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农业大学的农史研究开展得较早,农业史研究室组织建立却较迟。五十年代初,学校教学、科研蓬勃发展,师生迫切需要知晓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了解世界历史上农业的演进历程,熟悉我国传统农学的重大贡献所在,以从中汲取有益的内容和探索农业发展的规律。中国农学古籍,篇册浩繁,向称难读,须校勘,注释、标点、印行,才便于人们研读。  相似文献   

2.
弄清农业科学技术史的对象、范围内容、分期和结构体系,是研究农业科学技术史,揭示其发展规律的重要问题。农业科学技术史是研究农业生产手段方法及农业知识理论的历史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农业技术属于农业生产力范畴,它应该包括农业劳动者的技能,农业劳动工具设备和农业劳动对象——农业生物。农业科学知识是人对农业生产技术中物的属性、特点与其生存环境中自然现象相互联系的规律的认识。农业技术是农业科学知识的物化和应用。农业技术与工业技术虽然包括着相同的因素,但在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技术占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机械设备技术与生物技术占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在农业科技史的研究中不仅要注意生产工具的演进和变革,同时要注意生物技术的发展变化。农业科学技术的范围包括生产力的三要素,它的具体内容是:(一)农业生物的种类和品种,(二)农用工具设备,(三)农用土地。(四)栽培饲养技术方法。它与劳动者的操作活动相结合。农业技术是在农业生产领域内符合客观规律运用着物质手段和方法体系,它在历史上形成并不断的变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史的分期,以农业技术的总体特征和技术体系各部分完善程度作为标准。分为原始农业,经验农业和科学农业三个大阶段。大阶段中还应划分小的阶段。农业科学技术史的体系结构不应以农业生产部门划分,应以构成农业技术本身的四大部分来划分。按时间顺序,分类叙述其历史上的变化形态及其相互制约关系。研究方法应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克服单纯历史材料的描述和堆积。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在建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目前正在开展系统的完整的农业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和编写工作。为了更好地总结农业科学技术史发展的规律,有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现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为该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美国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历史发展和影响因素,分析了教学、科研、推广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最后从反思与评价的角度分析了美国这种农业教育体系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物史研究不仅可以拓展中国农业史的研究领域,也可以为中国社会史、日常生活史提供新的学术资源。南京农业大学李昕升博士的专著《中国南瓜史》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史料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阐释了南瓜的引进以及南瓜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南瓜在中国历史变迁中的作用,发掘了中国古代南瓜的文化价值和药用价值,堪称是中国农业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5.
设计史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蓬勃发展,传统的设计史教学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的需求和发展,以及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对设计史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转变陈旧的思想认识,明确设计史教学的重要意义,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使设计史的教学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外园林史作为专业基础课在全国八十余所本科院校里开设,但是在高职院校里却出现了重视不足现象,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课程内容较为繁琐,理论与实践脱离等现象。通过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如何进行优化教育、改进教学方法、让历史与设计相结合、提升园林史的教学质量等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博古通今,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业灾害学与农业灾害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农业灾害史方面的研究可以说为时久远,成果丰硕。但与现代灾害学有密切联系的灾害史研究则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总体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农业灾害学与农业灾害史研究之间的关系也许成为农业灾害史研究者颇感兴趣的话题。 一、农业灾害学研究进展 农业灾害研究与农业灾害问题的日趋严重是分不开的。 农业灾害是异常的自然变异对农业生产的一种破坏,自然界处于永恒的变动发展之中,农业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自从有了农业生产,农业灾害就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农业生产受灾害的影响很大,农林牧副渔各业不同程度地遭受…  相似文献   

8.
刍议农业史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佟屏亚幼时喜读小说,学时偏受历史,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之后,对农业史发生浓厚的兴趣,每遇一物一事,总要追根刨底。80年代开始写一些有关农作物起源与进化方面的短文,愈写涉面愈宽,最后竟也成为农业历史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不...  相似文献   

9.
农业灾害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几年来,农业灾害史研究受到各方关注并取得了很大发展,历史农业灾害研究、历代荒政及救荒措施、农业减灾措施、历代灾荒思想、典型灾荒因果关系分析等问题均有涉及。许多学者对农业灾害史研究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或从事史料辑录工作,或进行灾害历史研究。特别是自1991年江淮流域大水灾、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严峻的灾害形势迫使人们对灾害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审视,举国上下出现了一种研究灾害、减灾防灾的科学热潮。在这种大气候影响下,灾害史研究一时也成为学界的热点。但是,由于现代灾害学理论体系尚在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以农立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研究我国农业历史传统,察古知今,绸缪未来,对指导当代农业发展,坚持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有不可或缺的史鉴作用。我国农史研究是个有成就的领域,五十年代起就组织古代农业遗产整理,大规模收集农史资料。文革之后农史研究全面兴起,全国性大型农史著作相继面世,有关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和农学各专业史的论作大量涌现。近年来又根据农业地域性特点,开辟出地区农史这一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宽了农史领域,使农史学科更显得生机盎然。西北农业大学的同志在地区杞史领域动意早,开发意识强,立题规划先行一步,已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论文;而张波同志编写的《西北农牧史》,则是一部系统的宏观性的西北农史著作,更能反映他们在这一大课题中已获取的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张苏 《古今农业》2007,(4):64-64
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日本农业历史学会、韩国农业历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七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27日至28日在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环境变迁”和“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农业文化传播”。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近80位农业史研究领域的专家主要围绕上述主题,并就农业史研究的其它相关问题作了较深入细致的研讨。西部开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学者们从历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历史时期农…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美国高等农业传播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历史节点,总结德州理工大学和两个农业传播教育组织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概括了美国高等农业传播教育的历史。选取24所开设农业传播专业的美国大学,从开设学院、招生层次和课程设置3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高等农业传播教育的现状。农业院系承担传播使命,农业传播组织推进学科发展,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与时俱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协同创新是美国高等农业传播教育的宝贵经验,可供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地制度史"课程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了解土地制度历史发展的脉络,从更高层次理解当前的土地制度及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认为学习"中国土地制度史"枯燥无用。要想改变这种认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应精心提炼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和揭示中国土地制度发展历史规律,在历史的观照下增强"中国土地制度史"课程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解剖当前的土地制度和政策。  相似文献   

14.
《古今农业》2010,(4):116-116
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日本农业历史学会、韩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华南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9月24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市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历史上的水稻、水利、水运”。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农业史学者代表约12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一个新的完整的概念来研究农业历史,这一概念使得农业生产与销售、分配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许多从事农业史的学者将自己限制在农业生产之中,以至于他们不能有效地把握农业因素与其它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因为在现代生活中随着农业的地位越来越变得相对下降,特别是在研究者将农业孤立于社会和经济生活之外的时候,越来越少的学者有兴趣来研究农业史.由于强烈地受到由诺贝尔奖得主威斯利·里昂提夫所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特别是戴维斯和高登博格将其运用于农业史研究中的影响,作者展示了系统的概念,提供了大量的例子说明如何将系统的概念应用于实际之中,忠告从事农业史研究的学者遵循.作者认为,只有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写出更加准确的农业史,而且会吸引更多的研究者进入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16.
胡泽学 《农业考古》2012,(4):344-345,2
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日本农业历史学会、韩国农业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12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5月3日至5日在韩国江原道春川市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国内外农民移动和农业技术国际交流"。应韩国农业历史学会会长全云圣博士的邀请,以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董学玉研究员为团长的中国农业史学术代表团一行16人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中  相似文献   

17.
胡泽学 《古今农业》2012,(2):119-119
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日本农业历史学会、韩国农业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12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5月3日至5日在韩国江原道春川市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国内外农民移动和农业技术国际交流”。应本次会议的主办者韩国农业历史学会会长全云圣博士的邀请,以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董学玉研究员为团长的中国农业史学术代表团一行16人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秘书长胡泽学研究员作为中国农业史学术代表团秘书长,负责中国学者参会的各项组织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日本从中国学到了许多东西,农业耕作技术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要深入研究日本农、牧业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就必须首先研究中国农、牧业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这是日本著名考古学家江上波夫先生在国家文物局为日本“中国农耕史学术代表团”访华举行的欢迎招待会上讲的话。日本“中国农耕史学术代表团”应国家文物局的邀请,于今年3月27日至4月10日来华进行了学术性考察访问。该团此行,是日本的中国农耕史研究者首次组团访华,日方极为重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林业史的研究较为充分,但对区域林业史的研究明显不足。区域林业史研究的价值在于:一是可弥补全国林业史很难注意到区域差异性而导致的不足,以补充和丰富全国史,推动全国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二是实现区域通史研究与区域生产部门史研究、区域农业史研究与区域林业史研究分离,以求区域林业史研究得到强化与细化。区域林业史研究总体思路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观和方法论,应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活的时代特色、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把区域林业历史变迁过程的分期、分区域、分内容研究和林业变迁各种机制研究结合起来。参29  相似文献   

20.
韩国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从1960年代就开始了。现代农学进入朝鲜半岛的时间是1900年左右,但是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时代后,全面在韩国进行历史研究的时间大概是在韩国战争时期,因此中国农业史的研究时间也不算太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