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晋麦63号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培育而成,该品种突出特点是抗旱性强、高产优质、稳产适应性广。1995-1996年参加全国黄淮旱地区试,两年平均产量4411.5kg/hm^2,比对照晋麦33号平均增产10.18%。1995-1997年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三年平均产量3843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和晋麦33号平均增产3.5%。截止2001年底累计推广39.55万公顷。  相似文献   

2.
太113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育品种晋麦66为母本,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白粉病组育成的品种保丰10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历经多年选育出的大穗大粒、高产小麦品种。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区试,2年每hm~2平均产量分别达到7171.5kg和7914.0kg;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7441.5kg,比对照增产6.1%,增产点率达100%。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和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重点围绕聚合抗旱强筋优质高产广适的育种目标,以广适性优质‘晋麦79号’为母本,以抗旱抗冻优质F14005为父本进行杂交,以期实现性状互补,优质基因累积。采用系谱杂交育种法,通过水旱地交替选择,异地生态抗逆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手段选育而成小麦新品种‘晋麦101号’。分子遗传试验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含有8个抗旱节水相关基因和10个与水分高效利用紧密连锁的标记。2015年、2016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域试验中,2年区试平均产量5 260.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8.7%;2017年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 822.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0%,株高82~92 cm左右,穗长7.3 cm左右,千粒重36.8 g,生育期234~236 d,容重778 g/L、粗蛋白15.52%、湿面筋31.85%、稳定时间10.0 min,是近年来中国黄淮旱地难得的强筋型优质抗旱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70003号),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稳产性好、抗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山西省南部和宁夏旱塬等北部旱地麦区引种种植。  相似文献   

4.
抗旱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97号选育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小麦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育种和生产需求,以临丰3号为母本,临优145为父本,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手段选育而成小麦新品种晋麦97号。试验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含有7个抗旱节水相关基因和10个与水分高效利用紧密连锁的标记。2013年、2014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域试验中,2年区试平均产量4 546.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9.2%,株高75 cm左右,穗长7 cm左右,千粒重41 g,生育期236~240 d,粗蛋白18.09%、湿面筋37.9%、Zeleny沉淀值43.0 m L,抗旱性好品质优。由此可知,品种晋麦97号适宜山西省南部和陕西省渭北旱塬等黄淮旱地麦区引种种植。本研究解析了晋麦97号育种策略,对黄淮旱地小麦育种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为培育突破性旱地小麦新品种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5.
晋麦 75 (原名汾 30 2 7)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1990年用 (885 318×太原 4 19)F1作母本 ,临汾 5 336作父本有性杂交后经逐代选育 ,于 1994年出圃育成。其适宜于山西省中部及其同纬度地区中水肥和晋南肥旱地种植。 2 0 0 2年 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晋麦 75。 产量表现   晋麦 75 1998~ 1999年参加山西省中部二区组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为 5 736kg/hm2 ,比京 84 1增产 15 .9%,参试 6点均增产 ,位居区组之首。 1999~ 2 0 0 0年平均产量 4 75 5kg/hm2 ,比京84 1平均增产 11.5 %,仍居区组之首。两年区试平均…  相似文献   

6.
旱地冬小麦品种晋麦44号的选育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代材料经连续多代选育的吕旱133、1989-1991年参加山西省产川旱地试验、二年平均亩产197.2kg对对照平均增产16.5%,1991年度在晋中、吕梁、临汾、长治四个地区7点次,比晋麦16号、17号、15号三个不同对照增产8.2-30.7%。1992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破格审定命名为晋麦44号。该品种突出表现为抗冻、耐旱、耐干热风、穗大、粒多、丰产、抗病,尤其是干旱年份稳产性极  相似文献   

7.
喻本雨  张力  王成伟 《种子》2013,32(1):102-104
卓玉818(高登818)是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育自交系H 511与自交系JM-2组配的优质高产、大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于2007~2008年度进入贵州省玉米区试,并完成生产试验;在区试中平均单产624.4 kg/667 m2,比对照遵玉3号增产9.56%,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621.6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1.78%。株高257 cm,穗位高104 cm,成株叶片数23~26片。果穗长筒型,穗长21.6 cm,穗粗5.8 cm,穗行数17.3行,行粒数36.7粒,穗轴红色。出苗至成熟124 d,比对照长1 d,中抗大斑、纹枯和茎腐病,感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抗倒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静宁县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静宁县旱地梯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以长城706为对照,对引进的1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先玉335折合产量为13 891.05 kg/hm~2,较对照长城706增产12.46%;五谷704折合产量13 654.19 kg/hm~2,较对照长城706增产10.55%。两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产量高,可作为静宁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主栽品种。32D22、正德305、强盛51号这3个品种在单位面积上的折合产量分别为13426.11kg/hm~2、13 246.28 kg/hm~2、12 956.79 kg/hm~2,较对照长城706增产8.70%、7.24%、4.90%,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9.
吉圣玉908是四川省三台县大圣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杂交种,适宜在西南山区中海拔地区种植,具有广适、优质、综合抗性好的特点。2015—2016年在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为9 245.63kg/hm~2,比对照增产11.45%,2年分别比对照正红311增产11.2%和11.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323.4kg/hm~2,较对照增产10.3%。201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玉2018009号。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云麦76的生产特性,利用2015-2017年云南省地麦区域试验汇总结果,通过产量、高稳系数和相关系数分析云麦76的丰产稳产性及与产量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麦76两年区试产量分别为5741.96kg/hm~2和5163.92kg/hm~2,均比对照增产;高稳系数分别为79.16%和61.05%,分别居第1和第2位,均大于对照;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云麦76是一个丰产性高、稳产性好且适应性广的旱地品种,可以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云麦76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晋单74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WX641为母本、WX511为父本选育的多抗、高产、优质、广适玉米新品种,2010年通过山西省审定。该品种2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0797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1%;生产试验产量10917kg,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7.6%。高抗矮花叶病,抗茎腐病和穗腐病,中抗丝黑穗病和大斑病;适宜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种植。2001年以来,已在忻州、太原、晋中、吕梁、长治等地大面积应用推广,取得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多抗冬小麦品种临远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遗传基础、生长发育、抗逆性等方面阐述了临远8号的特性。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稳产、适应性好,其平均产量比对照烟农19增产6.5%~8.5%,增产点次率92.9%~100%;该品种中早熟,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一般每hm2穗数58万左右,穗粒数32~38粒,千粒重42g左右;抗冻、抗病性好,品质优。目前,该品种已在临汾、运城和晋城等地累计推广种植32.6万hm~2,已成为晋南麦区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元虎  姜萍 《种子》1997,(3):57-59
对杂交稻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是增产组合与对照相比,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靠穗粒数的增加,提出新组合选育合理的产量因子构成为早中熟组合有效穗310万/hm~2以上,穗粒数100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迟熟组合有效穗300万/hm~2左右,穗粒数120粒以上,千粒重28克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适宜山区耐瘠薄、大穗、产量高、抗性好的优质硬粒型(半硬粒)玉米品种,特筛选6个品种(组合)与当地主推品种遵玉三号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R165平均单产665.5kg/667m2,比对照增产32.3%,产量最高;正大619平均单产657.7kg/667m2,比对照增产30.8%,产量位居第2;R605平均单产650kg/667m2,比对照增产29.2%,产量位居第3;黔单16、L2032:平均单产595.8kg/667m2,比对照增产18.4%,产量并列第4;对照遵玉3号平均单产503kg/667m2,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长生10号是以不育穗材料授以混合父本花粉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国家西北区中晚熟组区试试验,平均产量为4833kg/hm2,2012年参加生产示范,平均产量为5074.5kg/hm2,较对照长农35分别增产10.93%,10.8%。适宜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及河北、辽宁等无霜期在150d以上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44品种名称:玉稻518申请者: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种者: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新稻03518诱变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5.4d,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1.4d,株高102.9cm,穗长16.9cm,总粒数143.7粒/穗,结实率89.8%,千粒重27.7g。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438kg/hm~2,比徐稻3号增产4.7%。  相似文献   

17.
金玉2号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选育的适宜西南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在2007~2009年分别参加了云南丽江、文山州、曲靖的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丽江区试两年平均单产603.3kg/667m2,比对照会单4号增产24.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97.4kg/667m2,较对照增产30.7%;文山州区试两年平均单产586.8kg/667m2,较对照兴黄单892增产8.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93.3kg/667m2,较对照增产7.8%;曲靖区试两年平均单产684.0kg/667m2,比对照曲辰三号增产17.4%,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86.5kg/667m2,比对照增产8.3%。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18.
《种子世界》2010,(2):54-54
<正>芸豆恩威登记编号:黑登记2009011原代号:龙引23-003NV引进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特征特性:早熟芸豆品种。产量表现:2005~2007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 917kg/hm~2,较对照品种龙芸豆3号增产18.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12kg/hm~2,较对照品种龙芸豆3号增产17.8%。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至第五积温带。  相似文献   

19.
利用美国扁茎大豆进行杂交育种,在组合配制时采用了梯级杂交的方式,定向选择,成功育成了合丰51、合丰53两个大豆品种。合丰51在黑龙江省8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743.8kg/hm~2,较对照品种宝丰7号增产14.2%。合丰53在国家北方大区早熟组生产试验中6点平均产量2613kg/ 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9.9%。说明梯级杂交是品种改良成功的组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氮肥及播量对水稻"绿旱1号"直播栽培的生长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旱直播栽培的生长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穗实粒数下降;在低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可提高有效穗数,但在高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对增加有效穗数效果不明显;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千粒重的影响很小;各处理中,以A3B1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518.3kg/hm^2,A2B2处理的产量次之,达11315.0kg/hm^2,较对照A1B1分别增产2073.3kg/hm^2、1870.0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21.9%、19.8%;“绿旱1号”在旱直播栽培的情况下,播量以30-45kg/hm^2、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纯氮)在225-270kg/hm^2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