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甲维盐和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286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8∶2、7:3和6:4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荆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阿雏菌素与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599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2:8和1:9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的一种专性食叶害虫。为筛选出防治黄野螟的理想药剂,该试验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商品药剂对黄野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4.5%高效氯氰菊酯(EW)对5个龄期幼虫的LC50为4.354mg·L-1~56.071mg·L-1,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SC)为12.670mg·L-1~22.760mg·L-1,5%氯虫苯甲酰胺(SC)为13.267mg·L-1~203.893mg·L-1,18%杀虫双(AS)为66.209mg·L-1~702.261mg·L-1,0.3%苦参碱(AS)为0.279mg·L-1~2.080mg·L-1,30%敌百虫(EC)为38.003mg·L-1~401.750mg·L-1。6种药剂对黄野螟幼虫的致死率均与药剂浓度成正比,对低龄幼虫的致死率明显高于高龄幼虫。其中,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0.3%苦参碱两种生物型药剂对黄野螟各龄期幼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可以作为田间防治黄野螟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4.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黄野螟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观察,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分析触角对7种杀虫剂的电位反应。结果表明:黄野螟成虫触角长8600~9100μm,雌雄触角均为线状,感受器主要有毛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6种。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黄野螟雄虫的毛形感器在数量上多于雌虫。在触角电位检测中,雌雄黄野螟成虫存在差异,黄野螟雄成虫对乙多·甲氧虫酰肼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黄野螟雌成虫对苏云金杆菌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更正     
本刊2011年第5期第52页刊登阿维菌素与苏云金杆菌复配对黄野螟增效作用研究一文,第一作者李嘉杰应为陈嘉杰,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6.
杂交鹅掌楸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杂交鹅掌楸的饱满冬眠顶芽接种培养在 1/ 2MS(铵态氮与硝态氮的质量浓度比为 1∶1)培养基上 14d后 ,继以改良Risser和White( 1964)培养基上培养 7d ,两种培养基均含有IAA 2 0mg/L。初始阶段的继代培养以在改良Risser和White( 1964) (Ca2 质量浓度减半 )培养基上 VB51mg/L Biotin 0 0 1mg/L IAA 2 0mg/L ZT 3 0mg/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近年来大面积爆发的严重危害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的食叶害虫,为寻找其羽化和生殖行为发生规律,为生态防控提供技术参考,在温度(25±1)℃,光周期L:D=14:10,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黄野螟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结果表明:黄野螟的羽化率为83.20%,羽化期为10 d左右,日羽化高峰在20∶00~22∶00,雌雄性比为1.12∶1,且雄蛾先于雌蛾羽化。成虫在羽化后2 d达到性成熟,2日龄雌蛾开始求偶,3~4日龄雌蛾求偶最为强烈,雌蛾的求偶行为多发生在20∶00~21∶00,成虫光期未见交尾行为,成虫日龄影响交尾行为,4日龄成虫交尾率最高。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孵化率超过90%。交尾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6.32 d和5.75 d,未交尾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8.83 d和8.24 d,说明交尾缩短雌雄成虫寿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幼虫的行为学特征,促进黄野螟无公害防治,以4龄黄野螟幼虫为研究对象,分析幼虫的取食偏好,利用野外及室内饲养观察分析黄野螟幼虫期的行为特征,采取不同温度条件分析幼虫在不同条件下的耐饥饿指数,采用浸叶法分析药剂对幼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黄野螟幼虫在防卫和化蛹时存在吐丝行为;偏好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嫩叶,取食嫩叶幼虫的相对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大于取食老叶幼虫。在10℃温度下,幼虫存活率最高;在25和30℃温度下,幼虫存活率较低。乙基多杀菌素和乙多·甲氧酰肼对黄野螟幼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一种严重危害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食叶害虫。该研究采用吸附法、溶剂提取法、腺体直接进样法等3种方法获得性信息素的粗提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吸附法的粗提物有87个物质峰,性信息素疑似物2种,分别为Z8-12:OH和E8,E10-12:OH;溶剂提取法的粗提物有163个物质峰,性信息素疑似物2种,分别为Z8-12:OH和Z7-12:Ac;腺体直接进样法没有从其样本分析出黄野螟性信息素的疑似成分。试验比较了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黄野螟性信息素组分提取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近年来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上大面积暴发的食叶害虫,危害严重。为防治该虫,作者选择6种生物农药进行幼虫室内毒力测试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印楝素乳油LC50最大,为89.67 mg/L;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LC50最小,为14.31mg/L;田间药效评价显示,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00倍液效果最佳,药后1 d校正死亡率为90.56%;5%桉油精可溶性液剂1000倍液在药后2 d校正死亡率达到90.88%,增速明显。建议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桉油精可溶性液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香辛料精油成分对生鲜食品中有害菌杀灭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板稀释法和菌块转移法研究了百里香酚、丁香酚、肉桂醛、茴香脑、水杨醛、柠檬醛、香兰素7种食用植物精油组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生鲜食品常见5种有害菌的杀灭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水杨醛对5种有害菌的综合杀灭能力最强,然后依次是百里香酚、肉桂醛、茴香脑、丁香酚、柠檬醛、香兰素。通过正交试验将水杨醛、肉桂醛、百里香酚、茴香脑复配,得到最佳组合是为:水杨醛、肉桂醛、百里香酚、茴香脑的质量比为2∶5∶20∶5,其杀灭所有供试菌的最低质量浓度为0.25 mg/L,仅为杀菌效果最好的单一水杨醛浓度的1/2。通过对香辛料精油成分杀菌作用协同效应分析得出,复配的香辛精油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杀灭表现出很强的协同增效作用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杀灭表现出相加作用,而对沙门氏菌则表现出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花叶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Variegatum’)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的外植体消毒效果、激素质量浓度配比对腋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和移栽基质配比,建立花叶络石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0.1%升汞消毒10 min 效果最好,成活率达72%;花叶络石腋芽增殖较好的培养基组合为 MS +BA2.0 mg/L +NAA0.05 mg/L,增殖倍数4.23;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0.3 mg/L,生根率达到97.2%;花叶络石移栽较优的基质配比为蛭石∶珍珠岩∶泥炭=6∶1∶3,成活率达9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氟硅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丙环唑乳油和1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氟硅唑乳油2000倍液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65.98%和61.68%。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种子无菌育苗获得的外植体为材料,进行增殖和生根培养条件优化筛选研究,以建立其高效稳定的离体再生技术。结果表明,泥炭土中蓝花楹种子萌发最快,芽最健壮;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 MS +6-BA1.0 mg/L +IBA 0.1 mg/L +蔗糖30 g/L +琼脂6 g/L,继代周期20 d,增殖系数达4.7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0.5 mg/L,20 d 生根率达100%;移栽到泥炭土∶珍珠岩=2∶1混合基质上,30 d 移栽成活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5.
对蛇莓(Duchesnea indica)、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5种药用植物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研究了3种基质及NAA 激素3种质量浓度对5种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蛇莓在不使用激素处理的条件下,田园土∶河沙=1∶1的基质中生根效果最好,使用 NAA 处理后,泥炭土∶珍珠岩=5∶1的效果最好;在100 mg/L NAA 的处理下,翠云草、过路黄在泥炭土∶珍珠岩=5∶1的基质中,扦插生根效果最好;垂盆草在50 mg/L NAA 的处理下和田园土∶河沙=1∶1的基质中进行扦插,其生根效果最好;活血丹在泥炭土∶珍珠岩=5∶1和50 mg/L NAA 的条件下,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窄冠白杨优良无性系"HN-1"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探索了丛生芽增殖、生根及移栽适宜条件,建立起组织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MS培养基可作为HN-1丛生芽增殖的基本培养基,细胞分裂素6-BA浓度为0.3mg/L时对丛生芽增殖的作用显著;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3mg/L+NAA 0.1mg/L+IBA 0.1mg/L+IAA 0.15mg/L;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mg/L+IBA 1.0mg/L;培养条件采用正常光照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71.1%;适宜的移栽基质为草炭、黄土、细沙容积比1∶1∶1,移栽苗成活率达93.8%。  相似文献   

17.
选取新几内亚凤仙具有顶芽或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芽体萌发,进行繁殖培养。通过实验对比分别筛选出诱导芽分化和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激素水平对几内亚凤仙组培苗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最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 mg/L+NAA0.1 mg/L;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IAA0.5 mg/L;最适宜的栽培基质为蛭石+草炭+珍珠岩(5∶3∶2),成活率为95%。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就4.5%瓢甲敌乳油施用于葡萄日本双棘长蠹的效果进行了毒力测定,测试该药剂对日本双棘长蠹越冬成虫的驱避杀伤情况。结果表明:施药后前2d,日本双棘长蠹成虫对施药枝段产生了强烈的忌避反应,忌避率为100%;施药后3—5d,忌避作用有所减弱,但仍达82.00%以上;施药后7—10d,忌避率为56.41%-74.36%。同一质量浓度下3种施药方法对日本双棘长蠢成虫的触杀效果依次为喷施法〉涂刷法〉爬行法;3种施药方法均表明,质量浓度为1.25g/L和1.00g/L时药效较好,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0.83g/L和0.67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