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3种杀菌剂10种处理对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嘧菌酯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多.霉威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多.霉威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乳油500倍液浸种2 h+25%戊唑醇乳油600倍液喷雾,相对防效分别为87.23%,84.85%,82.29%,防治效果较好,是防治绿豆尾孢菌叶斑病较理想的药剂,且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建议生产上配合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
对6种药剂防治芝麻叶斑病的药效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初期进行喷药,25%戊唑醇1200倍液对芝麻叶斑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72.96%.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5.51%和57.98%.  相似文献   

3.
嘧菌酯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新型杀菌剂25%嘧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与应用技术进行探讨。2004~2005年试验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效果优良,该药剂833倍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39%和85.18%,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1500倍的防效。25%嘧菌酯悬浮剂使用上推荐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施药浓度为1250~833倍,每隔10 d喷药1次,连喷3次,最好能与其他类型的杀菌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4.
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是香蕉上的重要病害,每年夏秋季节在华南蕉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2003~2004年进行新型杀菌剂50%醚菌酯干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的毒力测定和防治叶斑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醚菌酯干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香蕉叶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香蕉安全;第3次施药后15 d,50%醚菌酯干悬浮剂1 500倍的防治效果达到82.6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敌力脱乳油1 500倍的防效,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防治绿豆叶斑病有效的生物药剂,采用喷雾法,比较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和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在田间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2年田间药效试验发现,丁子香酚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最高防效达49.23%。喷施药剂防治绿豆叶斑病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推荐在生产上使用丁子香酚防治绿豆叶斑病。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不同药剂对绿豆豆象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2h+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达到了85.85%,其次用80%敌敌畏乳剂500倍液浸种2h+80%敌敌畏乳剂500倍液喷雾,相对防效达到了83.23%,用40%毒死蜱乳剂乳油1000倍液喷雾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藜麦钉胞叶斑病的高效安全药剂,对多种杀菌剂在不同浓度下的防效以及对藜麦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在60%以上,其中,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5 g/亩和43%戊唑醇悬浮剂60 mL/亩对藜麦钉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5 d防效分别为84.1%和81.9%。从防治效果、对藜麦安全性以及抗药性方面综合考虑,建议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43%戊唑醇悬浮剂交替使用是防治藜麦钉胞叶斑病比较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产生.[方法]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其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5∶1、3∶1、1∶1、1∶3、1∶5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值分别为1.038 8μg/ml、0.3583 μg/ml、0.612 9μg/ml、0.530 1μg/ml、0.2326 μg/ml、0.232 8μg/ml和0.329 6μg/m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29、1.33、2.29、1.84、1.22,其中以1∶1复配的组合增效作用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药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以及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1.54%、90.80%、82.88%、76.43%、74.10%.[结论]因此,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1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果穗套袋前采用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000~2 0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害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400 g·L-1克菌·戊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200倍液,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40%烯酰吗啉悬浮剂2 000倍液,其中以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供试药剂均对葡萄生长发育安全、无药害,建议可在葡萄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以常规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为对照,研究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不同剂量对苹果褐斑病、炭疽叶枯病引起的苹果早期落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7 d,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2 500倍液对苹果褐斑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84.32%,极显著高于常规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处理;施药后3 d,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2 500倍液对苹果炭疽落叶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80.40%,与常规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年来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病害症状、侵染循环、生长特性、病害防治和互作关系等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绿豆尾孢菌病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今后的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及培育绿豆抗病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春剑的人工驯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日光温室栽培中春剑叶斑病和沤心病的发生率及其药物防治对策进行研究。[结果]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各处理中春剑均感染叶斑病和沤心病,平均感病率分别为2.96%和1.16%。几种杀菌剂对春剑叶斑病和沤心病均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百菌清800倍液对春剑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百菌清500倍液对春剑沤心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和百菌清800倍液。[结论]使用药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春剑叶斑病和沤心病的发生,同时还应采取其他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植物促生诱抗剂普绿通与多肽保对白菜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普绿通与多肽保2种植物诱抗蛋白对白菜株高、叶片数、鲜重及病情指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促生诱抗剂能有效提高白菜鲜重和降低病情指数,其中,普绿通800倍浸根+苗期喷雾和多肽保500倍浸根+苗期喷雾的处理效果最好,其鲜重分别为807.19g/株和805.20g/株,与对照差异极显著,且在苗期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为31.40%和27.04%,可在反季节白菜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于2013、2014年通过小区试验研究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喷药时间。[结果]2013年,花生收获前,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开封地区叶斑病的防效达24.25%,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2014年,在播后65、80 d进行初次喷药的情况下,花生收获前叶斑病防效分别达43.63%、49.7%,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结论]在开封地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和产量具有较好效果,在播后80 d初次喷药防效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5%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方法]试验设空白对照和25%嘧菌酯悬浮剂450、600、750 g/hm2以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 g/hm2 5个处理,于2012、2013连续2年开展了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5%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其防效为70.0%~83.6%,使用时推荐剂量为25%嘧菌酯悬浮剂600 g/hm2,于黄瓜霜霉病发病前或初开始喷药,间隔7 d喷一次药,共喷药3次。[结论]该研究可为25%嘧菌酯悬浮剂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胡敏  赵晓菊  张奕婷  樊雪  李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149-151,154
[目的]优化绿豆核酸酶的提取条件并测定其活力。[方法]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p H、芽长几个因素对从绿豆芽中提取核酸酶的影响,优选出各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并进行活力测定。[结果]提取时间20 h,料液比1∶12(g∶m L),p H 3.0,芽长是绿豆长的4倍时,绿豆核酸酶酶活最高为478.86 U/m L。影响绿豆核酸酶提取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提取时间、p H、料液比、芽长。采用饱和度为80%的硫酸铵盐析沉淀后,酶活达1 569.6 U/m L,较提纯前提高了2.28倍。[结论]该研究可为核酸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促进短果杜鹃种子萌发的前处理方法,提高短果杜鹃种子发芽率.[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不同浓度的GA3、聚乙二醇(PEG)浸种以及二者复合浸种(二次浸种)对短果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的GA3、PEG浸种及二次浸种均可有效促进短果杜鹃种子萌发.其中,4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以及5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这2个组合处理的短果杜鹃种子萌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二次浸种法(4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或5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是促进短果杜鹃种子萌发的最优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伟青  岳瑾  董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122-123
[目的]筛选出适宜黄瓜种子多主棒孢霉菌的防治药剂。[方法]选取3种药剂,设置15个浓度梯度,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筛选抑菌效果最好的药剂品种和浓度,并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75%百菌清WP 300、400、500倍稀释液对黄瓜种子多主棒孢霉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田间防效最好的是55℃温汤浸种30 min、75%百菌清WP 500倍稀释液(质量浓度为1 500.00 mg/L)的处理。[结论]确定了田间防效最好的种子处理方式,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