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杰  顾泽峰  刘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04-1305,1392
[目的]对蛹虫草菌丝生长条件进行优化,为发酵工业中液体深层发酵生产蛹虫草的药用有效成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改变碳源、氮源、接种菌龄、培养基起始pH、培养周期、培养温度、摇床速度、接种量和装液量来确定蛹虫草菌丝生长最佳条件。[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蔗糖,浓度为2%,氮源为蛋白胨,浓度为1%,接种菌龄为36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培养周期为6d,培养温度为24℃,摇床速度为200r/min,在250ml锥形瓶中的装液量为150ml;在此条件下,菌丝体干重最大。[结论]该方法获得了蛹虫草C-7发酵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蛹虫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实验室分离的虫草菌种进行了鉴定,确定其为蛹虫草,经测定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虫草多糖11.870g/100g、虫草素0.33g/100g、虫草酸9.9g/100g,含量均高于天然冬虫夏草。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高寒地区蛹虫草摇瓶液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方法]以菌丝体干质量浓度为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筛选出液体培养基中的最优碳源和氮源,然后运用方差分析得出最佳碳氮肥比(C/N).[结果]辽宁某企业提供的蛹虫草菌株液体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碳氮肥比为2∶1和1∶1时均可使菌丝达到较大的生物量.[结论]该研究为高寒地区蛹虫草的液体发酵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TLCS与HPLC对比测定虫草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是资源十分紧缺的药用真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Fr.)Link]是冬虫夏草的近缘种,也是虫草属的模式种[1],具有与冬虫夏草相似的活性成份和医疗保健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虫草素和腺苷的含量,均高于冬虫夏草[2],是代替冬虫夏草的首选菌种.  相似文献   

5.
王利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7-69,82
[目的]优化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方法]以不同的培养基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茵丝体和多糖,分离胞内和胞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察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虎奶菇生长及虎奶菇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最佳碳源,有利于细胞生长和胞内外多糖等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获得高的多糖产率;酵母膏是最适氮源,可以获得最高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金属离子对细胞生长有影响,在EDTA离子培养基里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效果最佳。在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总多糖含量为3.34g/L,胞内多糖含量为1.92g/L,胞外多糖含量为80.34mg/g,多糖产率为8.13%,细胞干重为23.62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为虎奶菇的种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油松外生茵根真菌浅黄根须腹茵(Rhizopogonluteolus)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通过采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纯菌种。以菌丝体生长速度和生长状况为参照标准,将菌种接种于不同培养基,筛选出茵丝体生长最适基础培养基为PACH,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pH值,碳源,氮源等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丝体生长最佳pH值,碳源及氮源分别为6.0、葡萄糖和酒石酸铵。通过pH值、碳源及氮源3个较优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在(pH5.0+牛肉膏+蔗糖)组合中茵丝体生长速度最快,而在(pH6.O+牛肉膏+葡萄糖)组合中茵丝体生长状况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冬虫夏草菌种保藏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苏  林勤  倪志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90-8292
[目的]研究3种抑制菌株代谢活性的长期保藏方法对冬虫夏草菌种保藏的效果。[方法]以菌丝体生长得率、虫草多糖、虫草酸作为衡量菌种的质量指标,采用低温冻结、液氮冷冻和冷冻干燥保藏等3种方法对C-03冬虫夏草菌种的保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真空冷冻干燥保藏,以脱脂牛奶为保护剂,4℃预冷30 min,然后于-20℃预冻2 h,再于-80℃预冻24 h的阶段降温条件下,菌株萌发长势、菌丝得率及有效成分含量优于其他2种保藏方法。[结论]真空冷冻干燥保藏为冬虫夏草菌种较为理想的长期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适合山西省境内培育的优良蛹虫草菌种。[方法]本试验对来源不同的9株蛹虫草菌的菌丝形态、生长速度、生物量积累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重量、采收周期和污染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蛹虫草8号菌菌丝体在PDA固体培养上生长速度最快;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积累量高于其余菌株;人工栽培所得的蛹虫草子实体颜色鲜艳,子囊头丰富,形态好,产量高,污染率低。[结论]8号菌经济价值较高,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不同碳氮源培养液对蛹虫草多糖及虫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碳氮源培养液振荡培养蛹虫草,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虫草多糖含量,用高碘酸钠法测定虫草酸含量。[结果]培养液中多糖含量以米蛹配方最高,为6.48mg/ml,其次为玉米糁蛹的5.87mg/ml;虫草酸含量以玉米糁蛹配方最高,为5.21mg/ml,其次为米蛹的4.94mg/ml;菌丝体中多糖含量以玉米糁蛹配方最高,为68.32mg/g,其次为米蛹的57.91mg/g;虫草酸以麦米蛹配方最高,达186.29mg/g,其次为小麦蛹的180.32mg/g。[结论]选择适宜碳氮源进行蛹虫草的液体培养,可获得多糖和虫草酸含量很高的培养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优选菌种长势较好的7株子实体组织分离后再培养,研究子实体生长情况,为北虫草菌种的复壮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子实体性状、产量及虫草多糖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子实体颜色均为金黄色,可以保持母种的颜色性状;除C1-柄分离后,子实体的长相纤细,与母种长相粗壮有差异外,其他菌株头柄分离后子实体长相均可以保持母种的长相性状;除C3-柄、C5-柄、C6-柄外,其他分离菌株子实体的最大长度均高于母种;除C3-柄、C5-柄、C6-柄外,其他菌株分离子实体的产量均高于母种;各菌株不同分离部位组织分离后再培养子实体多糖含量与母种的多糖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组织分离可作为获得北虫草优质菌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工培育蝉花的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森琴  温鲁  夏敏  蒋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29-429,467
[目的]明确人工蝉花的活性成分含量。[方法]用微波法提取人工蝉花和野生蝉花的活性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素和腺苷含量,用高碘酸钠法测定虫草酸含量,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虫草多糖含量。[结果]人工蝉花的虫草酸含量和野生蝉花相当,虫草多糖含量则高达110.09mg/g;腺苷含量较野生蝉花低,虫草素未能检出,但4种活性成分总量是野生蝉花的1.55倍。[结论]从活性成分含量看,人工蝉花可代替野生蝉花,但还需进行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大豆蛋白的情况。[方法]采用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大豆生产大豆多肽,对不同时间发酵液的pH值、游离-NH2含量、大豆多肽含量等进行检测。[结果]发酵液的pH值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发酵72h时pH值达到稳定状态;游离-NH2的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发酵60h时游离-NH2含量最高,为0.4370mg/100ml;大豆多肽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发酵60h时大豆多肽含量最高,为4.958mg/100ml。[结论]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大豆生产大豆多肽的最佳时间为60h。  相似文献   

13.
付文杰  张莎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68-5669
[目的]为了获得培养茶新菇的最优碳源、氮源、无机盐配比和最适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对茶新菇菌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组分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的种类进行选择性试验分析,寻找茶新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结果]单因子试验证明最优碳源为蔗糖、最优氮源为蛋白胨、最优无机盐为KH2PO4;其中碳源浓度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源,最小是无机盐,组分配方的最佳组合是:蔗糖3%、蛋白胨1%、KH2PO40.10%,最适培养条件为25℃、转速150 r/min、接种量5%、摇床振荡培养4 d。[结论]在最优组分配比和最适培养条件下,茶薪菇菌丝体生物量最高,该研究为其高效生产提供了定量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4.
蛹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和使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寿荣  温鲁  吴梅艳  姜春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08-11909
[目的]明确碳氮源和培养方法对蛹虫草液体菌种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碳氮源的培养液,接种蛹虫草菌种后分别进行振荡培养和静置培养,观察培养液中菌丝球的大小、多少和分生孢子数量,再进行栽培比较。[结果]碳源以玉米糁、玉米、小麦、小麦米为好,氮源以蛹汤和蛋白胨为好,培养方法则以振荡培养为好。[结论]选用适宜碳氮源进行蛹虫草的振荡培养,可获得优良的液体菌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西藏冬虫夏草寄生镰孢属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以从新鲜冬虫夏草体上分离得到了镰刀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和孢子形态观察。[结果]此种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生长茂盛,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基质呈米黄色到粉红色;菌株在(18±4)℃条件下培养2周后,产生乳白色突起,里面有淡黄色的厚垣孢子,分大小2种孢子;通过安斯沃斯分类系统查阅分离到的菌株属于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属的一种;对菌株的大孢子观察发现有3种类型大孢子,而其中2种的形态比较特别,在安斯沃斯分类系统中未有描述。[结论]此次从西藏冬虫夏草上分离到的菌株,与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的镰孢属真菌结构有很大区别,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丹  戴月婷  李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25-11325,11339
[目的]筛选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种大型真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微细小菇(Mycena minutula)和头状马勃(Calvatia craniiformis)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首先进行子实体分离,并获得优势菌株,比较不同碳源、氮源、pH对蛹虫草、微细小菇和头状马勃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的影响。[结果]蛹虫草、微细小菇和头状马勃3个菌株的最适碳氮源、pH分别为淀粉、谷氨酸、pH5或6;淀粉、蛋白胨、pH8;玉米粉、蛋白胨、pH5。[结论]该研究可为充分利用野生菌物资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了野生冬虫夏草、野生蛹虫草和人工栽培蛹虫草3种常见虫草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蛹虫草活性成分的种类与野生虫草相同,氨基酸总量高于野生冬虫夏草,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含量远高于野生蛹虫草,而人工栽培的蛹虫草中微量元素种类也与野生虫草相同,且未检测到对人体有害的Pb和Cr。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完全可以代替野生蛹虫草来进行工厂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