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覆黑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出苗率、株高、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出苗时间较滴灌无膜提前3 d,较常规种植提前5 d,滴灌无膜较常规种植提前2 d;各处理株高表现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成熟期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处理株高较常规种植分别增加了19.9 cm、19.1 cm;各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玉米全生育期内采用滴灌方式滴灌水量较常规种植减少5 062.5 m3/hm2;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分别较常规种植增产20.9%、24.3%,增加经济收入6 075元/hm2和7 965元/hm2。因此,从农业节水和作物高产综合考虑,滴灌水肥一体化是一项既节水又增产的最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滴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土壤氮素平衡、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吉林省半干旱区滴灌玉米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吉林省松原市民乐村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DFM)、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DF)、浅埋滴尿素处理(DIU)、浅埋滴水处理(DI)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于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分为茎秆、叶片和籽粒三部分,测定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含量,分析玉米关键生育时期植株养分吸收利用特性。在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采集0—10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氮素平衡情况,采集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0—20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含水量,分析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滴灌施肥处理(DFM、DF、DIU和DI)两年玉米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10.3%—20.6%,在干旱年份(2018年)的增产幅度(13.7%—27.9%)大于多雨年份(2019年)的增产幅度(7.2%—13.7%),还提高了成熟期玉米氮、磷、钾积累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5.7%—31.7 %(P<0.05)、11.0%—35.6%(P<0.05)和5.2%—20.9%,尤其提高了吐丝后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提高63.1%—95.2%(P<0.05)、11.6%—63.0%和40.0%—110.0%(P<0.05);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21.8%—33.9%,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13.8%—92.0%。覆膜滴灌(DFM)与浅埋滴灌(DF)处理相比,在干旱年份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在多雨年份差异不显著,覆膜滴灌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74.2%,二者净收益无显著性差异,DFM处理的产投比显著低于DF处理。在浅埋滴灌条件下,DF处理与DIU处理间的玉米产量、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DF处理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磷钾积累量显著高于DIU处理;DF处理与DIU处理的净收益和产投比均无显著性差异;DI处理在干旱年份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FP处理13.7%,在多雨年份并不显著,还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的氮磷积累量和吐丝后的氮钾积累量,DI处理的净收益与FP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产投比显著低于FP处理。【结论】滴灌施肥模式在半干旱区可提高玉米产量、成熟期氮磷钾积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在干旱年份效果显著。覆膜滴灌技术在干旱年份优势大于浅埋滴灌,但产投比显著低于浅埋滴灌技术。浅埋滴尿素模式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净收益和产投比与浅埋滴灌水肥一体模式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成本较低的浅埋滴尿素模式简化了生产环节,还可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浅埋滴尿素模式是适宜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生产的滴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干旱区马铃薯全膜覆盖起垄微沟种植技术,包括选茬整地、起垄覆膜、种植管理、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干旱区马铃薯全膜覆盖起垄微沟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作为一种重要的种植栽培技术,有效结合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灌水技术,具有节水性强和产量高等应用优势,具有很强应用价值。本文基于甜瓜种植,重点就膜下滴灌种植模式的具体应用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利用该种植栽培技术提升种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正>膜下滴灌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抑盐和增产效果,在新疆干旱区棉田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气候干旱和灌水量有限,长期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演变趋势和累积效应近年来倍受研究人员和农业生产部门关注。本文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和2012年针对两种典型种植模式(传统种植模式和超宽膜种植模式)开展了大田试验,在统计分析和概化棉花根系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根系吸水模型和土壤水盐运移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糯玉米生长及产量对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土壤环境变化的响应,以期为干旱区利用覆膜滴灌技术可持续利用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滴灌种植1年、2年、3年和4年的地块上糯玉米的出苗率、株高、茎周、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探讨糯玉米对盐碱地土壤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结果】滴灌条件下盐碱地上第一次灌水为30 mm左右,而后利用埋设在滴头下方20 cm深处的负压计调控土壤基质势在-10kPa的灌水方法能够保证较高的出苗率达到90%以上以及获得较高产量,即使是滴灌种植第1年。同时糯玉米的株高、茎周、生物量、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滴灌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种植年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另外不同滴灌种植年限的地块上糯玉米生长的节律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应用本文介绍的滴灌种植技术改良盐碱地,土壤环境随着滴灌种植年限延长而发生了较大变化,而糯玉米的生长指标及产量能够反映出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7.
甜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是滴灌灌水技术和覆膜种植栽培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传统的灌水方式和栽培技术相比较,具有节水、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优点.在覆膜和滴灌的综合效应下,作物的生长与常规条件不同.本文对膜下滴灌条件下甜瓜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概括出了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垄上微沟覆膜种植作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在干旱区半干旱区马铃薯种植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对于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增产栽培方式,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就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垄上微沟覆膜种植模式的种植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推进马铃薯秋覆膜垄上微沟种植的对策建议,为提高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的规范化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阿瓦提县丰收灌区为例,对葡萄滴灌的土壤盐分运移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区尤排水条什下,宽行葡萄实施滴灌灌溉,干排盐功能和压盐、抑盐作用明显。在土壤盐分含量较高的干旱区引用地面水实施滴灌,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压盐、抑盐水量,同时采用高频滴灌制度,确保供水保证率,才能达到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膜下滴灌技术及在海原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膜下滴灌技术及其系统组成膜下滴灌技术是将工程技术(滴灌)和农艺节水技术(覆膜栽培)融合集成的一种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系统。膜下滴灌系统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滴头及控制、量测、保护装置等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覆膜滴灌方式的光合特性和增产机理,2012年至2013年间,试验以春玉米为材料,对照为不覆膜滴灌,研究了4种覆膜滴灌方式对玉米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SPAD、荧光参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QM、KM、SM、JM处理的Pn、Tr、Gs、WUEi、SPAD、荧光参数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CK,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个覆膜滴灌方式的产量较CK增产7.6%~28.5%,其中增产幅度最大的为QM,较CK增加28.5%和18.3%,其次是KM,较CK增加24.0%和12.2%,是该地区最佳的覆膜滴灌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对玉米膜下滴灌适宜补灌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保墒技术与膜下滴灌(补灌)技术相结合是旱地玉米较为理想的种植方式,可以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改善玉米生长微环境,有效促进玉米个体生长发育,增加群体产量。建议在水资源较缺乏的旱作区发展膜下滴灌种植玉米,全生育期滴水量1350或1050m^3/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干旱农业区采用覆膜滴灌技术,在无覆膜的膜间裸露区内设置排盐沟条件下,覆膜滴灌土壤盐分运移和排盐沟表面排盐效果.[方法]利用hydrus-2D模型模拟研究该条件下二维土壤入渗湿润峰变化.[结果]滴头以下部位形成盐分淡化区域;排盐沟表面受蒸发影响呈现盐分累积现象.[结论]膜下滴灌排盐沟效果明显,排盐沟斜面积盐现象显著,该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二维土壤入渗湿润蜂变化.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膜下滴灌生产试验与示范项目是将滴灌技术与覆膜栽培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机械化作业将滴灌带与地膜同时铺放在田间,实现了农业节水灌溉,为榆林北部风沙滩地区膜下滴灌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的分布特征,为土壤水盐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干旱区葡萄为例,对葡萄生育期土壤水盐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生育期土壤水盐分布特性。【结果】葡萄生育期内,在垂直方向上覆膜处理土壤含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距滴头30 cm处,土壤含水量从30 cm处向两边递减;在水平方向距滴头30~60 cm处土壤含盐量最大,土壤盐分质量浓度与土壤含盐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灌水周期为7.5 d时,红提葡萄生育期内各处土壤均处于干旱状态。【结论】在综合调控土壤水盐分布特征时,必须考虑滴灌技术参数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膜下滴灌技术集覆膜技术与滴灌技术两者相结合,在国内推广已有十年,应用面积逐年扩大。但是,膜下滴灌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滴灌管(带)的破洞和开裂。经分析主要原因有三点:包括耐环境应力开裂,滴灌管(带)老化,以及在太阳光照射下,膜下凝结水珠对滴灌带烧伤。本文主要针对滴灌管(带)老化和阳光照射对滴灌管(带)产生的破坏作业进行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滴灌种植技术相比于原有的棉花种植方式来讲,运用滴灌的措施可以明显提升棉花产能,进而体现良好的滴灌种植效益。具体在种植棉花的实践中,对于推广运用棉花滴灌技术主要体现在水肥管理、机械整地、覆膜栽培、棉花选种、防控病虫害以及其他管理要点。因此在推行棉花滴灌的技术实践中,重点在于因地制宜选择棉花种植技术,确保种植户可以拥有较好的棉花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8.
玉米膜下滴灌高产增收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玉米覆膜滴灌对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坐水种植、覆膜、滴灌的种植模式下玉米的产量和效益最高,与传统玉米种植方式相比较,其产量提高78.5%,收益增加11425.5元/hm2。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机械化技术,是把节水和覆膜种植两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的一项农业节水综合栽培技术,是在地膜下放置滴灌带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溉形式,是把精量播种、深施化肥、自动覆膜、铺设滴灌水带、喷化学除草剂一次性完成的机械化种植方式。一、基本情况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牧业基地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界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向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雨  相似文献   

20.
盐池县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应用灌溉技术,使其在玉米种植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玉米品种迪卡656为试材,设置6个灌水处理:A覆膜不灌溉、B露地不灌溉、c覆膜沟灌、D露地畦灌、E露地滴灌、F膜下滴灌,采取大区对比方法,对盐池县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较露地滴灌种植玉米增产12.9%,增收1917.6元·hm^-2,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6.2kg·mm^-1·hm^-2,提高20%;比常规灌溉种植增产21.5%~27.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71.O~71.8kg·mm^-1·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