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安岳县华严镇,1988年开始实施把华严建成快速发展的优质蚕茧基地。到1990年,仅三年时间,采用“小苗直栽,一步建园”和“鸡桑扦插,快速成林”的新技术,走”以大行间作桑为主,小桑园为辅,积极发展四边桑”的新路子,一举成功,建成粮桑型大行间作桑五千亩,小行间作桑四二千亩,共新植桑树一千余万株,为养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安县清湖行政村500亩桑园,今年春蚕饲养678张种,产茧4.25万斤,产值11.12万元,平均亩桑产茧85斤,产值230元。与1986年同期比较,蚕茧总产增加6500斤,即增长18.1%;总产值增加35590元,即增长47.1%;亩桑蚕茧增加 14斤,即增长19.7%;亩桑产值增加79元,即增长52.3%。  相似文献   

3.
<正> 泰县蒋垛乡许乔村养蚕专业户申太宝全家6人,有劳力3人(其中1人在乡农机厂工作)。承包桑园9.98亩(成林桑1.5亩,1~2年桑8.48亩),85年共养蚕20.5张,产茧595公斤,茧款收入2180元,桑园间作收入1400多元,炕房、桑园养鸡收入3712元,蚕沙、残桑养猪养羊收入315元,全年收入7607元,人均收入1268元。申太宝致富的经验主要有三条:(一)靠科学,综合利用:85年他在加强肥培管理不影响桑树生长的前提下,桑园内冬春间作蚕豆,收豆500多公斤,产值250多元;夏秋间作黄豆,收豆500多公斤,产值450多元;还利用部分老  相似文献   

4.
<正> 粮、蚕双丰收盐亭县临江乡石坎村三组,40户,198人,人平耕地面积0.8亩。1974年参观学习中江县隆盛公社五大队四队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后,连续10年抓基础,已建成小桑园 29.5亩,“四边桑”、“间种桑”5.2万株。1985年养蚕225.3张,实现了户平养蚕5.6张,人平养蚕1.1张,蚕茧产值30400元,户平收入760元,人平收入150多元。养蚕的发展,促进了粮食的大增产,1985年粮食人平达到970斤。全组今年农副业总收入11万元,仅蚕桑一项就占总收入的36.6%,成为锦阳市走蚕桑道路的先进典型。这个组的经验是:1、认识明确,领导重视。他们把栽桑养蚕当成调整农村产业结  相似文献   

5.
<正> 在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射洪农村中,蚕桑大户引导农民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发展,代表了蚕桑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他们在发展“四边桑”、“大行间作桑”的同时,充分利用非耕地、鸡啄地和开垦荒山荒坡,积极发展家庭“小桑园”,为自己形成规模经济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最近,我们调查分析了这些大户桑树的结构状况,发现形成蚕桑大户与发展小桑园有密切关系。1987年,射洪县养蚕收入超1000元的户有245户,其中有小桑园的户为186户,占1000元户的79%,拥有小桑园181.98亩,户平0.98亩。见表一。  相似文献   

6.
桑园养鸡提高亩桑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桑园经济效益途径很多,在桑树生长季节,桑园放养肉用鸡,也是提高亩桑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一、桑园养鸡的经济效益安吉县安城乡拢坝村蚕桑场原有桑园30亩,1984年起,由陈中木一人承包,全年产茧1016公斤,茧款4034元。1985年总产蚕茧1560公斤,比上年增长53.5%,总茧款6024元,比1984年增收49.3%,亩桑产值由1984年  相似文献   

7.
<正>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秋栽桑,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宜桑则桑,宜果则果,宜林则林。让桑、果、林各占其位,各得其所。保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要坚决克服“桑、果、林混植,三林打挤”的做法。在规划桑园时,要根据地理位置、土质条件、管理水平来确定栽植“四边桑”和“家庭小桑园”,要考虑数量和比重合理布局。凡有利于栽植“四边桑”的和缺株的地方,应采取补栽措施;如栽大行间作桑,要认真考虑与作物配套,行间切忌种植高干作物,对桑园实行立体布局,要根据不同季节和市场需求,冬季在桑园内可间作蔬菜,春、夏间作花生、芋头、中药材等耐荫作物;大行间作桑,实行桑、粮结合,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提高桑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 大竹县高穴区从实际出发,以“三高”为导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蚕桑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到1993年底,全区已建成蚕桑基地社27个,密植桑园8360亩,四边桑27万株,产茧达3800担。蚕桑生产连续三年居全县领先地位。今年初,该区又根据发展蚕桑生产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今年的“一三六六”工程计划,即新栽密植桑5300亩,使密植桑面积达到1.3万亩;新栽大行桑6000亩,产茧达到6000担。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9.
射阳县蚕业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稳定提高在21世纪初,生产总量现列江苏省第四位。2010年全县有桑园6万亩,全年实发蚕种16万张,蚕桑产值2.5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31%和66%,亩平产值达4951元。“十一五”期间被列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锦西公社共有耕地3.76万亩,2.96万人口。一九七九年冬,我们在627亩桑园的基础上,栽植新桑503亩,其中“一步成园”350亩,把桑园面积扩大到1130亩。全社有112个生产队养蚕,占生产队总数的55%。一九八○年养蚕1564张,产茧1158担,比上年增产30.8%;收入21.4万元,比上年上升34%;平均每张蚕种产茧73.9斤,比上年上升21.5%,张产值136.84元;平均每亩桑园产茧184.6斤,比上年上升26.4%,亩产值341元。一九八○年我社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体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场建于1979年9月,1983年春投产。原属东门乡企业。1991年11月转化为国营蚕种场。现有职工21人,生产房2340平方米。全靠原蚕区收茧制种,分布在两个乡的五个村、十四个社、338户,共有小桑园120亩,大行间作桑350亩,四边桑25万株,良桑化程度在95%以上。有专用蚕室171间,占50.6%,蚕沙坑338个,达到每户1个,消毒  相似文献   

12.
<正> 永东乡甘家桥村今秋59户农民栽植桑树3.9万株,户平栽桑661株,其中栽植大行桑90亩、桑树2.9万株、小桑园10亩、桑树0.6万株、四边桑、围边桑0.4万株。为什么在丝绸市场经过几年低谷期的调整,目前刚开始起步回升,干部群众积极性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新栽桑规模大,栽植规范,起点高,主要是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 射洪县香山镇李家坝村,人平耕地仅0.56亩。该村以“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思路,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龙头产业来抓,作出了显著成效,蚕茧产量连年增产,收入不断增加,建成全县第一个千担茧基地村。1996年全村养蚕 2137张,户平 4.6张,比上年增长 3.1%,总产茧达 1508.6市担,比上年净增 76.6市担,增长 5.3%,单产 35.25公斤,茧款收入 87.34万元,比上年增收 4.84万元,增长 7.05%,户平1907元,人平452.54元,达到县确定的小康村水平,再次实现了全村亩平间作桑园超“双千一猪”(一千斤粮,一千元茧收,一头出栏肥猪)的效益目标,比单一种粮产值高出一倍以上。为我县蚕业生产,尽快渡过难关,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再创昔日辉煌,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大队现有九个生产队,479户,2220人,2700亩集体耕地,其中新老桑园136.5亩。今年以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大灾之年,粮食总产达到220.87万斤,比去年净增10.5万斤,人平分配90元,比去年净增10元。蚕茧生产也获得了丰收,全年发种174张,总产茧105.13担,比去年增长了121.3%,蚕茧产值1.95万元,蚕桑总收入达到2.4万元,全年平均张产茧60.4斤,平均张产值112.07元。最高的第3队,15亩桑园,全年发种44张,产茧30.88担,平均张产茧达到70.2斤,亩产茧超过200斤,亩产值超过400元。我们大队是从1979年开始搞一步成园  相似文献   

15.
<正> 西昌市月华乡新星村一社蚕桑专业户李和湘,全家10人,劳力8个,有田9.6亩,旱地2亩,自1980年以来,他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利用荒山荒坡栽桑,到目前,他家有桑园13亩,有桑2.2万株。投产桑1.8万株,1988年养蚕16.5张,产丝茧817.1公斤,收入7715.20元(包括小蚕共育费1223.10元)。为缓解全省蚕  相似文献   

16.
<正> 鸡桑,是我省在八十年代发掘的一种扦插发根力强,栽培适应性广的桑种。近年来,我区采取“切皮芽接”方法,探索出“接芽扦插一步育成良桑苗”和“一步建成良桑桑园”收到显著效果。仪陇县马鞍镇蓬莱村1989年1月新栽植的鸡桑进行“接芽扦插”一步育成的良桑苗2814株,间作小桑园85亩,“接芽”扦插  相似文献   

17.
黄宗荣  汪勇 《四川蚕业》2000,28(1):56-57
<正> 宗海乡地处盐亭县东南角,距县城68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有耕地8000亩(其中田2418亩),有8个村,69个社,7000多人,2083户,其中养蚕户1500户。该乡现有小桑园1160亩(其中1999年新栽小桑园1050亩),占旱地总面积20%,大行桑、四边  相似文献   

18.
<正> 睢宁县桃园乡位洼村有303户、1323人,耕地面积1700多亩。过去单一生产粮食,粮食虽然增了产,但经济收入很低。1978年人均农业收入只有124元,副业收入也不多。近两年他们合理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在保证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把村前村后的200多亩“鸡口田”沙碱地改粮植桑,全村桑园面积从78年的110亩发展到409亩。84年饲养蚕种1090张,产茧7.72万斤,收入茧款15.7万多元,产值比78年增长4.6倍,成为  相似文献   

19.
<正> 东党乡尧村有村民310户,1982年在坡地搞粮桑间作,由于管理粗放和茧价偏低等原因,经济效益不显著。1985年后逐步改实生桑为良桑密植,1989年有200亩桑园投产,养蚕农家达145户,占总农户47%。1990年共养蚕180张,产茧6000公斤,收入6万余元。其中,村民张苏梅家有桑园1.2亩,年养蚕2.7张,蚕茧收入1040元;村会计李德寿家有桑园1.0亩,年养蚕2.5张,收入880元;村支书王朱娃家有桑园0.7亩,年养蚕2.75张,收入940元。  相似文献   

20.
陈伟  赵勇  廖安武 《四川蚕业》2007,35(4):57-58
家住西昌市月华乡新星村一社的全国劳动模范李和湘,2006年养蚕收入达到113486元,成为凉山州养蚕第一大户。李和湘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承包了集体荒山256亩(1亩=667m2,下同),主要栽植桉树、花椒、石榴等,将地势比较平缓的30亩荒山建成高标准桑园,调整10亩承包地,建成密植桑园,在山坡地埂上栽植了部分四边桑,目前已有20亩坡地桑、8亩田桑进入盛产期。修起了一楼一底480平方米的专用蚕房,全部使用省力化蚕台和纸板方格蔟,2006年又投入7·8万元修建了三级提灌站,解决了自家桑园及周围桑园的灌溉问题。2006年李和湘一家养蚕98盒,产茧5158kg,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