类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类公园划分为市内竹类公园和郊野竹类公园两类.对两类竹类公园不同的景观要求进行了论述,归纳和总结了竹类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要求,提出在竹类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深圳市宝安区公园管理实践为例,概述了宝安区公园建设情况。针对宝安区公园黄土裸露现状,从公园功能分区、指引标识系统、园路规划、植物配置等多方面分析了导致宝安区公园黄土裸露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公园黄土裸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鑫 《绿色科技》2012,(6):252-253
以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例,针对目前湿地公园建设理论方面的不足,从保护和改善湿地生境入手,探讨了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存在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湿地公园进行SWOT分析,指出了建设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性,提出了利用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以实现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广州市推行城市公园完善生态建设,流花湖公园榕岛景区等被列为全市第一批园林生态建设试点之一,该文试从公园的生态建设及其效果,探索今后公园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概况,分析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园属于一种新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刚刚起步,从环境哲学视角对国家公园建设进行思考有着全新的意义。文中从国家公园与环境哲学的内涵入手,从环境哲学视角对国家公园建设进行哲学解读,指出生命与自然相契、物质与精神交融、经验与理念相合的环境营造是契入国家公园建设的哲学路径,对更好地建设国家公园提出了应有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国家公园顶层设计有关问题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和国际接轨。本文借鉴国际通行的国家公园做法,结合云南省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的经验,论证了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路径和方法,提出了借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契机,重构中国的保护地体系的设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象山森林公园基本现状分析,提出以自导式步道为核心,辅以各式标牌、宣传手册及导游图折页等多种形式的解译媒体,构建自导式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以提高游客环境保护意识,公园的旅游品位,推动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公园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以乌审旗生态公园园区为对象,在分析生态园区资源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明确该生态公园建设要以生态防护、休闲娱乐、观光游憩和科普教育为目的,育绿、护绿、享绿三大建设分区为骨架,将生态园规划为沙生植物、旱生植物、果香、特色树木、草药和水生植物六个特色植物景观园区。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家公园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岩 《林产工业》2019,56(10):59-62
通过分析不同保护地形式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国家公园基础设施体系构成的异同,结合我国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的现状及国情,从国家公园发挥的基本功能出发,充分体现保护和利用两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园基础设施体系构建进行思考,提出我国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公共服务、休憩住宿、道路交通、公用基础、急难救助、宣教标志、科研监测、防治灾害等9大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为国家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国家公园功能区划、资源权属确立的基础技术手段和重要前提。国内外针对国家公园顶层设计的研究较多,而针对资源分类与评价的基础研究缺乏。文中梳理了国际权威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系统资源分类标准和评价要点,归纳了世界发达国家国家公园资源分类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实践与经验,对比不同国家的资源分类特征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资源分类体系构建的初步框架,以期为中国国家公园资源分类评价体系建设决策提供参考和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